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鳄神 发表于 2009-6-23 21:25

对于中国中产阶级而言,稳定压倒一切

作者功课
发表日期 21/06/2009 更新日期 21/06/200911:07 TU



听众朋友们,在今天的法国舆论看中国节目时间里,我们为您介绍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路易斯-罗卡在今年《外交月刊》第五期上的文章,题目是:对于中国中产阶级而言,稳定压倒一切。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位法国学者眼中的中国中产阶级形象。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强调,人人都希望中国的中产阶级能够出现,在西方媒体看来,中产阶级是中国市民社会、民主机制和新兴市场的助产士;对于中国人来说,成为中产阶级是现代化和个人成功的保证;知识分子和记者从中看到政治意识的高涨;而在中国政府眼中,中产阶级是稳定、合格劳动力、理性和合理消费的代名词。

那么什么算是中产阶级?文章提到了中国特有的概念——“小康”,并把它定义为中产阶级的基本条件,即居有定所,衣食无忧,但在此基础上还需更进一步,比如拥有住房和汽车,去餐馆吃饭,旅游休假等等。那么目前中产阶级究竟包括多少人?作者承认根据标准不同,统计数据差异很大。但是在他看来,如果以年收入为标准的话,这个人数大约在3亿到3亿5千万之间。在这个庞大人群中包括公务员、小企业主、商人、富裕农民、教授、医生、大公司雇员、工程师等等,但是如果把其他标准例如教育水平、生活方式和政治行动意愿算上的话,这个数字可能会缩水至几千万。

作者特意提到,有必要把中产阶级和“暴发户”区别开来。中产阶级并不仰仗后台或者非法手段来获得成功,在中产阶级看来,富人的收入来路可疑,因为他们凭借自己的本事是无法走到这一步的。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对于穷人的态度也很微妙。一方面他们认为社会应当关注穷人,但另一方面中产阶级眼中又区分两类穷人,即真正的穷人和因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而贫困,后者不值得公众同情。

农村居民迁居到城市的现象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这些原来的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并最终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一部分?作者指出,这个问题有其政治性的一面,即城市中产阶级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成功建立在对两个重要资源的垄断之上:高等教育和人际关系网。文章提出一个问题:一旦这种垄断随着农村居民入城而消失,将会发生什么?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中产阶级对民主,尤其是参与式民主抱着实用的态度,即关心这种参与式民主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总的来说,正如十九世纪的欧洲的普遍观点;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需要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循序渐进。所以,我们就等着农民变成中产阶级吧。中产阶级的争论并不在于政策的水平,而是面对一个不遵守法纪的行政体制,政策无法执行下去。社会正义和有效治理无法得以实现,原因是缺乏法治,而不是缺少投票。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中产阶级认为社会管理的终极武器是法律权利,而不是使用暴力手段来反抗其他社会集团和政策。因此,中产阶级——尤其是业主和环保人士——主要采用“维权”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模式。在大多数行动中,中产阶级所表现出来的愤怒,都和权利被侵犯或者有关部门不遵守法定程序有关,因此无论是在污染事件中,还是和开发商的冲突中,中产阶级都认为自己的地位不能被任意贬损。尽管如此,这些事件并没有动摇他们对整个体制的信心。

中产阶级的诉求在口头上可能很广泛,例如保护权利、自由抗议等,但在行动上总是具体的、地方性的,例如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迫使放弃房地产开发计划等等,矛盾的焦点通常都是和经济直接相关的。他们会签署请愿书、组织社团、利用官方文件来主张权利、诉诸媒体、寻求政治领导人的支持、通过呼吁融入“国际社会”来说服当局更新表达抗议的途径等等。中产阶级的目标,不是在政治上确认代表性,而是在社会或者公共场合保护“人民”的利益。

因此,作者指出,这种现状并不符合转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民主,这种论点和西方的现状比较符合,却似乎不适用于中国。

那么,近期的经济危机会改变这一切么?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尽管有限,却是实实在在的。面对两千万失地农民,再加上六百万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当局已经采取措施来制止失业。这种对失业的担心显示出,当局已经考虑到现有的和新兴的中产阶级的需求和问题。就目前而言,中产阶级挑战整个体制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很难设想一个社会阶层会突然颠覆自己赖以实现富足的社会,除非危机持续下去,严重地损害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社会动荡不仅会导致近年成就受到威胁,而且也会提醒人们历史上的痛苦,例如大跃进、文革和天安门事件。但是,作者在结尾提醒说,这并不是说不会有抗议活动,毕竟,抗议也并不意味着革命。


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14/article_14412.asp

vivicat 发表于 2009-6-24 22:4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于中国中产阶级而言,稳定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