帅锅 发表于 2008-11-20 16:55

【08.11.20 联合早报】连续两天被民众围攻 甘肃陇南市委大院终解围

http://www.zaobao.com/zg/zg081120_504.shtml 
甘肃省陇南市持续两天的民众围攻中共市委大院暴力事件昨天基本平息。官方透露,事件导致60多名警察、干部和民众受重伤,11辆汽车被砸毁,市委两栋办公楼内的大量文档和财物被抢、被毁。  

陇南市新闻办公室昨天发布消息说,截至昨天凌晨,围堵在陇南市市委大院和门口的民众已经离去,主要街道秩序恢复,民众生产生活基本正常。

  消息说,11月17日上午9点半至18日凌晨,武都城区部分民众上访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事件共导致60多名干部民众和公安干警受伤。18日,事态进一步扩大,少数人再次冲击市委机关,打伤执勤警察,执法部门果断处置,使事态基本得到控制。


民众超过两千人
  但官方没有说明执法部门采取了哪些“果断处置”,也没有公布有多少人在事件中被抓捕。
  法新社引述目击者说,警察使用了催泪弹驱散民众,一些民众则以铁棒、铁链和斧头攻击警察和官员。
  据《甘肃日报》等媒体披露,聚集在陇南市委大院的民众最多时超过2000人,但有目击者说,围攻市委大院的人数远远不止2000。


行政中心易址兴建
引起原拆迁户不满
陇南民众围攻市委大院事件的起因是:陇南市政府去年在武都区东江新区征地3000亩(约200公顷)准备建设陇南行政中心,但市政府近日又决定将市行政中心搬迁到成县。
  这一消息传出后,东江新区的建设基本停止,引起当地拆迁户的强烈不满。30多名东江新区的拆迁户17日上午集体到市委大院上访,要求官方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后他们的住房、土地、今后的生活等问题如何安排做出答复。
  上访引来民众围观,使市委大门被堵。陇南市委书记王义要求上访民众选出代表,由他亲自出面进行接访,但遭到民众的拒绝。
  17日晚上7点后,民众开始冲击市委大门和市委后院。一些人冲击市委新办公大楼,殴打信访官员和警察,砸毁院内阅报栏。警察强行驱散部分闹事民众。
  晚上9点后,一些民众开始向在市委大门口值班的官员和警察抛掷石头、砖块、花盆等物,并用铁棍、铁链、斧头、洋镐等近距离攻击信访干部和警察,致使60多名人员身受重伤。
  尽管官方一再用高音喇叭劝阻民众散去,但当晚10时后,部分民众仍再次冲入市委大院,对市委前楼、中楼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两栋楼70%以上的门窗玻璃被砸碎,办公室内电话、电脑被砸,11辆公务车被砸毁。
  一些民众点燃大院内的摩托车和办公用品,并将前来救火的一辆消防车强行劫持,横冲直闯,被警方制止。
  18日,甘肃省调集警力对陇南主要交通路口、重点路段、主要街道实行管制;对冲击陇南市委大院的部分人员进行清理和疏散;通过电视发布市委、市政府公告,讲明事情真相;组织工作组深入街道、乡镇,教育群众。


公安部部长:
须深剖暴力袭警原因
中国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前天说,近来暴力袭警犯罪活动频繁发生,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暴力袭警犯罪活动的危害,深刻剖析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抓紧建立健全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有效防范各种暴力袭警犯罪活动。

红尘不透 发表于 2008-11-20 17:28

3000亩???这个行政中心好大
中南海 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故宫西侧。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

bigestlong 发表于 2008-11-20 17:43

3000亩,估计是写错了

bigestlong 发表于 2008-11-20 17:44

记者没有认真核实吧

Chinahuv 发表于 2008-11-20 23:40

3000亩是整个东江新区的面积,行政中心占其中一块!

oshaxiaozi 发表于 2008-11-20 23:58

东江是个镇 你们想3000亩地的镇能住多少人?拆了就不管了,能不闹么?

