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火秋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5754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何谓“华夏”????

已有 492 次阅读2009-5-17 15:31 |个人分类:★兴我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代《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
,有服章之美谓之”。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
诸侯国民,也是有汉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  

       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朝代夏朝。简称“夏”。
6

鲜花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5:48
可我听说有个古"华"国,就特别想找到证据和史料
回复 火秋 2009-5-17 15:54
羽化石: 可我听说有个古"华"国,就特别想找到证据和史料
再往前追溯就是伏羲女娲氏族时期统一的中华文明。
我贴过一个时间谱。从伏羲朝开始一直到夏朝。
你可以瞅瞅,地址如下:
http://www.anti-cnn.com/home/space.php?uid=57549&do=blog&id=9929
回复 拥抱和平 2009-5-17 16:01
所以以后谁还鄙视中原的河南人,我就说他鄙视自己的祖宗。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04
我早在你那留过脚印了呀!只是我不完全同意这表格,我记着的顺序:盘古-三皇(天地人)(神话时代)-五氏(燧人\有巢\伏羲\女娲\神农)(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五帝-朝代开始(信史开始),但是庄子好象说过,远古有个古华国,不知是否是华夏"华"字的来源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07
拥抱和平: 所以以后谁还鄙视中原的河南人,我就说他鄙视自己的祖宗。
摸摸奶爸。。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11
拥抱和平: 所以以后谁还鄙视中原的河南人,我就说他鄙视自己的祖宗。
曾经辉煌的地区都有失落感呀,8要挂怀呀,奶爸
回复 拥抱和平 2009-5-17 16:13
羽化石: 曾经辉煌的地区都有失落感呀,8要挂怀呀,奶爸
看看现在的开封、洛阳、安阳。。。。都是几朝的古都,现在真是没法比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15
羽化石: 我早在你那留过脚印了呀!只是我不完全同意这表格,我记着的顺序:盘古-三皇(天地人)(神话时代)-五氏(燧人\有巢\伏羲\女娲\神农)(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五
虽然现在对三皇五帝的说法有争议,但是称王有封号是从伏羲女娲氏开始的。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和地位是从伏羲女娲氏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所以开始称王封疆。
至于你说的古华国,你可以看看《山海经》。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20
好-额就看看司马迁"敬而远之"的《山海经》吧,我愿意敬而近之。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26
拥抱和平: 看看现在的开封、洛阳、安阳。。。。都是几朝的古都,现在真是没法比
北京的石狮子比起西安也象哈巴狗呢
但是,这些古督都一定会在你我这一代手中重展无限灵秀生机,再次辉煌起来的!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32
羽化石: 好-额就看看司马迁"敬而远之"的《山海经》吧,我愿意敬而近之。
山海经我看了几篇解读的文文。我觉得司马迁不看它真是太可惜了。
那是中国古人描绘的万年前的世界地图。
而且里面说到的一些奇人异兽,在世界某些地方都发现过超万年的骸骨。
看那个书要换个思维,还有有个大前提,就是万年前的地球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陆地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古人通过步行勘测整个世界并留下了这本山海经。说是国内很多学者之所以认为这个书怪诞就是把书中的位置缩小在中国国内了,放大到全世界就能对应上了。不过有些书中所说的昆仑倒是一直是个迷。
回复 拥抱和平 2009-5-17 16:36
羽化石思想很积极健康哦~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36
拥抱和平: 羽化石思想很积极健康哦~
奶爸…………………………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38
羽化石: 好-额就看看司马迁"敬而远之"的《山海经》吧,我愿意敬而近之。
《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馀不敢言之也”。
  也正因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和信息。
就是说最早的版本是山海经图。是后人根据这个图解说变为了文字。肯定会有理解上的出入。但是绝对是远古时期的权威书籍。最古老就数它了。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44
你的话启发很大!我回报1下:“昆仑不是现在的昆仑山脉.”——对这本书作过许多重新发现并绘制了彩色地图的王红旗先生告诉我的,他观点与你接近。你搜索一下他作品吧。我在广州,帮不了忙。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44
羽化石: 北京的石狮子比起西安也象哈巴狗呢
但是,这些古督都一定会在你我这一代手中重展无限灵秀生机,再次辉煌起来的!
华阳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北20公里,为西周华国都城。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前773年,郑桓公见西周衰败,诸侯多叛,问太史伯,郑国何处可以立国。《国语》说:“史伯对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这就是说,公元前773年以前(西周时期),这个“华邑”,即华阳城已经存在。关于“华阳”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少典为有熊国君,而河南新郑古为有熊国,炎帝既为少典之子,新郑的这个“华阳”为第八代炎帝榆罔的出生地,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目前,有一些史学家主此说。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他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微》中说:“华、地名……。在河南省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夏,中华民族起于此。”华阳汉属密县,今属新郑。
  历史上关于华阳故城的记载,除上述《国语》外,还有秦简《编年记》载:“三十四年攻华阳。”《史记•韩世家》载:韩僖王“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八月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王三十四年,白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史记•赵世家》:赵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4年)“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方舆纪要》:“县北四十五里,亦曰华阴亭。古华国,史伯谓桓公华君之土也。”《括地志》:“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华阳曾旧属郑州管城)。清代城门上刻有“古华邑”三个大字。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要的?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50
羽化石: 你的话启发很大!我回报1下:“昆仑不是现在的昆仑山脉.”——对这本书作过许多重新发现并绘制了彩色地图的王红旗先生告诉我的,他观点与你接近。你搜索一下他作品吧
现在的昆仑山脉和古代小九州的说法,是沿用伏羲女娲时期大九州的说法。而且有专家认为,伏羲女娲时期的大九州就是现在的世界的9大洲。这个根据跟山海经也是完全能够对应上的。
万年前有过一次大灾难全球爆发。大洪水肆虐,毁灭了那个时期的辉煌的文明。
我觉得能解开上个文明的秘密,就要研究中国古代的书籍。因为只有中华一族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断过根,而且很多东西通过文字保留了下来。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6:51
新郑黄帝故里和炎黄始祖山我去过,可惜当时没有细查这些史料.记得黄帝宅邸与别处不同不止在于古朴,而且门前是两只大黑熊而不是狮子.我虽不是搞历史的,但对近代流行的民族历史虚无主义很生气!很好!谢女侠辛苦!
回复 火秋 2009-5-17 16:52
羽化石: 很好!谢女侠辛苦!新郑黄帝故里和炎黄始祖山我去过.记得黄帝宅邸与别处不同不止在于古朴,而且门前是两只大黑熊而不是狮子.
你是做考古的?
回复 羽化石 2009-5-17 17:00
不是。司马迁对《山海经》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他从未否定过这部古书。而且对书的内容很尊重,只是限于当时的历史和地理条件许多内容无法证实,才不得不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12下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17:12 , Processed in 0.0360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