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沧桑激荡三千年(上)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至道学宫 作者:白云先生static/image/hrline/line7.png
static/image/hrline/line7.png
一、夏商周大同社会,荒唐的五种社会形态论,中国从无奴隶社会
从小到大,历史教科书关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几千年历史,给出了一些社会科学一般的总结。根据一种线性演进历史学模型,把我们的几千年历史,分为五个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
实际上,首先,社会科学这个说法,根本就是不科学的。其次,历史也不是以线性演进的,更不是螺旋上升的。第三,我们现在学的历史,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结论看,几乎全都是错的。
马克思关于社会五种形态和阶段的划分,针对的只是欧洲社会,他从来没说过也适用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但是,我们的学者们,却一厢情愿的,把这套东西搬过来,削足适履,邯郸学步了一番。食洋不化到了可笑的地步。
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以西方的思想、文化、历史,来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种现象,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我们会推翻并虚无化本民族的历史呢,它背后反映的是西方中心主义。而西方中心主义的实质,站在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视角与标准,看待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切,这就是殖民地史学。
从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后,我们国家的殖民地史学,出现了三次以夷变夏的浪潮。洋务运动,开始以西方的视角来打量自己,怀疑自己。它使得我们的文人们,失去了思考本民族文化的第一人称。
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人,完成了身份切换,以第一人称思考西方文明,以第二人称思考华夏文明。到了建国后,情况更糟糕,中国的文人们,打量和思考本民族的文化,开始换成了第三人称,文化出现了彻底的断裂。至此,殖民地学术体系的大厦竣工封顶。
本文将彻底推翻殖民地史学,以第一人称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奴隶社会这种东西。把夏商周三代称之为奴隶社会,这种观点和结论,无耻至极。不知道我们的当代学者们,到底有没有看过四书五经,哪怕是通读过一遍也行。如果能通读过一遍先秦典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夏商周三代和奴隶两个字联系起来。
在儒家的思想中,三代是中国社会第二美好的时候。第一美好的时候,则是三代之前的三皇时期。而我们的当代历史研究,则认为三皇时期,是比奴隶社会更差劲的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指以奴隶劳动为生产主体的社会形态。按照这个标准来说,中国社会,从未出现奴隶社会。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耕农劳动为生产主体的社会形态。
而且,中国的自耕农为劳动者主体的社会,从伏羲开始起,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以血统宗族为基础建立国家,二是在生产劳动上,以国有制和公有制为基石,建立社会伦理和生产关系。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规模的家庭。
也就是说,孔子所怀念的那个曾经的美好社会,在《礼记》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并不是孔子所发明的,而是古代自古以来就有的,它的存在时期,长达几千年。
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从淳朴美好的大同社会开始的。而不是从愚昧的原始社会开始的,更不是从野蛮的奴隶社会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孔子在《礼记·礼运》一篇中,是怎么说的。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这段话说的是,孔子的志向在于,恢复夏商周三代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呢。孔子接着阐述了什么是曾经的夏商周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失去之后,天下就变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于大同社会是天下有道故而天下为公,小康社会是天下无道故而天下为家。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是小康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道隐没,天下为私,而不复为公,小康社会,就成了天下的次优选项。但是在孔子的时代,连小康社会也成了一种奢望。因为小康社会的核心,就是礼乐文明,礼崩乐坏了,那小康社会就不复存在。
在儒家的另一本经典《公羊春秋》里面,讲了天下三世循环的思想,这三种社会形态分别是据乱世,升平市和太平世。太平世,对应的是大同。升平世对应的是小康。据乱世对应的是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上,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演变呢。借用当前比较喜闻乐见的语汇来描述,把大同社会理解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话,那么可以认为,大同社会的终结,是因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共产主义社会。
