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1:20

[ 02.12.2010 法国解放报] : 在美术学院不要展示伤害萨科奇的东西

【中文标题】 在美术学院不要展示伤害萨科奇的东西
【原文标题】Aux Beaux-Arts,pas d’expo lèse-Sarko
【登载媒体】Liberation.fr
【来源地址】 http://www.liberation.fr/culture/0101618848-aux-beaux-arts-pas-d-expo-lese-sarko
【译者】hong_hai_er
【翻译方式】人工
【声明】本翻译供Anti-CNN使用,未经AC或译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文库链接】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1680&page=1&extra=#pid3488224
【译文】


Aux Beaux-Arts,pas d’expo lèse-Sarko   
在美术学院不要展示伤害萨科奇的东西


Censure. Jugée provocante envers le Président, une installation de Siu-lan Ko a été retirée de la façade.艺术审查, 被评为对总统作出煽动/激怒,高小兰的展品在前面被拆除




Par PHILIPPE GRANGEREAU

http://q.liberation.fr/photo/id/119793/r/03/02/w/459/m/1272073740
                                                            (DR)                                       

Siu-lan Ko, une artiste chinoise, a été censurée pour une œuvre jugée trop provocatrice à l’encontre de Nicolas Sarkozy. Son installation, composée de banderoles géantes, avait été mise en place mercredi matin sur la façade de l’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 qui donne sur le quai Malaquais. Elle a été retirée d’autorité pendant la journée. On pouvait y lire quatre mots : «travailler», «gagner», «plus», «moins».


一个中国艺术家高小兰, 因为一件展品被评为激怒总统萨科奇而受得审查管制, 她的展品包括了几个巨大的横幅, 星期三早上才悬挂在巴黎的法国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大楼的前面, 俯瞰着马拉瓜斯码头, 大家可以从横幅上读到四个字: "工作", "赚钱","多", "少"




Démission



辞职



«Selon l’angle de vision, ce slogan de Sarkozy peut être vu différemment, explique l’artiste, qui a conçu et réalisé son œuvre à Pékin.



高小兰的作品是在北京构想和制作的, 她表示:从视觉的角度来看, 萨科奇的口号可以有不同的诠译方法



Les Beaux-Arts avaient donné sans ambiguïté leur accord à l’installation, qui était prévue depuis décembre, selon l’artiste, qui exposait dans le cadre d’un projet artistique intitulé «Week-end de sept jours» - réunissant des étudiants du programme de recherche La Seine, du Royal College of Art de Londres et du Las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de Singapour.


根据高小兰, 美术学院去年十二月已经预览过, 当时院方对安装展品也作出了明确的允许, 高小兰跟塞纳河研究计划,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新加坡拉萨尔的艺术学院的学生还有一个名为"七天长的周末" 的艺术展览。


Bien que la commissaire de l’exposition se soit opposée à l’enlèvement de l’installation, et sans que l’artiste ait été consultée, la décision de décrocher les banderoles a été prise dans l’après-midi de mercredi.   

虽然馆长反对设施的搬迁,在没有跟艺术家协商之下, 拆除展品的决定还是在周三下午工作出。


La censure a été décidée par le directeur des Beaux-Arts, Henry-Claude Cousseau, rapporte la commissaire,


馆长表示, 审查是由艺术学院总监顧索决定的。




Clare Carolin, du Royal College of Art de Londres. «Pour toute explication, il m’a dit que cette œuvre se moquait du président français.»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克莱尔卡罗林说: 解释方面, 他们跟我说展品是在嘲弄法国总统。



En quinze ans de carrière, Carolin dit n’avoir jamais été confrontée à ce genre de «censure».
   

卡罗林表示: 在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从未遇过这样的审查的。
   


Pour protester, elle a décidé de remettre sa démission et de repartir à Londres samedi.
   


为了表示抗议, 她决定辞职, 星期六回到伦敦去。




«Je me sens insultée, et je ne veux pas être associée avec cette censure». Selon Ko, «l’œuvre gênait des personnalités du ministère de l’Education, ce qui est malvenu car ce ministère doit bientôt décider du budget annuel de l’Ecole des beaux-arts.»



"我感到很侮辱, 我也不想再跟这样的审查扯上任何关系", 根据高小兰说, "拆除展品是教育部长的意思, 这个教育部长不久便会审艺术学院的财政预算案"。


Contacté hier par Libération afin d’obtenir une explication, le secrétariat de Cousseau s’est contenté de promettre un communiqué.   


