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All》Champion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4617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人民的《建国大业》还是反动派的《亡国挽歌》?

已有 674 次阅读2009-9-25 11:49 |

 
    ——《建国大业》逐场景点评
    《建国大业》粗看一遍,零星记下了部分场景,本文试着逐一点评。更多、更深入的内容还需要众网友共同参与进来,不要让它再毒害祖国的未来了。
    场景1:重庆谈判宴会,国民党军官聊天
    国名党将领(李连杰):还打?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事我不干。
    国民党蒋介石搞的是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及封建地主阶级的独裁统治,国共双方斗争的实质是共产党领导的被压迫的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阶级斗争,用“中国人打中国人”一语概括,掩盖了阶级矛盾的实质。
    白崇禧:马林诺夫斯基已经同意把东北移交给我们了。
    军官X:这么说,可以不用打仗了?
    白崇禧:不打,到手的地盘共产党会拱手让出来吗?
    此段听来怎么像是共产党为了保地盘而同国民党打仗,有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共产党之嫌。战争的根本责任在于国民党反动派搞反动独裁统治,不给人民生存的权利。
    场景2:国共重庆谈判记者招待会
    中央日报记者:我注意到两位都穿了中山装,……,一样的着装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毛泽东: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中山先生的传人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首先毛主席是否说过这话要打个疑问,有待核实。即便是有,编剧恐怕也有移花接木的嫌疑:国民党搞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过渡,而且有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共产党的源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讲两党同宗同源,是在歪曲共产党的革命宗旨。
    场景3:国名党高层内部军事会议
    白崇禧:目前共军华北一部,山东大部正在向东北渗透,新四军陈毅所部,也在沪杭周边地域活动,给国府还都南京造成了很大困难,我军大部都离这些地区太远了。
    原来竟是共产党逼得国民党政权从陪读迁回南京都困难,看来内战的责任的确在共产党。如此安排,编剧也算别具匠心啊,国民党内部会议,不是对外宣传,白崇禧犯不着跟自己人扯淡。编剧完全无视陈毅所部乃至整个八路军力量当时还处在被围困、被压制状态的史实。
    场景4:毛泽东在重庆会张澜
    毛泽东:说句诛心之论,若不是有我们这几十万条破枪,蒋先生会跟我们这些人坐下来谈吗?
    毛主席会说“我们这几十万条破枪”这样的话?存疑!“破枪”——作为旁人感慨中国革命之不易,说说也就罢了,编导安排毛主席自己嘴里说出来,明显带着轻蔑的口气。
    场景5: 双十协定签订后
    国民党大员:介公,国府席位三十几个,一下子就让出去八个,让出八个,就得赶走八个,把乌纱帽送给外人,这天下,还是国民党的吗?
    蒋经国:父亲,CC他们在私下串联,拒绝承认政治协商会议,并且反对让位给民盟和中共,要是这么闹下去,会出大事的。
    挑起摩擦,发动内战的竟是蒋介石身边的人,蒋介石也是被属下胁迫?本片描写蒋介石独裁的镜头很少,为蒋介石洗白的镜头反倒很多,“介公”真该为本片编剧、导演颁发“青天白日勋章”,用电影翻案,这顶的上国民党100万军队。
    场景6:撤离延安前中央五大领袖开书记处会议
    (书记处会议)毛泽东:把土地分给农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们的。
    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收买民心,夺取天下?看来编剧是被蒋介石的反动宣传机器的阴魂附身了!
    周恩来:后勤分队走散了,吃穿都成问题。
    (毛泽东熄灭半根蜡烛)
    刘少奇:老毛,这开书记处会议呢。
    毛泽东:不就是开会吗?开会就是说话,看见看不见都没关系。
    刘少奇:这不就成了开黑会了吗?
    ……
    毛泽东:国民党蒋介石大打出手,子弹不长眼啊,我的意见,我、恩来、弼时组成前敌委员会,留在陕北;少奇、老总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去华北。
    刘少奇:搞两个中央啊?
    毛泽东: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开摆放,打烂一坨,还有一坨嘛
    虽说毛主席随和、幽默,但如此幽默,恐与史实严重不符。毛主席说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这年头用电影反革命,丑化人民领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场景7:蒋介石当选,中共开会
    毛泽东:蒋介石在南京当选了总统,我毛泽东就在山沟沟里自封万岁,不好看也不好听,口号二十三条里那个万岁必须拿掉
    此段万岁后,语气略有停顿,结合后面的场景19,原来是大有深意。
    场景8:城南庄被轰炸,厨师为了救毛的食物被炸死
    这段戏表现了毛主席厨师的愚忠,实则是封建思想残余,如此便让毛主席由人民领袖蜕变成了封建君王。
    场景9:国统区通货膨胀
    毛泽东:上海滩各种势力虎踞龙盘,国民党内部错综复杂。
    周恩来:老蒋做不到的,小蒋也做不到
    ……
    蒋经国:任何人都不要怀疑政府金融改革的决心,国难当头,谁在这件事情上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谁就是卖国贼,谁就是我党国的敌人
    ……
    杜月笙:冰山,只怕小蒋先生搬不动吧
    四大家族、江浙财团哪个能跟蒋介石脱得了干系,国民政府分明就是老蒋的家政府,这里却把老蒋表现的很无辜,“正直”的蒋家公子形象也跃然荧幕之上,编剧煞费苦心啊。关于这个问题司马平邦在《<建国大业>能看100年还是100天》一文中亦有深刻批驳。
    场景10:听闻冯玉祥遇难,毛泽东震怒踢翻洗脚水水盆,周恩来怒骂手下。
    中共的领袖素质竟是如此的差,沉着稳重的毛主席竟被描述得如此暴躁,周总理也被赋予了一出事就斥责属下的国民党旧官僚形象。
    场景11:毛周在路上谈话
    周恩来:主席,有部分政协人士提出一个建议,由新政协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毛泽东:战争情况下,很难做到公民普选,但是这件事情必须先征求各党派的意见
    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国后还是确立了,劳苦大众可以自己来当家作主,资产阶级党派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没能取代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那么,这里安排这段话又是何意?编剧是想说“战争情况下”只是借口,毛主席为了笼络民主人士而作出空口许诺吗?