困扰我国当代殖民地学术界的一个大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了寻找这个答案,那些蠢得跟猪一样的殖民地学术工作者穷经皓首的到处瞎琢磨,最后却一无所获。
这个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超级繁荣和发达的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农业资本家,因为太过于发达,以至于强大到可以篡夺王权的地步。吕不韦,可以拿很多国家做生意筹码,把很多国家玩弄于鼓掌之上,可见当时的市场经济有多么发达。
为什么孔子会在春秋时期出现,为什么《资治通鉴》要从三家分晋开始写,因为春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那之后,中国从大同社会结束,或者说,从共产主义社会,退化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吕不韦这样的金融资本家们,控制了整个中国。
大道既隐,天下大乱。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农业资本家,和以商贾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家们,为了争夺私利,互相讨伐。整个天下,进入了人头翻滚模式。
二、秦汉对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的反击,秦之后的中国社会是郡县制,而不是封建制
我们刚才论述了中国历史,大同社会终结,从共产主义退化到资本主义。它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国有制的崩溃。在三代封建时期,土地都归属于国有,受封者,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也不能买卖土地。而且,天子可以强制回收王公贵族们的土地,进行土地的再分配。
所谓的封建,就是分邦建国。分封国土多少的标准,是以爵位为依据。周朝的爵位制度,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本。从所拥有的土地资本看来,周王室是个巨无霸的国有企业。其他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下属乡镇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向周王室纳税。周王室统治天下的保证,一个是礼仪,第二个军事威慑和讨伐。
后来为什么那些乡镇企业,会反过来推翻了周王室呢。第一,有周王室国有企业自己经营不善的原因。第二是体制问题,周王室要不停的分封新的王族成员后代,那么属于中央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小,到周平王迁都时,已经从最开始的千里,变成了不足六百里。第三,不对称的竞争。因为诸侯国等乡镇企业可以利用拓荒来增加土地供给,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来鼓励劳动力流入。在农业文明时期,如果土地资本供给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那么势必诸侯国就会越来越强大。
这中间,有两场很重要的战争,一个是周幽王时期,在犬戎之乱中,王师惨败导致精锐丧失殆尽。第二个是周桓王时期,日渐衰弱的周王室,试图重新振作起来,维持和加强对诸侯的统治权,结果又被郑庄公打败。王师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周王畿的土地,越来越少。又失去了军事霸权,那么要再强行回收诸侯国的土地就不太可能。同时,税收也成了个问题。没有武力的保证,税收显然就成了很缥缈的东西。于是,周王室越来越穷,穷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曾经跟诸侯国借钱。
失去了中央的武力钳制,也丧失了礼乐这种伦理约束,诸侯国这些农业资本家们,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诸侯国的主旋律,就变成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从春秋争霸战争,一直发展到战国的灭国战争。于是,共产主义社会,彻底被农业资本主义社会所摧毁。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和夏商两代相比,周朝的农业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会这么的发达。以至于可以把共产主义彻底摧毁。一方面的原因,随着诸侯国的开疆拓土,耕地越来越多。更多的耕地,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那么人口也就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手工业的进步,生产效率也在提高。这就导致,农业资本主义的空前发达。
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要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不步周朝后尘,导致央企被一群乡镇企业所打败呢。新帝国所面临的敌人,就是农业资本家,金融投机资本家。要避免重蹈周朝覆辙,短期看,要彻底铲除旧的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们。长期看,只有废除分封制,以免未来再产生强大的诸侯国和地方豪强势力。
始皇帝的改革办法是,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家巨大的央企,不再设立下属乡镇企业。而是把地方的经济问题,交给郡守和县令来负责。郡守就是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县令则是中央帝国的县级分公司总经理。三代的封建制,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分离。相比三代的封建制来说,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自耕农成了社会劳动的主体,恢复了大同社会的耕者有其田的制度。郡守和县令,都没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而只有对百姓的管理权,负责维护生产秩序,负责向地方征税,并上缴中央。
