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中华帝国与新民主主义 http://bbs.m4.cn/?26329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华帝国与新民主主义(连载)1-1

已有 197 次阅读2011-10-17 09:22

《中华帝国与新民主主义》连载

第一章

中华帝国论

第一节

中国是个帝国

开篇,我们现在讲大国崛起,避开了帝国这个词,但在这个后帝国主义时代,一个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国土面积广阔,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十几亿人口大国,你不说自己是帝国谁信啊,至少那些老牌帝国不这么看,但我认为,既然这个世界都是小人度君子之腹,我们不妨“君子坦荡荡”就承认自己是个帝国,但要向世界宣告中国这个帝国与其它帝国完全不一样。怎么不一样,这要从下面来分析世界主要帝国的历史

在我心目中随着原子弹的诞生和经济全球化,有战略纵深的大地域国家和有巨大规模市场和工业生产潜力的国家才能称之为帝国,符合这两条的只有俄国、英美帝国、中国,欧盟虽是世界经济三巨头,但欧盟内民族国家林立,政治统一前景还不明朗、 而且国家文化特质不鲜明,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各国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

 

 

中华帝国——世界最老牌帝国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这句话是什么?就是“咱们的中国”。——闻一多

 

中国帝国历史背景

如论全世界历史最长久的帝国,非中华帝国莫属,从秦并六国建立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开始,中国就一直以秦朝的疆土为核心,领土不断扩展,即使到了现在秦朝的疆域依然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以及人口聚集中心。秦始皇总是被人骂,但没有秦始皇,还不知道真正的中华帝国纪元要从哪一年才开始,尤其首创书同文车同轨,通过官僚体系来管理臣民,是第一次的现代国家体制创立,皇帝代表国家,所有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也就是国家一员。

当然秦代创立的帝国是一个“天下国家”的概念,尤其到了汉代,没有明确的国境线,而是开放,与周边邻居或者战争或者和亲,周边土著属国汉化,或者胡人汉人来回迁移,中国的土地人口就不断扩张,这种历史一直延续到近代民族国家概念兴起。在领土扩张方面要感谢胡人和汉人移民,中国这个帝国在胡人统治时往往倾向于对外扩张领土,元朝达到顶峰,满清也曾四处征伐为中华帝国目前的领土打下了基础,我们再痛骂满清,现在争领土还是要把满清历史抬出来。

 

我们这个帝国的特点是,皇帝经常换,朝代每几百年换一个姓,但是中华文化不断地吐故纳新延续下来,并被更广泛地区和人口所认同,而且他还不是以宗教名目并且以固定的组织推广和宣传,都是在自由无强制约束下接受中国文化,这和西方武力传播价值观有鲜明区别,而接受中华文化后自己本人就承担了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

中国的文化自始至终都受外来文化影响,比如中亚草原和东北渔猎部落不断入侵华夏,作了中国的统治者,同时不断被汉化,也有从印度和阿拉伯、波斯传来的文化和商品改变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最典型的就是五胡乱华起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的绘画、建筑、诗词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可见中国文化就是不断地接受外来文化滋养,鸦片战争以后那是西化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而且西方的主义只有经过本土化才能获得广泛传播并成为正统思想,最典型的是马列主义本土化,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才能广为接受。

中国自秦汉以来官僚制度就开始兴旺,每次改朝换代后,都会建立一套官僚制度统治帝国的庞大疆域,中国官僚制度的历史是人类史上最长久的,除了人才选拔、以及官僚集团和皇帝核心之间权力分配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外,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基本没有变化。早期都是贵族世家垄断官职,改朝换代时会换一拨世家,隋唐之后,通过科举制度,平民通过中举任官可以与世家分庭抗礼,据相关研究,平民家庭中科举的比例向来高达半数。共产党的官僚体制,建国后都注重阶级成分,工农出身干部比例很高,原来的秀才现在的小知识分子除文革期间外,大部分时间也是干部的主要来源。政治权力阶层平民本色比较重,而贵族色彩很淡,最近几年才刚刚有官二代在基层官僚系统内兴起。

