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happykl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0199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LVM 网 络 佛 法 问 答[十] 佛法修行

已有 277 次阅读2009-1-11 20:24 |个人分类:佛法真实意---心密文集|

一、信:正信

63、如何才能树立正信?

问:回信收到,老师说的很对,不管从哪里进入佛门,都应该先树立正信。如何才能树立正信?烦请老师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答:佛教界的共识:用“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判断是否上座部佛教;用“大乘一实相印”判断是否大乘佛教。

问:“一实相印”是什么意思啊?这与三法印有什么不同啊?

答:查《佛学大辞典》:

诸法实相之一法印也。即对于三法印而谓诸法实相之一理也。妙法莲华经方便品曰:‘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嘉祥疏四曰:‘为人说于实相,印定诸法。'三藏法数四曰:‘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

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证其为佛说,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证其为大乘之了义教。一、诸行无常印,行有迁流之义,谓有为法。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是为诸行无常印。二、诸法无我印,行之名局于有为法,法之名。通于无为法。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是诸法无我印也。三、涅盘寂静印,言涅盘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是涅盘寂静印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中略)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玄义八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

问:修佛能不能消罪灭障得福报?

答:若说消障,先说障什么。是障解脱,不是障福报啊。

问:修佛为的是解脱,就是要去掉有碍解脱的“障”。然而这个障在哪里呢?是如何成为障的呢?

答:障在心里。相信你一定知道,心外取法是什么呀?

问:老师我知道什么是心外取法,只是不敢说呀

答:不敢说?为什么不敢?

问:怕臭鸡蛋和烂西红柿

答:那我说——心外取法者,是名外道。(臭鸡蛋和烂西红柿在哪里呀?)

64、何为正法?

问:何为正法?请您开示。灵山世尊拈花,为何不见西土经典?

答:世尊拈花且置,请举出具体的见于西土经典之法。

问:禅宗公案繁多,不免鱼龙混杂,

答:“公案繁多”与“鱼龙混杂”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问:以至有人说禅宗是骗子,应如何对待?

答:说这话的人是不是骗子呢?

问:请问 齐 老师:奥修开悟了吗?奥修是外道吗?

答:那你先说说:什么是“开悟”?什么是“外道”?

问:佛来为开,魔来为悟;驱魔取佛,是名外道。

答:一者自心正,二者不随邪。

问:汉语的确有意思:“念”为今心,“想”是心相。能不能说念是当下,想是由念而起的心相续。若念起不随,不为妄想;随即妄想。反过来说,知妄而不随,也为今心。

答:妄想,指的是贪、嗔、痴、慢、疑、恶见。恶见,指的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问:看来,我是无药可救了。身中六种剧毒。

答:有药可救。只是别吃错了药,注意对应关系:

贪——戒
嗔——定
痴——慧
慢——谦
疑——信
恶见——正见

比如:“恶见”吃“信”药——外道种姓;“疑”病吃“谦”药——自甘下劣;“慢”病吃“慧”药——地狱种子;“痴”病吃“定”药——黑山背后…… 药都是好药,吃错了就会断送法身慧命,所谓“醍醐反成毒药”也!

问:请师开药方。

答:药方就是:没病别乱吃药!

问:已服。

二、愿:发大乘愿

65、为何要修大乘?

问:为何要修大乘?

答:有一个问题可跟这个问题比拟:既然已经有了火车,为何还要有飞机?不乘飞机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吗?

问:谁都知道大乘好,为什么没有都发大乘心呢?发大心真的很难啊!

答:如果求解脱只是为了自己脱苦,那么,大乘菩萨便失去了求解脱的动力。大乘菩萨明白:只有自己已脱了苦,才能令众生脱苦,为此才去精勤地修解脱道。菩萨求解脱是为了救度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脱苦。所以堪称:初发心即成正觉。

现在,再瞻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感受还跟以前一样么?

问:小乘和大乘在所证方面是否并无不同,差别在于他们的行愿?

答:发心不同,所证岂能全同。您认为他们所证是否相同?

问: 我以为相同呢,原来不同啊。

答:《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问: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大念住经心要》,讲的是四念住的法门,次第井然,我觉得象我这样的博地凡夫,谈不上什么大乘,连小乘都还差的远,不如从小乘做起。您认为呢?

答:四念住法门很好。大、小乘主要是发心不同,“四念住”未必只属于小乘啊。

问:那就是说:如有人以大乘之心去修小乘之法,那人也是大乘行者了?

答:大乘行者所修之法,便非小乘之法。

66、发愿要切愿

问:我想代XX受病,减少他病苦可以吗?

答:哦。我亲眼见过发“代人受病”之愿者。当她病苦缠身、痛苦不堪,医疗也不见效时,恰好赶上师尊元音老人来河南。老人呵斥她:你自己发的愿你又受不了,发愿也成空愿,有什么用啊!赶快去佛菩萨像前忏悔,忏悔你不该发此空愿。此后,虽然她总是发不起退愿之心,身体却渐渐康复了。当年世尊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不生嗔恨。我等若有如此证量,方可发诸如“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之类的愿。所以,发愿应依自己的证量而行。力所能及者,才不是空愿,才会真有作用。

问:世缘谢尽做么解?

答:旧业已消,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问:世缘不该谢尽是吗?