经过昨天解放报的联系要求给个解释, 顧索的秘书承诺作出声明。


La direction justifierait son geste en faisant passer Siu-lan Ko pour «une étudiante»…

管理层以高小兰是学生为理由而辩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Propagande.
   

宣传



Siu-lan Ko, 33 ans, qui vit entre Hong-kong et Pékin, est pourtant une routière des expositions internationales.


33岁的高小兰生活在北京和香港两地, 正在国际巡回展览 。


Ko s’intéresse au phénomène de la propagande, elle a d’ailleurs récemment réalisé une installation en Chine. «Ne pensez pas trop», disait une de ses banderoles.

她有兴趣于感官意识宣传艺术, 此外, 她最近在北京完成了一件作品, 横幅上写道: 不要想太多了!



«Venant de Chine, je ne comprends pas cette censure brutale en France, et surtout dans l’une de ses écoles d’art les plus anciennes, qui est supposée encourager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 来自中国大陆, 我不理解在法国的这种野蛮的审查, 特别是还要发生在她的一所最古老的, 理应是鼓励表达自由的艺术学院。



Cela montre le degré de conservatisme du climat politique et le degré de peur qu’inspire Sarkozy», proteste l’artiste, qui dit envisager un recours en justice si son œuvre n’est pas restaurée avant le vernissage de «Week-end de sept jours», prévu vendredi.                                       

这显示出政治气候的保守程度和对害怕激怒萨科齐害怕到什么程度 "高小兰抗议道, 她表示如果她的作品不能在原定星期五, "七日长的周末" 展览开幕之前恢复展出, 她会考虑起诉。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1:29



这样也叫艺术品, 也可以给人一种冒犯法国总统的感觉, 真是深奥 !

rhapsody 发表于 2010-4-29 01:58

楼主翻译辛苦。不过这是蛮旧的文了。。。记得当时看了后续报道好像说一番交涉后那几条横幅还是挂上去了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4:02

本帖最后由 hong_hai_er 于 2010-4-29 04:04 编辑

楼主翻译辛苦。不过这是蛮旧的文了。。。记得当时看了后续报道好像说一番交涉后那几条横幅还是挂上去了 ...
rhapsody 发表于 2010-4-29 01:58 http://bbs.m4.cn/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 抱歉, 是二月的事情了, 当时没有上法文报纸网站的习惯, 最近想看看法国的左派怎样报导青海地震, 才偶然发现这则新闻, 翻译这个不是因为它的时间性而是因为这件事的意义:有时, 中国人在国际上丧失话语权, 真的不能抱怨对手太强 ...

这个女人在法国被法国人"踩", 然后自己四出找传媒报导自己的故事, 带动群众去讨论自己的故事, 最后文化部长出来道歉, 下令要挂回她的展品,她的宣传艺术成就远胜她的创作展品艺术成就....

可是, 文化部长道歉后, 法国人又自大起来问: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样? 这个女人居然又在外媒 面前配合外媒说中国的不是。


您的作品展出以后,迅速被撤除,也迅速被重新挂上,您对这一事件做何感想呢?

答:当然,能够重新展现我的作品,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用了很多时间去创作的作品,而且我觉得也是一幅好的作品。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整个事件都是挺可悲的。第一,作品怎样被撤下来,这是很可悲的。我不能想象在法国,而且是在一个艺术学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法国是一个(讲)人权的国家,应该是鼓励最自由、最自由的艺术表达。而且,他们撤画的方式是这么的极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第二呢,我很高兴,是密特朗(注:法国现任 文化部长)的一个命令,学校把这个口号重新挂出来。但是,反回来看,这也是很可悲的。不是学校认为他们做错了,我们应当把这个口号重新挂回去。他们把口号拿下来,可能是怕得罪上面的一些什么人;现在把它放回去,也是因为接到了上面的一个命令。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您认为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答:这个比较难说。因为在中国其实会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我的作品也多次在中国展出,有时候也牵扯比较敏感的政治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审查制度现在有点像游击队。有时候,你的作品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但他们可能因为安全的理由,就把你审查了;有的时候,你的作品可能其实非常有争议性,但是,可能刚好那次没有相关的人等在,刚好看漏了,他们就不把你的作品审查。就是说中国的审查制度现在是一个比较奇怪的情况。所以,要问我如果是在中国,会是怎样,我不知道。就是,那个机制不一样。

那么,具体来说,不一样在哪里呢?