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成为世界潮流,全世界所有国家主动或被动,加入这个潮流,我们这个“天下国家”历史被迫中断,开始注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民族独立和收复被占领土,“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中华帝国历史上一直是天下国家,不太在边境领土上锱铢必较。

但是中华民族是个热爱生活的民族,这和西方基督世界重视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热爱生活不搞宗教狂热才能不会跟钱过不去,所以虽然儒家伦理内商人评价低,但不妨碍商人阶层崛起,至于商人受打压更多是王朝为了巩固政权,避免商人借财富造反,所以中华帝国在很长时间内,财富总量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而且中国自由贸易历史悠久,就算鸦片战争前我们都是出超。

中华帝国的财富特点是规模一直很大,只要有持续的和平,民间迅速积累国家整体财富很快就能跃居世界前列,问题在于我们的财富产权分散广泛,财富分配主体大多在官民之间,因而官民因财富矛盾导致官民冲突频繁,政府征税,毫无章法可循,忽而大规模减税搞休养生息,忽而苛捐杂税让百姓不堪重负,最后两败俱伤,没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缓冲并保有财富。红顶商人靠官场人际关系赚钱,往往随着官员一起倒台,没有企业制度,企业完全靠人治,财富传承几代之后家业破败消失于无形。私人不能通过有效组织形式持续创造财富,国家也不能通过有效制度征收和管理大众财富,并且保值升值

共和国的帝国历程

虽然中国人大部分表现的没有帝国子民意识,自古以来媒体和文化人只说四方来朝,老百姓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或小买卖,耽于谋生也没有强烈的帝国心态,也没有外出征服世界的野心,真有的民族主义也是近代受西方刺激和传染而得的强国幻想症。可是中国的统治者当了中国这个超级大家庭的大家长后,管理这么庞大的领土这么多的人口,他就不得不按着帝国的方式行事,这就是命,最近一个朝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么办的。

49年建国之后,共产党虽然没有明着说,但是共产党的工作更多侧重维持并壮大帝国,首先保住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对新疆和西藏的强力保有,绝不手软,无论是派军入藏,还是镇压新疆分裂势力和平叛西藏,都展现了强势作风,是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国防安全为重,强化军事力量和武装平民,并努力制造核武器还有洲际导弹,要知道中国是前五名的核大国,口号是再穷也要有个打狗棒。

在国内政策上也有超英赶美的雄心(大跃进的口号恰恰就是超英赶美,共产主义本质上还是民族主义那一套),名头上说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其实还是那种想恢复帝国往日繁华的强国梦。

最能显示出帝国雄心的是抗美援朝,中国抗战结束八年,国共内战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展开,国家基本没什么家底,没什么军工业和重工业,派军队出国与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直接交手,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气魄,一下子打出了解放军的威望,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更重要的是让苏联不把咱当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来看待,这也埋下了中国想与苏联争夺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伏笔。

随后中国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公开提出异议,也都显示出共产党不受意识形态拘束,有很强的帝国意识(不甘人后)。共产党当初拼了命的外援,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拉拢第三世界穷哥们穷兄弟给自己在国际上壮胆,在国际上以输出革命打强国外交策略,最终穷哥们穷兄弟抬着咱们进了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这个席位就是张合法国际警察证,英国美国经常做世界警察,甚至连这个证件都不亮,俄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是做一个自以为是的区域警察,冷战期间尤甚,而中国即使目前不做警察,这个证也要先拿着,怎么说为了这个证抗日死了几千万中国人,不能留在国民党那里被美国免费利用。