答:大乘菩萨留惑润生,乘愿再来。象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若不乘愿再来,我们就连菩萨的名字也不会听到了。

三、行:六度万行

(一)布施

67、街头乞丐给不给钱呢?

问:眼下街头乞丐日渐增多,且行乞方式各异,每每碰到,我在以前差不多都要给的,有时没零钱就给10块、5块。现在有时候想想,我到底是在帮他呢?还是在害他?请教诸位,若见此境时,该如何用心,给不给呢?

答:您若一次给五角,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吧。

问:不明白,给5元和给5角有什么区别呢?

答:你觉得没有区别吗?

问:还有这样的情况。据一位同事说,他曾经在晚上见过一辆汽车把许多乞讨了一天的小乞丐拉走,也不知道是拉到哪里了,据说那是一些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打哪里搜罗来的小孩子,到城市里乞讨,大发不义之材,据说那些人很有钱,是新时代的丐帮。若真如此,施钱于他们岂不是助纣为虐,使他们更认为有利可图。

答:这不就有区别了么!即使这样,也给五角,是不是离无区别近些。哦!我说的是心态。

问:那岂不成了善恶不分?

答:善恶宛然分明啊:见善的,你就给十元;见恶的,你就给一角。您看分明不分明?还有一点更分明:您这头可是纯善哪!

另一人答:净慧大和尚总是在口袋里装一些零钱。遇到乞丐就布施给他们。有人问大和尚:“那些乞丐有些是假的,您也给吗?”大和尚说:“不管真假,他都很可怜,他乞讨,就是放弃了尊严,放弃了尊严的人,难道不可怜吗?”又说:“另外,他至少给了我们布施的机会。”

(二)持戒

68、谈五戒

(1)戒酒、荤

问:我真不得饮酒?

答:您是不是有酒瘾啊?若有,确须断了。即使不信佛,酗酒也伤身呐。

问:没有酒瘾,但工作应酬多。

答:您在应酬的摊子上,没见过不能多喝的人吗?向他学呀。您在应酬的摊子上,没见过一点也不能喝的人吗?进而向他学。

问:自持素以来,于今年六月份堂弟结婚,食肉,没半个时辰,就吐了。今天晚饭,我小舅子(妻弟)开学了,就从老家带了点鸡肉过来了,我吃了,没过20分钟就腹内翻滚,又吐了3次,吐完后,才舒服了。请问老师,这种情况正常吗?为什么?

答:这种情况很正常。即使不从佛教的角度说话,人的消化系统本就是适合植物性食物的。

问:我工作中要应付客人,很麻烦。

答:就象你能适应客人一样,客人也会适应你的。

问:《开悟的厨师》中描述:“风干的牦牛肉条挂在熏黑了的梁柱上……”

我于藏族同胞不了解,那算不算杀生?

答:我猜那绝对是三净肉。

问:“三净肉”?勿因我故而杀生,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答:不吃肉是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

尽管藏密最伟大的活佛也是吃肉长大的,尽管南传佛教不注重素食。我们照样很尊重藏密活佛,照样很尊重南传大德。也绝不会表面尊重,而在“但是”后面拿己尺量人。

问:然也,但并不表明其它……

答:不但跟汉地大德在一起的时候应严格素食,而且在汉地自己吃饭的时候也应素食。只在接待藏密大德时应和他一样吃。若来到藏地,就应该学着跟藏人一样生活。

问:是不是再补充上这些更好?

1、吃素时不觉得我吃素比吃肉的功德多。

2、吃素时以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为好,以不令他人诽谤为好。

3、即便看到我们所谓的不修行的"俗人",也不觉得我比他高,而是认真观察他的优点以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见自己的过错。最后即是:一切随缘。

答:这样当然更好。师公说:从来葱蒜是荤、鱼肉是腥、菜豆是蔬、随缘是素。

(2)戒盗

问:在佛法中,“盗”的定义是“不与取”。那么,现实中的不与取除了偷盗外可太多了。一个垄断企业,如微软之流,凭着其垄断地位攫取超高额利润,虽然我们不愿意,但不得不买。这是不与取吗?

答:佛在世时,就有经商的在家弟子。这些经商居士也可能独树一帜而名盖同行。您想把商业规律也列入“不与取”吗?

(3)戒恶语

问:在论坛看有人攻击著名的法师如何对待?

答:主要是看攻击者是谁,是骂街还是讲理。骂街者且置,只说讲理者:弟子之间互相攻击尚有情可原,法师攻击法师是自贬身份。同为一个法系之主,甲攻击乙、乙不攻击甲,其理自判。

(4)戒淫

问:打坐后淫欲更加旺盛怎么办呀?等将来老了,淫心自然退下了,这样算方便之路吧。

答:谁说“等将来老了,淫心自然退下”?你以为人老了就没有淫欲心了么?

问:老师,最近我总作性梦,昨天晚上就梦到了,怎么办啊?

答:“情天欲海足风波,渺渺无边是爱河。引作园中功德水,一齐都种曼陀罗。”

(5)戒杀(不要误解南泉斩猫)

问:我家有很多蟑螂,蚂蚁,花园也有不少毛毛虫,我该如何办?多 谢 老师!

答:搞好室内外卫生,美化环境,本是日常事。为什么非要跟“杀生”联系在一起呀!