商鞅变法,便是国家资本,对新兴的农业资本家,和金融投机资本家的一次全方位沉重打击。秦朝为什么可以横扫六合,这次变法是根本。秦孝公死后,王公贵族所代表的农业资本家,发起反扑杀死了商鞅,商鞅以身殉道。
中国历史上,存在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投机资本家们,以吕不韦为代表,他们翻云覆雨,把天下兴亡,玩弄于鼓掌之上,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很多殖民地学术工作者,经常说市场经济是蛮夷文明传入中国的,中国历史上没这种东西。这都是不读书的人才会产生的文盲观点。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晋商,也不是微商,而是在战国时期,就达到了巅峰。
秦国灭亡,一方面是赵高毁秦。另一方面,则是农业资本家们的全国联动大反扑。被灭的六国旧贵族们,联合起来,推翻了秦朝。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赵高为什么要毁秦,因为始皇帝驾崩之后,他要直面蒙氏家族。他和蒙毅之间又存在着宿怨。
如果接班人是蒙家人所控制的扶苏,那么赵高必死无疑。而李斯呢,他的法家治国之策,又不被扶苏接受,如果扶苏成为接班人,那么李斯也得死。将相宠臣之间的三角制衡,在接班人问题上,出现了失衡。当赵高和李斯联合起来的时候,蒙恬蒙毅,扶苏,就出局了。
这反映的一个问题是,中央集权制度,权力制衡,是关键的关键。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始皇帝身上,因为他居然用赵高,来作为近臣制衡李斯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和蒙氏家族为代表的武官集团。始皇帝为什么喜欢赵高呢,因为赵高这个人,一是有才能,二是太会阿谀奉承了。始皇帝喜欢听人阿谀奉承他。按照秦律,赵高之前犯过死罪,蒙毅就该处死他。但是始皇帝却亲自赦免了赵高。这是赵高毁秦的祸根。
如果不是赵高毁秦在先,诛灭了秦朝宗室和文武重臣,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六国的旧农业资本家们的反扑,并不能奈何秦朝。无罪杀人,而且是大规模的杀人,在中国历史上是赵高开的先河。
秦朝灭亡,被汉朝取代。汉朝面临的敌人,和秦朝一样,也是农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两大类。为了继续剿灭农业资本家,汉朝先灭了异姓王,又诛灭了刘姓诸侯国。从那之后,郡县制便深入人心。为了彻底剿灭金融资本家,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现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说秦朝之前是奴隶制,这是没常识的文盲话。又说秦朝之后是封建制,这更是没常识的文盲话。秦朝之后,是郡县制,并不是封建制。建国后几十年以来,竟然没有一个学者站出来,质疑和反对这种可笑的文盲话,而且这种指鹿为马的谎言还大兴其道。可见,我们的文人学者们,如果不是智力有问题,那就可能是精神不正常吧。
在剿灭了帝国的敌人,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之后,汉武帝的目光转向了帝国的第三个敌人,游侠。公孙弘上书,请诛豪强郭解,郭解被杀。随后很多游侠豪强皆被诛杀。从此游侠就退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舞台。
游侠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秦灭六国王公贵族,百姓失去依附,很多地方豪强充当人主,收养流离失所的百姓,渐渐就成了游侠这种新兴的地方豪强。游侠被汉武帝诛灭之后,中国社会也就不再怎么出现这个群体。当代社会,宣扬什么游侠精神,多么的粗鄙好笑。还说什么,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侠士文化,这又是多么的没常识的文盲话。
当代所谓的武侠文化,不过就是香港台湾那种没文化的地方,披着游侠外衣的黑帮文化和会道门文化罢了。大陆人,本来没有那么傻,也没有那么粗鄙,都是被港台那种垃圾地方的垃圾文化给污染了。
西汉的均田制,耕者有其田。这巩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但是西汉的均田制,有个问题,它允许土地交易。这就为后面的土地再次兼并,埋下了隐患。
三、帝国的新敌人,豪强死灰复燃,士族门阀所代表的权贵资本主义兴起
被汉武帝剿灭的地方豪强,和官僚资本家,到了西汉中后期,死灰复燃。帝国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面对这样的大机构,自耕农相当于小散户,他们在资本和生产工具,人力方面,天然的处于劣势。竞争失败的自耕农,纷纷破产,沦为佃农,或者沦为流民。到了西汉晚期,流民泛滥,整个国家,变得民不聊生。
这时候,朝野上下,都纷纷呼唤有一个能够匡扶天下的圣人出现。王莽作为这样的一个人人交口称赞的大圣人,就被全国人民选中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开始对帝国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全盘改制。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改革。王莽宣布,新朝实行王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先收归国有再按人头平均分配土地。并且,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准买卖土地。
土地国有,不准买卖,这是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公有制制度。现在的人,一说起王莽,就说他穿越了,是个穿越过去的共产主义者。实际上,王莽不是穿越而是复古。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同社会。说王莽穿越的人,都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
王莽篡汉,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得手了呢,为什么士大夫和汉朝军队没有平叛锄奸呢。这跟汉儒的神棍化有关系。汉儒曲解了先秦儒,导致谶纬之学这种妖气冲天的异端大兴,当时的算命先生们说,天命已定,天下要改姓了。于是很多大臣和将军们,就都很温顺的接受天命。全国人民,欢天喜地的把王莽送上大位。
