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不只是一个概念,在过去指得是每天的早、晚餐和早、中、晚餐。现如今,或许早在过去,这一日三餐就是讲的一天的吃喝! 在过去,小镇人家都是每天吃二顿饭。早上9:30左右吃早饭,下午4:30左右吃晚饭,作席时间不同嘛!早、晚餐间隔时间为劳作时间。 说道这一日三餐,过去、现在还真不一样。 我记得,还未离开家乡走出大山前(亦即22岁前),在家乡的日子里,当时每家每天吃的就是二顿饭。话说这二顿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吃食品种与现如今的饮食相互混杂,亦即现如今的许多早餐品种,在过去都会作为主餐食用。如:面食、稀饭、粑饼等。做体力活的,早餐基本上都是吃干饭,否则没有力气干活。 在家乡时,早饭一般较简单,一般炒二菜,煮一汤;晚餐相对菜品要多一些,假如打牙祭(吃肉)的话,往往都在晚餐。夏天的生活更是简单,早上吃稀饭,下午还吃稀饭,而且下午吃的稀饭还是上午煮好未动的稀饭,这是因为家乡土城的夏天实在太热,动过的稀饭下午就会变坏。有时正餐也较简单,吃顿面条算一顿,做抄手吃算一顿,做点镆镆、包子吃算一顿,甚至煮锅红薯吃也算一顿。小镇人家几乎家家如此。 当知青在农村,早餐有些许变化,这是因为每天上工干活需要吃饱肚子,早餐不是吃一大碗面条,就是头天多做点饭第二天上午炒冷饭吃。 在过去,没有多少油荤,还要干体力活儿,遭殃的可就是粮食了。三个知青吃顿稀饭都要每人凑半斤米,还得加上一个南瓜或部份红薯,否则还不够吃呢!(一) 时间到了1974年我离开家乡,这种早晚餐制终于结束。 在化工学校学习与在开阳磷矿工作期间,早、中、晚三餐吃的都是大食堂,三餐饮食从此分明,更重要的是粮食定量能让我吃饱,并且一日三餐油水有了保障。 后来,我先后、分别在福泉磷矿和遵义铝厂工作,一日三餐从量变到质变,这二个单位一日三餐实行自助餐,相当于吃福利饭。在福泉磷矿,每人每天伙食费只需交1元钱,这1元钱管一日三餐,但不吃不退钱;在遵义铝厂也是实行自助餐,凭饭票就餐,钱虽收得高些(后来每人每天5元钱),但不吃不花钱啊!这自助餐啊就是好,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吃多少舀多少,有荤有素,有煎有炒,有干有汤,有主食、有副食,菜品蛮多,伙食蛮好。也不用收拾,也不用操心。好吃多吃点,随心所欲。咱想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好吗?!这不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吗?!(二) 自助餐这种好事并不是天天都有的,节假日还得各打米、另开锅;自助餐虽好,总有结束的一天啊!这不,退休后不就跟着结束了。自助餐虽然结束了,但日子不还得过下去吧!这一日三餐还得继续吧! 重说这一日三餐。我这命啊,打小就苦。记得幼年当背篼时,3、4点就得起床,就得自个弄东西吃,有剩饭炒饭吃,无剩饭煮面条,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知青时,咱是(有山靠山)无山自担啊!做饭洗衣只能靠自己啊! 咱不是当了66个月知青吗!恐怕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本领,包括成家以后操持家务与“承包”家庭的一日三餐。这不,退休后我就成了家庭厨师。 你别说,这家庭厨师还的确不好当——众口难调嘛!最难的是老婆光说不做,你辛辛苦苦做出来,她这不是哪不是。不说咸就说淡,不说甜就说辣,不说硬就说扒(土语软的意思),好像天生就是一个评论家,好在我的母亲好歹不说。 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手艺没有长进,没钱学大厨,就是去学几十岁能学出名堂吗? 其实,我也实在无奈,不做的话我要吃,我老妈也要吃啊!老婆吃不吃并不重要。 其实,我也是一个贱皮子,做不好不做得了,天天做、天天累,还要天天做出来给老婆评论,受老婆数落,尽管如此,还得天天无怨无悔地去做。 其实,我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其实,我能任劳任怨做好一日三餐就不错了。其实,我也能光说不做的嘛!(三) 我在短文《饮食人间》中这样叙述:“进入耳顺之年,去了大半辈子人生,从不吸烟、喝点小酒,没钱学大厨、好做家常菜。喜欢亲友、乐待宾朋。八盘九盏胸有成竹,择洗切炒无不精通。”从“喜欢亲友、乐待宾朋”中不难看出我这人是性情中人,是一个十分好客之人。从“八盘九盏胸有成竹,择洗切炒无不精通”中不难看出,我在家做菜弄饭是把好手,接待30、20人不在话下。难能可贵的是自己掏钱买菜、择洗、切配、煎炒到吃完刹贴(土话:收拾),独自承担,任劳任怨,并且是几十年间一如既往,乐此不彼。 几十年来,我从过去缺吃时的大油大肉到现如今的荤素搭配;从过去喜欢内脏到科学饮食的“红、黑、绿、白”;从暴食暴饮到“少、饱、好”不断地转变。 几十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特别是从缺吃少穿到衣食无忧,但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就是饮食方面的浪费。不知这是年幼时的挨饿,还是过去长身体时的缺吃,总觉得吃剩的东西倒了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又不吃剩菜剩饭,自己年龄大了,食量渐减,收容剩菜剩饭能力有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日三餐啊!还得继续下去,还得让人操心,看来这一辈子恐怕也难脱干系!(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