    场景12:辽沈战役之时,周恩来抽烟,朱德埋首于军事地图,做具体战争部署,周闲得发慌,给朱老总递支烟后便叼着烟出来散步,见毛泽东在屋顶抽烟遥望锦州。
    毛泽东:十点半还没冲进去的是哪个部队啊?
    周恩来:八纵,这个问题你都问了五遍了。
    指挥战争的是朱老总,没毛主席什么事?这种观点似曾相识,“挺朱贬毛”也是当下右翼反动精英的惯用伎俩。周总理抽烟?还是头一回见;毛主席的问话则显得很轻浮。这分明又是在丑化人民领袖。
    场景13:蒋经国打虎失败,蒋介石跟小蒋谈心。
    蒋介石:你说的我全明白,国民党的已经到了骨头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要讲求时机,讲求分寸。难啊,反,要亡党;不反,亡国。
    如此明白事理,老蒋的确不简单啊,怕是现在的官员也少有这般觉悟。但这句话也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的阶级本性:国共之争,何来亡国之说,蒋介石所谓的党只是他的一己私党,蒋介石所谓的国只是他的一己私国。反会动摇蒋介石的个人统治基础,李宗仁等可能会伺机夺权;不反则意味着国民党反动派要彻底失去民心,反动统治要被人民推翻,人民政权将取而代之。作为反面教材,这其实给了今天的官员很好的启示。
    场景14:傅作义主动联系共产党议和,“关系到近百万人的生死”
    历史的真实是:为了和平解放北平,保住千年文化古城,共产党、毛主席大费周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傅作义起义;傅作义则是负隅顽抗,死抱着他裂土封侯的白日梦,直到最后绝望关头才出城投降。编剧如此安排,有违史实。北平和平解放主要是共产党的功劳,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场景15:宋美龄访美,索要美国援助。
    马歇尔:美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蒋介石政府,只是不希望中国的内战继续下去……美国的援助和贷款必须用于和平的建设活动。
    “美国的援助和贷款必须用于和平的建设活动”——美国政府可真好啊。宋美龄美貌迷倒白宫服务生,索要美援失败,显得很悲情,观众恐怕都要产生一丝同情了,此种情景下怎么也无法把这位蒋夫人跟中共头号反动派妻子与帮凶的形象联系起来。在凄婉的背景音乐下,镜头切换到蒋介石孤独地坐在专机上看着被人民夺回的江山,此情此景,又有谁会把这个“可怜”的老头跟那个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争辩的刽子手联系起来呢?全片洋溢着对蒋家王朝的扼腕之情,编导究竟是在为人民拍电影,还是在为反动派拍电影呢?
    场景16:打到北平城下,王宝强以为是地主大院。
    如此恶搞,表现共军很无能。打仗没地图,打到哪里都不知道。
    场景17:淮海战役胜利后,五大领袖在一起酗酒,喝醉了吼国际歌。
    世俗化的处理,如此表现五大领袖,不是编剧低俗就是别有用心。
    场景18:毛泽东转了两条街,没有商店开门营业,买不到烟,大发雷霆,责怪县委书记成俊。
    成俊:进城后,传言说资本家和商人全是剥削阶级,要革他们的命,吓得这些商人买卖全不敢做了。
    朱德:这不是个小问题啊,闹革命我们是天下第一,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资本家)。
    毛泽东:没有商贩,连香烟都买不到,还谈什么市场繁荣啊,要把人家请回来。
    刘少奇:现阶段还不能消灭资本家,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过家家,不能胡来。一旦搞出问题,那比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还糟糕啊
    周恩来:政治协商,协商的对象就是资产阶级政党和民主人士,我们是请人家来共同执政的,不是来消灭人家的。
    毛泽东:搞垮了人家,自己又不懂经营生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这个饭碗我们刚刚端上,砸不得。
    看了这段,发现“没有资本家就不能建设新中国”竟然成了中共五大领袖共识?!共产党进城之时也压根不存在小商贩不敢做生意的情况,历史再次被编导歪曲。如此设计,分明是有人想借演员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颠倒黑白,把“剥削有功”论强加给毛主席,强调资产阶级的“伟大作用”,为今日资改派推行私有化改制,走资本主义道路张目。怎么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讲的很明白,但也绝不是要动摇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场景19:毛泽东进京前,红二十八团动员:“今天就两个要求,挺直腰杆,声音宏亮。”再往后看,竟是为了等毛泽东阅兵时喊毛主席万岁。听到万岁声,毛竟为之流泪?!
    真实的毛主席是看到人民受苦才流泪,这里的剧情竟是为了一句万岁流泪?到此才明白导演编剧安排场景7的深意。
    总结:全片表现国民党、蒋介石、民主人士的戏份很多,表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戏则少之又少,只有零星几个片段,国军将领出来很多,共军将领不多。国民党、蒋介石成了本片的主角,共产党、毛泽东倒似乎成了配角。叫《建国大业》确实严重的名不符实,本片更像是一曲蒋介石集团覆灭的《亡国挽歌》,再拔高一点充其量算是给结尾点题的《政协大会》。
    建立新中国,不是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动动嘴皮子开个政协会议讲出来的,更不是蒋介石反动派的让出来的,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制作此片的人,你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背叛了人民,背叛了起码的良知和道义;那些竭力污蔑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敌人,今天你们高高在上,可以恣意歪曲历史,丑化人民领袖,替反动派翻案,明天人民必会将你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9月16日,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上映。这一部票价高达百元,由众多“外籍华人”出演的“红色史诗”早在拍摄中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今天我想谈谈对《建国大业》的看法。  
一、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  
有人说,《建国大业》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没有任何政治立场”。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观点的。即使是商业片也有政治立场,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是典型的商业片,但是无一不体现“美国至上”的“普世价值”。像《亚历山大》中的希腊和波斯显然是影射今天的美国和伊朗,《星球大战》更是把中国、苏联都设成了外国入侵者,《勇敢的心》死前华莱士大呼“自由”,《佐罗传奇》竟喊出了“为加利福尼亚(原属墨西哥)加入美国而欢呼吧”,这难道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吗?事实上,“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是根本不存在的。《建国大业》拍摄的解放战争的内容,解放战争这个主题是和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其政治立场只会更加鲜明,虽然是故事片,实际上更是宣传片,绝不可能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  
那么,《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呢?我认为,《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就是站在国民党反动派角度,是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传片。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建国大业》是60年国庆的献礼片,纵有错误,也不能说是一部反共宣传片吧。说实话,我也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因此题目用了个问号。下面听听我的分析,如果大家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欢迎批评。  
判断拍摄的解放战争的文艺作品的政治立场是不是反共宣传片,必须首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怎样拍对国民党反动派最有利?如果要是丝毫不承认国民党反动派的错误,甚至硬说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胜利和共产党的失败,那样不仅达不到反共宣传的效果,徒然惹人发笑。如果希望达到最佳的反共宣传的效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就国民党反动派方面,必须承认一些错误,主要是问题,但是绝对不能承认国民党反动派是和人民根本对立的这一根本问题。同时,必须宣传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是真心反的,反没有成功是因为深入骨髓,积重难返,和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的态度毫无关系。这样,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就可以在台湾这一刚刚“光复”,尚未深入骨髓,积重难返的地方重新开始。特别是对于蒋经国,一定要极力美化。这样台湾人民即使对蒋介石失望了,还对蒋经国抱有希望,可以让蒋家王朝统治延续下去。  