王莽自己呢,也是飘飘欲仙,真以为自己是圣人,就跟个神经病一样,还把自己当成孔子再世。可见,淫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全国人民自上而下的全部陷入了癫狂之中。汉儒的淫祀巫妖之风,后来悉数被佛教所窃取继承,对帝国的躯体发起更猛烈的毒害,这是后话,我们后面再说。
篡汉成功之后,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了。王莽对大地主和大官僚说,你们赶紧把土地分给流民。又对流民们说,你们赶紧去向大地主要地去。但问题是,大地主凭什么要平白无故的分地给失地流民呢,失地流民,靠什么手段来从大地主手里拿到地呢。王莽很幼稚的认为,土地革命这件事,靠人民自觉就能完成了。
土地革命这种事,历来都是需要铁血政策来实现,幼稚的王莽,却把它当成了儿戏。结果是,流民要不到土地,王莽得罪了流民。官僚资本家,地主豪强所代表的农业资本家们也埋怨,我们把你推上位,你为什么还要让流民来分我们的土地。于是王莽也得罪了这些人。土地革命推行不利,还把全天下的人民都得罪了。
原本大家兴高采烈的认为,选一个圣人,就可以匡扶已经糜烂的汉朝社会,结果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王莽当初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现在,王莽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仇敌。流民军开始起义,豪强们开始割据,天下大乱。愤怒的流民起义军,最后冲进了皇宫,把王莽给肢解了。
王莽死后,天下无主,出来平定天下的人,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什么能从一群流民军和豪强割据中脱颖而出呢,首先是他的个人素质太高,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只有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可以和他相比。而且,光武帝刘秀作为一个创业皇帝,他所面临的困难是最大的,甚至比后来的刘备面临的困难还要大。
其次,光武帝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他先是和豪强流民军组成反王莽联盟。推翻王莽后,他又和豪强结成同盟关系,荡平了流民军。最后,又消灭了蜀陇两地的豪强割据。第三,光武帝除了特别会打仗之外,还特别的善于识人善用。
跟随光武帝打天下的那些地方豪强们,在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并没有对他们的既得利益进行清算,也没有像西汉初年那样,对天下按人头均分给天下人。而是承认豪强们的既得利益。东汉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庄园制为主。这就为三国时期的天下群雄四起,埋下了伏笔。
东汉的豪强们,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一样,越来越壮大,一当中央集权式微,那么他们就会走向春秋战国模式。到了东汉献帝时,为了平衡豪强,亡羊补牢一般,东汉推行了职田制。职田是什么呢,它是官员们的工资。皇帝把土地分封给官员,他们在这些土地上面,雇佣佃农劳作,劳动所得扣除税收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工资。
庄园制催生了门阀豪族,职田制催生了官僚士族。士族门阀们合在一起,导致中国的中国的土地兼并政策,到了空前的地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社会阶层,也出现了极端的固化。
在九品中正制之前,中国社会的选拔公务员的机制,一个是乡里举贤,二是国家官学机构培养。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汉朝只是承古制。曹魏篡汉,推行九品中正制,企图打破东汉已经糜烂的社会结构,增加社会阶级流动性。
在阶级已经固化,士族门阀控制了朝政和全社会土地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怎么才能当上官呢,家世成了第一重要的考量,拼爹,就成了魏晋时期官员选拔的主旋律。虽然九品中正制,实现了对地方郡守一级权力的回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在统治阶级的上层,却走向了更不可救药的阶层固化。
曹魏篡汉没多久,很快,司马氏又篡了魏。对于司马氏来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他们想改变士族门阀控制朝政的问题。曹家能篡汉,司马家能篡魏,那其他士族门阀,同样可以如法炮制篡晋。
怎么防止这一天的到来呢,司马家的应对方法,就是复古走分封制,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一家人的手里,不相信外人。更荒唐的是,他们为了防止皇家血统流入其他家族,进而导致因为分封皇族,让权力旁落其他豪族之中,司马家选择近亲结婚繁殖后代。
晋朝复古实行分封制的后果,则是灾难一般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让帝国的精锐毁于一旦,导致胡人趁虚而入,最终造成了更惨烈的五胡乱华。在八王之乱之前,夷狄根本不足为惧。三国曹魏时期,随便一个地方豪强武装,都可以击败胡人军队。但是八王之乱之后,华夏对夷狄,开始从攻,转向了守。晋朝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司马家是千古罪人,全是一群弱智当皇帝。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大乱世,是士族门阀政治,这种病态糜烂的社会土壤上,所绽放出来的一朵毒罂粟。天下无道之甚,莫过于此。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国祚越来越短,社会越来越乱。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豪族。上面走马灯一样换皇帝,下面的真正统治集团,却依然还是那些豪族。皇帝成了豪族们的傀儡。
所谓的君主立宪,所谓的民主政体,实质就是中国古代的士族门阀政治,很多没读过书的人,觉得这些东西多好一样,不过是中国早就玩剩的东西。它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对于我们的历史来说,士族门阀政治,只意味着混乱和灾难。
