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碎片
60年前,我离开就读四年的初级小学,来到离家五里外的高级小学,从此结识了一群新同学,同窗了两年。
贾同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甲子过去,好多小学同学毕业分手后素无接触,有的连名字都忘记了,贾同学倒没忘记。
贾同学个子不高,肤色偏黑,圆脸,性格活拨。
贾同学是传奇人物,他是学校所在地本村人,八岁游过大河,这让我崇拜有加,也是我忘不了他的原因之一。
农村讲究虚岁,八岁就是七周岁。
高级小学的村庄头枕大河,游泳条件得天独厚,孩子们很小就会在水中玩耍,不过在我的同学中,八岁过大河就他一个。
“河无底海无边”,大河太宽太深,游过去不容易。
贾同学告诉我,他们经常过河到对岸苇滩打苇子叶。
苇子叶用于包粽子。对岸村庄有护青的人,见到“偷”苇子叶的人要“逮”,他们就和护青的人打游击。打好苇叶藏在苇滩里,趁护青人走远,跳进大河把苇叶带回来。
一斤苇叶多少钱我忘了,好像是九毛,是晒干还是青的我没问。
他说每年都可以卖几十元。
当时我就琢磨,我放学给生产队割青草,一次也就割30多斤,一分钱一斤,才挣3毛多钱,与他们不能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上学期间,四面八庄的孩子们不分你我,在一起很愉快。
我们一起给灾民打柴,一起给住校老师抓鱼,中午一起到大河游泳。
我也练的游过了大河。记得第一次游过大河,很有成就感。
小学毕业后,同学们有的考入三中,有的回家种地,全班只有我孤零零的考上一中,到县城求学,与他们分开了,从此各奔东西,很多人至今快六十年一次面也没见过。
前几年贾同学在县城做木工,偶遇一次。
遗传性的脸盲,又几十年不见,我不敢认他。他认出了我,真的佩服他的好眼力。
昨天听他们村的人说他去年患病死了。
他的音容笑貌又出现在眼前。
记得一次音乐课,老师教唱“金瓶似的小山”这首歌: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课后我呆呆地靠着教室窗台,沉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
贾同学见状走到我跟前,经多见广的说,中国这种好听的歌多得是。
真是知音,他能知道我在想啥。
敲打着上面的文字,耳边仿佛又响起“金瓶似的小山”醉人的旋律:北京城里的毛主席,虽然没有见过你,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贾同学一路走好!下辈子咱们再一起唱“金瓶似的小山”。
2023.8.6
{:7_303:}{:7_30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