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feng772 发表于 2016-7-28 15:43

儒家“恕”之至理

  “恕”之至理
  述圣 子思 述
  慈悲救渡轮回止,爱欲善引苦海逃。
  恕者,立仁成人之谓也。恕之于物,物得其所而安之;恕之于人,人安其命而乐之;恕之于事,事正中道而不曲。夫恕则如心,如吾之心也,如人之心也,感物而动,发之不中,失道如已,发之中节,谓之得道,彼心之不中道,吾心恕之以施慈,恕之以施惠,恕之以施宽,恕之以施仁。使其心也,舍曲而归中,此恕之功大矣哉!故仁恕之德,发于中心之忠,忠之为恕,则有慈、惠、宽也。爱之仁德,以此德施之于事物,则忠矣,故恕也者,不失其忠。忠也者,不失其恕,天人一体,此心及彼心,为复命率性归根之道也欤。
  《论语里仁篇》,子曰:“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易解: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贯穿万事万物,浑然一体的。”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同学们问说:“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的道,其实不过只是忠与恕罢了。”)恻隐之心,则成人之美德,直前忠心而为恕。忠心者,不偏而心正直。恕者,恻隐之心,舍生惠民为之恕。故忠恕之谓养志修德之本欤。
  “恕道”者,同情他人之道也。宽恕他人,反求诸己,己达达人,己立立人,推己及人,化小我为大我,化主观为客观,化自私为大公,心广体胖,我之心,如如之心。勿以我自大,勿以我自夸,勿以我自骄,勿以我自傲;只我为正,他人皆非;只我为白,别人为黑;我利为益,不顾他人之益;凡物我取之为正当,他人取之则不当;凡事我作之为对,他人皆为不对;我之性命最贵,视他人之性命如砂粒。心要常存“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念,则恕道常在矣。


  恕之述例:乐群宽恕之王旦
  在宋真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王旦,他有宽恕过人的度量。他认为寇准很有才能,可以委以大任,就毫不忌妒地将寇准向皇上推荐,请皇上用寇准为相。但寇准不但不感谢,反而屡次在皇上的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在皇上的面前每次提及寇准时,总是满口称赞寇准的才能及长处,连皇上也替王旦不平,于是对王旦说:“你虽然时时刻刻地称赞他,夸奖他,但是他却专门在我的向前说你的短处呢!”若是别人一定很生气,说寇准太不近人情了,但王旦却很安然地说:“那是当然的了,我在位的日子很久了,主办的事务一定有很多失妥的地方,寇准能够把我的错误和过失,毫不隐蔽地向皇上说出来,正可以看出他的正直,我很看重寇准,就是这个原故呢!”皇帝听了,很是敬重王旦。
  有一次,王旦办了一件公事,在法例上弄错了,很巧这公事送到寇准主管的那个部门去了,寇准毫不客气地把这公事呈给皇帝,皇帝就责备王旦。王旦很坦白,只是谢过。不到一个月,寇准亦主办一件公事,犯了同样的错误,而这公事却很巧送到王旦主管的部门去,王旦却把这件公事送还寇准,而不乘机报复,寇准很惭愧,他向王旦连声道谢。
  寇准曾经一度出任藩镇,有一次因庆祝生日,大宴宾客,非常铺张,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很是生气,王旦却向皇上说:“寇准这个人很有才干,只是有点呆。”皇上的气怒亦就平息下来了。有一次,皇上亲自来看王旦,并顺便问他何人能继大任,王旦却说:“应当赶快叫寇准来做宰相。”寇准对王旦的宽恕度量很是感动,于是一心一意,辅佐皇上成为一代名相。
  王旦有乐群宽恕的美德,公而忘私、推己及人,为国举贤,使国族蒙到福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儒家“恕”之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