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gabrelle162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7843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盗亦有道——《偷天换日》观后

已有 216 次阅读2010-2-7 13:21 |个人分类:传媒视角|

ACerun: 'yes'">    吃早餐时打开电视,很凑巧,电影频道刚开始播一部叫做《偷天换日》的电影,之前没有听说过,很好看。故事讲一伙各有专长的“大偷”,由一个具有开保险箱绝活的约翰老贼为首,在水城威尼斯精心策划,分工合作,精密爆破,在主人面前炸掉两层楼,偷掉满满一保险箱的金条。这只是个前奏,真正的故事开始于他们庆功结束,准备开始各自梦想已久的幸福生活之际,团伙中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斯蒂夫,在路上设下埋伏,杀掉约翰,搬走金条,并把其他同伙逼进冰水河中,并密集射击,以为他们必死之后方才离开。

    其实,除了老约翰,其他几个贼并没有死掉:约翰的接班人查理,计算机奇才“随心录”,爆破专家“左耳”,驾车高手帅罗克。一年后在查理的带领下,打探到隐姓埋名居住在好莱坞的斯蒂芬,他们觉得,实施报复的最佳方式,就是把那些金条都拿回来,让叛徒也尝到打开保险箱却空空如也的滋味。为此,他们还把从末有过案底的老约翰的女儿——为警察局工作的保险箱专家也拉入伙中,一起开展报复行为。斯蒂夫的生活很规律,除了定期找中间人兑换两块金条之外,每天都在保安严密的豪宅中看电视。查理一伙人针对他的这种生活特意设计了一个方案,就在各方面都准备妥当预备动手之际,冒充有线电视修理员的美女被识破,计划搁浅。不料斯蒂夫却杀了发现他金条出处的中间人,准备一走了之。于是查理一伙精密安排,将装有保险箱的卡车拦截,搬走金条,并设计吸引斯蒂夫前来,将其交给中间人所在的乌克兰黑帮处置。这几个“正义”的小贼在这次并不完全是为了钱的行动成功之后,各自实现了迟来的梦想生活。

    不得不说,影片拍得节奏很紧凑,环环相扣,高潮迭起,非常抓人。

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对这几个贼的形象塑造。众所周知,贼总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在主流价值观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本片中却把整个社会价值观淡化,直接展现一个盗者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无疑也是有着他自己的秩序,而以查理为首的一伙就是正,以斯蒂夫为首的就是邪。《庄子》中讲“盗亦有道”: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此片中查理一伙,即是有道之间盗,他们的所做所为,都很有原则。即使是影片中最后出现的乌克兰黑帮,也同样有原则,不是能以金钱随便收买的。

反观中国电影,孤陋寡闻如我,正面的小贼形象大约只有《天下无贼》中的那两个。但那两个是因为改邪归正方获得的一身正气,远不如此片中正在行窃的贼来得匪夷所思。思来想去,真正能比得上的,还得算是《水浒传》。正如金圣叹所评,那作者施耐庵本是有一肚皮本事,要借那一伙强盗说出,故写了一段文字出来,明明写得是强盗,却偏写得正义凛然,把天下的读者都赚得支持宋江一伙,反而痛恨朝廷的暴虐。实际上脱开故事情境,放在现实生活中细想一想,真要有一伙不事生产的强盗,即使号称干的是杀富济贫的勾当,他们本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高水准生活又怎么能离开鱼肉百姓?所以这样的片子,即使观众最终认可了有道之盗的作法,为其成功高兴时,却不料编剧导演的一双冷眼,正含着笑意看着我们这群被忽悠的观众。再有道的“盗”也还是个贼。永远都只能是非主流的社会秩序和价值。

还是片中那个做了一辈子贼并在监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约翰说得好: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内心的邪恶。不论在黑道白道,内心有了邪恶,便不再有“道”。

那么,什么是邪恶?相对这个世界的正常秩序而言,非法占有别人的财物,算不算邪恶?还有许多打着合法旗号的占有呢?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无法用区别行动的方式来说清了,只能用宗教的方式去告诉人,邪恶与否,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有没有一颗爱人的心,那些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别人,或顾及不到别人,还不用去想到害人,就已经坠入邪道了。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05:15 , Processed in 0.0274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