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北京老杨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23448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改革系列谈:历史的角度看分级体制

已有 248 次阅读2011-12-3 11:19 |个人分类:中国改革

——小胖哥谈改革之十八

  这个不是讲历史,而是要纵向的看。

  现在横向比,就是爱拿三权分立来比,这对于当今来说是不公平的;

  分级体制的建立虽然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封建官僚体系的色彩,弄不好,就出地方割据的小藩王这样的危险,但是这个也确实是适合国情的体制。

  我们用一句话来分析分级体制:邓公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干大事。

  我们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集中力量干大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执政党的以民为本和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理念,是党的宣传和动员力量相当的有效的;现在基本上党的会议精神的逐级传达办法跟这个是有关系的;这不是强迫,而是相信宣传的力量;

  2、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因为经济发展不起来,很多的时候,必须采用动员的力量来办好几件大事;这有点于类似当今的公益活动;必须是集中的甚至是无偿的付出;这样的收效才是最大的,而用现在的经济观点看,恐怕很难理解集中力量这样的办法;

  3、分级体制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个在经济不发展的时候,分级体制的号召性和党的动员力量一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4、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年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分配机制相对公平;当时是因为穷,大伙都没钱,所以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对大伙都有利;

  5、集中办大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投资;这个相对公平;政府投资的举措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

  现在经济发展了,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了,分配更加不平等也不公平了,那么分级体制的问题自然就出现了。

  比如公共利益的问题:现在没人关心,都不讲公德了。

  实际上这和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有关。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周总理在的时候曾经安排一个美国客人去长城游览,那天正是下大雪的时候,周总理接待客人的时候出去打了一个电话,在中南海与客人谈了2个小时,然后说我们请你们去长城游览,美国人接受了,但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吧,这下雪呢,没想到坐车出了中南海直奔长城,发现道路上扫出了无雪的路居然是从北京直接到长城脚下,美国人很是惊讶中国的动员力量如此强大。

  -----------------------------------------------------------

  要是现在动员扫雪就没人愿意参与了。

  比如我是穷人,任志强是有钱人,我们俩去扫雪,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无人扫雪。

  任志强会觉得我怎么能干这个?我的一小时值多少钱?

  我会觉得,凭什么让我来扫雪,这地都该让任志强扫,他挣那么多钱,他多扫点雪还不应该吗?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不扫,他也不扫,最后政府花钱雇人来扫雪。

  我们再说一个例子:

  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为了保证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北京,当时采取这样一个办法,当时没有手机,无线也没有那么远的距离,电报不是实时的。最后采用的动员方式就是从爆炸基地的通讯中心一直到北京,一个电线杆底下站一个民兵,2000--3000公里,一个电线杆子底下站一民兵,就是为了保证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给北京。

  ---------------------------------------------------------------------

  这么强大的动员力量,你想想都会很激动。什么叫团结一心?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而这只能在分级体制下发生。这样的动员力量在现在难以做到了。

  现在人的眼光就会觉得当初怎么那么傻呢?!

  没有当初那样付出的傻人,又怎么能有今天的成绩?而中国今天的成功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

  再举一个文艺方面的例子吧:

  现在人付出一点,就要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而付出回报说是认可这样的说法的,这是应该的吗。

  前几年一个部队的作曲家睡不着了,在体验生活的时候遇到了几个老区老红军,日子过得很清贫,不介绍都没有人知道他们这些经历,这个部队作家很奇怪,按照这些人的资历是应该居于庙堂之上的人物,为何过成这样呢?

  人家老红军的话让部队的作曲家睡不着了,人家说,我们当初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让你们来记得我们才做的这些事情,所以,忘记我们才是应该的;

  -------------------------------------------------------------------

  这话确实很感动。

  现在的讲历史,讲到红军过草地没有吃的,而小朋友就说怎么不吃巧克力呢?!

  这话很真诚,真诚的像个#请文明用语#一样。这并不是骂人,你不能要求小孩子有多深刻。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一些鼓吹政改和民主的人就用这样#请文明用语#的思维来肆意解读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

  你说这些人心不好,也不是,而是感性的一蹋糊涂,用这样的方式评价历史研究政治话题,最终的结果是十分有害的。

  这不是霸权思维,昨天学到一个词:文人思维:它的特点就是诉诸个体、诉诸感情,用一些个人体验代替整体状况。这个词很有个性,属于传播技巧范畴,在信息制造当中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很个性的东西上升为公共政策的时候一定会出大问题。而西方的经济政策几乎也是延着这样的方式产生的。所以主流经济学家越来越被诟病。

  分级体制的长期存在与国情是吻合的,而且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分级体制对于树立政权的权威性维护政府的尊严和法律的尊严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人在社会的选择性也在增加;而相对集权的分级体制如果不能适时改变就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在里面;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不高了,也没有什么需要在集中力量办的事情了,这一块的具体表现,就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不满在增加;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方式发出越来越多的质疑的声音;

  当下中国的问题实质就在于此;

  ------------------------------------------------------------------------------

  分级体制受到了冲击,这点必须承认;但是通盘的彻底改革,这样的方式也未必可行;

  因为当代中国分配制度不平衡和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个人分配问题上,同样也在地区差异上也有突出的表现;

  而这样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反对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将会危机稳定;

  比如说:某西部省份就相当不满自己的资源贱价卖出,而高价买回制成品;

  简单的说,我一块钱将石油卖给了上海,而10块钱买回石油制成品,这等于是对我的双向剥削;这在国际贸易当中也是个难解的问题;只是没有实力的小国无力反抗而已;

  而类似的声音在国内出现,这对于稳定来说相当不力而且具有危险性,这就是经济不合理和分配不公的地区反映,如果不引起重视,后果还用说吗?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20:13 , Processed in 0.0336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