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萨 发表于 2016-10-20 18:55

诸葛亮为何七擒七纵孟获?不只为人心,更要得兵士

腾讯军事2016-10-19 10:36
http://news.qq.com/a/20161019/017466.htm

建军与屯田——三国时期的军队制度在三国时期,如果你被征兵了,但你作为名臣大将的手下,又不想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当然要看你在哪个国家。如果你在魏国,又恰巧犯在一名叫杨沛的官员手里,那么你的下场很可能是——腿打折。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三国志.魏书》里面就真实记录了杨沛在长杜令任上,对于逃避兵役的曹洪宾客,“先挝断其腿,遂杀之。”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66/229/2142/139342011.png从上面这个颇有点血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国时期整个国家机器完全是为了建军作战而服务的。那么,各国是如何建立并养活一支军队呢?兵从何处来?我们现在都说,三国时期是群雄割据,用更现代一点的说法,那叫做“军阀混战”。在东汉末年,全国的土地大都集中在以外戚豪强和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入豪强地主建立的私人田庄,成为与西方中世纪“农奴”类似的附庸,称作“徒附”,豪强则从中选出精壮之士,进行武装,组成保护地主的土地与私产的 “部曲”,这些“部曲”也是可以继承的私产。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80/229/2142/139342025.png图:三国时期吴国的坞堡模型,与中世纪的西方城堡异曲同工由于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大地主私人所有的部曲,国家反而陷入无人可用的状态。因此在东汉末年,中央控制的南北军日益沦为空壳。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乱世豪强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手腕、名望和金钱去吸引英杰,建立自己的军队。汉末群雄起家的军队,大多是招募而来,而募兵也成为当时军队最主要的一个来源。以上面提到的曹洪为例,这位手下家兵有千余人,与他关系好的扬州刺史陈温招兵,曹洪轻松帮他装备出“庐江上甲两千人”。那么曹洪这样的地方豪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方上的“扛把子”为什么要把自己几代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部曲交给曹操、刘备、孙坚这样的人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洗白”,挣个出身。在黄巾大起义时,东汉政权为了镇压,要求各地豪强出人出枪,豪强的要求也很简单,给我们一个名分。打仗混得好,跟对了“明主”的,就此发迹。比如民间传说卖猪肉的张飞,到唐代已经被尊为“蜀车骑将军西乡侯”,跟太尉的孙子周瑜一起进庙吃供奉去了。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95/229/2142/139342040.png图:按史书记载,这位蜀国大将实则颇有才气,喜欢结交文人,工书画。不过,地方豪强的部曲总归还是有限的,除了“募义兵”外,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各家集结军队的做法还有“征”、“收降”和招收少数民族当兵,而这几招实际上也是互相配合使用。不愿当兵的老百姓甚至部分豪强,面对征兵人员,只能投入黄巾军或者啸聚山林上山为匪。但这样同样逃脱不了当兵的命运,比如曹操闻名天下的步兵青州兵,就是原来青州黄巾军的俘虏兵。至于拉少数民族当兵,那更是三国时期的通行做法。因为少数民族剽悍勇猛,很容易就会成为闻名天下的“特种部队”。曹魏的乌桓骑兵是“天下名骑”,而蜀汉军借以克制曹魏骑兵的弓弩手,大多是南中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云贵少数民族猎手。而蛮王孟获的部众,后来在蜀军中号称“飞军”。孙吴方面也同样通过进攻“山越”部队,征发了十余万剽悍的山区少数民族当兵。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02/229/2142/139342047.png图:在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精骑最终演化为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重甲骑兵。兵要如何练?那么,把当兵的人招来、抓来或者忽悠来之后,就要把这些人训练为一支军队。三国时期“三鼓列阵,违令者斩”或者脱离本队有功不赏等纪律,都是明文记在史书之中的。除了纪律外,还有旗鼓等军事指挥信号,这也够当时的官兵学一阵的。我们在小说里面总看到张飞等猛将动不动就自己上去擂鼓。