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runlin 发表于 2017-3-13 07:59

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乡愁工程

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乡愁工程_凤凰评论
http://news.ifeng.com/a/20170313/50773419_0.shtml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3.13
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乡愁工程
http://y0.ifengimg.com/9355573323d35adf/2014/0731/rdn_53d9fef0e0baa.gif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headborder01.png作者:毛建国
0人参与 0评论



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leftYin.png在绿色发展的当下,对于成年人来说,植树造林可能只是一种美观,只是为了让生存环境更好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是一种乡愁,是他们未来的成长记忆。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rightYin.png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植树好时节。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与过去相比,现在民间的植树造林热情十分高涨,有些城市还提供条件,方便市民植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结合,充分说明植树节已然深入人心。唐代诗人于鹄在《种树》中写道:“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我国自古就有植树栽绿的传统,很多诗句对此都有反映。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把清明时节插柳植树上升为一项国家工程。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强调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更是把植树上升为一项公民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检索一下可以发现,设立植树节的“初心”,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植树造林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对植树节意义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提升了植树节的意义,乡愁的流行则赋予了植树节新内涵。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中的一句“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人们多少心声,激发了人们多少共鸣。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乡愁是一种文化表达,也是一种家国情怀。我们这一代人,是拥有乡愁的。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孩子,他们未来还有乡愁吗?会有什么样的乡愁?如何安放他们的乡愁?在我们内心深处,肯定不希望钢筋水泥成为“乡愁担当”。事实上,钢筋水泥也很难长成乡愁。所谓乡愁,其实是指在人们成长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元素。绿水青山是生态环境的根基,从来就与日久弥新的乡愁紧密相连。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家乡山水之间,将浓浓的乡愁泼洒于字里行间。时至今日,绿色仍然是现代人的乡愁主色。在不少成年人的记忆里,乡愁还是门前的一棵大树。不妨设想一下,孩子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他们在大树下嬉笑,围绕大树奔跑……很多年过去,大树很可能是他们成长的记忆,是属于他们一代人的乡愁。打造现代社会、现代城市的新型乡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有乡愁的我们,并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没有乡愁,也不希望他们的乡愁是苍白的。当然,打造乡愁工程并不是只有植树造林,但植树造林显然可以生成和丰富乡愁。由于自然条件区别,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挺拔的高山,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丰富的流水,但所有城市,都可以打造绿色乡愁,而且相对容易打造。生态才是城市的根基,绿色才是城市的主色调,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一项乡愁工程。今天,我们栽下绿色也是栽下乡愁,要铭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古训,有为子孙后代打造和留下绿色乡愁的责任意识。乡愁是一张不断延续的画卷,乡愁的内涵在不断提升,乡愁的图景也在不断刷新。乡愁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无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现代人还是未来人,都应该拥有美丽的乡愁。在绿色发展的当下,对于成年人来说,植树造林可能只是一种美观,只是为了让生存环境更好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是一种乡愁,是他们未来的成长记忆。大力植树造林,为孩子们留下绿色乡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植树造林其实也是乡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