以刘裕之雄才大略,他要统一天下,也不是做不到。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士族门阀们,不想改变旧格局,没人再对统一天下,匡扶天下这种事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就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至于天下有道无道,百姓疾苦,他们一概的漠不关心。
华夏的命运,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一场长达几百年醒不来的恶梦。在这样的困局中,所有的人都充满了危机感和焦虑感,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有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都全部沦丧。人漂泊在巨大的不安中,社会现实给不了他们安全感,那么势必又要从精神上找到安全感。怎么从精神上获得安全感呢,答案是淫祀。
两汉的淫祀巫妖之风,催生出来了王莽这种怪胎。士族门阀政治,则催生出来了一个比两汉淫祀更可怕的异端,佛教。佛教,就是两汉淫祀巫妖之习的升级版和加强版。两汉谶纬淫祀文化,孕育出来了王莽这种怪胎,南北朝的佛教巫毒文化,则孕育出来了梁武帝萧衍这种更可怕的怪胎。佛教是两汉淫祀文化的升级版,萧衍这个怪胎,则是王莽的升级版。
中国真有人崇信佛教吗,并不是。佛教的教义,让人内灭心外绝物,而那些佞佛之人,则是恰恰相反,内心比谁都狂野,对财富比谁都贪鄙。在黑暗的社会中,那些怕黑的人,怕死的人,怕穷的人,为奸而富怕失去财富的人,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通过淫祀来给自己趋福避祸。而佛教,只是淫祀文化的一种集大成者。所以他们便选择了佛教。
长期的士族门阀政治,伴随着长期的战乱,在这种社会中,军事集团,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胡人在人口数量上天然的劣势,长期的战乱,导致他们耗光了男丁,不得已只能启用汉人当兵打仗。战争机器的控制权,再次转到北朝的汉族军事集团手里。
掌握军权的军事集团代表,隋文帝杨坚推翻了鲜卑人,消灭了南陈。混乱了几百年的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大一统。隋朝建立了。
四、隋唐脏滥之盛,僧侣资本主义和军阀资本主义的兴起。从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中国逐步转向了以文抑武
隋文帝统一天下,复汉制,绝胡俗,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个人身上的一些缺陷,又为中国的后世,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杨坚是从那种无道之世的人头翻滚社会中,九死一生爬出来的人。所以他极其的缺乏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他狂热的痴迷所有的淫祀迷信。这导致,他登基之后,全国复兴佛教。之前被拓跋焘消灭的佛教又再次兴盛了起来。而且隋朝规定,佛教享有超国民待遇,对寺院田产免征税收。
继萧衍之后,第二个佞佛的大妖怪出现了。杨坚为什么会如此佞佛,第一有家庭因素。他的母亲是个十分迷信的佛教徒,他自己从小也是尼姑养大的。第二点,他是篡逆之主,所以也害怕被别人篡逆。于是内心里,总是伴随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第三点,杨坚是个没文化的粗人,很多没文化的人,为了显得自己看上去有文化,都有以文饰粗的嗜好。而佛教,就是很多粗人装饰和掩盖自己浑身文盲气质的最好化妆品。一种廉价得冒油的化妆品。
第四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文官集团,势力强大一手遮天,让杨坚这种军事集团出身的人,对文官集团怀有天然的不信任。所以他需要佛教这种夷狄之法,来制衡和打击本土的儒家士大夫文官集团。隋唐两朝以武制文,以佛攻儒的体统,便是这么来的。
为了防止被有才德的人篡逆隋朝,杨坚把天下有本事的人都快杀光了。在杨坚看来,只要你有本事,客观上会对隋朝造成威胁,不管你有没有谋逆之心,都会被杀掉。这叫防患于未然。隋朝的栋梁都被杀光了,杨坚留下的,就是杨素和李密这种奸人。还有一个逆子杨广。
李密杨素和杨广,并不是导致隋朝短命的根本原因。让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杨坚父子推行的均田制和科举制,触犯了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均田制打击的是那些军阀资本家,和门阀豪强资本家。科举,打击的则是士族文官集团。
隋朝的均田制,规定国家可以回收土地。自耕农死了之后,土地上缴国家再根据新的人丁,重新分配土地。这对于那些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来说,隋朝的均田制,是要了他们的命,他们自然要反抗。王莽土地革命未遂的那一幕,又重演了。全国人民,都起来反对隋炀帝。而又恰逢这个时候,隋朝与高句丽战事失利,几大合力加在一起,就造成了隋朝的短命。
李渊作为一个漏网之鱼,侥幸没有被杨坚父子作为潜在谋逆对象而剪除。在天下大乱之时,举兵起事,没过几年,便平定了天下。唐得天下如此容易,仅次于王莽得天下之轻巧。原因在于,李唐得到了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军事集团的支持。
隋唐两代,以军事集团立国,兴于兵,也亡于兵。为了制衡军事集团,李渊用突厥人帮他打天下。后来,唐朝皇帝,又使用回纥人,沙陀人,等各路蛮夷兵帮自己打仗。以兵制兵,层层制衡,直到闹出来了安史之乱。这便是隋唐以武抑文的结果。毫无节制的军事集团,弄出来了无法收拾的藩镇割据大乱世。
在土地制度上,唐朝承隋制。隋朝所制定的一个统治体系,也是现代国家统治体系的模板。这个体系是,户籍制,加均田制,加租庸调制。均田制是土地制度,租庸调制是税收制度。土地按人丁均分,那么户籍制度,就是均田制的基础和前提。耕者有其田,那么税收就需要按人头征税,那么租庸调制这种税收制度实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均田制。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朝均田制全面崩溃。自耕农纷纷破产,失地农民为了逃户和逃税,要么去进寺庙做佃户,要么就去当兵变成职业军人和雇佣兵。因为唐朝仿效隋朝,对寺院庙产不征税,很多有钱人,就为了偷税,就变相的成立寺庙,然后雇佣很多失地流民帮他们耕种赚钱。于是,佛教就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僧侣资本家利益集团。
