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lue 发表于 2024-4-30 18:11

希罗多德《历史》里的时间、计量及技术、常识

希罗多德《历史》里的时间、计量及技术、常识 (商务版出版说明)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30或前420年?)他到过许多地方:除了小亚细亚诸城市外,还可以举出希腊、马其顿、埃及、腓尼基、叙利亚、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等地,就当时条件而论,他见闻之广应当说是罕见的,所以后来又有人称他为“旅行家之父”。至于他为什么走这样多地方,后人根据他的作品作过种种推测。有人说他像早期的埃伦那样,是一个到各地采办货物的行商;有人说他可能……是一个到各地采办货物的行商;有人认为他是想……写一部翔实的地理作品;还有人认为他到各地去是为了搜集写作材料,他在雅典朗诵过自己的作品并得到了异常丰厚的报酬。总的看来,不少材料是硬凑到一起的。《历史》的传世抄本有十几种,大多是十到十五世纪时的。原来使用多里斯方言的希罗多德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可见各地的“方言”都是不一样的,如何“翻译”是个大问题),也就是荷马的方言写作他的《历史》的。 一(7)、这个克洛伊索斯在异邦人中间是第一个制服了希腊人的人,他迫使某些希腊人向他纳贡并和另一些希腊人结成联盟。直到克洛伊索斯君临的当时为此,所有的希腊人都是自由的……从海拉克列达伊族手里掌握着的主权转到被称为美尔姆纳达伊族的克洛伊索斯一家的手里来了……他们父子相承,从阿格隆到密尔索斯的儿子坎道列斯共统治了二十二代,计五百零五年。(没有任何“僭主”的纪年,这二十二代人的“五百零五年”是如何统计出来的?)一(32)、我看一个人活到七十岁也就算够了。在这七十年中间,若不把闰月计算在内的话,共有两万五千二百天。若是像季节准时到来那样地每隔一年再加上一个闰月,则在七十年以外,还要有三十五个这样的月份,这样就得再加上一千o五十天。这样在七十年当中的总的天数就是两万六千二百五十天了。(“七十年三十五闰”=2年1闰?还是19年4闰?最终如何影响编年?(如果有的话)各年的月份又如何变化?(闰一、二……)最终如何影响“四季轮回”?节气?)一(96)、这个国王在塔尔提斯统治了八十年而他一直活了一百二十岁。(在有“编年史”的历史文献中,何曾有过这样“高寿”的人?)一(179)、在他们从护城河里把土掘出之后,他们立即把它做成了大砖,而大砖的数量做得够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些砖放到窑里去烧。随后他们便着手建筑;起初是用砖砌筑护城河的河岸,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修造城墙本身,他们把烧热的沥青当混凝土使用,并在每隔三十层砖的地方加上一层芦苇编成的席子。四面的城墙总共有一百座城门,它们全都是青铜的,即使是柱与楣也不例外。(“一百座城门”的城墙需要多少砖块?这些土坯砖全都做好以后再烧,是否在期间存在风干断裂问题?把沥青当混泥土来连接砖块,跟芦苇席子隔开砖块不是矛盾的吗?)一(186)、人工湖满了,原来的河道也干涸了。于是她便着手首先把城内河流的两岸用烧好的砖砌起来。在这之后,她便用已经掘出的石材,修筑了一个石桥,石桥用的石块是用铁和铅接合到一起的。当河水灌满了人工湖而石桥也竣工的时候,尼托克里司便使幼发拉底河还归它的旧道。(用来给河流蓄水的人工湖的蓄水量及其所需时间,是如何与石桥的建造过程所需的时间“同步”的?早在公元前500年,用来铁和铅来横向连接石块(如果有的话),其“结合部”要如何保证石桥的“承重能力”?)一(113)、亚述的雨量很小;这些雨水只够滋养谷物的根部。可是要谷物成熟和结穗却要靠河水来灌溉了。和埃及不同,河水并不是自己泛滥到种植谷物的田地上去,而人们要用手或是高架吊水瓮把水浇到田地上去。