accountant 发表于 2008-11-21 07:33

陇南市委书记王义要求上访民众选出代表,由他亲自出面进行接访,但遭到民众的拒绝。

红尘不透 发表于 2008-11-21 09:32


1      行政中心的含义行政中心,也称政治中心、政务中心(这个概念稍小些)等,简而言之,是指某个行政区划内最高政府职能的集合或者总称,根据行政区划范围的大小,有不同的称呼。我国实行5级政府管理体系,国家级行政中心称为首都,我国的首都驻地是北京市;省区级行政区划行政中心称为省会;市州级称为市或州府;县级称为市或县城;乡镇级一般称为乡集镇或建制镇。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多出一级,现在我国在局部地区正在试行“省管县”,即省直辖县。
我错误的理解为市政府了,这样原因也很好理解了

[ 本帖最后由 红尘不透 于 2008-11-21 09:41 编辑 ]

红尘不透 发表于 2008-11-21 09:49

[新浪杂谈] 深度分析:甘肃省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前因后果
核心提示:据报道,2008年11月17日上午9时左右,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30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反映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问题,最多时约2000人。18日零时左右,部分上访人员冲击市委机关,砸坏部分车辆和办公设施。
这则新闻被新华网报道后,立即被各大网站搬上首页,甚至头条,许多媒体和网友被“拆迁”二字迷惑了,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真正引发问题的根源是另一个关键词:行政中心搬迁。相关论坛(飞天论坛甘肃吧尤为激烈)也就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从目前来看,反对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的声音占一定的上风。
那么,引发上访人员冲击市委机关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呢?据说是由于国务院已经低调批复了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报告,而被部分知情人爆料。国务院有没有批复,本人并没有看见正式的文件或通告,有网友称在网站看见过,我没有搜索到。根据本人掌握的信息,这个消息还是比较可靠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国务院批复了,迟早会昭告天下,即使没有批复,陇南市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陇南行政中心搬迁问题之所以引起武都区巨大的反应,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要了解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前因后果,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行政中心的含义?陇南市行政中心的历史?
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背景是什么?
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有什么依据?如果要搬迁,搬到什么地方去呢?
武都区(现陇南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为什么有人要反对搬迁?谁在反对搬迁?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搬迁之后是否有利于陇南市的发展呢?
搬迁遗留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呢?
搬迁费用有多大?由谁买单呢?

