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陈劲松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42874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战略争锋(16):罪大恶极的粮食战略(上) (草根陈劲松)

已有 274 次阅读2015-11-11 20:12 |系统分类:生活| 粮食战略, 转基因, 基辛格, 草根陈劲松, 共济会

战略争锋(16):罪大恶极的粮食战略() 草根陈劲松)

 

李嘉诚撤资 粮食战略 转基因 美元霸权 基辛格 草根陈劲松 2008金融危机 欧元危机 冷战 共济会 苏联解体 广场协议 边缘地带 世界岛 海权论 一带一路 战略争锋

 

粮食与人口理论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原理》(又译《人口论》),指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主要是食物)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书中提出主动抑制人口增长的观点,方法从第一版的增加人口死亡率,变为第二版的降低人口出生率。

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书中指出: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是属于无限制的系统;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是按照算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如果发生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书中建议: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书中认为,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

可见,所谓的全球均衡,即指在粮食、资源和环境有限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能超过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容纳限度。所以,一旦发生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应指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人均消耗资源过多、以及低技术水平下的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过高),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就成为均衡的目标。草根陈劲松认为,均衡措施即大幅减少人口数量,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但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意味着过高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所以均衡的目标,主要是人口。而且,均衡的目标,必然还有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进行均衡,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进行均衡?此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全球金字塔机构的中上层,是世界领导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完胜其余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少——所以,一旦发生人口爆炸、经济失控,西方国家就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进行减少。而人口大爆炸已经发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越来越快,1804年首次达到10亿,190016.5亿,192720亿,196030亿,197440亿,每增长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依次为:123年、23年、14年。

粮食战略的目的。不难想到,减少粮食供应,必然会被作为减少人口数量的方法。当然,直接以减少人口为目标而行事,等于直接反人类。所以,必然会冠以不得不为的理由,如削弱争霸对手、对发动战争的经济惩罚、对独裁专制国家的制裁,等等。

同时,减少粮食供应,还能在经济上达到操纵他国经济,如大幅拉升通货膨胀,在政治上影响他国社会稳定,如引发骚乱、内战等,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都有自然灾害导致饥荒的背景。通过控制他国粮食供应,当然还能换来各种想要的利益。

 

美国实施粮食战略的原因

有需求。冷战使美国与苏联、中国成为敌对国。对于中国、苏联这种核大国,直接的军事入侵风险过高,是下下策。所以主要方法是,外部政治军事经济全面遏制施压,意识形态与文化渗透导致内部变质,最终从内部瓦解。具体政治上是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军事上是围堵限制扩张、经济上是掐脖子、制造危机、掠夺利益。

苏联虽然国土广大,但较少的人口,已疲于与欧美的军事竞赛,人力主要应用于军工、重工业建设上,20世纪60年代在粮食上已不能自给自足。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虽然乱糟糟,但却可以肯定,在那种极端环境下,谁也不敢企图颠覆共产党,改走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对中国进行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是不能瓦解中国的;十年后,经历过1989年的学运,随即美国对苏联的内部瓦解的成功,导致了中国的警觉,至少短期内难以再次复制;所以,美国遏制中国主要方向,还是在经济金融层面。中国国土虽大,但可耕地比例小,1970年总人口达到8.5亿,按20亿亩耕地算,人均耕地只有2.35亩,况且,8.5亿人中有3亿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婴儿潮时期的新生人口,将持续进入生育年龄,按人口发展规律,中国总有一天会缺粮。

所以,美国实施粮食战略,是有着现实需求的。

有条件。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强国。美国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为1.97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15.1051亿公顷的13.15%2009年人均耕地0.53公顷(7.95亩),排名世界第四(中国0.08公顷,韩国日本0.03);粮食产量全球第二,在有大量耕地休耕的情况下,2010年粮食产量3.63亿吨;是首屈一指的粮食出口大国,2013-2014销售年度出口7230万吨粮食。其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水稻的世界产量占比分别为:40%11%35%18%2%,世界产量排名比分别为:第一、第三、第一、第二、第十,世界出口量占比分别为:65%33%67%24%16%,世界出口量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三。

美国世界第一粮食强国的地位,使其有条件实施国际粮食战略。

 

 

   美国的粮食战略,草根陈劲松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贸易战略时代、转基因战略时代。贸易战略时代,使用传统贸易手段,实现扩展出口传统的农产品、降低粮食供应等目标;转基因战略时代,在继续使用传统贸易手段之外,增加了生物燃料产业手段,实现扩展出口转基因农产品、降低粮食供应等目标;尤为重要的是,美国革命性的创造了转基因手段,则可能成为实现减少世界人口的终极杀器。

 

贸易战略时代(20世纪70年代)