巴比伦的全境,和埃及一样,它到处是水渠纵横交错的……谷物生产得这样的丰富,一般竟达种子的二百倍,在收成最好的时候,可达三百倍。那里小麦和大麦的叶子常常有四个手指那样宽。(“雨量很小”只够滋养谷物的根部,却如何靠手和吊水瓮来让谷物成熟?“纵横交错”的水渠的水又从何而来?直至现在,麦子的种子产出比都低于水稻,而水稻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的产出比约为1:10。) 二(4)、他们说,埃及人在全人类当中第一个想出了用太阳年来计时的办法,并且把一年的形成时期分成十二部分。根据他们的说法,他们是从星辰得到了这种知识的。在我看来,他们记年的办法要比希腊人的办法高明,因为希腊人每隔一年就要插进去一个闰月才能使季节吻合,但是埃及人把一年分成各有三十天的十二个月,每年之外再加上五天,这样一来,季节的循环就与历法相吻合了。他们又说,埃及人最初使用了十二位神的名字,这些名字后来被希腊人借用了去。(“月”的计时单位直接来源于月亮,而月亮在自然感官上与“星辰”有明显的差别。插入“闰月”的原因,是为了协调月周期与日的年周期而为“历法”服务。而历法并不是纯粹的计时工具,而是为了节气、农时服务的;机械化的时间精度(绝对均等)不是目的,一切围绕着“节气”而设定。)二(5)、谈到埃及土地的性质,则第一:在你从海上到陆地方面走,而离陆地还有一日的航程的时候,那时你如放下测锤,你就会把泥带上来并知道那里的海深是十一欧尔巨阿。这就是说,从陆地冲刷下来的泥土一直沉积到这样远的地方来。(同样的离岸“一日的航程”,河口的“泥沙”沉积,跟其他海岸线都是一样的“十一欧尔巨阿”?还是所有的大陆架都是同样坡度的“海深”?)    二(13)、在听到希腊人的全部土地都是用天上的雨水来灌溉,而不是像他们的土地那样,是因河流(尼罗河)的泛滥而得到灌溉时,于是他们说,总有一天希腊人会对自己的巨大期待感到失望。二(14)、(埃及)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他们是用猪来打谷的,然后把粮食收入谷仓。二(19)、尼罗河在泛滥的时候,它不仅泛滥到三角洲上去,而且也泛滥到被认为是属于利比亚和阿拉伯的那些地方上去;它泛滥到离两岸有两天的路程的地方。为什么尼罗河从夏至起便开始上涨并一直上涨一百天,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过去以后,它们的水位立刻就退落并减弱水流,这样在整个冬天一直保持着低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来的时候。(“夏至”开始,靠“一直上涨一百天”的尼罗河泛滥来“灌溉”的田地,再等待下一个“夏至”继续灌溉。靠“猪”的踩踏才播种,靠“猪”来打谷。)二(24)、我便来解释一下看,为什么尼罗河的河水会在夏天的时候上涨。在冬季的时候,太阳被暴风吹出它原来的轨道而转移到利比亚的上方。因为最容易明白的道路是这样:凡是离日神最近的地方,或日神直接通过的地方,那里便是最缺水,而那里的河水也便最少。(尼罗河在夏天上涨,是因为“太阳被暴风吹出它原来的轨道”?那么冬天的时候,太阳不是应该更远吗?而河水不是应该涨得更厉害吗?)二(41)、牧牛是伊西司的圣兽……和希腊人想象中的伊奥神一样。全体埃及人对于牧牛的尊崇,同样都是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畜类。这一点便说明,为什么没有一个埃及当地的人,不拘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会和希腊人接吻,或用希腊人的刀子、铁条、锅,或是尝一下用希腊人的刀子宰割的、洁净的牡牛的肉。(抛开“牡牛”圣兽不说,“刀子、铁条、锅”都是铁制品?铁锅可是炼钢技术的产物呢?)二(92)、每年从沼泽里生长的纸草都给他们拔出来,把它的上部割掉作为其他的各项用途,下面剩下的大约一佩巨斯长的部分则吃掉或是卖掉。