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启蒙 发表于 2016-7-1 14:51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高旷
   摘要:“天人合一”是古代东方哲学的思想精髓,在自然与人文高度污染的今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一命题是完全必要的,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关键词:天人合一心学自然界环境
   一天人合一的最早提出
      《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古代印度也提出了“梵(天)我合一”的观点。可见,“天人合一”是东方智慧的普遍表达。
   二后续发展
   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程颢说:“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本体只是太虚……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
   三天人合一的四个层次内涵
   1“天”作为客观的自然界来理解。
   天即是世界、宇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大环境。大自然对于人来说,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压力、水、食物等等必须的环境条件,人与自然不可须臾分离。即便是人步入太空,还要必须配备从地球上带去的生活必需品。
      而且,人类生存与繁衍对大自然每一个参数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自然参数中每一个参数哪怕是有稍微的改变,人类都吃不消。例如,空气的压力、成分变化会引起高原反应;水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的结石与癌变等等。       从寄生与寄主关系这个意义上,人与大自然的合一是毋容置疑的;从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当然不能过分地改造或破坏大自然,否则就会毁灭自身、完蛋出局!以此说来,利用核能发电,就是功在眼前、祸及千秋的短视行为。
   这个层次上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无疑是科学意义上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形而下的最低层次。
   2“天”作为主观与客观互动意义上的自然界来理解。
   在人文意义上,“我”(人类)给大自然(包括自身)格物、命名、释义,赋予了大自然以各种内涵与意义,从而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与存在。       从大自然(天)为“我”(人类)所觉、所识、所命、所用,无“我”则“天”(大自然)无名、无用、无益,乃至于至没有任何哪怕是讨论的任何价值。       从人文意义上说,“我”(人)与“天”(大自然)之间也是不可以简单地割裂的!       这是人与自然界互动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3“天”作为完全主观自然现象来理解。
   从拙作《一切之实相》(360或百度搜索即可)一文,我们知道:无感觉则无世界!      而,生命所获得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发轫于其感觉器官,而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有其刺激阈域的。譬如,人眼睛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的其它器官的感觉阀域也是如此狭隘;对于器官来说,当外界刺激严重超过其适应度时,会直接伤害器官本身,甭说接收刺激了。感觉器官自身局限性的方方面面都决定了任何生命对周围刺激的获得都是相对的、片面的,乃至于说是残缺不全、挂一漏万的。感觉器官既是主体认识外部世界(环境)的天然工具,也是与生俱来的界限与障碍。      但,这还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类等生命的大脑(意识)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认知)传递过来的信息!大脑(意识)所反映(认知)的信息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失去本来面目的,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东西。      譬如,人眼接受到的光波就是电磁波,反映到大脑里,却是各种颜色。且,绿色(光波)和红色(光波)的波长本来只相差180纳米左右,竟被人的大脑“加工”(反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更为吊诡的是,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光波的解读也会不同,例如人类的色盲现象。
   不仅仅是人类,其它动物与人一样,也是被“预先编程的智能生物机器”,科学研究证明,狗眼里的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牛、羊、马、猫等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鸟类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 粪便所散发的气味,人类感知为“臭”,而蝇类可能解读为“香”;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剧毒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是不可或缺的“氧气”;100度以上的高温对人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来说恰恰是适宜的;对于人来说有黑夜,但对于某些能接收红外线的生命来说,可能不存在黑夜……
       因此可以说,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相同环境条件(世界)的感觉、体验、解读、认知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客观世界”(天)的体貌在不同生命中的感觉、解读、认知中是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命反映、解读、认可不同的所谓“世界”(天)!什么样的生命反映、解读、认可什么样的“天”(世界);怎样的生命有怎样的“世界观”(天);
   不客气地说:“我们看到的宇宙(天))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所谓的“客观世界”毕竟有自己的标底与真相!要不就谈不上客观了。
  所以,彼彼一切生命(众生)所反映、解读、认知的世界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客观的,都只可能是建立在各自生理、心理等等功能基础上的想当然知见!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眼前世界,以及物理科学发现的微观世界!
      从世界是由生命意识体所反映、解读、认知这个意义上来说,天与人也是合一的,更进一步说,是天生(众生)合一!而不仅仅是天人合一!
   从“世界”是“我”所“认识与界定”这个意义上来说,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天生合一!
   4佛教对天人合一的看法
 《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万法唯识)。
  由此可以看出,佛教直接了当地指出生命与所处环境(世界)的关系:一切表象(有相)世界都是唯心(识)所造!这是从更高的角度上提出生命与世界(天)俨然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心物(相)一元。
       当然,佛教不是为了说明生命与所处境界之间的关系而说关系的,而是有着更高的意义与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获实相智、脱离三界、毕竟解脱。 
      《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摩诃止观》卷六(上):“起大慈悲,爱同一子。今既继惑入空,同体哀伤倍复隆重,先人后己,与拔弥笃。(中略)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即是同体大悲。”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同体哀伤者且约出假。见众生苦同于己苦,名为同体。非谓无缘同实体也。”
       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此外,诸佛同证真如所起的慈悲,亦谓同体大悲。此乃由于所证相同,故其慈悲相等无异。
       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即是善待自身的立场出发,把不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般若智慧成为具体实践的哲学指导。
       所以,我认为,“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证悟之境,而不仅仅是理论。
       天人合一理论其实也是宗教意义上的万物、万事、万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待续