文革期间,共产党最大的一盘棋就是美苏平衡,想起毛泽东见到基辛格是说过的一句话“台湾是个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这也看出来,毛主席更关心的是中国在全球的利益,尤其是在大国之间的份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但是他还是借助柬埔寨对抗苏联的代理人越南,甚至直接出兵打击越南,震慑苏联,80年代美中蜜月,中美联手打击苏联,搞帝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走市场经济道路之后,中国走的闷声发财这个道路,利用共产党控制的国企经过减负和减员增效,组成了以垄断企业为主的国企集团,还有分税制和卖地富裕起来的大部分地方政府,已经通过税收快速增长和发债富裕起来的中央政府,把控着中国经济,也就是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还有一些其他所有制配和来活跃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是中国改革的最大特色,也是在中国私人企业不够壮大的情况下,能与西方强势跨国企业,尤其是垄断资源和技术的五百强抗衡并保护国内市场的有效工具。对外尽量为中国争取好的汇率和贸易政策,在海外开拓市场,此外共产党当初霸道的土改,使得土地产权为国家所有,也使得改革开放在城市化,兴建工业区,以及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方面没有土地私有这个产权障碍。国家资本主义还抵抗西方知识产权霸权,也不排除靠间谍获取西方技术,还有通过市场强行换技术,技术消化后再出口国外(比如高铁)。海外一些需要高超政治技巧和强大政治资源才能获取市场或供应渠道的领域,比如石油和金融,目前来看也就国营企业还能凭借政府支持办得到,民营企业目前还没这个能力玩得起。

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三十年,对国家发展一直利大于弊,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它的缺点是内部人控制越来越严重,而且信息极不透明,如今国家资本主义需要重新评价并作彻底改革了,政府和国有企业财雄势大,严重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前国家资本主义冲锋在前,民营企业搭便车捞实惠,如今国家资本主义失控了,现在是需要对国家资本主义进行彻底的结构改革了。

财富不断增加,如今财大气粗的共产党政府虽然依然被西方政客蔑视为专制,但是西方政客有奶便是娘,为了能让共产党给他们撒些钱解决他们的生产过剩和就业问题,所谓“邪恶专制”可以选择性失明。西方人更是抛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来引诱中国帮助美国等西方阵营维护他们主导的世界格局。

目前中国已超越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帝国了,但是从人均GDP来看才排名100位左右,人均GDP赶超速度远远赶不上GDP总量赶超速度,典型的国富民穷,再加上国家资本主义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中国的老百姓是一点没有帝国国民的荣耀感。这仍然重复着中国一直以来特有的尴尬,世界各国都认为你这个帝国实力雄厚,但是生活在这个国度的大部分国民忙于生计,从自身际遇出发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个弱国,自己是个弱国小民。

领导帝国的精英都是在自卑国民土壤里成长,这种国民心理对帝国的政策影响很大。如何摆脱这种自卑国民心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此外中华帝国文化的特点是非常热爱生活,世俗化已过千年的国家,这种文化的特点是世俗智慧非常丰富,眼光关注当下,缺点就是民众普遍有小聪明会打小算盘,目光短浅,缺乏长远和大局意识,所以我们国家中产阶层竞争潜力不容忽视,可惜精英水准缺少帝国风范从而拖累了中产阶层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

咱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汉族人又是西化很彻底的现代化民族,中国很多问题往往都是汉族眼光看待,可偏偏庞大数量的汉族占有的国土勉强占到国土的一半。另一半国土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也包括非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各级自治政府)。比如民主这个认识,据我的观察很多汉族人都是从自己民族甚至自己所在地区来谈论,而忽略了占有一半国土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的困难,这也体现了虽为帝国,但民众心态上还是小国寡民心态。虽有这个小国寡民心态,但是经过日本的入侵,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政治和军事动员,以及中共宣传战,把中国人民潜意识中的帝国意识唤醒了,随着共产党统治中国,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悲情进而刺激国民的国家荣辱意识,让帝国意识已经成为民众的意识形态一部分,在国家主权领土受到威胁和面临羞辱时,大部分国民都会支持帝国显示强硬做派,比如2000年之前的台独,以及奥运前夕的西藏小规模骚乱,尤其是西藏,对这个世界屋脊荒凉之地的半独立要求,中国人简直是绝对性压倒的反对,随后的乌鲁木齐七五动乱,民间的舆论更是纷纷支持强硬。在网络论坛上,很多网民在领土问题和边界冲突上,都要求政府像苏联和美国学习,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帝国意识往往在领土纠纷时纷纷显现出来。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15:47 , Processed in 0.0279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