凡是想享受一下纸草的最好的美味的人,就把它放到烧红了的瓦罐里去烘一下再吃。(“纸草”是容易消化的食物,却又是不易腐烂的书写材料?)二(142)、他们告诉我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就有相同书目的国王和祭司长。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不把三百世计算在内,剩下的四十一世则是一千三百四十年。这样算来,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违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人的寿命(或者任期)是如此“规则”: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另一方面,太阳却又是如此的“反常”。) 三(9)、在阿拉伯有一条叫做柯律司的大河,它是流入所谓红海的。据说,阿拉伯国王通过用生牛皮和其他皮革缝成的一条长度可达到沙漠地带的水管把水从河中引到干旱的地方去;而他又在那个地方挖掘了一些巨大的水池来承受和保存引过来的水。从河道沙漠地带是十二天的路程。(“牛皮”不是吹的,而是一条“十二天的路程”那么长的穿越沙漠的引“水管”。)三(12)、在曾经进行了这场战斗的战场这里,我看到了当地人指给我的十分奇妙的现象。如果你敲打一下波斯人的头骨,甚至只用一个小石子,它们都脆到可以打穿一个小孔;但埃及人的头骨却是十分坚硬,你甚至可以用石头来敲,也不大容易把它敲穿的。埃及人从很小的时候便剃头,因而由于太阳光的作用,头骨就变得既厚而硬。波斯人的头骨之所以脆弱,是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在自己的头上戴一种称为阿提斯的毡帽。(埃及人因为“剃头”而头骨坚硬,波斯人因为“毡帽”而头骨脆弱。)三(25)、当他(刚比西斯)在进军的道路上到达底比斯时,他又从他的军队中派出了大约五万人,要他们奴役阿蒙人并烧毁宙斯神托所;他本人则率领其他的大军向埃西欧匹亚进发了。但是在他的军队还没有走完他们的全程的五分之一的时候,他们便把他们所携带的全部粮食消耗完了,而粮食耗完之后,他们就吃驮兽,直到一个也不剩的地步。当他的士兵从土地上得不到任何可吃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借着草类为活;可是当他们到达沙漠地带的时候,他们在每十个人当中抽签选出一个人来给大家吃掉。刚比西斯听到这样的事之后,便放弃了出征,不过他已损失了很多军队。(只带了“全程的五分之一”粮草的远征,这个远征军的一小部分就有“五万人”,他们最后通过“吃驮兽”、吃“草类为活”,通过抽签吃“每十个人中的一个”,终于弃归。)三(60)、比较详细的写到萨摩司人,是因为他们是希腊全土三项最伟大的工程的缔造者。其中的第一项是一条有两个口的隧道,它穿过高达一百五十欧尔巨阿的一座山的下部。隧道全长七斯塔迪昂,八尺高,八尺宽;而通过它的全长,另有一条二十佩巨斯深,三尺宽的河沟,而从一个水源丰富的泉水那里来的水便通过这里用管子引到萨摩司城里去。第二项是在海中围绕着港湾的堤岸,它入水足足有二十欧尔巨阿深,二斯塔迪昂多长。萨摩司人的第三项工程是一座神殿,这是我所见到的神殿中最大的。(公元前500年的穿山隧道,入海堤坝,他们用的什么工具?这些工程的遗址还在山上、港湾里吗?) 四(5)、斯奇提亚人自称是世界上一切民族当中最年轻的民族。在当时是一片荒漠无人的沙漠地带的这块地方,最初有一个名叫塔尔吉塔欧斯的男子。他有三个儿子……传说在他们统治的时期有一些用具从上天落到斯奇提亚来,这些用具全是黄金制造的,它们是锄、轭、斧和杯。他们三个中最年长的一个看到之后便走近来想取得它们。但是在他走近时黄金开始燃烧起来……当这两个人由于黄金燃烧而被赶跑的时候,第三个儿子走近,于是黄金便由于他走近而停止燃烧了;因此他便把黄金带回了自己的家……便同意把这全部王权交给最年轻的兄弟了。(是否能引起黄金的“燃烧”,是决定王权归属的标准。)