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与古典中国
今天,我想谈谈一个话题,论两种人对中国的真情和假意。众所周知,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过强大无比的国家,自满清入关以来,作为传统华夏国家的国格被破坏,国民奴化,社会进入赤贫状态,以至于文明瞬间退步几百年。即使推翻满清,民国肇始以来,仁人志士试图恢复华夏国格之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复兴」。然而,复兴的口号百年来收效并不大,按照比例来看,时至今日,依然愚民成山,奴才成海。以至于随便一个小话题在这个社会里都会引来本不应该有的对立观点。同一群人,对待一件事竟然没有公共是非认可,对于这样来谈复兴,何其困难。
这里我首先说两个概念,一是华夏中国,一是古典中国。同样是复兴,然而对这两种中国的概念认识不同就会造成相左甚至对立的复兴局面。
华夏中国,只认可正统华夏文脉体系,一切试图破坏和参合此体系者,皆是仇人,需要肃清,为华夏人和华夏人创造的文明尽责任和义务。
古典中国,喜欢中国文化展现出来的表象,诸如中国艺术、中国风产品、中国雅文化。古典中国沉醉在中国文化沐浴下的一切表象,对个人来说,或许是一种高格调的心灵寄托,是一种享受,然而缺少对这个提供他享受源泉的文脉责任和义务。古典中国派不为某一观点或话题正立场,而是打太极式任何一方都不得罪,还自认为站在道德高度上批判有立场者,责其不包容不和谐云云。古典中国派喜欢言三教一家,诸子百家任何观点都认可,逢人谈及文化以引经据典作为逻辑的正确(有时还理解错误),喜欢经过中国文化艺术洗礼过的物件(玩物丧志),喜欢学着文人骚客观景吟诗品茶(附庸风雅),一切古人玩的他都尽可能的玩,唯独缺少古人真正的风雅格调,也缺少古人深入骨髓的华夏责任心。
古典中国派绝不是骨子里爱中国,仅仅是享受中国散发出的文化香味而已,所以,对于中国顶多是喜欢,不是爱。中国文化有魅力则喜欢,外邦文化有魅力也是喜欢,中国一旦失去这种魅力则逆向种族主义责难自己人,自己却从不尽力。
华夏中国派对于中国,不是喜欢而是爱,喜欢可以多个,爱只有一个。不管中国变成何等败落,骨子里依然爱中国,尽一切力量试图恢复华夏中国。华夏中国派也会喜欢外邦有魅力的文化,因为崇尚雅。不过仅仅停留在喜欢,有魅力则喜欢,无魅力则不喜欢,仅此而已。不会把爱给外邦。
古典中国派与华夏中国派的没有正确区别,正视敌我关系,正是复兴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古典中国派是享受型,华夏中国派是建设型。古典中国派无远大目标,更无复兴策略,华夏中国派着重长远建设,提出复兴策略,然而策略在与古典中国派对话时,会遭致非议,各类批判,使意识得不到统一。古典中国派务现实,华夏中国派务本源。
古典中国派表现为:传中国风或古典风服装,戴各类首饰珠宝,玩珠子,去西藏或佛国旅游,美其名曰心灵之旅。学文人雅气,交友不分内外伯仲,可与和尚谈古琴心得,可与基督徒聊孔子老子;华夏的艺尽学一身,虽然不精(俗称装逼),足可以去装饰自己和胡教,把从中国本源文化中学到的一切技能归功与某个与中国无关胡教,称之为心灵启迪而有此成就。
为了在自己友人圈显得格调高,往往选择皈依胡教,因为这样可以取个「仁波切」「戴维斯」「默罕默德买买提」等中国人听不懂的名号,以此显得心灵与国际接轨,脱离本宗老土。于是乎,一时间,弹琴的、玩茶的、玩古玩的、字画的、艺术品的等等,好些人停留在古典中国艺术或技术,刻佛牌、信佛、放生、好为人师指教他人,站在所谓包容、和谐角度责备有立场有方向之人。似乎他们看不惯一切在冲锋陷阵的人,誓要消灭一切有思想、有立场、有方向、有干劲的人,要让这些人变成和他们一样。
只要仔细观察,古典中国派太多太多,深入分析即可知他们不仅仅不是真的复兴力量,而且是复兴道路的绊脚石,让华夏中国派误以为是同类人而在乎他们的看法倾听他们的幼稚想法。
华夏中国派:旨在恢复华夏国格,并不拘泥于古代某制度或某派思想。不仅要恢复文脉,还要破旧立新,构思新的适合当下的制度、策略、法度。故而在诸子百家上会有所取舍,无论如何取舍,严守华夏立场,界限分明,碧血丹心。华夏中国派要认清古典中国派,他们不是可团结之人,时刻明以理深化国人为华夏中国派,提防古典中国派的和稀泥、打太极,混淆视听,麻木志士,阻碍复兴之路。原文:冯至昊
文章写的不咋地。
认识浅薄。
根本没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实际上只有一个字。扩展两个字。
搞一堆现象去划界,去批判,或者去颂扬,犹如刻舟求剑。 Q4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