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7|回复: 1

甘阳:博雅教育:为大学和社会赋予灵魂

[复制链接]
新诸子论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7-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诸子论坛 于 2013-7-1 11:41 编辑

甘阳:博雅教育:为大学和社会赋予灵魂

以下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在学院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第一次正式谢谢我们09级的同学,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博雅学院才成为了可能。在过去几年中,媒体可能对我个人做了过多的报道,但实际上在博雅学院真正的主人是各位学生。
我相信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首届学生每个人都经历过非常多的迷茫、彷徨、失落、失望甚至绝望。因为博雅教育听起来非常美好,实践起来却是一条相当艰难的道路。博雅学院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公共课程,比方说希腊文、拉丁文、《诗经》、《左传》、古文字,所有这些课程听上去都非常美丽,甚至华丽;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所有博雅学院的学生也会告诉你们这些课程很不好学、相当费劲,而且很可能相当粗糙。最大的问题是,在初期的时候,你不知道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四年之后,只有很少几个人会把古希腊文或者拉丁文作为他们的学术工作语言,也很少会有人把《诗经》、《左传》作为他们终身的研究科目。但所有这些公共课程,希腊文、拉丁文、《诗经》、《左传》等等会成为博雅学院的共同教育。我想这个目的,刚才程美宝教授已经说过,我们的目的是构成人类教育的基础。在博雅学院首要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专家,但专家也是我们努力目标所在。我们首先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专家。
我们大家都知道,韦伯曾经说过一段伤心话来概括现代社会的全部矛盾:现代社会会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专家的世界,而这是一个现代社会难以摆脱的困境。我想现代社会之所有没有发展到像很多西方思想家所担忧的那种无聊、没有灵魂的世界,是因为有很多很多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坚持这样一种有灵魂教育理念。
我甚至还记得,仅仅在两三年前,05年还是06年,前哈佛大学的蒂姆发表了一本书,批评哈佛大学就是没有这种有灵魂的大学。一年又一年,我总是认为西方最建设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在担心西方作为现代社会会不会迷失了方向,会不会变成一个仅仅是追求物质成长、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果没有这样一群有心人在关心,我相信西方开创的现代和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世界,甚至是人类最糟糕的世界。
现代社会之所以在物质成长的同时,并没有完全丧失灵魂,是因为我们少数人在坚持这个社会需要灵魂,个体要有精神。我非常担心的是,中国是不是总会有这样一群少数人在坚持这样的理想,在坚持这样一个有灵魂、有精神的社会。我们担心的是,中国社会在高度经济发展的同时是不是日益变成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社会。我觉得这是博雅教育所追求的全部理念。它追求的不是要培养比任何一个院系更多的、仅仅的专家。单纯的专家,现在院系培养的出来,当然更有可能是比较狭义的、更狭义的专家。但是能不能有一个精神性的、灵魂性的追求,我觉得这是今天的大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的话,大学越来越会变成一个工具理性的场所,如果大学没有这样的一个灵魂,整个社会就没有灵魂。我觉得这是博雅学院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方面,我想说博雅学院也见证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真理,而这一真理也常常被人遗忘:教育实际上无止境。所有的博雅学院的学生会告诉你,读书的最基本问题是坚持,刚才李峰教授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凡是读书人都知道,读书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书都是一本一本的读出来的,文章也是一篇一篇的读完的。你可以研究很多很多的教学改革、教育改革,但是我们今天很多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一个虚假的真理,以为有什么诀窍、以为借助现代机器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成长;博雅的所有学生都会告诉你没有这种可能性。你如果在知识上要成长、要进步,你必须付出、必须努力。没有人可以把东西塞到你们脑子里去。不是说你发明了一个新的教育方法,学生就不用努力去获得知识,没有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博雅学院的每个学生一定程度上都在这里经历过相当的费力的阶段,他们付出的比一般的同学要多。
有些记者问我,博雅学生培养的是不是很成功;我说要看成功的定义如何来定。假如成功的定义是博雅学生付出的更少,那博雅学院的学生肯定是不成功的;如果你成功的定义是学生付出更多,那我可以告诉你博雅学院是成功的。
我认为这正是大学今天最大困难所在。我们现在媒体上流行的、甚至我们很多教育者的流行说法常常给人们一个误导,似乎只要掌握一个诀窍,只要进行教学改革、有一个新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不一样了。我必须要说,今天大学的全部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让全部学生去努力、去主动学习,让他们明白要读书、要成长都必须吃苦;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全部关键所在。所以博雅学院没有太多的诀窍可言,它只是逼迫学生不断地去努力。它让博雅学院学生明白,无论你是如何选择你的事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你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我觉得这是博雅学院在4年来可能每个学生得到的一个最大的成长和了解。