问:老师的意思是否说不要执着杀与不杀,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答:若这么认识,已经跟“杀”联系在一起了。

佛在世时,有的弟子开了天眼,能够看到水里的微生物——“八万四千虫”。佛便禁止弟子用天眼观饮水。我们总是说“南泉斩猫”。其实,在南泉那里,根本就不曾斩猫。若不能摆脱执相的惯性,不仅误解“南泉斩猫”,还会误解“南泉不曾斩猫”。

问:老师,何谓“南泉斩猫”?是公案?

答:哦?你没听到过南泉斩猫么?

问:没有啊!老师能讲一讲吗?

答:这倒省心,正好不用理会他。

问:在我家抓到了一只老鼠,放生的仪轨有吗?还是只要念大光明咒就可以了?

答:你当初别抓它,就不用放它了。

问:他吃了好多我桌子上的吃的。它总这样,怕有传染病,有鼠疫什么的,传给人就不好了。所以我用粘鼠板粘上他了,想把他放到外面去。放生了。。。

答:它饿了,逮着啥吃啥。你赶快放它走吧。

问:老师在吗?

答:你现在放走那老鼠了么?

问:还正在粘鼠板上,我打算到屋外,把他放掉。

答:快放它逃生去吧。

问:那还用给他三皈依,持咒什么的吗?

答:那你就加上这些吧。

(6)犯戒忏悔

问:我也(是)这样,到寺庙里,什么都规矩;有人时,无人时不一样。君子慎独难。头上三尺有神明,这个才使我有个恐惧心,但是自己虽然受了五戒,自己的小犯总是能有理由为自己解脱——不得已。常常惭愧心也生不起来,怎么办?

答:那就忏悔吧。忏者,忏其前衍(先前错了);悔者,悔其后过(以后别再错)。不是叫你“悔箭入心”哪!

问:老师,我一直修炼六字大明咒,但因年轻气盛,终抵不住诱惑,去鬼混放荡了两天,晚上睡觉前即现魔境,在印堂前清楚看到裸女飘来。赶紧念观音菩萨,过了很久才能出来。我真的吓了一跳。想好好的忏悔,怎样做最有效?下次遇到该怎么办?

答:魔从心起,心外无法。

问:想好好的忏悔,怎样做最有效?

答:忏悔者,忏其前衍,悔其后过。

问:下次遇到该怎么办?

答:以后就别去鬼混放荡了。

69、菩萨戒

问:老师受菩萨戒了吗?

答:受过:

传戒大和尚:上有下明

羯磨阿阇黎:上弘下川

教授阿阇黎:上净下慧

时间: 1991年四月初八

地点:河北省正定临济寺

(受戒前早已皈依佛教)皈依师:河南省佛教协会老会长上净下严(百岁老人,已圆寂)

( 三 ) 忍辱

70 、忍辱

甲:为在您走的几日,发生的争论表示遗憾。为能有利于心中心的团结,可否将此页关于***老师的争论贴子都删了,以免越扩越大。

答:曾闻 “ 一个巴掌拍不响 ” 乎?若无反对意见,他说起来也就没啥意思了。网上无法求证,争之何益?越争事越多,若弄出更多的事来,怎么去落实是真是假?希望转旧贴以后,这个命题不再争论。

乙:关于批判***那个佛门败类。 lvm 却不管三八二十七,说什么“网上无法求证,争之何益?越争事越多……”你既是非不分,又是非乱辨,如此见解,与那佛门败类何别?

答:既不能息诤,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甲:老师真是清洁大师 ,删得这么快呀!
答:没有删掉,都在《精华旧贴》里。论坛快满了,转了一大批旧贴。


甲:诗二首致 LVM 先生:
    梦魂常向网站驰,始知版主太辛苦;夜半倚床忆昔日,残灯如豆泪如注。
    日暮心停论坛上,思绪万千乱交加;怅恨轻易当版主,惹来劳苦遭人骂。
答:谢谢您送给我两面镜子。

(四)精进

71、如何坚持每日打坐?

问:老师您上班时是如何坚持每日打坐2小时的?

答:当时大概是每天4点多起床。

问:如遇加班、出差等您如何应对?多谢!

答:火车、汽车上都打过座(就在座位上,黄布上加一顶帽子、或搭一件衣服)。

记得有一次,火车即将到终点,还差五分钟不够两小时。服务员开始打扫车厢,叫我不应,把我扯到一边去,我也随她。拖完这块,我又坐下。除了奖励了我一句“神经病”,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还有一次,请出家师父到我们那儿去,包车。谁知他的车要加油。那时候进加油站要求旅客下车。我不够两小时,就没动。加油站的人说老和尚(净土宗的):“你把他喊下来吧。”老和尚又回到车上,看了我一会儿,下车说:“他在念经,功课做不完,他不下来。”最后加油站开了绿灯,就这样加了油。

问:我平时也是4点多起床,但在火车上我就连1个小时也挨不过,总怕人家把我当 FLG捉了去。现在我修的是六字大明咒,就是怕自己保证不了时间迟迟不敢开始修六印一咒,以后当学习 lvm老师的勇气!

答:当时没有FLG,我可以那样。现在更方便了:火车提速了,时间不会太长;旅社多了,不怕没床位。当时我也曾中途下火车,在旅社打过坐,打完坐走人。那是没办法了,才在车上凑合。

问:凌晨四点起床!您怎么做到的?