寺院里面的生产劳动,剥削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地主农庄。为了让这些流民自甘忍受非人的折磨和压榨,洗脑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事,否则那些流民觉醒的话,冲出寺庙,他们就会向西汉末年的赤眉绿林军那样起义。这时候,皇家统治者,地主和佛教三者之间,就达成了肮脏的交易和同盟。
神秀去长安给人洗脑讲课,武则天要对神秀行跪拜礼。可见当时的佛教势力有多么的可怕。陈祎,也就是西游记里面的那个唐僧,他死得时候,全国有一百多万人给他送丧。平时在庙产的耕地上劳动的那些佃户们,他们被洗脑,不给钱不给好好的吃饭,无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被洗脑成,他们这是礼佛,是应该的,是光荣的。这么严酷的压榨,显然造成疾病,生病了怎么办呢,就给这些佃户吃龙汤,毒死他们。所谓的和尚,其实就是种地的佃户,都是假的。一切都是生意,一切都是买卖。
龙汤是什么呢,是大便和小便混合的发酵物。人长期的重度体力劳动,出现了疾病,为了淘汰掉这些不能干活的废物,寺庙里面的领导,就给这些生病的人喝龙汤,一般喝完,人就差不多要死了。病弱的死了之后,寺庙在招募和蒙骗更多的健康的失地流民进来帮他们无偿劳动。
既不用交税,还不用支付工资,而且出现了工伤,还可以给他们吃大小便毒死他们,伤天害理吃了官司,政府还不敢追究。所以,佛教在唐朝可谓是无法无天。汉传佛教,是这个星球上,人类所能发明出来的最令人作呕的东西,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奴隶农业庄园。我们当前社会上,寺庙用的也是这种手法,庙产经营赚的钱,不用交税,平时还有大量的捐赠。通过洗脑,招募一些义工进来从事无偿劳动,也不用支付工资。
所以很多有钱人,就跟唐朝那时候的有钱人一样,变相的建立寺庙,来进行敛财和诈骗。这里面有人信佛吗?根本没有。有的只是生意,只是可怜了那些被蒙蔽的人。虽然现在寺庙里面,不准给信徒们灌龙汤喝了,但是他们可以宣扬吃了和尚的大便可以有加持法力和获得福报,于是,很多和尚所到之处,他们的大便,都有人抢着吃。
唐朝的失地流民,一个去向是到寺庙里做奴隶。另一个去向,是到藩镇那边做职业军人,做雇佣军。百姓流入佛教僧侣资本家们的奴隶庄园,造成了佛教的鼎盛。百姓流入了藩镇,造成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中唐以后,帝国健康机体的保障,自耕农这个阶层消失殆尽。没消失的,也都会逃户逃税,把自己的地,挂靠在那些免税的寺院和军田之下。这个社会,就变成了王莽时期的那种糜烂状态。
唐朝社会的糜烂,不只是单纯的糜烂,它还很脏。一个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佛教的兴盛。中国的皇帝,要跪拜和尚,中国的皇帝,为了迎接印度猴子的一块小骨灰,要诚惶诚恐地举行隆重的国礼。这是多么的肮脏啊。唐朝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道德伦理底线和文化底线的朝代。
两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社会都糜烂,但是,它们再怎么糜烂,也没有唐朝这么肮脏。我们一说到唐朝,很多人的自然反应就是盛唐。唐朝所谓的盛,不过就是把脓疮挤的绽开的那种盛放。李世民怎么死的,他是吃了番僧的甘露丸死的。甘露丸是什么呢,是和尚的大便混合女人的经血,人肉等物质搓成的球。
有人说番僧给李世民吃的是仙丹,这是瞎胡扯。西藏和印度的番僧,蠢的跟猴子一样,他们哪里懂什么神农之学。炼丹,不通神农之学怎么炼呢,完全没法炼。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代雄主李世民,他是吃屎吃死的。所谓的盛唐,从头到尾,都是个讽刺。
文化上肮脏,军事上失控,国家首都,屡屡被蛮夷劫掠。还给后世留下了沙陀人,契丹人这种祸害。那么我所说的唐朝的盛,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它到底盛在何处呢?有人可能说唐诗之盛了,其实唐诗恰恰是唐朝没文化的体现。唐朝的诗歌,不过就是淫技罢了,并非士人志士之大学。
土地制度崩溃,税收也随之崩溃。帝国还是要运行下去的,怎么办呢。在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创立了两税制。以前按照人头征税,难以为继。那么就只好按照土地征税。这就等于变相的承认了土地兼并中的既得利益者。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按照土地征税,地主被征税了,他们可以转移资产到寺庙里,因为寺庙不征税。他们为了逃税,就变相的设立寺庙,把农庄摇身一变变成寺庙。这样就可以躲避国家的税收。
所以,要把两税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得铲除寺庙这个毒瘤。这便是唐武宗灭佛的经济原因。到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全国上下,光被查到的寺庙,就有四万多家,僧尼将近三十万人口。在寺院田产上做佃农的流民,更是不计其数。
三武一宗灭佛,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这个,僧侣资本家太强大,再不打击他们国家就会灭亡。汉传佛教的庙产,因为不征税,而且不发工资,员工累得工伤了,直接毒死。因为有皇帝保护,法律还不敢查办他们。什么事,都都有一套套的话术,来让自己时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税收优惠,低人权优势,皇权寻租,法律优势,道德优势,披着宗教外衣的僧侣资本家们,他们的土地兼并扩张所向披靡。
这样以来,寺庙就可以不择手段,赚更多的钱,兼并更多的土地。在土地兼并的竞争中,寺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一个可怕怪物。直到他们严重的威胁了国家的税收和统治,皇帝才会把他们一网打尽。
唐武宗灭佛之后没多久,唐朝的佛教又恢复了盛况。为什么,因为经济制度所导致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病态肮脏的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可谓是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杨坚埋下的祸根,对后世造成了长达千年的毒害。