答:如果真要比较的话,在中国,我根本就不可能做这样一个装置,比如是在美院,或是在一个博物馆,我必须要有美院或者博物馆帮忙,我才可能做这样的作品。但很可能在制作之前,就会有人觉得作品有问题。其实,我有一次在中国准备一个展览的时候,也提出过一些建议。其中一个也是一个条幅。但那个条幅没有被选上。条幅上其实就是4个字:别想太多。那这是不是审查呢?它(注:有关方面)不直接说你不能做这样的作品,但作品最后没有被他们选上。所以,我想如果是在中国,如果是官方的博物馆,这样的作品他们根本一开始就不会帮助你去做,也就不会出现(这次在巴黎的)这种情况:他们开始准许你去做,一切都安排好了,最后才发现有问题。在中国不是这样,可能在一开始就把你做这样一个作品的可能性删除了。

而且,在中国,一旦被删除,也就不会有这么快就复出的可能性。

答:对。从另外一个角度,这次为什么文化部这么快就做出反应,是因为媒体有非常多的报道,人们也有非常大的反应,所以,密特朗才下这样一个命令。在中国,第一,如果有这么敏感的事情出来,媒体根本就不会报道,因为大家都知道,媒体在中国都是国家拥有的,或者国家管的。可能现在有一些比较自由的媒体,他们可能会报道,但是这些新闻可能也很快就会被删除了。网上可能还能流传一些消息,但根本不会起到这么大的效应。这次事情这么快就得到解决,就是因为媒体给予了很多的报道,群众有很大的反应,最后,文化部长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

孜心 发表于 2010-4-29 05:35

本帖最后由 孜心 于 2010-4-29 05:37 编辑

对于一些现代艺术作品,真的是有些觉得不值,对其中一些,有时还觉得无耻。

例如,很多年前,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过一件很有名的“现代艺术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男性小便池。大概有不少人觉得这种东西也能被称为是艺术作品是很扯的事情,所以这件作品在展出时已经出过几次事故,好像有的参观者气愤不过,就干脆直接利用了它的实用价值。还有一次,有个参观者试图把它砸坏,等等。

我见过的还有一件很恶心的作品是,一头牛被经过处理后沿着中轴线整体锯开,然后被泡在氨水里,放在一个透明容器里展出。这件作品的作者是个英国人,是当今最得拍卖行青睐的“艺术家”。

前两年还出过一件这样的新闻:在一个绘画艺术展览上,有一件作品就是一张。。。乳白的、被装框的画布。结果在展出时,有一个越南裔的女人就凑上去印了一个唇印。作者很生气。然后是媒体、法庭。。。到底哪一个是炒作呢?

更早的时候,电视上还拍过一个当时不太有名的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他的作品:一块涂满了黑墨的像墙一样高的一块画板。他每天在上面涂一层墨。。。

燕雀 发表于 2010-4-29 07:32

可是, 文化部长道歉后, 法国人又自大起来问: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样?   这个女人居然又在外媒 面前配合外媒说中国的不是。bbs.m4.cn# O: r" r9 _, H
————————————————
审查制度在中国是有些过头了,特别是近几年,从事文化产业和工作的人就会深有感受。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8:03

很多年前,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过一件很有名的“现代艺术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男性小便池。大概有不少人觉得这种东西也能被称为是艺术作品是很扯的事情, 所以这件作品在展出时已经出过几次事故,好像有的参观者气愤不过,就干脆直接利用了它的实用价值。还有一次,有个参观者试图把它砸坏,等等。
孜心 发表于 2010-4-29 05:35 http://bbs.m4.cn/images/common/back.gif


   
那些展览还要花钱才可以进去参观, 钱花了, 以为进去看什么东西, 原来看的是小便池, 当然气愤 Q79), 其实这种艺术家过的日子也是挺无意义的, 他们为什么而活? 搅个小便池也是一种创作?文中这个高小兰, 这样几个横幅, 四大个字, 什么"从视觉的角度来看"....

