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79|回复: 61

【2010.03.25 英国卫报】中国网络防火长城上的裂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下个月 于 2010-3-27 10:38 编辑

【中文标题】中国网络防火长城上的裂隙

【原文标题】Holes in China's great firewall      

【登载媒体】英国《卫报》

【来源地址】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libertycentral/2010/mar/25/holes-in-chinas-great-firewall7 u/

【译者】fukgm
      【翻译方式】人工
      【声明】本翻译供Anti-CNN使用,未经AC或译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文库】http://bbs.m4.cn/thread-233648-1-1.html

【译文】

作者:XiaoQiang (你没看错,就叫小强)


Han Han is a 28-year-old bestselling author, racing driver and blogger who is a star of Chinese cyberspace. He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outspoken critics of government censorship, and his blogposts are often deleted by censors. Nevertheless, his main blog has over 300m hits. In an online poll Han Han ran recently on his blog about a corrupt official, 210,000 people voted. Yet it is not just Han Han's words that are so influential, but the internet technologies – searches, file-sharing, RSS, blogging, microblogging, image and video-sharing, social networking, etc – that allow them to spread freely, despite government censorship.

在中国,韩寒这个年仅28岁的网络新星拥有众多的头衔,如畅销书刊作家,博客写手,赛车手……,除此以外,他亦是众多坦率指出并反对政府信息控制措施的异议者中最敢言的一员。因此他的博文经常会被审查机关删除。不过,他的主博仍然有超过3亿的点击量。在韩寒博客上最近的一次关于反对政府腐败的公投中,有21万的网民参与了投票。然而,仅仅靠韩寒一个人的个性发言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够的,诸如网际搜索,资源共享之类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在冲破政府信息封锁审查,表达人民自由意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This week, Han Han blogged about Google's closure of its China-based search engine and wrote: "China has 2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If Google asked all of them if they want to see uncensored search results, I think this 200 million minus the number of [government paid] internet commentators will agree." His post was soon deleted; however his words have been reposted by devoted readers. Just Google Han Han's name: his supposedly censored words are still all over the Chinese cyberspace.


      韩寒本周在其博客上为谷歌在中国关闭其搜索引擎的事件而撰文,内容节选如下:“……中国的2亿网民,如果谷歌向他们发出要求解除政府网络审查的呼吁,那么除了政府培养的五毛,其他人都将奋起响应。”他博客上的这篇文章马上被删除了,然而深爱着他的读者们截取了文章后加紧互相转载,传阅。在谷歌输入“韩寒”这个名字后,您会发现中国的网络上仍然到处回响着支持韩寒的声音以及他那些被审查的文章。


This is what China's leaders most fear: the power of truth-telling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hich directly challenges their privilege, ideological control,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gim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learned that it can't merely target internet users, but must focu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ccess to the network, and the companies that provide these tools.


这就是中国领导人的最为恐惧的:中国人民心声的力量——这是一种能向特权,意识形态控制以及政权合法性挑战的力量。中国政府于是认识到不能仅仅只对网民下手,更要花大力气在控制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方面,当然,还有提供这一切的商家。




That's where Google enters the story. Google does not create content but makes information more accessible and organised, empowering users for connectivity and collabor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operates under a political agenda to control and dominate content and to keep oppositional voices fragmented. Surveillance of users and enforced self-censorship of companies is part of this overall strategy. This runs in direct contradiction to Google's corporate ethic and business agenda, which includes protecting users' privacy and gaining their trust.


于是谷歌不可避免的被卷了进来。谷歌自己从未表达过什么观点——她只是想让数据更有序,让信息更开放,让用户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在政治议程里通过决定:支配和控制互联网内容以便达到压制反对声音的目的。监控用户和加强公司的自我审查力度是这个策略的一部分。谷歌公司一贯坚持保护客户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从而获得了大家的信任,这种与谷歌精神背道而驰的措施终于激起了反弹,矛盾由此产生。



Google's decision to leave China rather than abide by intrusive government policies effectively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cyberworld divided into the internet and the "Chinternet", with the great firewall marking the boundary. Several top global websites, including Google, YouTube, Twitter, and Facebook, as well as thousands of other websites, are no longer easily accessible.


谷歌面对咄咄逼人的政策宁死不屈,最终决定离开中国的做法标志着网络世界分化成了两部分:世界与中国——巨大的防火长城隔开了两边的网民。好些全球闻名的网站,包括GOOGLE,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像其他成百上千的网站一样,需要翻墙才能使用。




But just as Google's China story is not yet over, the China chapter of the internet story is just beginn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 global, open and 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ll only grow, even through the great firewall. Google already has a huge number of loyal users in China, many of whom are increasingly unhappy with internet censorship. Removal of Google's Chinese search engine to Hong Kong will create stronger demand inside China for censorship circumvention tools. Potential retaliatory measures by the government to block other popular Google services such as Gmail, Google Docs, Google Buzz, Google Wave, and Google Talk will only heighten this demand.