其次,就共产党方面,必须承认共产党的一些优点,但是绝对不能承认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广大人民踊跃支持的这一根本问题。应该把共产党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描述成为一群善用权谋的奸佞小人,通过挑拨离间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这样,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失败了,在台湾人民眼中也是值得同情的悲情英雄。另外,最好把共产党的领导人丑化为一群粗俗无礼的土匪,让台湾人民厌恶共产党,使台湾人民跟随已经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  
再次,应该极力夸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回避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广大人民踊跃支持的这一根本问题,把国民党反动派失败描述成内部叛变造成的。这样也可以暗示,共产党的统治是不稳固的,主要依靠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支持才能维持,而这些人是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如果国民党反动派占优势可以再倒回来。从而宣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的“大业”还是有希望的,给逃到台湾的残余力量打气。  
此外,可以适当的培育“台湾主体意识”,把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努力丑化为侵犯台湾人民台湾家园的行径,使台湾人民跟随国民党反动派共同反共。还可以宣传美国的“公平公正”,以为自己的卖国行径辩护,等等。  
二、两个选项:《建国大业》的主旨是“献礼”还是“反共”?  
以上我们说了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才能达到反共宣传的最佳效果,下面看看《建国大业》是如何拍摄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献礼”和“反共”哪个选项才是《建国大业》要表现的真实主旨。以下韩三平先生等人的话主要引自《<建国大业>诞生记:拿什么来吸引80、90后?》中三联生活周刊对他们的采访。特别声明,笔者就是80后,但是一点没有被韩三平先生等人的观点吸引,也许这就是代沟吧,韩三平先生等人并不真正明白应该拿什么来吸引80、90后。  
1.“末路英雄”蒋介石与“热血青年”蒋经国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蒋和毛都是英雄”,“张国立有时沉默的时候,脸上有一种末路英雄的状态,有英雄气但又有点茫然”。也许我是孤陋寡闻,献礼片把蒋介石定位为“英雄”,而且是“末路英雄”,恐怕还是第一次。《建国大业》的确充分体现了蒋介石的“英雄气概”,蒋介石在片中变成了一个清廉、正直、一心为国的人,从各个战区的报告得知,林彪的部队抢占东北,陈毅、粟裕的部队威逼南京才不得不反击,面临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谋权夺位的压力“引退”奉化时,还表示不做划江而治的千古罪人。还提出了“贪腐,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 ,一个无奈的“末路英雄”跃然纸上。  
蒋介石真是个“英雄”吗?我认为那要看对“英雄”如何定义。如果认为“英雄”就是杀人如草、好色如命、饮酒如狂、阴谋层出的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那么蒋介石不仅是英雄,恐怕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蒋介石本人就是黑社会出身,先是与陈其美结拜为“盟兄弟”,后来又拜黄金荣为师,靠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起家,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迹,对待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斩尽杀绝、毫不留情,把“盟兄弟”张学良关了几乎一生,对“友邦人士”则异常宽宏大量,抗战刚一结束,马上宣布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并且聘请这位“有8年剿共经验”的“友邦人士”为顾问共商“剿共大计”……可惜这些“英雄事迹”,《建国大业》都没有好好表现。片中表现的蒋介石清廉、正直、一心为国的另一种“英雄事迹”则不是事实,蒋介石统治的时代,广大人民饥寒交迫,即使是被吹嘘为“黄金时代”的1927到1936年仍然有70%至80%的人吃不饱饭,每年饿死300万至700万人,1949年四大家族掌握200亿美元资产,是世界上的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蒋介石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商约》,将国统区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在败退台湾后,蒋介石还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防卫协定》,将台湾以殖民地的形式,置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下。清廉、正直、一心为国又从何谈起?  
《建国大业》把蒋经国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蒋经国这个人物,在当年是一个30多岁的青年,就凭他当年30多岁这一条,说他有多么彻底的腐朽没落,他不可能的。他当年还是想励精图治,想改变现状,甚至想推动国家民族发展”,“蒋经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是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他是职业军人,跟那种大少爷完全不一样。他身上有许多应该是很优秀的东西,《建国大业》可以说是真实地表现了这种东西”。的确,《建国大业》大力宣扬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的事迹,蒋经国、宋美龄和孔令侃的一场室内戏,蒋孔这对表兄弟为国事执枪相对,一个英勇的“热血青年”被刻划的栩栩如生。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轻未必是借口,侵华日军中不少20多岁乃至更年轻的青年同样是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年轻的蒋经国或许想励精图治,想改变现状,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维护以他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绝不会触动自己的统治根基。其次,蒋经国根本不是职业军人,他是1937年回国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才爆发,怎会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是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英雄事迹”呢?抗日战争时蒋经国担任过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但是不过是蒋介石锻炼他,蒋经国从未去危险的地方。何况以著称的国民党军队,即使真是职业军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优秀的东西”?再次,蒋经国主导的币制改革,实质是对各阶层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年8月19日发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金、银、外币,逾期不兑一律没收,大量的黄金、白银、美钞,被政府强制收兑而去。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实质是依靠暴力掠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来维持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内战。当然,蒋经国也是有贡献的。1949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把外汇黄金全部移存台湾。1950年蒋经国担任总政战部主任,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通过法西斯手段严厉镇压左派和台湾人民要求统一的“民主台湾联盟事件”等运动,对台独势力则大力纵容,一方面于1987年宣布解严,使台独势力的民主进步党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台独分子李登辉为副总统,成功制造了台独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一切为《建国大业》的明星们去台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不少梦想去外国去台湾发展的明星们,蒋经国的贡献难道不大吗?  