总统竞选口号是: 工作,多, 赚钱, 多
她加个"少"字

四个字得出的不同组合:

工作多赚钱多
工作多赚钱少
工作少赚钱少
工作少赚钱多

不同组合又怎样?道出多劳多得不是绝对, 社会上还有多劳少得, 少劳少得, 和少劳多得的现象, 噢 , 这就是艺术的社会使命了, 好深奥啊呵... 还要在北京制作这些横幅拿到巴黎去悬挂, 真够意思哈!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8:06


审查制度在中国是有些过头了,特别是近几年,从事文化产业和工作的人就会深有感受。
燕雀 发表于 2010-4-29 07:32 http://bbs.m4.cn/images/common/back.gif


    中国有什么问题她都不应拿到外媒面前说, 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水滴石穿 发表于 2010-4-29 08:58

中国的某些“艺术家”很懂得在外国人面前如何推销自己,只要一说中国的坏话,他(她)就可以出名。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9:13

中国的某些“艺术家”很懂得在外国人面前如何推销自己,只要一说中国的坏话,他(她)就可以出名。 ...
水滴石穿 发表于 2010-4-29 08:58 http://bbs.m4.cn/images/common/back.gif

正是! 她那句            

«Venant de Chine, je ne comprends pas cette censure brutale en France, et surtout dans l’une de ses écoles d’art les plus anciennes, qui est supposée encourager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 来自中国大陆, 我不理解在法国的这种野蛮的审查, 特别是还要发生在她的一所最古老的, 理应是鼓励表达自由的艺术学院。

也是踩着中国的脊背把自己撑上去, 这个"不理解在法国的这种野蛮的审查"跟"来自中国大陆"有什么关系?难道如果你是来自日本, 韩国, 台湾, 菲律宾, 就会很"理解在法国的这种野蛮的审查" ?

这个是"宣传高手"! 她的艺术创作我就不敢恭维了!

kkdream 发表于 2010-4-29 09:45

中国的审查是比法国要严厉一些,不然怎么体会法国所谓的自由。
不管高的艺术水平怎么样,是不是炒作,她说的也是实话嘛。

reedy 发表于 2010-4-30 11:57

不认为中国的问题不能在国外说,只要不歪曲事实含沙射影,说真话还是值得鼓励的,也有助于国内软实力的建设,有助于各种思潮及制度的理解与沟通

kingone 发表于 2010-4-30 12:04

中国有什么问题她都不应拿到外媒面前说, 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4-29 08:06 http://bbs.m4.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说不说无所谓,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无论世界怎样变,戴上墨镜的人只有一个颜色。

不如吾自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另外审查制度不是太严,而是不够科学,《蛊惑仔》这样毒害青少年的东西应该禁,政治上,艺术上应该开放。政治本来就是艺术嘛...

孜心 发表于 2010-4-30 23:22

本帖最后由 孜心 于 2010-4-30 23:24 编辑

不如吾自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喜欢这句被用滥的话。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要用“无则加勉”来压制别人的自卫反驳,澄清事实。

九月十五 发表于 2010-5-1 01:36

实话实说,在中国是差不多是这样,不过有好转的趋势!

kixi123 发表于 2010-5-1 04:15

本帖最后由 kixi123 于 2010-5-1 04:25 编辑

想起一个笑话: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吹牛.
  美国人:我敢在白宫外面大喊,里根下台,你敢吗?
  苏联人:有什么不敢的?
  说完,苏联人走到克里姆林宫外大喊:"里根下台!"

hong_hai_er 发表于 2010-5-1 12:23

西媒不是思想交流, 研究国内问题的平台, 西媒是西方国家的宣传工具, 宣传内容包括吹嘘自己和攻击看不顺眼的国家,

拿自己国家的问题去西媒讨论, 是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的,

以中国艺术家身份在法媒面前贬中国, 对中国是没有好处的;

相反, 所作出的言论, 还会被法媒巧妙地利用来贬中扬法: 这次是法国做得不对, 但是如果发生在中国, 会更糟, 所以法国是挺不错的了!

这个圈套, 是法媒设下的, 高小兰在法媒面前, 津津乐道中国的不是, 得到的效果是什么?

是法媒期望的效果: 这次是法国做得不对, 但是如果发生在中国, 会更糟, 所以法国是挺不错的了!

中国的艺术审查会因此而放宽吗?

不会的 !

无可就要 发表于 2010-5-1 19:38

这也叫艺术?太...别什么都被“艺术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02.12.2010 法国解放报] : 在美术学院不要展示伤害萨科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