糜烂而又肮脏的唐朝,被佛教和军阀两大毒瘤所吞噬,直到它迎来了灭亡。这是隋唐两朝,以武制文,以佛攻儒策略的总破产。清算的时候到了,一个叫做黄巢的人,一把火烧掉了长安城,也基本杀光了社会上的士族门阀。从东汉时兴起的士族门阀,怎么治也治不掉,被黄巢治掉了。
黄巢清算了士族门阀们,清算另一个社会怪胎佛教的任务,则由周世宗柴荣来完成。周世宗灭佛,再一次打击了畸形病态的僧侣资本主义经济。士族门阀被清算,佛教被清算,这是宋朝经济复兴,并走向巅峰的两大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周而建宋。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到宋朝的陈桥兵变,这是帝国从以武抑文,到以文抑武的根本性转向。汉唐都是因为兵强而灭,宋明则是因为兵弱而亡。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宋朝之后长期的以文抑武。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向,因为唐朝的以武抑文的历史原因是,他们起家于军事集团,而且魏晋南北朝都是因为士族门阀政治而天下大乱。士族门阀又多兴起于文官集团,所以隋唐的以武抑文是有历史原因的,算是对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社会的一次矫枉过正。
那么宋以文抑武,则是对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军阀大混战,这种可怕社会的矫枉过正。隋唐修复了魏晋南北朝的系统漏洞,却亡于新的漏洞。宋朝修复了唐朝留下的帝国统治系统的漏洞,则又亡于自己的以文抑武。
为了害怕宋朝被武将篡逆,宋朝皇帝让文官统领武将。一个有才能的武将,在宋朝文官的眼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他会不会造反,而不是他能不能打败辽和金。秦桧杀岳飞,就是以文抑武的典型。赵构和秦桧,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岳飞会不会造反,而不是思考岳飞能不能打败女真人,能不能收复中原。
因为这样的以文抑武体统,尽管宋朝有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经济,最先进的手工业科技,但是他们不敢放手让武将们去打仗。层层制衡,遇到了强大而才华横溢的武将,皇帝和文官们,第一反应就是杀掉他们。
强大的军事,有赖于强大的武官集团,武官被文官集团压制,那么谁来帮宋朝消灭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呢。宋朝没有给出答案,所以宋朝亡了。
元灭宋之后,因为和金国有仇,蒙古人尤其厌恶金国人,就把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全部一抢而光。而对于南宋,大概是因为南宋曾经帮蒙古人复仇过,联手攻打过金国。大宋对蒙古人算是有恩,所以蒙古人对南宋的大地主们,是很客气的。不但没有抢他们的土地,甚至都不收他们的税。杨坚不收寺庙的税,为帝国埋下了千古祸根。蒙古人不对江南地主收税,则埋下了另一个祸根。
税收优惠,再加上蒙元的无政府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流民四起,饿殍遍地。这个时期的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大崩溃。中国的北方,是一群蒙古贵族分裂成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国的南方则主要分成了江淮利益集团,江南利益集团,和两湖利益集团。江淮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朱元璋,两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陈友谅,江南的利益代言人是张士诚。
不同的集团之间,继续进行兼并。淮西集团,兼并了江南集团和两湖集团,标志着南方的统一。在朱元璋统一南方期间,北方的蒙古人,也在忙着进行统治集团的内部兼并,但是他们的速度没有赶上朱元璋。所以,北方的军阀们,手握元军主力,却还在忙着内斗,基本上无暇顾及南方的统一。
等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向北渡江作战时,支离破碎的蒙古统治集团,根本上毫无抵抗力。明朝统一了中国,因为元末大混战,导致人口锐减,和土地供给相比,劳动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大乱世之后,都是这样,因为人口减少,地太多,没人种,一开始就会均田地。等生产恢复了,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土地供给的增长,土地就会变成稀缺资源,接着就是土地的大兼并。人口增长越快土地兼并就会越迅速。流民就会越来越多,然后等着下一次的大乱世到来。
明朝对宋元的系统漏洞,又是怎么进行修复的呢,明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我们接着看。
五、官绅不纳粮,以藩屏帝室,白银危机,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唐亡于藩镇割据,宋亡于外患,所以朱元璋和朱棣两朝皇帝,为了永绝后患,他们选择把外患一劳永逸的斩草除根。于是明朝对北元政权发起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打击。虽然没有对蒙古人这个外患斩草除根,但也把北元的最后的那口气给扑灭了。
频繁的主动出击,征讨蛮夷,把外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明初的政策。打的差不多了,永乐帝举行大阅兵,请很多国家的大使过来观礼,看完明朝的大阅兵,很多国家当场就吓坏了,纷纷扣头称臣。明朝是历史上朝贡国最多的一个国家,这跟永乐帝关系很大。阅兵礼吓坏了一些小国,郑和下西洋,又吓坏了很多小国。所以朝贡国才会这么多。
消除外患基本上告一段落,怎么防止国内的武将造反呢,明朝的统治系统,设计的是让朱家的藩王来拱卫帝室。防住了武将,怎么防文官专权谋逆呢,朱元璋的设计是废除了相权,创立内阁制。
在土地制度上,明朝废除了职田,直接发钱给官员做工资。不过明朝的工资水平相比其他朝代算是比较低的。文官集团不可以掌握土地,这也控制了士族门阀的形成。天下的土地所有者,主要分成了军田,地主豪强,自耕农和藩王四种。