2.匪气十足的“人性化”共产党领导人  
《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既然这部电影是丰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就所有历史人物或者说重要的历史人物都要有所表现,不能忌讳”,“我们在创作时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并非必然败坏,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并非完美无缺”。《建国大业》也的确是这么摄制的,像惊悉冯玉祥海上遇难后,毛主席摔碗,周总理也勃然大怒,甚至怒发冲冠,拍桌子砸板凳怒斥部下“都是猪脑袋”。还有喜闻淮海战役得胜,中央政治局五个常委酒醉失态,毛主席醉依炕上,四常委醉吼国际歌,把个国际歌唱的非常难听(这应该是改编自刘邦战胜项羽后和部将唱大风歌的传说,以暗示毛主席是刘邦式的善用权谋的“奸佞小人”,蒋介石是项羽式的“悲情英雄”)。甚至还有毛主席开书记处会议熄灭半根蜡烛没,周总理说“这不就成了开黑会了吗”等更加离谱的镜头,让人感觉共产党领导人匪气十足。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的。的确,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并非必然败坏,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并非完美无缺。但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确对道德品质有决定作用。绝大多数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同样是败坏的,绝大多数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同样是高尚的。试问,能指望一个杀人如草、好色如命、饮酒如狂、阴谋层出的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事实上毛主席为革命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到处抓丁拉夫,烧杀抢掠,完全是一伙土匪。至于双方的领导人,国民党反动派多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共产党领导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更不在一个层次上。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去脸谱化”,国民党反动派就要表现“英雄气概”,共产党人就要表现匪气?难道不能把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态度没落同时的道德品质败坏描述的更深入一些,把共产党人政治态度进步伴随的高尚道德品质摄制的更突出一些?莫非 韩三平 先生内心深处认为国民党反动派的领导人比共产党领导人道德品质更加高尚才是有血有肉、尊重历史事实?  
《建国大业》不仅有对共产党领导人的丑化,还有对中国共产党整体的丑化。《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还说:“当时中国大多数人要求什么?要求耕者有其田,要求民主,要求温饱,反对独裁,反对特务,反对法西斯。其实这和西方选举有什么区别啊?你是54%,我是46%,你当总统我不当,这不是一回事儿么?你仔细想通了都是一回事。毛泽东为什么胜利?是他代表更多的人。只不过那时候不是选举,而是采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英雄、优秀人物怎么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看你是不是代表着更多人的利益”。《建国大业》也的确是这么摄制的,像影片中就有毛主席“把土地分给农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们的”的话。这其实是完全抹杀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区别。  
解放战争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广大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代表的反人民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的阶级斗争,根本不是什么谁代表更多的人的问题,和西方选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种金权政治,或者说是权钱交易。大体上呈“我资助你选举,你上台照顾我,下台我再给你一些股票或公司的职务补偿”三部曲,即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被选择的双方都是反人民的垄断资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今天美国,总统大选一半人根本不愿去投票,州长议会选举投票率更低。广大人民可能为支持根本不感兴趣的垄断资产阶级政客而舍死忘生吗?中国共产党也决不仅仅是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建立一个新王朝,而是一开始就以跳出历史周期率,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耕者有其田不过是实现农业集体化,永远杜绝地主阶级复活的第一步,绝不是终极目标。然而,《建国大业》对共产主义理想竟然只字不提。片面强调“耕者有其田”同样抹杀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区别。《建国大业》被剪掉的一场戏中,蒋介石对蒋经国说:“你要把土地分给农民,做到耕者有其田,赢得民心。赢得民心之后,十年之内反攻大陆才有希望”,事实上蒋介石在台湾也的确搞了土改。试问,按照《建国大业》的逻辑,解放台湾岂不成了“不得民心”?不仅如此,《建国大业》还伪造毛主席的话“搞经济我们不行”,“要将资本家请回来”。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搞经济比资本家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强的多,建国初期就稳定了物价。而且荣毅仁等民族资本家根本没有走,跑到台湾的不过是一小撮极端反动的官僚买办资本家。通过3年解放战争好不容易才把他们赶到台湾了,难道还要把他们请回来吗?  
除此以外,《建国大业》丑化中国共产党的细节数不胜数。例如,电影里有个细节,蒋介石和蒋经国谈心,蒋介石说:要是你,你谈吗——都这样了,还谈什么啊……这显然是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的《关于时局的声明》的八项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并未关闭和平的大门,反而正体现了和平诚意。如果不坚持八项条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有有何区别?“惩办战争罪犯”只是要明确战争责任,不是真的要置蒋介石、李宗仁等人于死地。这一点蒋介石、李宗仁等战犯也很清楚。事实上不仅傅作义等“战犯”起义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在1949年1月27日,“二号战犯”李宗仁就致电毛主席,表示同意以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难道他是想自杀吗?  
3.没有民主党派就没有新中国?  