贸易战略发展史

农业出口战略。尼克松政府(1969-1974)时期,美国开启了降低世界人口的政策和农业出口战略。

在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授意,美国尼克松总统亲自布置下,1974年,基辛格完成了《国家安全备忘录第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简称《NSSM-200》、《基辛格报告》),其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报告中提到,在人口战略中,粮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只有大幅减少这些国家的人口,美国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人口控制重点应放在最大和人口增长最迅速的国家(符合此条件的国家:中国、苏联、巴西、印度、印尼等)。

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

尼克松政府著名的“新经济政策”中,就包括“农业出口战略”和“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粮食和农产品市场”。在此期间,美国一方面利用关贸总协定(GATT)规则消除农产品出口障碍,一方面又鼓吹美国粮食是“高效率粮食”,鼓动第三世界国家,减少自己种粮,多种蔬菜水果,通过出口蔬菜水果来支付进口更多的美国“高效率粮食。

福特(1975-1976)一上任就立刻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基辛格报告》成为美国政府官方政策。

对苏联的粮食禁运

在沙皇时期,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占全球粮食出口市场的40%-60%份额。但从20世纪60后期开始,苏联粮食已无法自给自足,成为净进口国,多次爆发粮食危机。

1963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不到二战时的50%,之后被迫向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进口粮食,19707月公开承认食品供应不足。1972年,由于气候影响,苏联粮食严重减产。1975年,苏联粮食产量达到十年来最低水平,只有1.4亿吨,比上一年减产30%,发生严重的粮食危机(而数年后,丰收的1978年的粮食产量为2.37亿吨)。

为了应对粮食危机,苏联不得不向美国购买,并签订了美苏粮食贸易协议,苏联在每五年周期内,每年从美国进口800万吨粮食。仅1972年,苏联就买进了美国小麦产量的30%1972-19787年间,苏联从美国进口总额的83亿卢布中,有51亿是进口粮食,其中,有5年超过苏联当年全球进口粮食总量的一半。虽然有协议,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依然不得不采取手段,绕开美国的监控。

1980年初,美国卡特政府(1977-1980)借助苏联粮食签收之际,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借口,第一次采用粮食禁运政策来打击争霸对手苏联。120日,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共同体也宣布将不弥补苏联粮食短缺的缺口。美国的表面意图是,减少对苏联的饲料供给、以减少肉类供给、造成破坏性影响,从而给苏联带来国内政治压力。草根陈劲松认为,苏联不可能进口秸秆之类,实际上进口的当然是,即可以作为饲料、又是人的主粮大豆、玉米、小麦等谷物,所以,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标的,是直接减少苏联人的口粮供应,只是直接说出来太不人道,所以才说成是减少苏联饲料供给。然而,苏联当年依然进口粮食达到3120万吨,完成90%的粮食进口计划,肉类消费影响微乎其微。美国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再次失败。粮食禁运失败的原因

一来,当时的世界粮食市场是买方市场。

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共同体禁运时,非禁运国家大量向苏联出口粮食,如粮食出口大国阿根廷拒绝参与禁运,获得超额利润,泰国、西班牙、瑞典、匈牙利等通常不向苏联出口粮食的国家,也大量向苏联出口;之后,害怕传统的粮食出口市场被蚕食,禁运国家也难以真正坚持禁运,他们在禁运期对苏联的出口,比前几年的平均数高出几倍;再来,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开始批评禁运政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政府赔偿巨额损失。同时,粮食运抵出口目的地后,难以控制其最终向苏联的转运,美国当时对中国的粮食出口就急剧增加。

二来,人道主义的压力。

当时人道主义早已是全球认同的价值观,在苏联原本粮食就不能自己,又出现歉收的情况下,美国撕毁贸易协议,以饲料禁运的名义进行粮食禁运,在草根陈劲松看来,已然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美苏两阵营争霸,道德制高点也十分重要,在双方并未爆发战争之时,粮食禁运本身就有违人道主义,如果造成苏联大饥荒,美国的世界声誉、西方国家的形象也会受损。这也是对苏联粮食禁运失败的主要原因。

198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里根就针对苏联粮食禁运政策的失败,攻击卡特政策无能,卡特竞选连任失败,里根当选总统,并在1981年入主白宫几个月内,就解除了对苏联粮食禁运。

 

美国的粮食贸易战略总结

缺粮国家分类。按导致缺粮的原因,草根陈劲松总结缺粮国家分类如下:

资源型缺粮国:人多地少而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其缺粮的决定因素是人口的数量。人口高速增长,而可耕地的开垦速度跟不上,造成缺粮;人口总量对粮食的需求,超过可耕地总量能提供的粮食,即人口总量,超过可耕地总量限制。

