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y 发表于 2008-12-24 10:38

【欧洲时报】30年托出完整“中国梦”

本帖最后由 j小蜜蜂 于 2008-12-24 12:32 编辑

欧洲时报评论
http://www.oushinet.com    欧洲时报  
 
2008年12月18日,对于13亿中国人和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30年前的这一天,象征着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此中国人的命运随之而发生巨变。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之路的起点时,我们会发现,这个日子因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将永垂中华民族发展之史册。这正是神州华夏“高调”纪念这个日子的原因。   
近日,西方媒体高度关注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大会上的总结性讲话,并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讲话的核心内容:中国通过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找到了中国人认为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中国将不会“改旗易帜”,中国将不会“照抄西方”。   
这个与“西方道路”似乎渐行渐远的结论,不应该被解读为中国已经找到某种“完美”的发展模式,而是使本来形象模糊的“中国梦”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中国梦”不仅包括了业已成真之梦,更包含了以前所未有之自信憧憬未来的“梦”的方式。   
回顾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无庸置疑:“中国梦”首先是由一系列让世人难以置信的数字组成。据统计报道,中国这30年使4亿人脱离了贫困;GDP30年间增长了67倍,在世界上排名跃升到第4位,国家财政增长了45倍,2007年时已达51322 亿元。这些令人目眩的奇迹般数字,已经被外媒计算成相当于美国速度、欧洲速度、日本速度的倍数,得出中国只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至少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梦因中国速度而不容置疑。   
任何美梦成真,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其文化作为支撑。也就是当前探讨颇多的所谓“中国软实力”。这正是世界逐渐将目光聚焦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核心价值在中国梦中的凸显,中国改革开放玉成的“与时俱进”当代文化对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使中国梦这个全新概念更加完整,更加值得思考。在探讨中国软实力时,外媒喜欢举的例证十分耐人寻味:抗震救灾与北京奥运。两者归根到底体现的都是某种全民动员的能力,折射出中国梦的“集体信念”性质。而集体主义,全民信念,恰恰是当今深陷经济危机的发达国家,所最为缺失的文化。   
中国梦之所以美,在于她找回了文化自信。   
30年前中国梦是在危机中孕育的,既是经济危机更是文化危机。中国人信念带着刚刚从“阶级斗争文化”中走出的贫瘠,中国人既羡慕西方的富足,也崇拜西方的文化。说中国梦是从全面追赶西方梦起步的,毫不为过。当时美国梦象征着充满机遇与点石成金;欧洲梦象征着自由平等与社会福利。这些都是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但是,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中,以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做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梦,向世界交出一张成为“文化之一极”的答卷。今天,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因其金融危机而备受质疑,欧洲式的“社会主义”又因其“寅吃卯粮”而难以为继。这些发展模式,正在从反面印证中国梦的诸多美丽之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梦并不完美,但独具特色,渐趋完整。因为她是经济与文化的集合体。她对自己“圆梦”的经济与文化模式均充满信心。而这种模式与信心,正在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因改革开放而成的中国梦确已化羽成蝶。   
对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我们似乎不应简单地解读为“经济上的轮流坐庄”。文化的反思能力才是圆梦的关键。如果没有执政党与民间对当时自己落后的斗争文化之深刻反思,就不会有今日中国朝野对和谐文化的共识。西方国家如果不站在对自己文化的批判性反思高度,就不可能在下一个30年中作出美丽的西方梦。中国梦为此提供了参照系。
                                
本报评论员 如转载本文,务必标明转载自法国《欧洲时报》及作者信息

不屈不挠 发表于 2008-12-24 12:30

这是老外写的么?

brian.wang 发表于 2008-12-24 12:39

好像不是

litery 发表于 2008-12-24 15:02

是欧洲时报的中文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时报】30年托出完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