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5|回复: 2

中医溯源,药王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中医 > 中医秘史 > 中医溯源 > 正文

你知道药王是谁吗? 2011-08-15 13:26:37 新浪中医


          导语: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制药方面也是人才辈出,不乏惊艳绝世之辈获得世人的尊敬和称赞,并尊称药王。你知道药王是谁吗?李振清《药王史话》记载: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临河北安国视察农业,在去县委机关的途中,经过药王庙。毛泽东主席问陪同的县长:“你知道这里的药王爷是谁吗?”见他答不上来,毛主席说:“全国药王有几个,祁州的药王叫邳彤,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二十八宿将之一。”
地处华北的安国是我国着名的药都(古称祁州),其药材的生产和贸易源远流长。其药材贸易的兴旺与药王庙有着密切关系。
“药王”事迹
            据现存最早的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场祠记”碑铭中有关“皮王”的赞辞载:“系宋之时兮,云有秦王。遘疡疾于身兮,坚隐膏肓。医巫举莫疗兮,心欲狂。神忽感于梦寝兮,挚厥伤。分刀圭于青囊兮,药其疮。厥疾遂愈兮,安且康。”碑铭中所称“神”即皮场神,是祁州的灵神。
万历二十六年的“重修明灵昭惠显佑王祠记”中记载,新任太守张应征询问左右佥事有关皮王庙的来历,得到的回答是:“父老传言,前朝有秦王遘疾,诸医莫疗,适一医后至,供药数丸而愈。问其姓名,对曰:祁州南关人也。遣使即其地访之,始知为神,嗣是以医鸣于宋。”
                天启二年的“新建皮王神阁碑记”记载更有意思,说有衲子(和尚)请姜熊兆为新碑撰记,据说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居民马自贵母病,几不起,诣神祈安,母中夜恍忽梦神授之剂,觉而沉疴顿减,厥明乃疗。”于是决定铸神像,供香火。但和尚对于“皮神”一无所知。于是姜熊兆核查《祁州志》中有太守童信之的《皮场王传》,始知原委。而该书已记载了皮神“宋建中靖国元年封灵贶侯,寻改侯为公,咸淳六年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佑王”。你知道药王是谁吗? 2011-08-15 13:26:37 新浪中医


药王庙始建时间
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皮场祠记”载,据王吉、申端称:“皮场为州之灵神,祀典虽不列,而前朝封制具存。”“前朝封制”指至少明初皮场神已列为官祀。而万历二十五年“勅封重修明灵昭惠显佑王新碑记”明确指出该庙“建自成祖文皇帝”。应是明初朱棣在位时,即1403~1424年间。
清嘉庆九年的“重修皮王阁神碑记”记载“夫庙宇之建,肇于宋,扩于明,而当庙宇未建之先,旧有皮王阁一座,在今庙之右后北偏南向,上下六间,外有围墙、大门,虽与庙连,别为一院,盖皮王之故宫也。”照此说,宋代建庙之前,已有阁。


十三帮成立后,河南彰德府武安县的药材商人又联合成帮,清同治四年新立碑记中也称:“祁州南门处,旧有药王庙一座,奉祀明灵昭惠显佑王。相传神自有宋时以医术鸣世,多所存活。迨后遇有沉疴,医治莫效者,祈祷顿瘳。神之惠济苍生者不胜偻指,土人建庙祀之,自有宋而元而明,迄今国朝,历数数百余年之久,未尝或废。”说明在此时皮王显灵治秦王的故事在安国已流传广泛。


根据安国民间传说,山东帮在十三帮中是一小帮,想借助当时宰相刘镛题匾以提高地位。当其他帮的题匾都已挂满庙宇,刘镛迟迟不题。山东帮前去催促,刘镛不慌不忙地说:我的这个匾肯定压住其他各帮。原来他题了个“药王庙”,只能挂在庙宇最显眼处。根据这个故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把皮王神阁说成是药王庙呢!
            药王是谁


综上,可以发现,“皮王”的称谓出现最早在宋末明初已有。而药王的称谓是在清初才出现。

文献所及,最早将邳彤与皮场王,及药王联系在一起,见于乾隆《祁州志·卷三·建置志》:“汉将邳彤之庙,俗呼为皮场王,即药王也,在南关。按王本州土神,自宋迄今,以医显灵,有疾者祷之立愈。相传先朝有秦王有疾,诸医莫疗,一医后至,进药数丸,立愈。问其姓名,对曰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诏立庙祀之。宋建中元年封灵贶侯,后改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灵昭惠显佑王,建庙临安。”


光绪六年“增修明灵昭惠显佑王庙碑记”对药王是谁作了考察:“祁之崇祀药王也,自宋迄明而独隆于当代,赫声濯灵。考之邑乘,王为光武时二十八将之一,邳姓彤名,邑之南关有王之故墓在,遂祀焉。宋建中初封灵贶侯,寻封公,咸淳六年加封明灵昭惠显佑王。”这是现存碑铭中最早将汉将邳彤指为药王者。





«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lian1122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中医 > 中医秘史 > 中医溯源 > 正文

孙思邈与抓药的渊源关系

2010-02-25 13:11:24 网络转载
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事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见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假使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

因为采的药材许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不少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常常外出行医采药,不论走到哪里,只需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不少。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患者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多少,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患者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储藏放置各种药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9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一个老中医的偏方
http://bbs.m4.cn/forum.php?mod=v ... 66143&ac=429330


不看广告,看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6 14:04 , Processed in 0.0358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