1      行政中心的含义行政中心,也称政治中心、政务中心(这个概念稍小些)等,简而言之,是指某个行政区划内最高政府职能的集合或者总称,根据行政区划范围的大小,有不同的称呼。我国实行5级政府管理体系,国家级行政中心称为首都,我国的首都驻地是北京市;省区级行政区划行政中心称为省会;市州级称为市或州府;县级称为市或县城;乡镇级一般称为乡集镇或建制镇。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多出一级,现在我国在局部地区正在试行“省管县”,即省直辖县。
一个行政区划内的最高政府机构驻扎在什么位置,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非常典型的一种发展模式,几乎是无往而不利,一般而言,某个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都是行政中心所在城市,当然也有特例,但绝对不是中国的主流。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是,行政中心也是经济中心,甚至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信息中心。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区域行政中心城市,往往就是区域中心城市。
2      陇南市行政中心的历史和现实陇南市现辖1区8县,仅有的一个区是武都区,也是陇南市政府驻地,即行政中心所在地。但陇南市设立地级市的时间并不长,2004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陇南市,武都县更名为武都区,为陇南市人民政府驻地。从实际操作来看,撤地建市之后,并没有修建新的市政府办公楼,仅仅是把原来行政公署的牌子换成陇南市政府和其它机构。从以上可以看出,陇南市和武都区的历史都不是很长,那么在此之前是哪种管理体制呢?
陇南市设市之前称为陇南地区,由甘肃省政府派遣行政专员管理,行政专员常驻地称为行政公署,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公署并非一级政府,仅仅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为管理当地事宜,陇南市设市之前行政公署所在地是武都县。
解放以来,武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武都专区(含若干县)行政督察公署所在地,但在1958年4月,武都专区撤销,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武都专区恢复。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行政公署迁驻成县,但由于历史原因,实际并未搬迁,有部分省市直机关搬迁至成县,行政公署依旧驻武都县,直至2004年陇南撤地建市。
因此,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由来已久,并非首提,据有关人士统计,从古至今,陇南行政中心搬迁或拟搬迁至少发生过6次以上。
3      陇南行政中心提议搬迁的背景和过程3.1 背景和程序陇南行政中心搬迁为何旧事重提呢?根据一些反对搬迁的网友的说法,早在5.12大地震之前的3月份,就在民间有陇南市搬迁至成县的传说,当然,应该相信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如果是事实的话,那只能说是某些人好大喜功。
根据笔者掌握的有据可查的资料,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是在5.12之后。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最先提到行政中心需要搬迁的人,这个人是谁呢?不知道!按照市级行政中心搬迁的一般程序,应该是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材料,形成报告之后送达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向国务院打报告,申请搬迁,一般国务院会派遣专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论做出决定。
根据以上程序,首先是自下而上的申请,然后是自上而下的审核和审批,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提出行政中心搬迁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地方政府。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应该说是有的,即所谓不可抗拒因素。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行政区划变动异常频繁,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下级政府和部门只是忠实的执行者。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了,行政区划的调整也变的异常慎重,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科学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自1985年以来,甘肃省基本没有大范围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有按部就班的撤地建市。也就是说,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一直没有碰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
3.2 过程因此,5.12大地震成为了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一个契机,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果说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已经被国务院“批复”,那么,肯定存在一个报告,至于这个报告是由哪一级政府部门组织形成的,不得而知。
据兰州晚报报道,日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了陇南市行政中心灾后迁建评估专家委员会。兰大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分任该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据了解,该委员会由地震、国土资源、地质灾害、水资源、水土保持、环境科学、行政区划、交通路网规划、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社会学、人口学、区域经济、测绘学、气象学等方面的专家共20人组成,就陇南市级行政中心灾后异地迁建事宜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与分析评估工作。经过3次会议讨论,现已形成陇南市级行政中心灾后异地迁建专家评估报告,上报国务院审批。
这则消息绝大部分的真实性勿需怀疑,但国务院绝对不会批复一个专家委员会的技术报告,充其量,这个报告只能作为一个主报告的附件。也就是说,有一份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正式申请报告,等待或者已经被国务院批复、否决了。
4      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的依据那么,申请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熟悉陇南市的人都很清楚,从陇南市域范围内看,行政中心搬迁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县。成县和武都比较,到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4.1 人地关系凡是去过武都的人都知道,武都是一个典型的带状河谷城市,受到“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条件限制,主要建设集中在白龙江北岸的阶地上,在这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容纳着大约7万人,按照一般城市的容量,人口超出1倍有余。而且建设比较混乱,道路不成系统,周边山体绿化状况也较差。总而言之,现状的武都城区整体建设管理水平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由此而直接导出的一个结论是,这不像一个地级市。事实上,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包括部分武都区人民。
反观成县,则正好相反,成县的规模并不比武都大,但是用地方正规整,建设状况也远胜于武都,周边山体植被良好,环境优美,城市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4.2 灾害影响武都城区地处秦岭山系,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位于西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交汇处,地层破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活动频繁,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密集区之一,也是甘肃省省受地震、泥石流、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武都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设防烈度为7—8度。除5.12外,武都区历史上地震较多、震级较强,破坏严重。根据《陇南地区地震目录》,武都地区发生过多次强震。公元前 186年2月22日,武都山崩,震级6-7级,死760人,地震至九月乃止;1652年8月,武都发生5.5级地震,城垣尽颓,民屋多坏,地震月余;1677年9月,武都发生5.5级地震,墙宇倾颓,压死人甚众;1879年6月29日,武都发生6.6级地震,死伤多人;1879年7月1日,武都发生8级地震,南乡压毙4100人,西乡压毙1800人,东乡压毙650人。山裂水涌,滨城河渠,失其故道,上下游各处,节节土石堆塞,城中突起土阜,南山崩塌,冲压200余家。死9881人。由此可见,武都城区一贯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两山之间极窄,强震后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极大,将会严重威胁人民全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泥石流灾害来看,城市未来建设用地范围之内,白龙江两岸泥石流沟总数达59条。据不完全统计,武都区近40年来发生灾害性泥石流80多次(处),同时,泥石流灾害主要集中在暴雨集中的7—9月份,而且泥石流灾害多在午后或夜间发生,历时较短,最短只有30分钟左右,最长也只有2小时,往往在倾刻间就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如此严重的灾害,本质原因是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我国著名的灾害严重地区;其次是受历史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武都城市发展较为落后,无法担负巨额的灾害治理费用,城市许多地段都处于对灾害不设防的困境。
因此,武都所面临的灾害,虽然存在治理的可能性,但代价高昂,而且隐患永远无法排除,因此,武都城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成县基本没有什么自然灾害,因此即使发生地震,成县也几乎没有次生自然灾害。而次生自然灾害正是武都的最大隐患。
4.3 城市功能由于武都是市政府所在地,因此,在陇南市域范围内起作用的主要是行政中心职能;从产业来看,武都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约为28:17:55,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武都城市仅有少量的农副产品初加工产业;从商贸物流业分析,担负陇南市南部物流商贸中心。综合来看,除行政中心职能外,武都城市主要担负武都区范围之内的中心功能。
从陇南市域范围来看,陇南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最好的是徽成盆地,而且发展的基础和后劲都远远超过武都,武都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城市在总体功能上严重缺失,带动陇南全市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产业功能的明显缺失,甚至很长时间内无法弥补,是武都城市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和门槛之一。
因此,武都城市的发展应当重新审视,从市域范围内重新定位,从自身发展的要求重新整合,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发展计划。
4.4 交通分析从目前来看,武都区和成县对外交通水平相当,甚至武都略高一筹,两地均无航空和铁路;从规划来看,目前有在成县建设支线机场的意向;兰渝铁路干线,兰海高速公路干线均通过武都,而成县仅有支线和连接线通过,建设时序上也落后于武都。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兰渝铁路干线已经动工,而兰海高速公路武都段虽然举行了开工典礼,却迟迟没有动工,如果行政中心搬迁,不排除改线的可能性。
因此,武都和成县对外交通联系,从可预期的时间段来看,依然是基本相当。