明朝的腐败为什么那么严重,严重到了,怎么严刑峻法都无济于事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文官集团失去了土地,只靠工资生活。下一级的官员,为了想做官,就只能想办法送钱给提拔他的上司。这钱哪里来呢,靠那些有钱人送给他们。明朝的有钱人是谁,地主豪强,和商贾。
同时,明朝又有官绅不纳粮的规定,地主豪强,商贾们,想要开办商业机构,或者开办农业庄园,他们就会挂靠在官员名下。要么就干脆直接花钱捐个功名。官绅不纳粮,这是从宋朝传下来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要以文抑武,贵文贱武。
明朝的党争,也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谁在朝廷上说话算话,那么就意味着那些有钱人,都会送钱给他。所以,这些官员,就结党营私抱成团,在皇帝面前,争的头破血流。大多数参与党争的人,其实并不怎么关心社稷兴亡,他们关心的,就只有自己的官品,如果自己党争赢了,可以挣多少贿赂钱。
官绅不纳粮,很多地主挂靠在官员下面,这便形成了税收优惠。优惠的税收就可以给佃户开高一点工资来吸引更多的人口,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地,久而久之,土地兼并就变得十分剧烈。人口和土地,都集中到了大地主手里。这对自耕农和军田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自耕农纷纷破产,变成流民,军户也开始逃户逃税。
而藩王那边呢,不仅不纳税,每年还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国家的税收状况越来越恶化,怎么办呢。到了张居正时期,他对明朝税法进行改革,废除了两税制,创立了一条鞭制度。人头税,田税,劳役,杂税,都打包在一起,百姓不需要再用实物交税,用白银交税就行了。
户籍崩溃,土地政策崩溃,税收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一条鞭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亡羊补牢。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明朝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前面说过,蒙元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严重的土地兼并。最直接的原因,则是货币超发,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的财富凭空被政府掠夺,所以大家就造反了。
明朝并没有吸取元朝金融危机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在明朝初期,就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当时的法定货币,是宝钞这种纸币。宝钞的信用崩溃,民间开始启用白银做货币。尽管明朝没有承认白银是国家法定货币,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白银就是明朝的通用货币。
这就造成了很严重的情况。明朝的官方央行,不发行白银货币。那在明朝负责发行白银的真正的央行是谁呢?是江南的那些大地主。随着国家农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白银就越来越不够用,出现了通货紧缩现在。这时候,就出现货轻币重的现象。银子越来越贵,米越来越贱。
对于江南的那些大地主来说,这时候怎么获得白银,就比种地更划算。他们就把耕改种桑棉,加工成纺织品,和日本西班牙等国开展贸易,源源不断的中国纺织品流向境外,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明朝。
白银的价格和汇率,完全操纵在那些地主和商贾手里,政府对白银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政府的央行,形同虚设,环太湖区的大地主和大商社的老板们,充当了国家央行的职能。
江南的农业资本家们,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向工业资本家的转型,从种稻米的农业资本家,转型成为纺织业资本家。中国和西班牙的贸易失衡,西班牙的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那么在西班牙国内,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西班牙政府的对策是,直接禁止和中国的贸易。对日贸易那边,政府为了打击走私,那些商社做生意也不交税,所以明朝政府,就直接设置海禁。不准江南的商社和日本再开展贸易。
中国当时的白银流入来源,主要就是西班牙和日本两国。明朝海禁,和西班牙中断对中国贸易。导致白银输入的规模骤减。这时候,明朝发生了很严重的白银危机。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白银越来越少,这是一场严重的通缩紧缩。白银变的越来越贵,货物变得越来越贱。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持有白银的商社,大地主和有钱人,他们都把白银囤积或者埋了起来。
这就造成了通缩紧缩的恶性循环。钱越来越贵,商品越来越便宜,所有的东西都不值钱,所有的人都没有钱,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国家的人,都在等着明朝崩溃,好迎接一个新王朝。
明朝灭亡,信用崩溃,国家失去央行的职能,在开办商业和纺织业上,官办经济,又被民办经济打的溃不成军。在国际贸易上,官办经济,也完全不是民办经济的对手。那么,既然民办经济这么发达,理论上说,那就意味着更多的税收。但问题是,明朝对商业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征税,彻头彻尾的毫无办法,根本就收不上来钱。
国家越来越穷,穷的连军饷都发不起。地方豪强和商社,越来越富,他们富得成为了实质上的央行。天下大乱,烽火四起,他们担心山穷水尽的政府来强征他们的钱去打仗,所以都故意把钱藏起来。朝堂上,再串通东林党,配合他们偷税漏税。明朝到了这个地步,想不亡也不行了。东林党,就是那群呼吁国退民进和国企改制的人。
不懂历史,不学习的人,满口胡话,真可怕。 华夏文明的沧桑激荡三千年(下)竟然需要审核?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OD4jXYOWlBEv1Qxsxu0ZKw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