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云飞胡扬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31924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如何解读莫言的三个故事

热度 1已有 741 次阅读2012-12-10 00:00 |系统分类:时政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这篇演讲,没有主义宣扬,没有理论阐释,文如其题,通篇都在“讲故事”,但不乏诚恳,正面回答了一个问题:文学家莫言是怎样炼成的。演讲最后,他讲了三个带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坊间对此莫衷一是,这里试做解读。

 

故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是对自由表达的维护,对真实表达的赞美;

这是对统一思想的批判,对“命题作文”的控诉。

 

故事二: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老长官所谓的“没有人”,“人”是特批,意在“我对面的位置”;而莫言的“难道我不是人吗”的诘问,“人”是泛指。

偷换概念,强加于人,这也是博联社“打乱仗”的一大特点。

慈而后勇。失却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所谓“勇敢”,多为娇情。

 

故事三: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善恶、对错相对相言。当你自以为“为民除害”,实际却是“伤天害理”。 

不要想当然(有罪推定)地害人,更不要以群体意志加害于人。

老子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人说:人算不如天算。人害人害不死,天杀人不用刀。

 


鲜花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仙外飞天 2012-12-11 20:38
烧得不轻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7 18:49 , Processed in 0.0265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