答:一开始用闹钟,养成习惯就好了。

问:刚修法打坐那一阵,好多坐都能进入轻安愉悦的境地,可这几日坐时粗大妄念却觉增多,反倒不如从前,是我修行不用心吗?不恳切吗?我该怎么做?还请大家帮帮俺。

答:心念耳闻,莫理妄念。不经磨砺,何来剑锋!

72、不管进步不进步,死心踏地直前行

问:老师,您好!近来尘事扰人,有点烦,心乱。

答:白云漫青山,青山依然在。青山自青山,岂受白云碍!

问:修,进步不进步,不管他,我今后只管按步骤做就是。进步的标准,王师公说很多的标准,我简单把静作为标准了。知道错了也是进步。

答:其实只有一个标准——去掉妄想执着。

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进步不进步,死心踏地直前行。请老师放心。

答:好。

问:死心踏地的踏实行去!

答:如是自能得佛之加持。若狂心不歇,佛也用不上劲了。

73、大丈夫曷当如斯乎!

问:其实真的好难啊!断思惑比知道“那个”还要难啊!

答:是啊!断思惑大大难于断见惑。我曾问过老人:刹那断了见惑之后,思惑什么时候能断尽哪?老人说:若真的断了见惑,思惑也不难断。快者今生,慢者七返人天。

问:不望七返,只待今生!

答:大丈夫曷当如斯乎!

甲:我最多打坐半小时。请问您有什么经验?阿弥陀佛!我的一个朋友能打坐八小时,可是她最开始也只能坐五分钟。她说,心中心法的加持力的确很强!

乙:也没什么经验   就是咬牙挺   实在不行就快速数数   或下地走走再回来   但手印不散

丙:咒不要停,咬牙挺着。就是死了也要死在座上!

答:若将三毒用此处,此生成就有何难!

74、要生强烈的出离心

问:学生用功总是断断续续,不能痛彻,如何对治?

答:只有痛彻,才会不断断续续。

问:请问如何才能对轮回的苦患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识,从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呢?

答:您这个问题只用改动几个字。“对轮回的苦患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识,才能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但奈“苦趣”何!)

问:那怎样才能对轮回苦患有体会和认识呢?

答:若苦趣正浓,只能说“业力不可思议”。

问:我想脱苦呀!而且很想脱掉这些引发无尽烦恼的欲望,这无尽的苦。

答:这欲望就是苦的根源,烦恼都是欲望“集”来的。欲望无尽,烦恼也无尽。这就是佛法第二谛——集谛。然而,集可断、苦可灭,即所谓“知苦断集”,往后就转入“慕灭修道(灭是佛法第三谛、道是佛法第四谛)”了。真的慕灭,要切切知苦才行。印光大师为了提醒大家切切知道“无常故苦”,写了一个斗大的“死”字挂在墙上。直率地说:我就疑您不是切切知苦,也就是说心不痛切。

问:不想脱苦,我就不会想到变石头的怪念头了。

答:您敢断定变成石头就不苦了么。

问:我曾经发过一帖“有情与石头”,就是关于解脱痛苦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圆满的回答,至少一直没有让我明白。

答:比如中了毒箭(喻欲望),是立即拔出医疗呢,还是先不拔除,待明白了箭是谁造的、药是谁浸的、箭是谁射的……然后再说医疗的事,这样行么?

问:人为什么不能做石头?

答:相当于“箭是谁造的”。

问:有情能否变成无情,如木石之类?

答:相当于“药是谁浸的”。

问:如果是为了去除烦恼,解脱痛苦,做石头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啊,为什么错为断灭见?

答:相当于“箭是谁射的”。所以我疑您不是真的知苦

问:如何将箭拔出来呢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密,一门深入,不打别的妄想,届时自知。若一味想用思维心揣摩明白,倏忽今生即过,怕是不能明白了。佛法是实践的,不是揣摩的。在实修中刹那明白,才是真明白。

问:某人曾写长篇文章讨论佛法仍不得其要,向师求解。

答:就是看你是否能感悟到“无常故苦”、愿不愿脱此苦。若不认为苦、或不愿脱苦、乃至不愿管他人是否脱此苦,那是苦趣正浓,解脱缘尚未熟也。即使研究些禅理论、佛理论,充其量是个禅学家、或佛学家(这些“家”不用信佛也可以做)。佛教“苦集灭道”四谛,苦谛是入解脱门的第一谛。若不感悟苦谛,解脱还有意义么?

问:您是为何学佛的?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请您讲讲您的入佛因缘,修行历程好吗!

答:80年代,因出差见一寺庙,有佛书流通。买了一大堆,准备拿回家慢慢看。哪知不见则已,一见便信受,于是我就成了一个佛教徒。91年于河北临济禅寺受了菩萨戒。不存在“为何”这样的问题呀。

问:这是菩萨再来的作略吗!见到佛经即能生起觉受,可不象我等凡夫执着五盖,以苦为乐。纵然修法了还在粘着事相,习气依旧。不知苦如何出苦,您说对吗?

答:谈何菩萨再来!你要把我送到枪口上么?

问:我是真心请教您的。“知苦才能出苦”这也是上师讲的。

答:前边您那样问我,我上了您的当了。我们不都是习气很重么!您这话说得好——知苦才能出苦!

问:请问您是如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的?

