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5|回复: 41

[图文写说] 老子修身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道德经》这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通篇蕴涵着做人做事、为官处世、治国理政的深邃道理和修身哲学。其中一些警世格言,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它的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伦理教化沁人心脾,启迪领导干部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养育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






老子把修身看做是治国的逻辑起点。“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领导干部修身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能起到“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的作用。领导干部应从哪些方面修身呢?












1.jpg








一、要有上善若水的为民情怀




老子以百姓满意度为标准,把官区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好的官是“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是最成功的善政。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民众意愿,像天地不逼迫万物强行一致一样,让民众也能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长。






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一个政权或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回看历史,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都是统治者顺应民心的结果。反之,历朝历代的政息人亡,主要原因都在于执政者没有把握好民心。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93年斗争历史、74年执政历史、拥有1900万党员的大党,但由于党内腐败问题严重,既得利益集团横生,再加上长期称霸,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难,逐步丧失民心,最终上演自身垮台、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事实证明,如果不自觉地放弃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任由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不断发生、不断演变,会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甚至会丧失民心、亡党亡国。






认真分析中外政权的兴替并加以借鉴,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高度关注民心向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做以群众之心为心的“圣人”,而不是居高临下、坐待群众感恩的“公卿”。首先要敬重群众,自觉拜群众为师,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关切民愿,真心实意为群众为事;其次要敬畏群众,夙夜在公,兢兢业业,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不敢疏忽、不敢偷懒、不敢冷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






二、要有少私寡欲的知足心态






如何对待欲望?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对贪欲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教诲人们要:“去甚、去奢、去泰”,“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权力,面对诱惑很多,如果放纵私欲,就会迷失人生方向,改变从政初衷,成为权、钱、色的俘虏。纵观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尽管其案情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心贪欲盛、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沉湎于灯红酒绿、堕落腐化、骄奢淫逸。“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更要特别注意节制私欲,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培植健康生活情趣,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为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所囿,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时刻绷紧为政清廉这根弦,管好自己。






领导干部要约束自己的兴趣爱好,防止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赖昌星曾有一句“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一些腐败案例表明,官员的嗜好是其致命的软肋,投机分子瞄准官员的嗜欲,投其所好,博得欢心,加以利用,拉其下水,使之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构成犯罪。领导干部要将爱好兴趣寓于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之中;要“爱”之得当、“好”之有道,使之有利于陶冶情操和生活情趣。










2.jpg







三、要有宠辱不惊的守静气度






宠辱不惊是老子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价值取向。老子认为:只有“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荣”,而“守其辱”;才能“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宠辱不惊是心灵净化的外在形态,老子把贵身思想与宠辱不惊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不惊,所折射出的是守静和不争。守静、不争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保持守静和不争的心境是解开荣辱困惑的“钥匙”。宠辱不惊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在从政生涯中,经常面临着升、迁、去、留等名利地位的考验、“拷问”。对个人的“大事”,要有静气,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安然沉稳,彰显从容不迫的气质魅力。领导干部的心态要平静如水,当荣耀时不自负,当低潮时不悲观;冷静面对现实,坚持恬淡自甘,摒弃竞逐名利,遏制心浮气躁,提升人生境界,努力成就事业。






四、要有处下守柔的若谷胸襟




老子用江海比喻人要处下居后,用山谷象征人要包容大度,指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大者宜为下”,“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这些精辟见解概括起来是:柔弱如水;处下谦卑;质朴淳厚;从而构成“慈”、“俭”、“谦”“三宝”持身,柔慈宽容,赢得人心。







有些官员,一旦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主政一方,就感到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喜欢高调行事、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在位时,下级阿谀奉迎,百姓敬而远之;一旦离开官位,无人理睬,骂声满天。领导干部要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上德若谷”、“大白若辱”的低调形象。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正考父,任命为士时,低着头走路;任命为大夫时,弯着腰走路;任命为卿时,身体伏在地上,沿着墙边走路。虽然史料有些夸张,但它告诉领导干部,只有谦虚低调,雅量容人,才能凝聚人心。领导干部不妨把自己看得低一点,这样就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从而少一些骄傲自满,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足,多些干劲;少些主观武断,多些开门纳谏,有利于科学决策;少些“官架子”,多些融入群众,为百姓办实事;少些名利和私欲,多些清醒和警惕,守住道德防线、法纪底线。(来源:眉山日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2-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

上善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万物而不争,才是上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句~~~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很多遍,常读常新。也看过后人的注解,开篇就有争议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PigPig溶佛道于一炉,厉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望那帮贪官奸商
自己慢慢修
梦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奇同志的境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武力可以夺天下,但不能夺人心。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时时不违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八泰 发表于 2014-12-2 08:15
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

上善若水

不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的晨吟 发表于 2014-12-2 08:24
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 ...

顺其自然,虚怀若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rootec 发表于 2014-12-2 08:40
利万物而不争,才是上善。

夫唯不争 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心舍得 发表于 2014-12-2 08:53
喜欢这句~~~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iluxinyu1964 发表于 2014-12-2 09:24
读过很多遍,常读常新。也看过后人的注解,开篇就有争议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故 ...

帖子是转的喔, 但我也喜欢读道德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3 18:16 , Processed in 0.06552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