工业型缺粮国:工业化、城市化、粮食市场被外资侵占导致耕地减少、农业人口不足,造成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本类型不包括人口大幅增长因素。可细分为:抛荒型缺粮国:即耕地足够粮食自给自足,但因农业人口不足导致缺粮,苏联即是典型;侵占型缺粮国:即工业化城市化侵占的耕地过多,致使耕地由原本能够满足本国粮食供应,变得不能满足本国粮食供应。这一类国家相对人口原本耕地并富裕。

减少粮食供应的实施条件。美国粮食贸易战略时代,减少粮食供应的方式,草根陈劲松总结出如下两种:

一是控制国际粮食出口。即控制粮食出口大国的粮食出口销售,从而可以从外部减少、断绝缺粮国的粮食需求补充;

二是降低粮食自给率。包括对资源型缺粮国家、工业型缺粮国降低粮食自给率,将原本缺粮的国家,使之更缺粮,将原本不缺粮的国家,改变成缺粮国家。这需要一直保持对目标国的占有较重大的粮食销售市场份额。

减少国际粮食出口的三种方式。总结起来,草根陈劲松认为粮食出口国利用减少国际粮食出口量,对缺粮国家进行打击,有三种方式:

一是,限制出口;限制对缺粮国家出口粮食;

二是,减少种植;大幅减少粮食出口国的粮食种植,以大幅减少出口量,从而减少缺粮国家进口量;这是杀敌1000自损八百的方法。

三是,挪作他用;主要是将粮食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

 

对粮食进口国来说,其粮食进口需求的绝对量越大,能满足其需求的粮食出口国家地区越少,就非常容易被粮食出口大国控制,比如中国、日本、韩国;相反,粮食进口需求的绝对量越小,能满足的国家就越多,反倒不会被控制住。

 

贸易战略步骤。美国在粮食战略的贸易战略阶段,草根陈劲松总结其战略步骤如下:

首先,控制国际粮食交易市场。

美国利用其综合国力、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先发的农产品交易所交易模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为世界范围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不仅方便控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而且便于掌握各国粮食状况和需求动态,对具体交易施加影响。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一直以来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

其次,控制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粮食生产销售,以控制世界粮食出口供应。

世界粮食出口大国,按2013-2014年出口数量排名,依次是:美国、欧盟、乌克兰、加拿大、阿根廷、巴西。除乌克兰外,二战以来,欧盟、加拿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都完全在美国的羽翼之下,粮食方面自不意外;阿根廷、巴西则是胳膊抗不过大腿,至21世纪初被美国转基因种子攻破、粮食出口销售也被美国农业巨头垄断、贷款也来自美国。

控制了世界粮食出口供应后,对于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就等于控制了其命脉,可随时以粮食供应相威胁,达到自身目的;也可以继续扩大对其出口,进一步降低粮食自给率,加深其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又次,通过占领粮食市场降低目标国粮食产量,降低其粮食自给率。

美国占领目标国粮食市场的具体逻辑进程。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并且巨额补贴本国粮食生产——美国粮食价格低廉——美国迫使其他国家消除粮食贸易壁垒(即要求他国废除禁止进口粮食的规定、或降低粮食进口关税)——美国大量出口粮食至其他国家——美国粮食凭价格优势逐步蚕食其他国家粮食市场销售份额——其他国家本土自产粮食销量减少——其他国家本土粮食收购销售商产生亏损、破产、倒闭或被美国粮商收购——进口粮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对其他国家本土粮食收购量大幅减少——其他国家农业生产者(农民、农场、农业公司)粮食积压、亏损、破产——农业生产者减少粮食生产——其他国家粮食减产、粮食自给率降低。

美国的农业补贴数据。20实际3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1998年后,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的补贴,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之上的规模。其中,2000年为228.96万美元,平均每个农场10541美元,占平均每个农场26471美元的经营净现金收入的40%;以单品论,小麦补贴为45.2美元/吨,玉米补贴为27.56美元/吨。2002年美国颁布的新农业法案规定,从2007年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要达到2900亿美元。

美国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1/3201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高达1060.8亿美元,其中,向中国出口175亿美元。

对于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以国际贸易规则为借口,以经济制裁等为威胁手段,消除其粮食进口障碍,然后美国再向其大量低价倾销粮食,占领其粮食销售市场,促使其本土粮食生产者亏损、破产,减少其本土粮食生产活动、产量,将之变成缺粮的国家,造成其对进口粮食的依赖,便能控制其国家粮食供应。

 

再次,通过制造业转移降低目标国粮食产量,降低其粮食自给率。

制造业转移降低目标国粮食产量的具体逻辑进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低端工业制造迁移致发展中国家——再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消费品等低端工业品——发展中国家承接并大力发展低端制造、大力发展加工出口贸易——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耕地减少——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耕地减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减少、粮食自给率降低。

粮食自给率的降低主要因素是人口的大幅增长,但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耕地的大量减少,影响也比较大。