但正如谷歌的中国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样,中国的互联网问题才刚刚开始。 要求开放,呼吁加深合作交流以及提倡全球化的改革势力只会有增无减,即使以防火长城也阻挡不住这股潮流。谷歌在中国已经拥有大量忠实的追随者,对政府审查行为的不满情绪已经在他们之间开始弥漫滋生。谷歌将搜索服务引擎转移至香港将迫使更多的中国网民尝试使用破解软件。而政府隐晦的报复行为诸如封杀谷歌其他的热门软件诸如Gmail 等服务将进一步提升网民的这种逆反情绪。



As a leading technology giant with a strong commitment to internet freedom, Google has the capacity to make its services continually available to Chinese netizens. Other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should join in this struggle to create a single, open and free internet. The final story is written by people like Han Han, who represent the irrepressible desire for truth, dignity and freedom. This spirit is what will ultimately topple the great firewall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novative and unblockable internet technologies.


作为一个肩负着传播互联网自由重托的互联网技术领军企业,谷歌有能力为中国网民继续提供他的服务,其他的高科技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步其后尘,加入到这场争取网络自由的斗争中去。而书写历史,完成最后一击的将是成千上万像韩寒那样渴求真理,尊严和自由的人民。正是这种精神,将在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的武装下,最终推翻这座网际长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自己都觉着很纠结,没人说坏话就说没有言论自由,有人说了,就叫“异议人士”。现在中国这种“异议人士”还少吗?言论自由都已经泛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标题】中国网络防火长城上的裂隙【原文标题】Holes in China's great firewall      【登载媒体】英 ...
fukgm 发表于 2010-3-27 10:19
钦佩楼主高产。pS编辑的非常好了,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ukgm 于 2010-3-27 11:21 编辑

鉴于本文作者比较特别的名字(估计会有读者问:真的是小强么?),有必要给大家解释说明一下他的背景

作者萧强 XiaoQiang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86年来美国,在圣母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所副教授,是“中国数字时代”网站的创办人。

自1991年以来供职于总部设在纽约的民运机构“中国人权”执行主任。

自1993年开始,萧强参加了每年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年度人权会议。

于2001年获美国私人机构“麦克阿瑟基金会”颁发“麦克阿瑟天才奖”以表彰其对人权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

注:萧强在民运人士里面算是那种比较有真才实学的技术派(毕竟卫报不是这么说上就上的,鬼佬也没这么多机会)
     其此前在《卫报》发表了两篇文章:《A life of purity and dignity》(2008年10月24日)(胡佳的案子评论)
     以及《Google prompts soul-searching in China》(2010年1月13日)(为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贼喊捉贼般的摇旗呐喊)

可以说他的文章集各海外反共华人媒体报道的腔调,特点于一身,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关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有点道道。。。。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   自己心里有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鱼在乎 于 2010-3-27 11:11 编辑

外面动不着你,从里面搞挎你,他们就是这种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AC好像都不喜欢韩寒,怎么一直把韩寒的文章弄进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一介书生,哇众取宠之人,书生误国,果然如此。
试问韩寒你对国人都做了什么贡献,只会用嘴皮说些不负责任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一介书生,哇众取宠之人,书生误国,果然如此。
试问韩寒你对国人都做了什么贡献,只会用嘴皮说些不 ...
你我约定 发表于 2010-3-27 11:22



    我挺你!韩寒,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一个人,经常说出一些和人民对立的言论来吸引眼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寒,一介书生,哇众取宠之人,书生误国,果然如此。
试问韩寒你对国人都做了什么贡献,只会用嘴皮说些不 ...
你我约定 发表于 2010-3-27 11:22

你又对国人做了什么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自大,哗众取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奉承谷歌,如此睁眼说瞎话,怎么奇怪这篇文章的基调与语气还从未在外媒上见到过,原来又是一个比美国还美国的民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仅看看而已,并不想对这类的文章作太多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守法公民,我不分裂国家,我不在乎你监视我gmail的邮件,但请别封了g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hh以为在涉及国际舞台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可以不顾自己政府的脸面,指点江山,这只是亲者痛仇者快的办法,于事无补,反而节外生枝。现在都需要能慢慢沟通,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而不是叫多少人来如何如何,一不小心,所谓良心不知不觉变味,变成了煽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3-27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打死也不信谷狗来中国是为了所谓中国人民的信息自由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论自由,韩寒毕竟和那些有政治动机的人不一样,有专门政治动机和吃里扒外的人政府才应该坚决清洗,那类人才是搞事的政客性质的,比如给自己加上普通人外衣的某些运运。像韩寒这些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论说什么都不用去管。韩寒说什么也不用再意,大多数人只是为发泄情绪,或从他的角度为国家着想。只是观念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在家里说点没什么营养的话!扯得蛋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需要HH这样的人
但是也不能只有HH这样的人

HH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的行为
我愿意相信,我们都是有同一个梦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成天鄙视咒骂爱国者的人能是爱国者?一个被洋奴才大肆吹捧的人能是爱国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17:02 , Processed in 0.0471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