以上几点应该是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主要依据,而且主要是站在陇南全市(1区8县)的整体发展来考虑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如果搬迁只有好处,1985年行政公署为什么没有实际搬迁呢?武都为什么会发生上访甚至冲击事件呢?
5      围绕陇南行政中心搬迁的利益纷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武都区发生上访冲击事件外,陇南其他县并没有什么动静。因为陇南市政府并不只是管辖武都区,而是管辖全市1区8县。那么,除了因为陇南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自古到今多数时间驻扎在武都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使武都区有人反对搬迁呢?当然有,而且只能是利益原因。一旦涉及到利益,任何问题都会变得严峻起来,甚至演化为社会和政治问题。
如果对武都区现有的利益关系分类,可以如下划分:
市政府利益:代表全市人民,有发展全市的权力和义务。
区政府利益:代表全区人民,有发展全区的权力和义务。
企业利益:在城市投资,并获得利润,利润往往和市场规模成正比,市场规模往往和城市等级成正比。
个人利益:能够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水平(绝大多数武都人民还没有其它要求)
那么,围绕陇南市行政中心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谁错了呢?答案是没有人错!因为每个代表团体利益的组织或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市政府要搬迁,是为了有利于全市人民的发展;区政府呢?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应该是内心反对,表面服从,本区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还得收拾行政中心搬迁之后的烂摊子;企业呢,对于已经在武都投资的企业,利益受损,肯定是反对的,;武都人民呢?城市发展减速,生活水平肯定有影响,自然有人会反对。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应该是利益的冲突,即陇南市政府加快发展全市的良好愿望和武都区发展受到可预见负面影响之间的冲突。所有人都坚信不疑,行政中心在哪,哪里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发展速度会更快,即前文提到的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模式。
从短期来看,如果陇南行政中心真正搬迁,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呢?答案是没有受益者,市政府及市级部门将怀抱一个良好的愿望,在武都人民的口水中离去,估计得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在异乡开辟一个新的根据地,良好的愿望需要慢慢实现;区政府会在几年收拾烂摊子的日子中煎熬;企业受损的受损,撤资的撤资;对于武都普通的市民来说,几乎没什么影响,也没什么显而易见的好处。
从长期来看,是个未知数,一切皆有可能。套用一句老话,事在人为,就看有没有作为了。若干年以后,回头来看,历史会告诉人们,这个决定到底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还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失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8.11.20 联合早报】连续两天被民众围攻 甘肃陇南市委大院终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