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哲在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27529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哲学简史》导论讲稿

已有 365 次阅读2012-2-23 16:03 |个人分类:读书札记|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哲学, 冯友兰, 哲在

《中国哲学简史》导论讲稿 

本讲稿是《中国哲学简史》前两章的总结和概述 壹:中国哲学的精神

 

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2.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3.由中国没有宗教,说中国没有超道德价值是不对的。基督教超道德价值的爱上帝其本质是爱父亲,所以其实是道德价值。对超乎现世的追求(即超道德价值)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是以哲学代替了宗教体验超道德价值 

二.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1. 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

2. 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最高境界,比如从事政治的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大政治家。烤面包的人成为烤面包大师是他的最高境界。那么作为一个“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呢?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3.出世的哲学的态度(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以道家为代表)

4.入世的哲学的态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以儒家为代表)

 

5.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

  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1. 一个当然是语言障碍;另一个是中国哲学家表达他们的思想的特殊方式 

2. 表特方式:《论语》、《老子》等看起来各章之间没有联系。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

3.语言障碍: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贰:中国哲学的背景

一 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

 二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中国是大陆国家;从孔子的时代到上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论语》中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他的话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仲由是孔子弟子,以有勇闻名。据说仲由听了这句话很高兴。只是他的过分热心并没有博得孔子喜欢,孔子却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三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展开。  农业不仅在和平时期重要,在战争时期也一样重要。战国时期(公元前480一前222年),许多方面和我们这个时代相似,七雄之一的秦国在耕战两方面都获得优势。结果胜利地征服了其他各国,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统一。

四.思想上重本轻末;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理论、政策都是企图“重本轻末”。

五. 社会有士、农、工、商,四个传统的阶级。商是其中最后、最下的一个。士通常就是地主,农就是实际耕种土地的农民。在中国,这是两种光荣的职业。一个家庭若能“耕读传家”,那是值得自豪的。“士”虽然本身并不实际耕种土地,可是由于他们通常是地主、他们的命运也系于农业。收成的好坏意昧着他们命运的好坏,所以他们对宇宙的反应,对生活的看法,在本质上就是“农”的反应和看法。加上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就有表达能力,把实际耕种的“农”所感受而自己不会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这种表达采取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的形式。(《吕氏春秋》,其中一篇题为《上农》。在这一篇里,对比了两种人的生活方式:从事“本”业的人即“农”的生活方式,和从事“末”作的人即“商”的生活方式。农很朴实,所以容易使唤。他们孩子似的天真,所以不自私。他们的财物很复杂,很难搬动,所以一旦国家有难,他们也不弃家而逃。)

六.从《吕氏春秋》的这种观察,我们看出中国思想的两个主要趋势道家和儒家的根源。它们是彼此不同的两极,但又是同一轴杆的两极。两者都表达了农的渴望和灵感,在方式上各有不同而已。 

七.“反者道之动” 在考虑这两家的不同之前,我们先且举出一个这两家都支持的理论。这个理论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  ( 具体内容参见原书) 

八:家族制度

1. 农只有靠士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作为士的地主也是如此。由于经济的原因,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社会制度的理论说明。(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君臣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最早的汉语词典《尔雅》家族关系的名词有一百多个

2. 祖先崇拜;由于同样的原因,祖先崇拜也发展起来。居住在某地的一个家族,所崇拜的祖先通常就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将全家定居此地的人。这样他就成了这个家族团结的象征,这样的一个象征是一个又大又复杂的组织必不可少的。

总结如下:地里环境(大陆国家)——经济形态(农业经济)——社会制度(家族制度)——祖先崇拜——儒家等论证其合理学说——现代欧美工业化侵      入——改变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中国的现代化  九:入世和出世

1.儒家: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诗歌上杜甫是代表 

2.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浪漫主义;诗歌上李白是代表  

3..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著,但是他们对于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使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家的精髓就在这里。) 

4.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1.诺思罗普(Northrop)教授说过,概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蓝’,作为感觉到的颜色,就是一个用直觉得到的概念。……用假设得到的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它出现在某个演绎理论中,它的全部意义是由这个演绎理论的各个假设所指定的。……‘蓝’,在电磁理论中波长数目的意义上,就是一个用假设得到的概念。”

 2.直觉得到的概念;分为已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不定的或未区分的审美连续体的概念、区分的概念。(学中国哲学的学生开始学西方哲学的时候,看到希腊哲学家们也区别有和无,有限和无限,他很高兴。但是他感到很吃惊的是,希腊哲学家们却认为无和无限低于有和有限。在中国哲学里,情况则刚刚相反。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就因为有和有限是有区别的、无和无限是无区别的。从假设的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就偏爱有区别的,从直觉的价值出发的哲学家则偏爱无区别的。)

3.  农所要对付的,例如田地和庄稼,一切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他们纯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哲学家一样,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

4.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我看见我面前的桌子,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是仅仅在我心中的一个观念还是占有客观的空间,中国哲学家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这样的知识论问题在中国哲学(除开佛学,它来自印度)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而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审美连续体中认识者和被认识的是一个整体。

  5.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1). 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帐目的抽象数字。这样的数字,就是诺思罗普所谓的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商人住在城里。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所以围绕着城市组织社会。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发动在英国,也是一个靠商业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这不是偶然的。

 (2). 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

(3). 中国人过去是农,这个事实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以工业革命为手段,才能进入现代世界。《列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宋国国君有一次叫一个巧匠把一片玉石雕成树叶。二年以后雕成了,把这片雕成的叶子放在树上,谁也分辨不出哪是真叶子,哪是雕成的叶子。因此国君非常高兴。但是列子听说这件事以后,说:“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列子·说符》)这是赞美自然、谴责人为的人的观点。农的生活方式是顺乎自然的。他们赞美自然,谴责人为,于其纯朴天真之中,很容易满足。他们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中国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发明,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它们不是受到鼓励,而是受到阻挠。)

  6.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1.“科学的进展突破了地域,中国不再是孤立于“四海之内”了。她也在进行工业化,虽然比西方世界迟了许多,但是迟化总比不化好。说西方侵略东方,这样说并不准确。事实上,正是现代侵略中世纪。要生存在现代世界里,中国就必须现代化。”

2.一旦中国工业化了,旧的家族制度势必废除,儒家论证它合理的理论也要随之废除。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说儒家的社会哲学中就没有不相对的东西了。一定有些更为普遍的东西是属于“社会一般”的,是不相对的,具有长远的价值。

3. 哲学也给予我们人生理想。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只属于该民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但是必定也有一部分属于“人生一般”,所以不相对而有长远价值。这一点似可以儒家的理想人生的理论为例说明。照这个理论说,理想的人生是这样一种人生,虽然对宇宙有极高明的觉解,却仍然置身于人类的五种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这些人伦的性质可以根据环境而变。但是这种理想本身并不变。所以,如果有人说,由于五伦中有些伦必须废除,因此儒家的人生理想也必须一道废除,这样说就不对了。又如果有人说,由于这种人生理想是可取的,因此全部五伦都必须照样保存。这样说也不对。必须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在哲学的历史中区别哪是不变的,哪是可变的、每个哲学各有不变的东西,一切哲学都有些共同的东西。为什么各个哲学虽不相同,却能互相比较,彼此翻译。原因就在此。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将来会变吗?这就是说,新的中国哲学将不再把自己限于“用直觉得到的概念”吗?肯定地说,它会变的,它没有任何理由不该变。事实上它已经在变。

 已同步至 哲在的微博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3-28 23:41 , Processed in 0.0269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