智慧启蒙 发表于 2016-7-8 07:07

关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代哲学家自己已有比较明确的论述。其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所说的“际”,就是“关系”的意思。如何看待天与人的关系?这是每个中国哲学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历代都受到重视。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庄子·大宗师》)。《中庸》写道:“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为之学。”(《观物外篇》)他认为,做学问不达到穷究天人关系的程度,就算不得有真才实学。他这里所说的“学”,并不是科学方面的知识,而是哲学方面的知识。戴震也说:“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原善》卷上)在他看来,关于天人关系的道理,才是最根本的哲学道理。从先秦的中国哲学原创期到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哲学家们都在探天人关系问题,因为这一个问题,就把宇宙、社会、人生三个论域都打通了,自然是基本问题。
---------------------------------------------------------------------------------------------------------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简介】宋志明(1947-),男,吉林吉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

智慧启蒙 发表于 2016-7-17 09:36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高旷
   摘要:“天人合一”是古代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在自然与人文高度污染的今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一命题是完全必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与群体的世界观问题,更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世界自然界环境
   一天人合一的最早提出
      《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古代印度也提出了“梵(天)我合一”的观点。可见,“天人合一”是东方智慧的普遍表达。其实,在中国更早的古籍中也能体悟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只是没有这么精炼的文字总结。
   二后续发展
   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程颢说:“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本体只是太虚……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
   三天人合一的四个层次内涵
   1“天”作为客观的自然界来理解。
   天即是世界、宇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大环境。大自然对于人来说,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压力、水、食物等等必须的环境条件,人与自然不可须臾分离。即便是人步入太空,还要必须配备从地球上带去的生活必需品。
      而且,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对大自然的每一个参数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自然参数中每一个参数哪怕是有稍微的改变,人类都吃不消。例如,空气的压力、成分变化会引起高原反应;水中矿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的结石与癌变;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就会引起地球温度的较大变化,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等等。
       从寄生与寄主关系这个意义上,人与大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是毋容置疑的;从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当然也不能过分地改造或破坏大自然,否则就会毁灭自身、完蛋出局!以此说来,利用核能发电,就是功在眼前、祸及千秋的短视行为。
   这个层次上得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无疑是科学意义上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形而下的最低层次。
   2“天”作为主观与客观互动意义上的自然界来理解。
   在人文意义上,“我”(人类)给大自然(包括自身)格物、命名、释义,赋予了大自然以各种内涵与意义,从而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与存在。
       从大自然(天)为“我”(人类)所觉、所识、所命、所用,无“我”则“天”(大自然)无名、无用、无益,乃至于至没有任何哪怕是讨论的任何价值。
       从人文意义上说,“我”(人)与“天”(大自然)之间也是不可以简单地割裂的!
       这是人与自然界互动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3“天”作为完全主观自然现象来理解。
   从拙作《一切之实相》(360或百度搜索即可)一文,我们知道:无感觉则无世界!
      而,生命所获得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发轫于其感觉器官,而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有其刺激阈域的。譬如,人眼睛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的其它器官的感觉阀域也是如此狭隘;对于器官来说,当外界刺激严重超过其适应度时,会直接伤害器官本身,甭说接收刺激了。感觉器官自身局限性的方方面面都决定了任何生命对周围刺激的获得都是相对的、片面的,乃至于说是残缺不全、挂一漏万的。感觉器官既是主体认识外部世界(环境)的天然工具,也是与生俱来的界限与障碍。
      但,这还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类等生命的大脑(意识)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解读)传递过来的信息!大脑(意识)所反映(解读)的信息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失去本来面目的,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东西。