答:所谓“出”者,超出执着;所谓“离”者,离开妄想。若无妄想执着,苦从何来!佛法四谛: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因;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因。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乃学佛之正因。“集”由妄想执着而起,要断集就必须离开妄想、超出执着,这就是出离心了。

问:要不然所谓修行也只是形式而已。

答:您说的很对。奈这种现象多如牛毛何!

问:这次见面有些进展,但觉挨的棒子还远不够,诚望老师下次狠打决不留情!

答:真的吗?那我就不客气了:

你本受过大圆满法,却不肯老老实实地修加行。——懒!
    你与心中心也有缘,却不舍得离相。——贪!

又懒又贪,等着天上掉馅饼吧。等到 腊月三十 那一天,懒和贪都救不了你!

 

(五)禅定

75、了解禅定

甲问:请详细讲讲什么是欲界定、未到定?

答:初禅之前有四层定:

粗住:粗念(有声有色有具体内容的妄念)得以降伏。

细住:细念(没有具体内容的妄动)也已伏住。

欲界定:豁然开朗,如朗月当头,突发光明,身心泰然。

未到定:光明也不可得,“欲”已尽矣。尚未升起“八触十功德”。(若升起“八触十功德”,便入初禅。)

这些都是有出有入的世间禅定,但却并不容易修成。

问:灭受想定是什么定?

答:“灭受想定”又称“灭尽定”,即《楞严经》所说的“九次第定”之第九个次第,前八个次第就是“四禅八定”。

问:无心(想)定?

答:只从书上(或帖子里)看来,并未修成无想定者,说此定终不亲切。比如:只看桂林山水图,终不算领略了桂林山水。

问:“意识状态的一时停顿,根尘依旧。”

答:既称根尘依旧,意识状态又何曾停顿!

问:什么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怎么才能证入此大定?

答:此定无定相、无不定相。本来如是,不加造作。

这样说太简单、太直捷,嘴皮子油滑的轻浮者可能也会这么讲。那就再举一段《六祖坛经》的经文吧:
    卧轮禅师偈说的是有出有入的定: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偈说的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问:怎么才能证入此大定?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密,行起解绝,锲而不舍,一门深入。然而,无论你选何种法门,最终若不能证入此大定,那就不算到家。

问:入、出定只是诱导自己进入某种状态,因缘使然。当因缘改变时,自然出定。

答:那我就按你的看法回答你下面的问题:

问:入定是什么入定,出定又是什么出定?

答:入定是自己入定,出定又是自己出定。

问:自己本来是幻觉,幻觉的原因是因缘……是故当说了义法。

答:那么,“诱导自己进入某种状态”,了义耶?不了义耶?

问:我不知道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要看对谁说。

答:不知道?你不是刚讲过“当说了义法”么?

76、禅定与开悟关系

问:开悟的人是否具有初禅乃至四禅的定力。

答:不相干!只能这么说:具有初禅乃至四禅乃至八定乃至九次第定的定力,也未必开悟。

问:入定后感觉几分钟却实际一小时,是时间变快了还是自己忘记了?不感觉脚动而到达目的地,是谁在走?

答:您这个问法有一个前提:死贴贴地有一个时间(佛法称之为“世”),死贴贴地有一个“我”、有一个“谁”(乃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佛法称之为“间”)。而六印一咒的打坐方法是“出世间法”(“出”是超出、超越之义)。以世间心,测度出世间法,即使有答案,也是误解。我见过这么一个人,他自称学佛打坐有所悟入,理解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他所言,原来他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时间)并不虚妄,而是他打坐中所感受到的是虚妄。您跟他看法相同吗?

(六)般若

77、如何是真信、真愿、真行?

问:请教老师,如何才算是真信佛呢?

答:我曾跟一个道友讨论过真信的问题,那是因为他吹牛。他说:“信、愿、行”三资粮他不敢吹后两个,但“信资粮”他是百分之百地具足。其实,若他真的是“信资粮”百分之百具足,愿、行就已在其中了,未离娑婆世界,已与莲池海会。

我说:后两个我不敢评,但我看得出,您的“信资粮”并不具足,还须老实念佛以积聚。

他说:我是真信。

我说:真信无信!

他说: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

我说:没说你不信,说的是“不具足”。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问他:喝水能解渴,你信不信?

他说:你这人说话有毛病!喝水能解渴,这还用信吗!

我说:对呀!和盘托出、当下现成,根本用不着说“信、不信”这样多余的话,这才是真信。

“真信”说完了,“真佛”我就不多罗嗦了,看,大家讨论的都是这个问题。

问:请老师把真愿、真行也讲讲吧。

答:有两个问题:饿了,您愿意吃饭吗?发工资了,您去不去领?象饿了吃饭一样,还有个愿、不愿在吗?象领工资一样,还有个行、不行在吗?

所以,真愿无愿、真行无行。真行无行即是无修之真修。

问:没有愿行,不离愿行

答:对!不是没愿、没行,而是真愿、真行。

问:既然每天打座二十四小时,他有时间上网吗?

答:他说的是二六时中常在打除妄念、坐见本性。

问:如何二六时中都不迷失自己?

答:他说二六时中都在打座,你又说二六时中都在观照。

问:难道吃饭睡觉当中就不能观照吗

答:若不是“百种须索、千般计较”,却也未离观照。

问:那您说打座观照就没空吃饭睡觉了?

