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火秋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5754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复兴华夏必先统一【信仰】重建【华夏价值体系】

热度 1已有 283 次阅读2008-12-18 12:56 |个人分类:★兴我华夏★|

我们周围的同胞,大多缺乏汉民族意识,不知自己身为汉人的荣耀和责任
因为我们丢弃了信仰,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
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夷化,强调个性与自由,却不懂得忠孝礼义廉耻;
因为我们的思想走向了极端,喜欢鼓吹“普世价值”,却全盘否定传统文明;

由于历史及教育的原因造成当代国人信仰缺失和对华夏文明的冷落,不信祖先,不信天道,藐视传统。
  
要使我们的同胞重拾民族本位意识,就必须重建“华夏价值体系”。华夏价值体系包含了华夏传统的全部,文化传统、生活传统、学术传统、思想信仰、政治传统。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汉本位”

人口、血统是民族存在的基础,而维系民族的灵魂、凝聚和扩张力,依靠的则是传统价值体系。华夏民族,若没有了华夏价值体系的维系,必然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成一新夷狄。当代中国就是一例。

以下是在下关于华夏价值体系的一点思考,将分篇分批发表,本次为宇宙观生死观简述,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欢迎指正。

华夏价值体系之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价值解释系统价值实践系统三部分组成;

核心价值观对应的是华夏的核心信仰——敬天法祖,是形而上的;

价值解释系统对应的是华夏的学术——经学诸子,是形而中的;

价值实践系统对应的是华夏的伦理秩序——纲常礼乐,是形而下的;

核心价值观一般表现为思想信仰的方式,以信仰为表现形式,通过信仰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解释系统一般以学术思想的方式理论化华夏核心价值,通过学术教育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实践系统一般通过制度礼俗的方式体现的华夏核心价值,通过人文教化(包括强制手段)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ACerun: yes">                                     华夏核心价值观

何谓华夏核心价值观?天道是也。 

根据《周易系辞传》,天分阴阳,地存刚柔,人有仁义。周易把覆盖一切的“广义”的“天道”更具体地分为“狭义”的“天道”“地道”“人道”。而人道即以“仁”为核心。

 对应天道、地道、人道,又可以分为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                                                            

      宇宙观

“华夏宇宙观”代表华夏人对宇宙的认知以及认知宇宙的方法。

阴阳天地五行是华夏人的宇宙组成的认知。我们的祖先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生人,而人创造万物,所以有了太极两仪四项八卦乃至无穷的易理演绎。周易所代表的就是华夏人认知宇宙的方法。

其他佛教婆罗门教的宇宙观则是六道轮回等,基督教伊 斯 兰教的真主创世说等。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宇宙观,常常表现出对同一世界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宇宙大爆炸学说就是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不同的宇宙观都拥有完整的本体论、方法论,所以必然以否定其他宇宙观为前提。因此宇宙观表现出不同信仰之间的排他性。

    事实上,宇宙只有一个,所以真理只有一个,但对真理的认知确实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因此形成了世界几大宇宙认识论。而华夏宇宙观则站在了最高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而类似“宇宙大爆炸”的唯物主义宇宙观仅仅站在了实证的角度加以证明。所以不同的宇宙观具有层次性,彼能为我所用,却不能取代我,就是由层次的不同造成的。

    所以,华夏拥有真理,汉统实为天统。

                          生死观

生死观所涉及的是人的生死归宿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是影响人一生的问题。

具有相同生死观的人群,其内部的亲近感、紧密性、凝聚力远远大于生死观混乱的族群。

中国人重生,历史上在生命科学方面有很多的建树,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养生修真术。

中国人重生的传统来自对宇宙生生不息的认知。周易讲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说卦》篇里更提出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生命之道,并且指出了养生和后嗣是生命绵延的形式。
    

“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者死者虽属阴阳两界,但我们的祖先认为生与死是相互影响的。