四次低端制造业转移浪潮。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至今发生了四次低端制造业转移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向日本、德国转移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第二次是70年代左右开始的,由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是90年代左右开始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主要向中国大陆、部分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产业;第四次是21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的,也就是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由中国大陆向东南亚、南亚、非洲转移,在美国政策导引下,还有部分回流美国。

日本韩国承接制造业转移导致耕地减少和粮食自给率降低。日本奉行出口立国模式,进口-加工-出口,韩国、台湾类似,亚洲各国大力发展轻工业加工出口,在低端制造业上迅猛发展的同时,工业化、城市化占地减少了耕地,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员,导致粮食产量减少。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下降19%;日本、韩国包括饲料在内的粮食自给率下降到27%,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大粮食进口国。

中国承接低端制造业转移导致耕地减少和粮食自给率降低。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之后整体上一直呈逐年减少趋势。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中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9.51亿亩,2006年为18.27亿亩,减少1.24亿亩,年均减少1240万亩。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耕地面积,从最高峰的1992年的1.244亿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1.1亿公顷,共减少0.144公顷,年均减少1270万亩。两者数据比较接近,准确性应比较高。减少最快的省份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等沿海省份。这些省份恰好多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制造业集中的省份,印证了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减少的判断。

在耕地减少的同时,中国也由粮食净出口国,逐步变成了粮食净进口大国。美国农业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谷物(未包含大豆)进口1800万吨,比前一年增长了200万吨。多数谷物来自美国,小麦达70%,还有300万吨玉米。2014525日,在中欧商学院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表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当年进口种植业产品相当于耕地当量的2亿亩左右,此后每年进口新增相当于5000万亩播种面积的农产品,到2013年净进口的种植业产品相当于10.05亿亩播种面积,按复种指数128%来计算,相当于8.2亿亩。”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百分之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20%。钱克明和韩俊都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粮食的需求还会增加。

可见,中国将一直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草根陈劲松(QQ1965166509,微信XMBX666,欢迎加好友、拉群)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将持续20-30年,之后将自然消散,也就是本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不复存在。

 

最后,美国控制粮食进口大国命脉

美国控制粮食进口大国命脉的具体逻辑进程。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转移和扩大进口低端工业品、并扩大粮食出口——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大幅减少、且二战后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原缺粮国更缺粮、原本人均耕地少的国家变成缺粮国——缺粮国向粮食出口大国大量进口粮食——缺粮国形成对粮食出口大国的粮食进口依赖——粮食出口大国受美国控制影响——美国控制全球大部分粮食出口——美国控制粮食进口大国命脉。

美国的粮食贸易战略,通过制造业转移和挤垮粮食产业占领粮食销售市场两个手段,降低他国粮食自给率,造成目标国缺粮,将目标国变成粮食净进口国,形成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同时美国控制世界粮食的主要出口市场、交易市场;从而美国控制目标国的粮食进口,也就控制了目标国的命脉,再通过直接限制对目标国出口粮食、或以此要挟,达到美国的目的:经济上达到操纵他国经济,如大幅拉升通货膨胀;政治上影响他国社会稳定,如引发骚乱、内战等。一句话,控制国际粮食出口市场,再限制对缺粮国的粮食出口。

 

实施效果评估总结。

对苏联的粮食禁运的失败,宣告以限制粮食出口的方式以打击敌对国家的方法行不通,至少在和平年代行不通,粮食贸易战略只能控制他国命脉,但却不能尽情使用,就好比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却不能吃一样。而且粮生产出来自己用不完,再不能出口的话,就必然会白白浪费。

减少种植方式,难点在于全球有五个以上粮食出口大国和地区,彼此有竞争关系,难以完全协调一致针对某一国家,针对苏联粮食禁运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如果实施并要产生效果,需要大比例减少耕种面积,结果就是减少外贸收入,降低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份额,失去世界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被其他粮食出口大国取代,美国的整个粮食战略就将坍塌。所以,美国不会采取大幅减少种植面积的方式,最多在不影响美国的绝对出口优势的情况下,作为辅助方式运用,如美国的休耕政策。

挪作他用方式,与减少种植方式有着同样缺点,而且效益低,所以注定不会成为主要方式。

通过贸易手段,美国虽然成功地降低了目标国的粮食自给率,占领了他国粮食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人道主义和国际粮食市场地位原因,美国不能完全控制国际粮食出口,无法减少对目标国的粮食供应,导致对苏联的粮食禁运失败。以至于粮食贸易战略无法到达操控目标国政治、经济、减少人口的目标。美国的粮食贸易战略只成功了50%

所以,美国只能在保持粮食出口优势的前提下,谋求对他国粮食供应的控制,能够发挥作用——转基因研究应运而生:以增产、抗虫、抗除草剂、基因繁殖能力递减性为目标的研究,从而使他国对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农产品形成依赖:种子、农药、粮食全链条。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19 22:39 , Processed in 0.0316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