《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毛泽东胜利了,是因为他团结了大多数人,众多的第三党派,众多的风云人物,比如宋庆龄、李济深、蔡廷锴,包括张澜,等等等等,这些人当时在中国政坛都是有影响的人物,各自都影响着一批人。毛泽东团结了他们,就团结了大多数人,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在真实地表现那段历史”。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建国大业》最重要的编剧之一王兴东先生说:“唯有经过人民政协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央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向世界昭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符合中国人民意志的。否则,没有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一切都被认为是非法的”,“毛泽东作为中共主席,要实现多党合作,必须请来这三位(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非中共的领袖”。《建国大业》整部影片也是围绕人民政协会议召开展开的,特别是注重描写了毛主席邀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三人的内容。  
事实上,这是无限拔高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作用反人民的英雄史观。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地位绝不是民主党派赐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也绝不是人民政协会议授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地位和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是广大人民在解放战争用鲜血和生命赋予的。十月革命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就解散了立宪会议,由苏维埃制定宪法,这不仅不能说是非法的,而且应该说代表广大人民的苏维埃比各个党派组成的制宪会议合法性更强。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加起来不过几万人,他们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不超过中国人口的1%,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过是起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冯玉祥在苏联客轮上因失火遇难后,马上有程潜补上;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人在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后,马上有赛福鼎补上,丝毫没有影响新政协召开。(附带说一句,一般认为冯玉祥、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人之死是事故,《建国大业》说成是特务破坏是为突出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英雄气概”。)尽管不能说民主人士可有可无,但是更不能认为民主人士对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且,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缺点、错误甚至罪行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他们参加了人民政协会议就过分美化。以李济深为例,1927年4月初,李济深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肖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建国大业》尽管对此曾有表现,即毛主席和李济深谈话的时候,李济深说“我杀过共产党,蔡和森就是我杀的(并非如此,1931年8月4日,蔡和森遭国民党反动派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枪杀,而陈济棠1929年就跟时任他上司的李济深分道扬镳了。1929年3月15日 李济深就被蒋介石软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被释放,不可能杀害蔡和森)”,但是后来又为“尊重历史”删除了。而且,在参加人民政协会议之时,少数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就提出了“轮流坐庄”的要求,尽管因为中国共产党严厉批评有所收敛,但是“轮流坐庄”之心未死,1957年又表现了出来,而《建国大业》对此毫无表现。  
真正给予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合法性的广大人民在《建国大业》中则受到了漠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础,而这部影片通篇没有讲人民,只讲领袖、党派头目和将军、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献花和鼓掌。据记载,辽沈战役解放军阵亡14009人,伤53328人,失踪1874人,共69211人;平津战役解放军阵亡7030人,伤31478人,失踪936人,共39444人;淮海战役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另据记载,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然而,这些在电影中几乎是一笔带过。建国大业变成了一小撮“精英”的大业,而广大人民变成了无足轻重的角色。  
4.解放战争精神是“兰博精神”?  
《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我认为,主旋律影片这个概念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影片。主流意识形态影片将来会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你看美国电影,爱国主义,励志,歌颂美好爱情,这都是每个电影的主流,90%都是这种电影,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追求爱情,追求爱国主义,为国家献身。兰博就是为国家献身啊,跟我们的李向阳有什么区别啊?”,“追求阳光,追求向上,追求爱国,追求爱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爱情,我们这一代和你们是一样的。因此表现和歌颂这些会成为主流”。 
兰博何许人也?是美国好莱坞巨星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的主人公。60年代起美国掀起了很大程度上受了毛泽东思想影响的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一系列新左派运动,《第一滴血》系列塑造的兰博形象就是为抵制新左派运动塑造的一个美国法西斯侵略军“英雄”形象。《第一滴血》系列塑造兰博形象是希望通过兰博形象为美国的侵略行为开脱,“兰博精神”实质是一种法西斯侵略精神。  
解放战争精神和“兰博精神”是根本不同的。爱国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战争归于失败,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国人民的利益;失败得越彻底,就越好。”李向阳和松井都是爱国主义者,但是一个爱的是广大人民的国,一个爱的是反人民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国。解放战争精神是李向阳式的爱国主义,“兰博精神”是松井式的爱国主义,两者岂容混淆?把解放战争精神说成是“兰博精神”是把解放战争的性质由民族的人民的革命战争歪曲为“侵略战争”,如果解放战争精神是“兰博精神”,那么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努力就成了侵犯台湾人民台湾家园的行径,应该被谴责了。  
事实上,《建国大业》中不仅大力宣扬兰博式个人英雄主义,大力宣扬美国式反人民的“普世价值”,而且极力美化美国。《建国大业》中描述了宋美龄赴美求援做最后一搏,待遇大不如前,四处碰壁的情况。马歇尔国务卿义更正言辞的说,我们给你们的贷款是为建设和平的,并不是打内战的,所以不能再给了。《建国大业》中还有蒋介石要空军轰炸开国大典的内容。因为美国人不同意任务飞机在釜山加油,这样如果飞过去轰炸,就一个都回不来,于是蒋介石都“出于人道”毅然取消行动,才使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这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毛主席在《“友谊”,还是侵略?》中指出:“‘战时和战后的对华援助’,据白皮书说是四十五亿余美元,据我们统计是五十九亿一千四百余万美元,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如果不是美国大力支持,蒋介石未必敢打内战。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美国最终还是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了,1950年的侵略朝鲜战争提出“三个月打过鸭绿江去”,派空军轰炸中国东北难道都忘了吗?就算这些都忘了,难道美国前几天要卖给台湾小牛导弹也是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的表示?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第一部分对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拍摄解放战争如何达到最佳的反共宣传的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惊人的一致。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只能说《建国大业》作为60年国庆的献礼片,显然比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拍摄的反共宣传片影响更大。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建国大业》是站在国民党反动派立场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传片吗?  
三、冰冻三尺:“《建国大业》现象”是怎样炼成的?  
