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why_together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2458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

已有 778 次阅读2011-6-24 09:38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所谓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象厌恶腐臭的气味,喜爱美丽的色彩一样,这是自已内心的满足。所以,君子那怕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是 谨慎的。小人在私下里什么坏事都敢干,而一见到君子又会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又开始表现自已规规矩矩的样子。那里知道,别人看你,就像能洞穿 你的肺肝一样,掩饰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内心真实的东西,一定会表现到外在。所以,君子那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曾子说:“(任何时候,就如)十只眼睛看着,(就如)十只手指着,就要这样严厉监督!”
   人们财富丰盈时候,自然会把房屋装饰漂亮,高尚的品德会让人身体健康,心胸宽广时身体自然就会丰满,所以,你想成为一位高尚的君子,就一定要真诚自己的意念。
==============================================================================
中 庸·天命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上 天赋于人的本质叫作人的本性。(不被俗务遮蔽)自在的本性叫作道。向这个方向修习就是教化。道啊,是一刻也离不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怎么会是道?所以君子 在别人看不到地方,会非常严谨慎重。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会战战兢兢。(这是因为啊)没有比隐蔽着的行为更能让上天看见,没有比微细的东西更能向上天彰 显了。所以君子独处也非常慎重。
=================================================================================

孟子.尽其心者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曰: 竭力保存自已本心的人,就会认识到自已本性,认识到自已的本性,就是认识到天性,保存自已的本心,培养自已的本性,用这样的办法敬奉上天。就算有早亡噩运或长寿的福气,也不动摇。平时修炼自已的德行,以等待上天命运的招唤。这用这样的方法作为自已一生的终极。
孟 子曰: (等待天命的招唤,并不是要你消极等死的意思)不要死于非命,要接受的真正的上天给你的正道,所以明白天命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之下,如果正确的方法都用尽, 最后还是死亡的人,才算是真正顺应了天命,如果只是因为粗率处置不当,或不会权宜变通,而害死自已的人,不是真正顺应了天命。
【感想】
当下许多人总是鸹噪,中国的文化都是世俗的,中国的文化都是功利的。而当我看到
"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我震撼了,作好事,从根本上,并不是为了什么短命长寿啊,而是因为人的本性如此。这才是真正的脱俗的文化。西方那些信神上天堂享福,不信下地狱受苦,信我战无不胜,不信我战无不败。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世俗性变个说法的威逼利诱?离人的本心本性远矣。
=============================================================================

孟子.不忍人之心
【原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
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
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是人都有不忍心他人受伤害之心。以前的圣王有这样不忍心他人受伤害之心,才
有不忍心他人受伤害的治国政策。凭着不忍心他人受伤害的心,治理天下易如反
掌。我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心他人受伤害的心,譬如:一个人突然看一个小孩子
将要失足于井。都会起惊惧恻隐之心赶快救起。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想巴结小孩
子的父母。也不是想在邻里朋友面前获得好名声。也不是讨厌小孩子失足的惨叫。
从这可以看出,没有恻隐之心,它不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它不是人。没有辞让
之心,它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它不是人。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
是义的开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知识的开端。人都有这四个
开端,就如有四肢。是人都有这四个开端,而一些人说自已作不到的,是自己不
把自已当人看。说他们的君王作不到的,是不把他们的君王当人看。知道有这样
四个开端在我内心,是应该要继续扩大充实的。就如火才开始燃烧,泉水才开始
奔涌。只要能充实扩大,天子可以保天下太平。如果不能充实扩大,就是连父母
你也不能很好侍奉。
【感想】
一些西方人喜欢说中国是耻文化。西方是罪文化。 中间暗含着中国人是经常随环境变
迁而变得不分事非,而西方则有坚挺乃至永恒的的事非感。不过我认为这是隔靴搔痒
似的总结。我的总结是中国的文化是根植于内心,对内心善念的信任与坚持。是内教。
而西方是信任一个外在上帝的旨意,一个外在的戒律,基本可称为外道。而西方所谓
的坚挺事非感根本是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看看黑暗的中世纪。在看看黑暗中世纪是如
何被打破的,不就因为西方的先贤听从的内心的招唤才打破的外在神学的枷锁。可以
说是西方的突然一次东方化才打破的外道的枷锁。再看典型的希特勒,及当时德国许
多人的宗教信仰及背景,西方所谓恒久正确的事非感会让人大吃一惊。而中国的圣贤
口中“恻隐之心”二千年光阴荏苒还在指引着人类的道德家园。谁更恒远持久?
=========================================================================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01:44 , Processed in 0.0279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