答:饥来吃饭困来眠。只是不“百种须索、千般计较”罢了。

甲:《童子归家》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答:颂曰:可叹行行重行行,天域雪山踏西东。十字路口觌爷面,原来家舍在途中。

问:老师慈鉴:弟子近来不拜佛了,

答:你说的是以前把拜佛作为功课么?

问:不曾有此功课,只是家中供有佛像,以前每天起床后都会拜,就象道早安一样。

答:早安!

问:觉得自己就是佛,何用去拜木头,

答:那木头该拜你么?

问:木头就是我,我就是木头。

答:何妨木人看花鸟。

问:某某师兄很不赞成。

答:我也不赞成。我不赞成,是因为你有个“不拜”在。

问:弟子当然可以随顺他一起拜佛,本来就是空花水月,拜拜又有何妨。

答:有个“空花水月”在,等于不拜。

问:那您说究竟该如何拜?

答:早安!

问:但他说拜佛一定要有恭敬心,

答:若无恭敬心还拜什么佛。心外有法么?

问:离开佛性,就没有法了。

答:离开万法,往哪儿找佛性去?

问:弟子不以为然。佛性是一物不立的,起个恭敬心早就与佛性相违了。

答:佛性具足万法,不含恭敬心么?

问:弟子的确偏空了。

答:识得不为冤。还须识得“空即是有”。

问:本来就是无我,哪里还有什么佛和众生。

答:本来就是无人,哪里还有什么拜与不拜(你那儿却有不拜)。

问:弟子是住在不拜上了。

答:不拜即拜、拜即不拜。不拜——常礼如是事,拜——不着“佛、法、僧”求。

问:佛又哪里是可以以色身见的,

答:拜与不拜都不一定是以色身见。也都可能是以色身见。你见个木头,不是色身么?

问:该如何理解“见”?

答:《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问:就是观音菩萨真的来到我面前,我也不拜。

答:菩萨不值得尊敬么?

问:有个禅宗公案:一和尚去五台礼文殊菩萨,结果当面错过,后悔不已。后来自己悟道后,有一次文殊菩萨来了,和尚居然不理菩萨。

答:这是文喜禅师的公案:菩萨在灶上蒸汽里现身,师拿勺打。菩萨曰:“苦匏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文喜即文殊、文殊即文喜也。

问:即便是拜世尊和虚云老和尚的舍利,也不是有恭敬心,或没有恭敬心,而是空心(一念不生)拜才对。

答:这不还是拜么。

问:唉

答:哈哈!

问:其实弟子心里对这些没有什么疑惑,但某某师兄近来一直说弟子我慢,

答:他说不顶用,您自己觉得呢?要让我说,我只说你“落空”,不说你“我慢”。

问:弟子现在疑问大了,该如何空有都不落呢?

答:早安!

问:并举出很多大德如何恭敬礼佛的例子,他实在是为弟子好,所以弟子觉得还是应该请您开示。

答:我也举个例子:我曾亲见元音老人拜佛。

问:临济祖师有一次到达摩祖师塔,塔主问:先拜祖还是先拜佛?临济祖师说:都不拜。赵洲禅师说:佛一字,我不喜闻。这些都该如何理解?

答:纵有沙数恒河,所有恒河之沙数劫,拜佛拜祖,恭敬也不及临济之“不拜”。人称赵州为“古佛”吔。

问:还有,弟子觉得老师说起上师时,非常的恭敬和怀念,这个属不属于七情六欲中的情呢?

答:那您口称老师,属不属于七情六欲中的情呢?

问:这是弟子一直想问您的?

答:您还能问我,我又去问谁呢!南无根本上师元音阿阇黎!!怀念根本上师元音阿阇黎!!!

问:弟子有一次见到某老师提起上师时似乎很平淡,

答:果然“儿大不由爷”了么?但愿不如此。我曾亲见元音老人提起王骧陆上师时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问:弟子的疑情更大了!

答:你的疑情不及我的疑虑大!

问:想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弟子蒙骗了。

答:这一句说得好,不被人瞒嘛。但不被所瞒不等于不拜佛呀。

问:弟子如有说错的地方,您尽管狠狠地骂好了,俺是不怕挨您骂的。

答:骂与拜相距多少?

问:如此说来都一样吧?

答:“一样”以后如何?

问:弟子某甲顶礼!

答:咦!满篇都是不拜,怎么拜起来了?前后不矛盾么?

问:全糊涂了,老师一定要救弟子。摊上其笨如牛的弟子,算您倒霉。

答:彼此彼此!摊上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老师”,也算您倒霉。

问:不管如何,弟子还是要向您顶礼!

答:哎哟!又一勺也。

78、既然处处皆是,为何还要修行?

问:既然处处皆是,为何还要上坐修行?

答:虽然处处皆是,奈处处有碍何!所以还要上座修行。修行者,除碍也。

问:此碍从何而来?

答:连东村王大姐都知道:乌云从朗朗而来。

问:往往傻呵呵地随着走了一会儿,才突然发觉早已回到旧路上去了。

答:即此“傻呵呵地随着走”,恐也非新路。

问:所以还要上座修行。上座修行便是主动收心吗?

答:待您突然发现:原来无心可收!上座修行的目的便达到了。

问:用打坐(不论何种方法)除去这个碍的原理是什么呢?

答:先是以皂洗泥,后是抽钉拔楔。

问:修行者,除碍也。以佛教理论,障碍本空,不除它也会自己走,我修行所除的又是什么碍呢?