实际上,当时鼓点是军事指挥信号里最重要的一种,擂鼓并不是以敲多少下计数,而是以330下为“一通”。另外在两军作战时,战鼓也是整理队形步调的最重要方式,类似咱们现在喊的“一二一齐步走”。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35/229/2142/139342080.png图:后世被神话的八阵图实际上是一种作战队形,需要部队了解队形变化并能保证纪律除了掌握战场纪律和旗鼓信号等知识外,对作战技能的训练也很重要。汉代与三国,中国如果有男足的话,一定是世界第一,因为当时汉军将“蹴鞠”作为训练士兵体制、速度、耐力和反应的最佳手段,“蹴鞠”优秀的士兵,在战场上更具团队意识,协同作战出色,同时个人能力也更优秀,战场生存能力更强。早在卫青霍去时代,甚至有过在塞外行军粮草断绝,为了活跃军营气氛,“穿域蹴鞠”,也就是说修场地踢球的记录。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39/229/2142/139342084.png图:古代“蹴鞠”虽与现代足球规则相差甚远,但其对参与者同样有着很高的团队协作和个人能力要求。除了蹴鞠之外,摔跤(角抵)和拳击(手搏)也是当时军队比较通行的训练方式。在单兵训练以外,中国传统的大规模狩猎和阅兵,被作为训练和检查军队整体纪律和训练的最佳手段。由于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因此战场也是最好的训练场。比如孙吴为了训练水军,当然也是为了劫掠人口和财物,曾多次派出海军进行海上远征,其中公元230年达到台湾,233年到达辽东,公元242年又打到海南岛。而曹操征伐三郡乌桓,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都带有在整体组织度较差的少数民族武装身上搞实战训练的目的。钱粮何处寻?那么,练出来的部队,要怎么养呢?上面咱说的征伐少数民族,其实也带有劫掠养兵的性质。有人说了,躲在山里的少数民族哪有财务让你抢呢?这话到不一定,例如孙吴盯上的“山越”,他们的聚集区域“山出铜铁”,可以用来制造武器。而且,在战乱年代,荒地到处都是,但种地的农民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因此只要能抓来人,强壮的补入部队,一般的就作为农奴分给大地主,这就是所谓“强者为兵,羸者补户”。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家都有粮草不济的时候。曹操迎汉献帝时,军队断粮,靠吃杨沛送来的桑葚和豆饼度日。诸葛亮五次北伐,有两次因为断粮失败。周瑜和鲁肃的交往,就开始于周瑜带数百人到鲁肃家里借粮,鲁肃毫不犹豫拿出家里的一半粮食。这一半是多少呢?足足一个大粮库三千石,约90吨粮食。由此可见豪强之富和政权之穷困。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60/229/2142/139342105.png图:鲁肃家粮仓的大致样式应接近上图,这种粮仓最大的问题是不防火。估计他不借给周瑜,两个粮仓都难免被付之一炬。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魏蜀吴三家都祭出了同样的法宝,这就是屯田。所谓屯田,就是国家招募人员,交给他们土地、农具、耕牛甚至种子,派他们去种地,这些人每年向国家交粮。这样一来,大地主的“宾客”、“徒附”就变成国家控制的粮食生产者。当时,屯田又分为民屯和军屯,后者是军队在业余时间种粮食,也算现在解放军每到一地必然要开荒种地传统的鼻祖,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最典型的军屯。诸葛亮最后去世的五丈原,实际上就是他开展军屯与司马氏对垒的地区。军屯发展到后期,军队本身进行了分工,一批打仗不行的老弱病残,被专门作为屯田兵,与军人家庭一起集中屯田,这就是后来的军户屯田。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72/229/2142/139342117.png图:屯田是曹魏统一天下的基础之一。而屯田的收益,也确实极为可怕。魏国大将邓艾在淮河流域搞军屯,按他计算,一年生产的粮食中有五百万石的余粮可以充作军粮,这一数字大约是三国时期十万军队一年半的消耗。这也无怪乎为什么司马氏在代魏前要首先把屯田的民户甚至耕牛大量分给豪强地主,借此就能收买大批地主对司马氏的支持。从征兵到练兵再到养兵,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不单单是战场上的敌我厮杀,硝烟之外人力、物力资源的筹措、分配是战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的前期准备及资源的分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手。

zzxxyy666666 发表于 2016-10-20 19:10

看了

chdr 发表于 2016-11-18 11:05

Q20)

chdr 发表于 2016-12-28 17:00

Q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为何七擒七纵孟获?不只为人心,更要得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