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以革命促成政改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29249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引用 和谐社会与阶级斗争

已有 82 次阅读2011-12-30 15:51 |系统分类:时政

和谐社会与阶级斗争
作者:万里长征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0-12-5  

 

一、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兴起的现实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道德上的破产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日益显示出其寄生性与腐朽性。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与挤压,越来越激起这些国家广大人民的愤慨。而为西方资产阶级所控制的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其买办性与反人民性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从07年开始自美国爆发的席卷世界的金融资本主义危机,不仅严重伤害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也使发达国家人民遭遇了生存困境,——众多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财政危机而向人民的福利开刀,人民开始以罢工等形式进行反抗,他们对金融资产阶级的寄生本质有了切身的体验。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场危机迟早会过去(至多用不了几年时间),三年以来,媒体上也在不断传播着前后矛盾的信息,今天说经济已经复苏,明天说危机还在延续,事实上只要稍有点判断力,就可以看出来,危机远没有过去。资本主义经历了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这是最具寄生性的资本主义,完全是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掠夺广大劳动者的财富,这种寄生性正是导致危机产生的根源。这种特有的金融寄生性不消除,世界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恢复。所以说,危机远没有过去。  

       总之,在今天,金融资本主义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敌人,也是发达国家人民的敌人。它的丑陋面目已为世界人民所认识到。(官僚资本主义也极其丑陋。引者注)  

       所以,今天,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道德上彻底破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开始引起人民的反思。人民要为自己、为整个世界寻找一条新的、有希望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中国文化开始兴起的现实背景。  

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  

       今天,我们所谈的中国文化,主要指的是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经济、科技方面涉及的不多。这里,我们也仅从政治、道德方面来谈中国文化。政治、道德文化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是在原始社会的公有制逐渐解体,私有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私有制产生之后,人与人之间就有了财富争夺,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这种财富争夺,最终导致了阶级的产生,阶级矛盾也随之而来。  

       所以,文化最初产生时就是被用来调整人际关系的,其调整的重点则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下面,我引用中国经典著作《尚书》中的几句话来说明这种情况,——《尚书》这本书记载的是从尧舜到东周时期的史料,应该能够反映中国早期阶级社会的状况。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上天爱护人民,为民立君来治民,为民立师来教民。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上天怜悯人民,人民希望办到的事,上天必定顺从。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政在养民。”——治理政事在于养育人民。  

       从《尚书》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明智的统治者总是把人民的福利当作政事的重点,当作他们的统治是否稳固的关键。他们认为,他们统治的合法性就在于他们能够养育万民。商朝的建立者汤在讨伐夏朝时,为了证明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就指出夏朝的末代统治者夏桀违背天意,侵害人民,所以,上天就抛弃了夏朝,而他商汤养育万民,所以,上天就命令他去讨伐夏桀。所以,商朝代替夏朝,是符合天意的,是上天的安排。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他使用的是和商汤当年讨伐夏桀时完全一样的理由。并且,商汤和周武王以及周公都向他的大臣们强调,如果他们不能够养育万民,上天一定会抛弃他们,他们的统治就会完蛋。  

       《尚书》中的这种政治思想,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从孔孟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此都有明确的认识。历史也证明了这种思想的正确性。当一个王朝能够使广大人民的温饱得到满足时,这个王朝就会稳定甚至兴盛,当一个王朝不能够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时,这个王朝就会在人民的起义中灭亡。  

       所以说,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政在养民”,统治者要保证老百姓的衣食温饱。这种思想也常被称作“民本思想”。  

三、等级制与精英治国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制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统治阶级内部又分作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占有社会财富的权利也有所不同,连衣食住行也都有所区别。在儒家思想里,这种等级区别就是“礼”,礼就是用来“别贵贱”的。在政治上,统治阶级把持了政治权力,被统治者基本上没有参政权。也即孟子所谓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今天,我们把这种政治模式叫做“精英治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家、思想家们认为这种等级制是天经地义的,是上天安排的。  

       劳心者来治国,怎样才算做得好呢?就是“政在养民”,“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让老百姓可以衣食无忧。老百姓衣食无忧了,才能交纳赋税,统治者才能有好日子过,封建等级制就能维持下去。这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的政治理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吗?  

     田辰山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目前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指封建文化)。他在比较中西文化的区别时,认为西方人在人际关系上讲竞争,中国人在这方面讲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理解不知是否妥当,如有不妥敬请 田老师见谅)(东西方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引者注)。当前很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有类似看法。  

       古代社会的统治者所谓的“政在养民”,能认为是在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吗?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创立的等级制度,也即为了维护他们可以享有比被统治者更多的财富和政治权力,而去帮助被统治者解决温饱,这是在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吗?(相对来说是的。引者注)或者说,一种稳定的以等级制来分配社会财富的社会是和谐社会吗?社会上大多数人每天吃窝头、咸菜,穿粗布衣服,“衣食无忧”地生活着,少数人整天大鱼大肉,绫罗绸缎地生活着,这是和谐社会吗?  