“国庆献礼片”变成“反共宣传片”的“《建国大业》现象”不是偶然的,应该说,这是文艺界主旋律长期蜕变的必然结果。  
在毛主席时代,所有的文艺作品可以说都是主旋律作品,塑造了无数英雄形象。有人说毛主席时代的文艺作品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这是不值一驳的。是否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不是判断文艺作品优劣的标准,文艺作品如果要被大众广泛接受,必然会有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的色彩。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难道不是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的文艺作品?像《第一滴血》系列的兰博在越南、阿富汗,次次都被重兵围着,但是次次都化险为夷,神奇无比,不是典型的概念化,简单化,公式化的文艺作品? 不同的是,毛主席时代的文艺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的英雄,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塑造的英雄形象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法西斯“英雄”。  
毛主席逝世以后,文艺界主旋律迅速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从刘心武的《班主任》开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非主旋律”文学作品迅速崛起,影视界亦是如此。在“非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强烈冲击之下,以“去脸谱化”为旗号,影视作品中的国共两党的形象也悄然发生变化。  
1980年电影《庐山恋》首开国共两党的形象变化之先河,其剧情是:中美建交之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国观光。在庐山游览时,与在山上潜心攻读的小伙子耿桦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耿桦结识周筠后因和周筠的频繁接触受到传讯,周筠怀着惜别的心情回美国去了。“四人帮”被粉碎后,周筠再次来庐山旧地重游,对耿桦倍加怀念。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耿桦,来庐山听学术报告,不期与周筠重逢,两人欣喜若狂,约定结婚。耿桦征求父亲耿烽的意见,给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认出周筠的父亲周振武是他当年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后来成了在战场上拼杀的敌手,怎能允诺这门亲事呢?经过一番波折,两位老相识在庐山相会,变冤家为亲家。周筠和耿桦更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影片中“四人帮”成了反派,国民党将军周振武则不再是反面人物,相反共产党将军耿烽倒是显得顽固不近人情。  
随后,又开始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进行篡改,首先从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开始,1981年的电影《西安事变》歌颂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是一个标志。事实上张学良、杨虎城作为国民党的将领或曰军阀,尽管有一定的爱国精神,但是缺点、错误甚至罪行也是很明显的,张学良、杨虎城不仅曾积极“剿共”,他们的军队亦存在烧杀抢掠等恶行,但是电影《西安事变》对此几乎只字不提,张学良、杨虎城被美化成了一心为国的英雄。1986年电影《血战台儿庄》的上映,不仅把“二号战犯”李宗仁彻底平反,而且电影中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连蒋经国在台湾看到《血战台儿庄》后,都说:“这个影片没有给我父亲脸上抹黑”,对《血战台儿庄》很满意。到1989年,电影《开国大典》已经开始了对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美化,尽管《开国大典》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然是反派人物,但是黑社会作风、卖国罪行在影片中所剩无几,倒是表现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到了近几年,无数抗战影视作品把屡战屡败,龟缩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吹捧成抗战主力。2007年的《色?戒》更是把汪伪政权特务头子也“去脸谱化”,公然宣传汉奸文化。  
伴随着抬高国民党反动派的同时必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丑化,近几年影视作品从《亮剑》开始极力渲染共产党将领的军阀习气、土匪作风。对个人丑化的同时当然不会少了对组织的丑化,2007年的《集结号》把共产党组织的“冷漠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人称“看了《集结号》,方知组织不可靠”。其实,这些丑化是毫无依据的。以今年曾经热映的电视剧《红日》为例,因为胡编乱造遭到了亲身经历孟良崮战役的原华野六纵的老同志的痛斥。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90岁的徐超说,“我看了电视剧《红日》,确实不像话。本来张灵甫是被我们打死了,现在电视剧却演成了自杀,虽然没有明说,但用枪对着自己的脑袋,意思就是自杀了。电视剧里美化宣传了74师、张灵甫和张小甫。小说《红日》中沈振新军长原型是王必成将军,电视剧里却把他丑化得很厉害。一个军长那么粗鲁,还是个酒徒,王必成从来不喝酒啊,谈恋爱还这么粗鲁。我看了,根本看不下去” ,总后勤部原政委,80岁的周克玉说:“《红日》这部电视剧拍得非常糟糕……丑化解放军,美化张灵甫。张灵甫那些国民党军官,从形象上看都是威风凛凛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比我们解放军的领导干部高雅得多,能干得多啊。把我们的解放军却丑化得简直是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了。说到王必成司令,我和他接触很多。王司令非常沉稳,很善于思考,作风很老练的一个指挥员,我们很敬重的。结果电视里出现的沈振新,非常叫人恶心的感觉。还把一个老红军写成个强奸犯,完全是个捏造”。这些影视作品无法回答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解放军真是匪气十足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打败人数是自己三倍半的(解放战争开始时,解放军130万,国民党军队430万)威风凛凛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国民党军队?  
今天,即使公认的拍的比较好的主旋律作品,如《潜伏》之类,或多或少的都有描述共产党组织的“冷漠无情”,共产党将领的粗鲁无礼,国民党军官的忠诚、儒雅、富有人情味的情况,真正意义上反映代表广大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和代表反人民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历史真实的“主旋律作品”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建国大业》由国庆献礼片变成“反共宣传片”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几年之前,一部为李鸿章、袁世凯涂脂抹粉的《走向共和》最终被禁演。前几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然,把《建国大业》这样宣扬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传片作为国庆献礼片在全国热映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极大侮辱,是冲击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行为。是否禁演《建国大业》并且借机对文艺界美化国民党反动派,丑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建国大业》现象”进行清理整顿,已经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试金石。我相信,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决不会放任《建国大业》之类打着“国庆献礼片”旗号的反共宣传片垄断文化市场而不闻不问。就让《建国大业》去开拓韩三平、王兴东等人向往的台湾市场、美国市场去吧!  
 

:悖论森林
我是几个月以前知道这个片子的。实话实说,期待了好几个月。前天去看了,不是一般的失望。在这里随便写几句,奉劝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受骗上当,在这样一部烂片上浪费感情浪费银子。
这个电影最大的噱头,就是号称最豪华的阵容。但我觉得这也是最大的败笔。因为豪华不等于强大,很可能是浪费。明星在一部电影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是发挥独到的演技去诠释角色。他的演技如此出众,所以他是他是明星。可是这部明星云集的《建国大业》,几乎没有谁发挥了演技,只是露脸而已。我不是说出场时间短的问题,电影史上明星一分钟经典有很多,但时间再短也是在演绎角色,而不是“飘过”。简单说,建国大业里的豪华阵容,是国人好大喜功劣根性的集中体现,是过尤不及的典型案例。
再说电影结构。戏剧的生命在于矛盾冲突。一般来说,矛盾越纠结 越激烈就越有的看。但这部片子,长达两个半小时,却没有什么高潮,平铺直叙,平淡得令人昏昏欲睡。
再说表现形式。对于历史题材,中国电影的传统是宏大叙事,如《开国大典》《南征北战》之类,已成经典。这几年受新的历史观和新的电影思潮影响,出现了“战壕真实”趋势,如《集结号》。这两种叙事手段,无论哪一种,只要站稳自己的脚跟,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并无高下之分。可是《建国大业》既无恢宏凝重,也不真实细腻,只用几个字幕就打完了解放战争,政治斗争更像过家家一样简单,只要张澜先生一来新政协就能开了,为了请他来所以要提前解放北平,所以东北野战军几十万大军为他一个人就要提前南下,把建国大业说得如同儿戏一般随意。
最后一点也是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反动的历史观。历史,是有千万人民和历史人物一起创造的,新中国的建国大业是由无数解放军战士、支前民工和伟人们一起奋斗出来的。可在这部烂片里,且不说前线将士、支前民工都成了航拍镜头里的蝼蚁,就是开国伟人们也都被表现得庸俗不堪。
比如伟人中的伟人毛泽东,为了表现他胜利的喜悦,就让他醉成烂泥靠在墙上人事不省,脸上挂着白痴一样的微笑。我都想不通导演怎么会想出这么恶毒的方式来诋毁人民领袖的形象,让小朋友觉得毛主席就是个醉醺醺的土匪。其实毛泽东基本上不喝酒,要表现他的喜悦可以有很多美好的方式。比如他是诗人兼书法家,让他在银幕上铺开纸写几句诗嘛,不是很大气吗?唐国强不是练过毛体字吗,为什么不用呢?没有新诗可以录旧诗嘛,干嘛一定要喝醉呢?如果解放南京的画面配上唐国强朗诵“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外音,不知要比让伟人酗酒的效果好多少倍。如果有人说这是“表现伟人人性化”,也不一定要喝酒,可以让他思念那些故去的亲朋。爱妻杨开慧、爱弟毛泽民,同窗挚友何叔衡蔡和森,这些都是毛泽东心中的至亲,都为革命牺牲了。外面锣鼓喧天,毛主席独自在房内翻看老照片旧信件,抚今追昔泪流满面,难道这样的镜头不人性?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对周恩来的恶毒丑化。冯玉祥被特务杀害了,消息传来,观众们看到了周恩来大发雷霆,粗鲁地辱骂下属“猪脑子”。这样的场景怎么似曾相识?对!在别的电影里这中镜头我们经常见到,是用来表现愚蠢的敌人失败后恼羞成怒的样子的,可在《建国大业》里,这愚蠢凶残的脸谱却被贴在了敬爱的周恩来脸上。
这个片里唯一的亮点,是西苑阅兵时刘烨演的那个战士。他说:“我是红二十八军团的老兵,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战士,向毛委员敬礼!”然后出现了毛泽东回忆井冈山、雪山草地、转战陕北的闪回画面。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就这一句,让我热泪盈眶,剩下的都是闹剧。如果只为看这不到二十秒,大可不必去电影院花三十五块钱,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去捧韩三平的臭脚。
 