最后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我自己的两个辩解。
在博雅4年实践的情况下,我觉得中国大学的改革,特别是教学的改革需要有更大的步骤。而最近我总感觉我们的教学改革停滞了,甚至不知道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最根本的改革仍然是在于教学、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
我大概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我希望中国大学能够尽快成立古典系,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我们中国大学都是仿造西方大学设置的,几乎西方大学的任何一个院系我们都有相应的设置。但是只有一个院系,西方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而中国所有大学,包括香港、台湾大学都也没有,那就是古典系。这样一个严重的、如此明显的差距,是非常不可忽视的。所有的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中国大学都是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院系,何以在这个最核心、最关键的系上我们恰恰没有?而这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事情,包括整个华人世界、包括台湾、包括香港。英国每个大学当然都有古典系,为什么他们在设立香港大学时却没有古典系呢?因为英国人认为你们香港人是不需要设立的。那是文明的核心、那是昨日思想的根源,作为殖民地的香港,你们不是西方人是不需要(设立的)。而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古典系,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以往的古典文明都是糟透的,这才是导致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甚至可以说,包括博雅学院在内的这几年的努力,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已经引起广泛的注意。美国古典学会明年的主题非常有意思:“现代中国遭遇古代西方——Modern China confront the ancient West”。我们大家可以回想起这个题目多么的有神采:一百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始终都有一个凝重的问题,就是古老的中国遭遇到现代的西方。人家现在的情况是,现代中国遭遇古代的西方。我觉得这个题目表明西方学界的相当有前瞻性,古老的中国今天已经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后,它会以不同眼光来看事情,它不仅仅是看现代的西方,它更会重新审视整个西方文明,而且必然会带来重新审视中国自己的文明,特别是古典时期。
所以,在去年中国比较古典学第一届年会暨学会成立大会的总结发言中我曾经提出,尽快成立中国的古典学专业、院系的设想。我觉得中国今后的古典学基本上应该有三个能力,第一个是西方古典、第二个是中国古典、第三个是比较古典。而且一旦我们建立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意味深长的东西。比方说,在西方古典学概念在时间下限、空间范围都是非常确切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包括所有中东的、非古代罗马、基督教、犹太教都不在传统的古典学。这样一种古典学在西方过去看来也是相当狭隘的,而中国古典学的概念非常漫长,那我们的时间下限在什么地方呢?从我们现有概念来说,我们的古典学概念是从史前时期一直到清中叶,比如说历史系,从上古史一直到清中叶都是中国古代史,文学系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到现代。这样一来,我们对中国古典学的时间概念非常广大,会引发很多很多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能够放宽学位和专业设置的很多限制,给985大学比较多的权力,能够在有条件的大学尽快设立古典学系,我觉得会非常有助于推动中国下一阶段的人类社会学发展。
第二点,我希望能够把博雅作为一个学位。我刚才虽然强调古典学的重要性,但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身并无意把自己变为古典学院。博雅学院的口号是贯通古今东西,我们毕竟是现代人,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古代政治,包括现代问题,所以博雅学院并不只想局限于古典学里,而只是要把古典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但同时把现代性的研究作为主要部分。所以我认为,博雅作为一个专业和学位本身,能够促进课题组的改革,能够融汇文史哲包括人类社会学。目前实际上很多大学的院系都在做此类的探索、甚至在理工科学,比方说清华的清华学堂、北大有元培学院,都是在原有体系之外进行新的改革,核心问题在于这些新的计划里面,课程东西可以得到改善。我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现在所有院系的课程都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形成的,已经老化、固化,必须改革,绝不可以继续依葫芦画瓢地唱下去,这无助于学生成长。我也知道,所有这些改革绝大多数不太可能,因为它关系到很多因素。所以成立新的超越这些旧的体系的学院,包括清华学堂、博雅学院等等,中心是抓住课程改革、课程整合这个核心,探索新的知识整合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是博雅学院的一个最重要的探索所在。我们都会对每年课程作出调整,所以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才能调整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课程体系,力图用最经济的时间、最经济的方式,能够使同学们在比较少的时间内掌握比较多学科知识,这是我们一个基本探索所在,在此我也借此机会希望学校进一步给我们比较多的自主权。
最后我想对博雅学生说最后的一段话。博雅学院成立4年以来我很少和同学们讲大道理。我们在前两年课程中通常不希望引进现代社会的诸如左右之争这种意识形态之争的内容,很少谈意识形态问题、很少谈大道理。博雅学院相对来说是一个不大谈大道理的地方,很多外面的朋友甚至批评我,违背了博雅学院设置的初衷,认为博雅学院没有贯彻道德教育。我当时的回答是,道德教育是一个贯通在读书中,并不需要大声喧哗、并不需要主题化突出的一个做法。
但是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我要稍说一下大道理,因为毕竟你们要走上社会、即你们要开始一个相当不同的阶段。我的想法很简单,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本身的意义,这个人身意义不可能仅仅只从单独的个体上实现,而总在个体与某种更大的事业、更长的历史文明的关联当中去寻求。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个人的名利,哪怕是学术上的功利奋斗,我总相信这个是走不长的,它没有更强的动力去驾驭它、推动它。它总是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目标,以往前人都在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把自己融入进去,才会感到生命的意义。我觉得对博雅的学生、对中国的学生来说,需要谈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现在非常非常个人主义的、你们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一个时代尤为需要。
你们最早进来的时候你们很少想到个体和外部世界,博雅教育的4年,可能从知识的层面上束缚了你们,但我在想今后你们更加要了解的是究竟在为什么在奋斗,仅仅是为你个人吗?我想从我自己来说,我的整个视野是晚清的视野,那是中国文明跌到历史上的最低点,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确实想一个基本问题:如何从重新振兴中国的光荣和伟大,如何能够使中国这个古老文明达到它应有的光荣和伟大。我以为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文化传人自觉感觉到的一个问题。这不是一个狭义的民族主义目标,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伟大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我觉得包括刚才提到美国古典学界都在充分认识到中国文明作为一个文明体并不仅仅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这是我对博雅学子、最后的、最大的希望所在,你们今天是为能做中山大学学子自豪,你们若干年后肯定能够为中山大学增光。但是更大的意义上我们希望你们为中国文明的整个振兴和复兴作出你们自己的贡献。谢谢你们。