华夏的生死观,认为人有魂魄,人死魂游天地间属阳界,魄入地下属阴界。子孙后代奉祀不绝,祖先的魂魄方能保佑使得生命代代传承。

对于死的认知,可以影响一个人在世时的行为,如敬祖奉祀以求福报。而一个人对生的认知,同样可以影响他对死的态度。

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对生的认知影响死的态度。“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古代士人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要留名、留美名,成为后世的榜样活在后人的心中,这样虽死犹生,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所以中国历史上,常常在天下危亡之际,出现无数舍身取义的义士豪杰,延续了华夏的命脉,更延续了华夏的精神。

            华夏价值实践系统——从神道设教到人文教化


     华夏价值实践系统的核心是“礼制”,礼制的核心是“奉祀之制”,祭祀就是神道设教的基本形式。华夏远古时代主要的祭祀对象为天神、人鬼,天神包括天、地、山、河,过世的祖先与圣贤属于人鬼。其中“天”为至高神、百神之君。这个“天”在战国以前基本表现为人格神。也就是说纵有对三山五岳人鬼的膜拜,“天”的地位从无动摇,是华夏民族唯一的至高信仰。
   
早期“天”以人格神的身份出现,一般称“帝”,先秦经典中亦称“上帝”,至周经历了以周公“制礼作乐”为标志的人文改革后,多称“天”,而少称“帝”。无论“天”还是“帝”基本上是同一指向。
        
在《周礼》中,把“天”和“帝”统一了起来,称“昊天上帝”,形成了华夏信仰之天神系统。

到明朝的时候,基本独尊“昊天上帝”,所以昊天上帝实为华夏之唯一信仰,其余各种信仰各路神鬼(包括山川河流土地祖先人鬼)统系于“天”。

前面所述宇宙观和生死观属于形而上认知系统的范畴,形而下的教化更多采取神道设教的方法,其逻辑表现形式为《易经》,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此时,国家的制度特征是尚鬼神之道

及至周代,民智更加开发。周公制礼作乐,华夏价值实践系统由神道设教转向人文设教为主。到孔子为《易经》做传——《周易系辞传》的形成,在华夏价值解释系统的层面也彻底完成了神道——人文转换的过程,正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个时候,华夏价值实践系统形成了神道设教与人文教化并存、人文设教为主的情况。基本表现形式为——敬天法祖


            敬天法祖——华夏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载体

如前述,礼制为华夏价值实践系统之核心,而礼制的基本内容为礼乐,礼乐的核心为祭祀,祭祀天地、祭祀人鬼。荀子说礼有三本,天地之道、先祖血亲之道、君师之道,正对应了宇宙观、生死观和道德观。天地、先祖之道即是敬天法祖,所以,敬天法祖实为华夏核心价值观之基本载体。

华夏人尊崇天道,但在过去,只有天子方能祭天,人民对昊天上帝的尊崇是通过敬天法祖之鬼神信仰来实现。也就是通过祖先鬼神信仰传达天道,以奉祀的礼乐形式,实现教化。先贤往圣以此为载体,达到天人沟通的效果。并把天道所包含的各种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人文设教
  
以祖先信仰的媒介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地,顺乎自然与人情。由此实现了神道设教与人文教化的统一。

一种信仰,必须寻找一个可靠的、顺乎自然的载体。血统代表生命的传承,人不能背叛血统如同不能抛弃自己的生命一样。所以,血统宗法是华夏人信仰的基础。华夏的一切思想、教化、政治,都以血统为载体,以亲亲为出发点。这点,与华夏重生的生死观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的前辈就是通过敬天法祖的实践形式,实现了天人沟通、天人合一。

作者:曾德纲 

本文来自: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229830&page=6

2

鲜花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叶芸芸01 2008-12-18 14:27
回复 哈罗双流 2008-12-23 22:36
有空认真做回复,先踩一脚
回复 vivi_cn 2009-1-6 12:06
这个话题我喜欢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02:17 , Processed in 0.0341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