 如此反动,说明共和国暗流涌动啊!危险信号!上面领导们能看到么?????????????????????????应该立即禁播此片,然后对韩三平撤职查办!
 
 
者 最近,某个阶级地墓志铭与挽歌都纷纷出笼,末世之兆也
 
 重庆最近放红色经典,有开国大典没有这个建国大业。这个片子搞得商业气息浓厚,果然是有问题的。应该尽快禁播。难道有关部门的人士当真是像当年国民D官员一样,越来越愚蠢了么?
现在政治学习的形式主义太厉害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员操守、政治信仰退化太厉害,我觉得很危险,还招了那么一大批奸商入D,还讲不讲阶级斗争了?对毛主席的东西不能全否定,事实上资本家可以利用但不能不防,不然山河要变色滴。
 
  “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云云  
纯属造谣诽谤  
这是某影片精心设计的一段:  
县委书记:进城后,传言说资本家和商人全是剥削阶级,要革他们的命,吓得这些商人买卖全不敢做了。  
朱德:这不是个小问题啊,闹革命我们是天下第一,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  
毛泽东:没有商贩,连香烟都买不到,还谈什么市场繁荣啊,要把人家请回来。  
刘少奇:现阶段还不能消灭资本家,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过家家,不能胡来。一旦搞出问题,那比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还糟糕啊。  
周恩来:政治协商,协商的对象就是资产阶级政党和民主人士,我们是请人家来共同执政的,不是来消灭人家的。  
毛泽东:搞垮了人家,自己又不懂经营生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这个饭碗我们刚刚端上,砸不得。  
“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要把人家请回来”,“我们是请人家来共同执政的,不是来消灭人家的”,“自己又不懂经营生产”,等等,绝非中共的态度和思想。某影片借朱、毛、刘、周等人的台词歪曲历史,完全是造谣诬蔑。  
中共自建党起,始终把经济战线作为一条重要战线。对于搞经济,中共从来就是重视、自信而且卓有成效的,否则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先进政党,在中国也不可能有地位,更不可能掌握领导权。  
第一,中共有明确的经济纲领和方针政策。从一大到六大,中共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和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其他政党(无论国民党还是各民主党派)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的。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和方针政策,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七大报告)中丰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和方针政策。中共其他领导人、理论家以及基层干部都为中共经济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建立完善作出了贡献。  
第二,中共对中国经济现状、走势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远胜于其他政党,“把脉”能力和水平最高。毛泽东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中国经济作了分析,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对中国经济作出过如此透彻的分析,不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认识水平,也是当时最高认识水平,是中共经济理论水平的一个代表。在那之后,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理论家在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和分析判断上始终是国内、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第三,中共对经济的重视程度在国内各政党中最高。从理论上看,中共建党后,逐步形成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三分法”认识,到毛泽东写出《新民主主义论》,中共建立了完整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三分法”理论体系。它说明什么?说明中共不仅重视进行政治领域的革命,而且同样重视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革命,表明中共对经济的重视程度丝毫不比对政治、文化的重视程度低。国内其他政党没有一个能建立中共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分法”理论体系。从实践看,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工作是中共生存发展的根本。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将筹款列为红军三大任务之一,后来提出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提出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位一体等思想。二是从井冈山时期到延安时期,中共在自己领导的区域内一直紧张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在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专门讲了经济,1933年在江西苏区提出“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延安时期提出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后来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尽管战火纷飞,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经济建设是红红火火的。三是中共领导经济建设卓有成效。从江西苏区时期到延安时期,搞变工队、互助组、合作社,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搞公营、公私合营、股份制经营,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调动了工人积极性,照顾了资方利益,很成功地兴办了一批工厂、矿山,尽管规模还不算大,但毕竟是发展了近代工业和手工业,有些企业办得相当先进,如大连等地的军工和民用企业无论技术和管理都是国内一流的;搞公营商业、公私合营商业,保护商人经营,实行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发展了根据地、解放区的商业和对白区、沦陷区、国统区的流通贸易;办银行、信用社、互助会,搞活了根据地、解放区的金融,根据地、解放区的货币坚挺、有信用。除了敌人封锁造成经济困难外,中共领导的区域没有经济凋敝现象,也没有自生的通货膨胀。  
第四,中共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培养了大批经济工作人才,创造了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到新中国建立,中共已有20多年经济工作经验和理论总结,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哪个不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各根据地党政领导人和中下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哪个没有一套?中共培养的懂经营、会赚钱、与资产阶级和外国人打交道游刃有余的“红色资本家”很不少嘛!周恩来早就被称为“现成的国家总理”,陈云、邓小平、李先念等人哪个是资产阶级或是外国人培养的?不知听没听说过熊瑾汀?1949年中国最先进的经济模式,当然非中共的公营、公私合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经济莫属。民主党派也搞了些许经济试验,没有一个比中共搞的成功,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方针政策除了中共谁能提出来?新中国一建立,迅速结束了蒋介石集团和日本人、美国人长达13年越治越凶、简直没治了的通货膨胀,极为有力地证明了中共领导经济是高手、内行而绝非低手、外行。  
        1949年3月,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专门讲了经济问题,提出了全党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得到高中级干部和全党一致认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我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建设工作,党的经济政策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影响深远的报告中,他对中国经济作了全面科学分析,提出了取得全国胜利后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指出,中国现代经济大约有10%左右,这些经济极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手中,要将这些资本收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使人民共和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这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指出,分散的、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大约占到90%左右,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和手工业都将是分散和个体的,要引导它们向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  
        毛泽东指出,占中国现代工业第二位的是私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之,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析,但同时要在几个方面限制之,不允许其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泛滥。     
        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对外贸易的编制政策是不可能的。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编制贸易,是国家在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经济遗产是落后的,但是中国人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上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悲观论点,没有任何根据。  
毛泽东说:“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还要好些。”  
这才是中共1949年关于经济问题的态度、思想、纲领和方针政策。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我们肯定行”,一句是“我们能学会”。这里面,有哪怕一丝一毫“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的意思吗?某影片居然能看出来,不知从哪里看出来的,真神了!