以下为博雅学院2013届硕士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大家好!在2010年入学的时候,我就曾经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今天,以毕业生代表的身份在这样一个场合发言,对我个人来说也算是实现了有始有终。光是这样一份难能可贵的荣誉,就足以让人长久地铭记于心了。
每到这个时节我总是会想起一句曾经记得很熟的诗:“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在博雅学院今年毕业的学生里面,大多数将会留在校园这个迷人的环境中继续深造,可也有一些坐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将很可能就此摆脱了“学生”这个身份——他们将会走上社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身份和新的位置,甚至,寻找一个“新的自己”。
虽说我自己对待学习这件事总是有点任性,不过我也不止一次地自问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特别是想到,终有一天将会一劳永逸地告别学生生涯,告别了这个与我相伴了20年的身份,这一段漫长而美好的岁月究竟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财富?还是说,仅仅是美好的回忆而已?
这个问题之前有无数的人问过,我自己特别喜欢培根说的一句话,他说:“读书不是为了发难或反驳,也不是为了相信和视为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说和交谈,而是为了掂量和考虑。”
假如是以学会“掂量和考虑”为标准,那大学四年乃至加上研究生三年这丁点儿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这仿佛是应了那句“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话。于是我可能会倾向于这样认为,作为毕业生,我们自以为对“读书”这件事已经相当熟悉了,可其实不然。在生活上我们可能只是一个初学者,甚至相当必要的是,长久地保留着一份“初学者”的谦卑,恰恰可能是我们从这些琐碎的阅读和思考中得到的最大的财富。或许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是一本敞开的大书,它向所有勇于挑战的人邀约,而学会“读书”仅仅可能是我们掀开了这本大书的扉页,更多的精彩永远留给了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
在此我想向诸位老师,无论是在座的还是未能亲临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在博雅的三年中我遇到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好老师,这无疑是我的幸运。我要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相信其他各位同学的父母也是一样日复一日地支持着我们,才让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感谢中山大学这美丽的校园,陪伴我们渡过了每一个充满了酸甜苦辣的日子。最后要感谢博雅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相信自己不仅学到了怎样读书,更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以及,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实际上毕业致辞比起充满愿景和美好期待的开学典礼致辞要难多了。因为那将会是一场情绪复杂的告别,和又一次满载希望的起航。而我只是想借着这个时节,说一点微不足道的感悟同诸位分享,并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一直相信博雅不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保留了一片纯真的净土,她的诞生更是一场变革的契机,而这场在校园中无声迸发着的变革甚或在未来决定着我们这一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面貌,以及我们是否可能成为更好的“人”的问题。因此我始终相信,这种最为朴素的读书方式,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开始。