      譬如,人眼接受到的光波就是电磁波,反映到大脑里,却是各种颜色。且,绿色(光波)和红色(光波)的波长本来只相差180纳米左右,竟被人的大脑“加工”(反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更为吊诡的是,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光波的解读也会不同,例如人类的色盲现象。
   不仅仅是人类,其它动物与人一样,也是被“预先编程的智能生物机器”,科学研究证明,狗眼里的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牛、羊、马、猫等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鸟类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 粪便所散发的气味,人类感知为“臭”,而蝇类可能解读为“香”;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剧毒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是不可或缺的“氧气”;100度以上的高温对人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某些深海生物来说恰恰是适宜的;对于人来说有黑夜,但对于某些能接收红外线的生命来说,可能不存在黑夜;对于能接收紫外线的生命来说,一切可能都是透明的,没有阻隔……
       因此可以说,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相同环境条件(世界)的感觉、体验、解读、认知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客观世界”(天)的体貌在不同生命中的感觉、解读、认知中是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命反映、解读、认可不同的所谓“世界”(天)!什么样的生命反映、解读、认可什么样的“天”(世界);怎样的生命有怎样的“世界观”(天);
   现代量子力学的研究结论也认为:“我们看到的宇宙(天))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真正的“客观世界”毕竟有自己的标底与真相!要不就谈不上什么客观了。
  所以,彼彼一切生命(众生)所反映、认知、解读的世界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客观的,都只可能是建立在各自生理、心理等等感性功能基础上的想当然知见!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眼前世界,以及物理科学仪器下的微观世界!
      从世界(天)是由生命意识体所反映、认知、解读、界定这个关系上来说,天(世界)与人之间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的,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天人合一,更进一步说,是天生(众生)合一!而不仅仅是天人合一!
   从“世界”是“我”(众生)所“认识与界定”(立法)这个意义上来说,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天生合一!
   4佛教对天人合一的看法
 《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万法唯识)。
  由此可以看出,佛教直接了当地指出生命与所处环境(世界)的关系:一切表象(有相)世界都是唯心(识)所造!这是从更高的角度上提出生命与世界(天)俨然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心物(相)一元。
       当然,佛教不是为了说明生命与所处境界之间的关系而说关系的,而是有着更高的意义与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获实相智、解三界惑、获终极解脱。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佛教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
      《摩诃止观》卷六(上):“起大慈悲,爱同一子。今既继惑入空,同体哀伤倍复隆重,先人后己,与拔弥笃。(中略)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即是同体大悲。”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二:“同体哀伤者且约出假。见众生苦同于己苦,名为同体。非谓无缘同实体也。”
       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此外,诸佛同证真如所起的慈悲,亦谓同体大悲。此乃由于所证相同,故其慈悲相等无异。
       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即是善待自身的立场出发,把不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般若智慧成为具体实践的哲学指导。
       所以,我认为,“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证悟之境,而不仅仅是理论。
       天人合一理论其实也是宗教意义上的万物、万事、万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很显然,佛教认为世界(天)是唯心唯识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可能脱离世界(三界),并且能够重新建立世界(极乐世界)!因为毕竟唯心故!
  

智慧启蒙 发表于 2016-8-10 11:41

(转)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往往花大力气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却很少花精力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们一般是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模样的,只能通过镜子、照片。同理我们一般也是透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每一个人眼里的你都是不一样的,100个人眼里就有100个你,1000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你,在不同的人眼里你是不同的,善良的、聪明的、可恶的、愚蠢的、忠诚的、虚伪的、背叛的,不胜列举。那么真实的你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你又在哪里呢,“伤痕实验”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内心,一个内心烦躁的人纵然身处幽静也是狂躁不安的,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虽然深处闹市,他的世界还是清净的。无论是追求幸福、宁静、安全……都到你内心去寻找吧,那里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和能量。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