某影片中所说的“我们”即中共是这样,而某影片中所说的“他们”即资产阶级又是什么样呢?  
中国的资产阶级,用两个词即可概括,一是无能,二是软弱。无能是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承担重振经济、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软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胆量承担重振经济、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  
首先看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对外当买办、投降外国资产阶级、靠讨乞过日子(宋美龄跑到美国就是干这个的),对内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压迫人民,所谓“四大家族”的“光荣事迹”尽人皆知、丧尽人心,历史已将其淘汰出局,即使某影片也不敢将其算作“他们”吧。  
其次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苟延残喘,能勉强活着已属不易,看过《林家铺子》、《上海的早晨》吗?这个阶级的暗淡惨景就在其中,他们能搞好中国经济?鬼才信!  
再次看中国的小资产阶级——要经济实力没有经济实力,要政治力量没有政治力量,自己代表不了自己,甚至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必须依附于别人,在时代潮流中惶惶不可终日,指望他们搞好中国经济?好搞笑!
谁有能力、有实力搞好中国经济?只有中共领导的工人阶级、人民大众!  
事实是:搞经济,“我们”胜过“他们”千万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跑到台湾,无足轻重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仍是那么不争气,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远逊于公营经济,不得不接受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抬头了、高兴了,但并未改变其必须依附于别人的特性,欢天喜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1949年到1956年短短7年,在中共领导下,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团结带领着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国经济不但迅速恢复,而且高速发展,从一根铁钉都不能生产跃升到生产出汽车、飞机、轮船,其间还在朝鲜与头号强国美国大打了一场现代化战争,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完全可以设想,如果1949年后中国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也就是某影片所说的“要把人家请回来”,到1956年的短短7年,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我根本就不相信,孙中山带着整个资产阶级搞不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几个民主党派带着无能的、软弱的、没出息的民族资产阶、小资产阶级级会搞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资产阶级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永远没有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机遇等着中国了,西方帝国主义不会给资本主义的中国任何好果子吃。只有中共领导,依靠工人阶级,建立工农联盟,团结改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人民共和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顶住西方帝国主义的压力,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和光明前途。  
历史的发展,完全验证了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毛泽东1949年说过的每句话,完全证明了中共完全能够领导好中国经济。  
铁一般的历史事实,有力击碎了“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之类造谣诽谤。  
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任人涂抹的白布。某影片再精心设计也改变不了历史。  
《建国大业》整体上将历史人物庸俗化了,并不是人性化。
建国的大业在编剧和导演的眼中成为一件完全的权谋之术的较量,整个影片在讲述的无非是国共两党为赢得最终胜利而展开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尤其蒋介石所治下的国民党,下三滥的、龌龊的手段和伎俩无所不用其极(暗杀、监控、密谋、权钱交易、威胁恐吓),这种卑劣行为完全没有大将风度,没有政治家胸襟,决不能称之为枭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伪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种意义上,本片确实很“人性”,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澜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们也会意气用事、会醉酒当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样。但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们说一部文艺作品表现了人性,应该指的是它体现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视、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没有领袖和政治家
建国的大业成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们的权术之争,这里没有涉及到政治,更没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来意识形态。不涉及政治何谈爱国和凝聚人心呢?靠什么?没有意识形态的电影成为了一步重要的献礼片,这不是很奇怪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宣传正面的东西,也没有宣传哪怕是一点点的主旋律(至少我没有看出来),且没有核心价值观,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党派似乎都没有什么道义上的很吸引人的东西,也就是说缺乏公义。几个党派就围绕着丛林法则行事,谁强谁有实力就跟谁混,连领袖们都没有自己所坚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主义”),这就让人感到他们的事业是很可疑的了。你没有可以让人信服的主义,你的党派靠什么以示人呢?人们为什么要跟你的党走呢?于是,党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在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没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战保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被解构成为各党派利益博弈和地盘争夺的私人牟利行为。片中反而是两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冯玉祥、蒋经国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
该片反映出来的虚无主义价值观很好地体现出了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生活中价值观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样的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理,那么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灵魂的。同样的,若以此为据,《建国大业》表现的都是一些没有灵魂的人。
这部影片没有“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这部影片通篇没有讲人民,只讲领袖、党派头目和将军、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献花和鼓掌。试问建国大业难道是仅靠几个“精明人”的明争暗斗实现的吗?
当然如果把这部影片当成一部纯粹的商业片,那就没有什么奇怪了。我认为从商业片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是比较成功的。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8 10:54 , Processed in 0.0334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