以下为博雅学院2009级本科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今天能代表博雅首届毕业生在这个毕业典礼上,与大家一同庆祝这个属于博雅的特殊节日。
前几天在整理毕业行囊,我从箱底翻出了四年前中大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的信封里依旧存放着当年博雅首届招生的宣传简章。在看到简章的一刻,我心里震了一下!说实话,我至今都有点难以相信,博雅已经四年了,而我们09级毕业了。
如果让我说博雅教会我最多的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你,是我学会了真正认识自己。博雅四年的教育改变了我很多,无论是心性还是智性上的,有朋友甚至惊讶我现在完全不像大学前的我了。而现在想来,我在博雅一点点蜕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遍遍追问自己,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或许每人都遭遇过,更是一个哲学上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当它在你毫无预备而向你袭来的一刻,你还是感到了海德格尔所谓的畏。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它有时让人感到慌张,甚至是沮丧、怀疑,还伴随着无数次肯定与自我否定。然而这个问题也让我摒弃了其他无关重要的事情,回到最原始、最纯粹地状态去追问真实的自己。我在博雅找到了追问的方式,那就是在一本本经典中寻找古今中西的智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正是他们充满张力的论辩为我提供了一个更深刻更宏大的视野。事实上,认识自己不仅是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它包含着一个人对生命与整个世界的理解,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人,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才是我要寻找并守护的那个真善美的自我。我将自我放在这样的时空中,用博雅教会我的追问方式,寻找人之为人最本真的意义。
我的同学们也有着相同的感受。虽然我们旨趣相异、爱好不同,但我们都共同因那些经典中的箴言而产生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的反思和理解。而正是“认识自己”为我们赢得了真正的自由,我们放下了外在喧嚣的羁绊,勇敢地面对自己,为自己未来的可能性做出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坚持我们的理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们明白那个真实的、充满梦想的、拥抱着本真意义的自我才是我们要坚守的自我,我们变得如此坚定,不会迷失生命的方向。我相信这才是博雅给我们的真正馈赠,这比任何学历资历、技术技巧都更有价值,我们迎来蜕变,并将受用一生。
博雅四年的生活如同世外桃源,我们读一本本书,追问一个个空空大大的问题,然而这些伴随着大学四年的追问,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晰我们的理想与信念,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现实与理想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差距。大学毕业,这意味着我们真正跨入了“现实生活”的门槛,现实的无可奈何、冷暖人情都将向我们涌来。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再一次追问自己,什么可以让我们对如此的现实处之淡然、无所畏惧。我想,答案或许是,我们认识到我们生命真正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因而必定会更加坚定地坚守原则,坚守未曾褪色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并不是象牙塔的学问求索,事实是,毕业更意味着我们的理想终于可以开始实践了。我们对哲学、历史、社会、法律等等方面的思考,正体现在现实亟需解决的问题中。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改革,我们都知道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的遥远距离,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以我们在博雅四年对这些大问题的关注而肩负起为国效力的责任,去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华文明走过的历史将赋予我们力量,前人的努力将给予我们希望。无论我们未来将从事的是学术研究、政府工作还是企业经营,无论工作多么伟大或是多么平凡,实现理想的机会都正为我们敞开。今天,我们的毕业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付出与牺牲,更多的坚持、努力与担当。

祝福中国!
祝福中大!
祝福我们美好的博雅学院!
祝福我们亲爱的09级同学们!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2-5 10:16 , Processed in 0.05153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