答:“障碍本空,不除它也会自己走”——六道轮回!——业力不可思议!

“我修行所除的又是什么碍呢”——不跟他走!——愿力更不可思议!

问:请老师慈悲,棒打三心,喝尽无明。

答:三心不可得,如何下棒啊?“无名实性即佛性”,又怎能喝得尽。

问:山穷水尽时,可更有柳暗花明处?

答:还问柳暗花明处,你现在在哪里?

问:法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答:也不属不修,不修即同凡夫。

问:什么是“体“呢?

答:“体”即真如,真如无相。

问:体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答:说个“存在”,已很勉强。其实真如无在无不在。

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体”的存在呢?

答:唯证乃知。

79、修行的重点、目的是什么?

问:修行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佛法的根本是什么?

答:佛法的根本是解脱道。修行的重点当然就是求解脱。

问:修行的目的是?也就是最后要达到什么?

答:修行的目的是为使众生都解脱。最后能达到“于本无众生处,救度无量无边众生”,是名“成佛”。

问:解脱的根本呢?是“见到你我本来真实面目?”

答:您认为解脱的根本是什么?

问:想了一会,就是明心见性。那一切法门也于此汇合?

答:“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嘛。

问:您说的修行步步都在心性上,那明心见性与解脱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您认为心性之外另有解脱么?

问:心性之外并无解脱。

答:是啊!心外取法是什么,相信您是知道的。

80、修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问:修行的步骤是怎样的(第一步,然后,最后)?

答:第一步先要明心见性,亲证法身。然后勤除习气,圆证“不动”,谓之“法身正位”。最后“法身向上”,于本无众生处,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圆成佛果。

问:听说过见惑、思惑什么的,老师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叫见惑和思惑吗?

答:粗略地说;“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五种恶见属于见惑。若是细分,不仅名相繁复,而且各宗分类法并不完全相同。

问:目标不清晰,如此,怎样破敌呢?

答:那就先破见惑吧:

①身见——本来无我,却妄执色身是“我”。

②边见——离不开两边。如:不落有,便落无,总是落在有、无两边。

③见取见——总想归为己有。如:非要别人承认自己“见性”才罢休。

④戒禁取见——邪戒。如:不懂持犯开遮,错解戒律,弄得寸步难行。

⑤邪见——如:拨无因果等。

问:念咒是怎么回事?如何能刹见本心?如何能得种种殊胜?怎么修为呀?怎么名修成?

答:这么多问号啊!若能刹见本心,其它的问号就都不成问题了。若还有个“如何”在,那便是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三大阿僧祗劫……

问:请老师教我,最好是指出缺点,指示方法!

答:缺点我们都有。还是说方法吧:打坐不可间断——是助行;坐下绵密观照——是正行。

问:难受,却不知是因为饿了;

答:佛告诉你那是饿了——苦、集。

问:饿了,却不知道是因为没吃

答:佛告诉你吃了就不饿——灭、道。

问:也有人说放点血就不饿了;

答:放血死得更快——外道见。

问:知道吃了却不知道该吃哪一些;等等,

答:佛已经把食物调配好了——八万四千法门。

问:直到真信真愿真行(或不可说的那个非那个)。

答:吃饱了就不可再吃,以免撑出毛病来——扫除悟迹。

问:是这样吗?

答:自己要吃饱——须具出离心。

问:都是这样吗(包括再来人)?

答:让大家都吃饱——须具菩提心。

问:就是这样吗?

答:没有“就是”,也没有“这样”。言语道断,心行路绝。

81、法无高下方便多门

问:为何法法平等,法无高下?

答:八万四千法门有高有下么?若有高下,用什么尺度去衡量呢?

问:比如密宗吧,不是分了九乘次第吗?

答:究竟说来,后面的就比前面的高么?

问:为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答:本就是这样。您认为不是这样么?

问:比如有的要观想,有的念咒,咒语也有很多种,有的还练气,很多不同啊,一个法门怎么就包涵了一切法门?

答:“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嘛。

问:合以上两问:是不是修到一定程度(明心见性)后,一切法门都一样了,也都用不着了。对吗?

答:若能言下就悟,便不须修法。无修才是真修。无法才是真法。大手印并无手印可结。无上大密咒一字也无。修到最后,平等一如,本无高下。

问:如我等初学者,应当如何看待和避免宗派极端主义?

答:我觉得“宗派极端主义”只是学人的一种偏执,并非宗主的意愿。就象追赶六祖夺衣未必是神秀的意愿一样。其实,宗派的门庭设置只是给不同根性的学人所提供的方便,“方便有多门”嘛。待打开心结、证入本来,就“归元无二路”了。

问:其实吾是有一显教导师的,不过他认为学佛不应偏狭,故没有示一个法给弟子们。故三年来可算自学。

答:学佛不应偏狭,是心胸不应偏狭。至于具体修法,以对机为上,谈不到偏不偏狭呀。

问:请问心中心对南 怀瑾 先生评价如何?

