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头新希望国际化转型欲30年再造一个新希望
农业巨头新希望国际化转型欲30年再造一个新希望农业巨头新希望国际化转型欲30年再造一个新希望。刘永好表示,ADM、嘉吉等是全球粮食和大宗货物贸易的绝对领导者和控制者,但是在牛羊肉、奶、鱼虾等高端蛋白领域“还没有一个比较强势的领导者”。顺应潮流趋势,略为超前“快半步”的新希望有很大机会。
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供给侧改革大潮,农业巨头纷纷加速国际化。
在中粮集团迈向国际主要大粮商之际,另一家知名企业新希望集团也在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高端蛋白的“大粮商”。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了解到,近日,新希望集团旗下的草根知本在与印度企业比拼中胜出,竞得澳大利亚一家知名保健品企业Australia NaturalCare(以下简称ANC)。而此前,新希望集团及旗下公司整体已经投资数十亿在澳大利亚收购或入股多家公司,国外养殖资讯。
这只是新希望集团国际化版图规划的一部分。刘永好希望沿着澳大利亚、南美、北美等新大陆农牧业资源发达区域与国家系统布局,围绕高端牛、羊、奶、鱼虾等高端动物蛋白产业链进行投资和并购,将新希望打造为高端蛋白供应领域的“ABCD”(四大粮商)。
刘永好表示,ADM、嘉吉等是全球粮食和大宗货物贸易的绝对领导者和控制者,但是在牛羊肉、奶、鱼虾等高端蛋白领域“还没有一个比较强势的领导者”。顺应潮流趋势,略为超前“快半步”的新希望有很大机会。
经过34年的发展,新希望已经成为一个年收入规模近千亿的农牧企业,而未来30年,还希望再造一个新希望。新希望集团COO李建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新希望海外业务在集团的占比在10%左右,未来海外业务营收将会占比一半。
在转型跨国现代农业集团的征途上,新希望刚刚走完了第一程。
国际化之路
农业巨头新希望国际化转型欲30年再造一个新希望。自1997年开始海外业务探索,并于1999年在越南建成第一家海外工厂,新希望的国际化之路已走过近二十载。
从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从办工厂到并购参股,从动物饲料到高端蛋白,新希望国际化的历程亦是现代农业企业国际化转型的样本。
就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刘永好的时候,新希望已悄然收购澳大利亚一家知名保健品企业ANC,在与印度企业竞争中,新希望最终胜出。
为何新希望对澳大利亚情有独钟?
“现在传统大宗农产品已经饱和了,比如说2015年方便面消费下跌了12.5%,啤酒消费量也大幅下滑,其中廉价啤酒下跌大大超过高端啤酒。”刘永好表示,但另一方面是新型的需求出来了,比方说所谓的高端动物蛋白需求大幅度提升。中国没有那么多土地去放牛或者放羊,但澳大利亚土地多、土地便宜,阳光、水资源多,成为优势区域。于是我们就开始围绕高端动物蛋白和老百姓需求的提升在进行投资和并购。
在此之前,新希望已经在澳大利亚农牧业以及地产投下巨资,收购与联合多家企业。
新希望在澳大利亚并购第一单是Kilcoy畜牧业公司(简称KPC)。2013年12月,新希望产业投资基金出资近5亿元控股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PC。
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企业可以连接成千上百户大型的牧场,通过合同的方式,就锁定了草原,也锁定了牛羊资源。“用这种方式比我们直接去买地冲突小,效果会好,实施的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刘永好如是说。
通过并购屠宰加工环节企业KPC公司,避免了多种限制。刘永好表示,收购KPC效果很好,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改造、扩建,将加工产能从24万头达到48万头,年底前改造完成,届时会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屠宰加工企业。
凭此,新希望杀入欧美资本控制的优势领域。2013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澳大利亚农业部、澳贸委了解到,当时澳大利亚肉牛屠宰加工80%控制在美国、巴西及日本的资本手里。
澳大利亚以往是欧美、日本投资的聚集地,在农牧业上,已经形成布局。现在中国资本加入并购,正逐步取代欧美资本在对当地农牧业影响,也改变了澳大利亚向中国肉类出口的格局。
除了收购KPC,新希望在澳大利亚还有一系列重要布局。在澳大利亚当地时间2015年7月30日,新希望旗下新希望乳业与Moxey家族、Perich集团及澳大利亚自由食品集团,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乳业持最大股份。根据合资规划,新希望会通过合资公司投资25亿元人民币对当地乳业产业进行整合。
同在2015年,新希望集团房地产板块与合作伙伴VIMG集团通过三轮竞标,从24家参拍企业中脱颖而出,家禽孵化与育雏技术,以总价约1.5亿澳币竞得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南部St Leonards的一块土地。
此外,在新西兰,新希望较早的时候,新希望集团联合华奥物种,出资2亿美元控股新西兰农业服务公司PGG Wrightson50.1%股权, PGG Wrightson是新西兰最大的农业服务公司,主要经营农资、畜牧业等。
截至目前,新希望集团在海外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投产、建设、筹建、投资的工厂达40余家,并仍在持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