四(36)、在这之前有许多人画过全世界的地图,但没有一个人有任何理论的根据,这一点在我看来,实在是可笑的。因为他们把世界画得像圆规画的那样圆,而四周则环绕着欧凯阿诺斯的水流,同时他们把亚细亚和欧罗巴画成一样大小。(世界的四周环绕着水流,“亚细亚和欧罗巴一样大小”?)四(42)对于那些把全世界区划和分割为利比亚、亚细亚和欧罗巴三个部分的人,我是感到奇怪的。就长度来说,欧罗巴等于其他两地之和;就宽度来说,在我看来欧罗巴比其他两地更宽得无法相比。(欧罗巴远大于亚细亚和利比亚之和?)四(50)、伊斯特河就成为一切河流当中最大的一条河流了。如果以河流和河流相比的话,尼罗河是比伊斯特河的水量大的,因为没有一个河流或泉水可以增加它的水量。但伊斯特河不分夏冬,河流的水位都是一样的。因为在冬天,当地的雨是非常少的,但雪却是到处都有。但是在夏天,冬天下的雪溶化了并从四面八方流入伊斯特河,还要加上许多猛烈的暴雨。既然太阳在夏天比冬天吸收了更多的水,同样程度地与伊斯特河合流的水在夏天比在冬天也要多得多,这二者互相抵消而形成均势,因此水量永远是相同的。(太阳在夏天比冬天更“吸水”,“水量永远是相同的”?)四(114)、他们于是立即把营帐结合起来住到一处了,每个男子娶了与他第一次发生关系的妇女为妻。但男子学不会妇女所说的话,可是妇女却懂得了男子的语言。(丈夫尚且学不会妻子的语言,希罗多德又是如何“集方言之大成”的?)四(129)、对波斯人有利但是妨碍了斯奇提亚人进攻大流士的军队的是驴子的叫声和骡子的样子。斯奇提亚那地方是不产驴子或骡子的。因此在驴子高声狂叫的时候,就把斯奇提亚的骑兵吓跑了。常常在他们攻击波斯人的时候,如果马听到驴鸣的话,它们便会惊惶地向回跑或是吃惊的站在那里。(驴叫声足以吓退骑兵的战马?但是“常常”这样,也会“黔驴技穷”吧?)四(134)、斯奇提亚人便把步兵和骑兵拉出来和波斯人对阵了。但是当斯奇提亚人列好队形的时候,从军队当中跑出了一只兔子;看见它的每一个斯奇提亚人都追赶这只兔子。因此在斯奇提亚人中间发生了混乱和喊叫。(一只“兔子”足以让军队的阵型大乱,这比“黔驴技穷”更进一步了!)四(180)、他们另有一个水泉,这个水泉在黎明时是温,在市场上正热闹的时候凉一些,正午的时候非常凉;从正午之后,凉度也随之渐减,直到日落之际水再复温时为止。此后它就变得越来越热,一直到午夜,那时它竟会沸腾起来。这个泉被称为太阳泉。(水温完全与“日照”相反的“太阳泉”。) 七(34)、担负了架桥这样一项任务的人们以阿比多斯为起点,便把桥架到那个地岬上去;腓尼基人用白麻索架一座桥,而埃及人用纸草架第二座桥。从阿比多斯到对岸的距离是七斯塔迪昂。但是海峡上的桥刚刚架起的时候,立刻便刮来了一阵强烈的暴风,把工程全部摧毁粉碎了。(用“白麻索”、“纸草”架桥在“地岬”之上,被一阵“暴风”粉碎了?)七(186)、大流士的儿子克谢尔克谢斯一直率领的全军人数就是五百二十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人了。任何人也说不出到底还有多少拖畜、驮畜以及从军的印度够,因为他们的数目太大了。因此,说有一些河流的水都给弄干了。怎样竟能够有足够的粮食来应付数百万人的食用。(同问?) 九(70)至于异邦军这一方面,城壁刚一陷落,他们的阵势就乱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想进行抵抗;成万已经给吓得半死的人们给压迫到一个狭小的地方去任人宰割,这结果给希腊人造成了这样一个尽情杀戮的机会,三十万人的一支大军,除去和阿尔塔巴左斯一起逃跑的四万人之外,只不过有三千人活下来罢了。在这一方面,则斯巴达人出生的拉凯戴蒙人在战斗中死亡的一共是九十一个人,铁该亚人是十六个人,雅典人是五十二个人。(异邦军与希腊军的伤亡比:257000:1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希罗多德《历史》里的时间、计量及技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