       再说统治阶级所谓的“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真的得到了实现吗?历史的现实是,即使在像所谓的西汉“文景之治”时期,相当多的农民也不得不“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zhi之食”,“以饥饿自卖”,并“嫁妻卖子”。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英明的封建政治家们想实现被统治阶级的温饱,在现实中,他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政治理念是一回事,要实现它就又是一回事。  

       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政在养民”或者说是“民本思想”(是有限度的民本思想,维持封建秩序才是统治者追求的根本)。但在现实的历史中,这种理想没有得到实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五、历史周期律  

       我们考察中国的历朝历代,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常常需要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如果君主昏庸不堪,不喜欢听批评意见,他就会厌恶那些敢于直谏的忠直官员,而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结果,忠直之士就会被罢免,从而导致朝廷上群小并立。而这些小人又总是不学无术、自私自利,做了官之后只会鱼肉百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的统治秩序就开始动摇。或者是因为君主年幼等原因,朝廷大权被小人把持,这样,老百姓同样要受到掠夺,最终导致衣食无着。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  

       或许有人会发出疑问,难道说忠直之士就不能限制昏庸的君主和小人吗?现实的历史是,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能够舍身规劝君主的大臣是很少的,遇到小人把持朝政,能够舍身斗争的大臣也是很少的。孔子有句话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国君使用我了,我就为国出力,国君不用我,我就远离朝廷),儒家还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能做官了,我就处理好自己的事,能够做官了,我就为国出力)。遇到昏君及小人时,士人们大多是选择明哲保身(这也是庄子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中的显学的原因)。因为现实的历史也证明,遇到昏君或者小人把持朝政的时候,士大夫们确实斗不过他们。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拥有了国家强制力量。昏君和小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镇压违背自己意愿的所有士人。  

       有人说,这就是君主专制的坏处。这不仅是君主专制的坏处,而且是精英治国的坏处。只要国家权力私人化,这权力一旦被小人掌握,那必然会祸国殃民。现实的历史却证明,国家权力常常会落到小人手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产生“历史周期律”的原因。     精英治国导致权力私人化,权力私人化导致腐败的产生,腐败的产生导致“历史周期律”。  

六、毛泽东思想是目前为止中国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1949年,当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要进北京城的时候,解决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在他心中已显得愈来愈迫切。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敢说自己比毛泽东更加精通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中看不到什么人际关系的和谐,他看到的是阶级斗争。“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里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贺新郎·读史》一九535年春)  

       毛主席读罢“一篇”中国历史,而满头“飞雪”。一是因为“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只要认真地了解中国历史,只要客观地看待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和谐”关系是极少出现的,大多数时候,被统治阶级都在针对统治阶级进行着各种方式的维护个人生存权利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可以是怠工,可以是逃亡,可以是犯罪,最激烈的则是农民起义。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人民遭受了多大的磨难与痛苦,难道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还意识不到吗?看到人民所遭受的磨难,毛主席怎能不满头飞雪。第二,毛主席在与民主人士的谈话中,说自己找到了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方法,那就是“人民民主”。什么叫“人民民主”,就是抛弃“精英治国”的政治模式,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  

       可是,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人民民主,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遇的新问题。新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不仅开始了经济建设上的探索,政治上的探索也在艰难进行着。新中国并没有很快就找到实现人民民主的方法,仍然是精英治国,——少数人管理大多数人,和封建社会的政治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这是个人之见,愿意接受各方批评)(他们创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好形式,只是它不能在党委的领导下,甚至党代会应向人代会汇报工作。引者注)。精英治国的最大特点,是广大人民没有参政权,没有对精英的监督权。这就是国家权力的私人化。而私人化的权力占有模式,给新中国带来了许多问题,1958年“五风”盛行的时候,广大人民心中非常愤慨,但他们没有能力纠正那些官僚的错误,不得不为此承受巨大的伤害。直到1964年,毛主席仍然没有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他怎能不满头飞雪。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但封建社会的明君贤臣都没有能力实现真正的“民本”。毛主席发现了“人民民主”这种政治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他信奉马列主义才能提出并实践之。引者注),他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目前为止中国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应该继续研究中国文化,努力去完成毛主席没有完成的事业,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实现以人民为本。  

                                                                                  2010125 河南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 04:46 , Processed in 0.0317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