答:心中心同仁尊重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同时尊重宣说佛法的大善知识。无庸讳言:不管是南老,还是**活佛……心中心都尊重。即使是某某兄,除了不同意他贬抑大乘佛法外,也尊重他弘扬南传佛法。

问:其实是不少人都说自己一派的最高法与大圆满相同,说红教没有不共的大圆满法而已。红教的大德一般都不与人辩,自己知道便算了。(或可参考《窍诀宝藏海》和《定解宝灯论》。)记忆中有看过黄教与花教的祖师的类似说话。白教则不清楚,不过有多世的大宝法王(起码第十四到十六世)均与一些大圆满的伏藏派关系密切并互为师徒。大手印实在与大圆满的一部相同,但另有不共的部分。

答:这正好印证了《金刚经》中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争高下,而是异方便。

问:我知道心中心是密法中的顶峰。对于一个没有修行过的人怎么去学这样一部密法?

答:正象很多佛经都讲“本经最为殊胜”一样。甚多修行法门也都强调自己的殊胜,其目的在于激励学人踏下心来,用功办道。打个比方吧:
    小学教师在讲到重点课文时,会一再强调多么多么重要的。即使博士听了这种讲法,也不会去批评那位连大学也没上过的小学教师。因为博士知道:对小学生这样讲,没错。那小学生根本不可能当时就去读博士后。
    修行贵在当机,脚踏实地,一门深入,必得成就。

问:我是门外汉,35,男,我不懂佛,可我信仰,我也想修,不知如何入手?

答:以念佛法门最为稳妥。

问:如何去掉分别心?又如何认得当下?恳请指教!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行起解绝,一门深入。

82、为何要一门深入?

问:为何一门深入就可成就,不必遍学多门?

答:我觉得这样说是为了使行者在修行阶段真正得到法益,并非“不必遍学多门”。成就后遍学多门是为了度生的方便。您认为是不是这样?

问:明白了:成就只需一门,但度生时顺应不同根机则要会多门。

答:应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与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之药。

83、女身是成佛障碍吗?

问:不得以“女身”而成佛道,这“女身”该是指的女身的习气吧?

答:孔子也说过: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难养,现在叫做难以相处。为什么难以相处呢?孔子说:远之则怨,近之则亵——疏远他,他便怨恨;亲近他,他便下流。孔子说的是“怨”、“亵”,未必是泛指妇女。若有女子,胸怀宽阔,目光高远,称之为女中丈夫,“丈夫”,还有一丝丝“怨”、“亵”的痕迹么!释迦世尊说法,总是称“善男子、善女人”,并没有把妇女排除在外呀。

84、读经是不是要遵从仪轨?

问:读经是不是要遵从仪轨?

答:别被经读了,这就是仪规。

问:咋样才是不被经读了?

答: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85、开悟的人会说自己已经开悟吗?

问:“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已经开悟”吗?

答:换个角度如何:真正开悟的人,一定会说自己已经开悟了吗?

问:本来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以行知见。”这样说对吧?

答:问题是:他为什么说自己开悟?或者,他为什么说自己不开悟?

86、要对治世聪辩智吗?

问:怎样对治世聪辩智?

答:若能离开妄想执着,世智辩聪当体就是妙用,对治它干什么!须要对治的是妄想执着。

87、如何是理事一如?

问:时时觉察,是否也是“时时勤拂拭”?呜呜,没有一个答理俺要饭的,俺饿了八天了。

答:这八天里,你是怎么“时时觉察”的呢?

问:哎呀,俺原来没注意自己口袋还有烧饼,光想着向外人要啦。(还是“拂拭”多事,好情境多了把扫帚。)

答:那烧饼不是画的吧。

问:应该不是画的。理属顿悟无时时,事应渐除恰时时。老师您看,俺的烧饼是不是画的?

答:这是画的。真烧饼理事一如——既能看又能吃,绝不会分成两个。

甲:老师给详细讲讲“理事一如”吧

答:最好的办法是:把“理事一如”这个词条打入搜索器……后面的操作您都知道。

甲:我并不想在概念上搞,老师能不能举些例子让学生体会体会。

答:比如:有人讲起三世因果的道理振振有辞,甚至可以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有一天他突然病了,便疑神疑鬼,甚至可能去求“大仙”们,把三世因果的道理忘光了。象这样理是理、事是事,往哪儿找“一如”啊。

问:苦啊!

答:谁苦?

问:闷葫芦里打江山,葫芦不苦,葫芦籽苦。

答:那就打破这个葫芦。

问:烤了三天,俺的烧饼出炉了,糊没糊?真妄不二,体用一如。不因觉察而生,不因无觉察而灭。时时还有个时间相在。一个烧饼两个面,原来我吃着正面找反面。

答:本来没糊,您这么一说,就得糊不能吃了。

问:到什么地步才算事理不二?比如“色即是空”,是否要证到入金木水土无碍才算实证?

答:既称“色即是空”,还有个金木水土供你证入吗?

问:那么只管但究此心了?

答:金木水土已在其中了。

问:心境一如就是性相不二吗?

答:【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里却有一个“性相一如”词条:

【性相一如】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问:心境一如是主客观界限的打破而相融合,自他不二,又自他宛然,对吗?性相一如是心境一如的深化,对吗?性相一如是理事无碍法界的证量,对吗?随定慧等持觉照不断地深入能至“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对吗?

答:都对!只是须打破对错始得。

88、受用和享受有什么区别?

问:我总是觉得,受用就是享用!

答:正见和正受,好比走在修行路上的两条腿。内心空净,谓之正受(觉受、受用);五欲(色声香味触)福报,谓之享受。

1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22:08 , Processed in 0.0334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