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8|回复: 7

关于西藏历史还有几个小问题,盼高人指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算看了些资料,还有一些地方不明白,有没有朋友知道答案?

1、dl与班禅都是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但是藏传佛教也有其他的支派,象红教、白教、花教。黄教是现在藏传佛教最大的支派,但是其他的支派也有信众吧,我想知道他们信众分布在西藏的什么地区。另外能不能列举下这些支派下的寺庙名(比如说桑耶寺好像是红教的吧)。

2、如果其他支派也有信众的话,为什么1959年前这些支派的信众会在身为黄教活佛dl的统治下呢?其他派别的僧侣会接受dl吗?

3、1959年前班禅和dl共同管理西藏,班禅系统是在后藏,dl是前藏吗?不过我搞不太清楚前藏后藏指的哪里。

PS:如果能有地图说明就好了。

盼高人解答
发表于 2008-3-2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我也想知道.
发表于 2008-3-29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后藏: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

  前藏以拉萨为中心。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清政府分别册封dl喇嘛和班禅额尔多尼,形成dl掌管前藏、班禅掌管后藏的格局。

  后藏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拉萨无论在人口,还是文化方面都远远超过日喀则,成为西藏的中心。日喀则虽然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2大城市,但人口仅有拉萨的1/5。

  前藏与后藏之间的交通枢纽就是江孜。江孜是日喀则地区的一个县,曾经是西藏仅次于拉萨和日喀则的第3大城镇。现在的江孜主要以宗山城堡遗址、白居寺十万佛塔、帕拉庄园等旅游景点闻名。
红教:
   又称红教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的一派,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明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 宁玛派与西藏本土所固有的宗教——本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8-9世纪,佛教中的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保持父子相传的形式。而本教在西藏民间的影响很大,恰好密宗的神秘性与它非常相似,结果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一派别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更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他们以印派佛教为师,运用该派的经典,建立寺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教派。这一教派开始时是没有名字的,直到后来其它一些教派产生,才由于它的特征而被称为宁玛派。又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的帽子,所以也被称为红教。 。桑耶寺、大昭寺和昌珠寺,虽然都是融多种宗派为一炉的综合性寺院,但是在广大宁玛派信徒包括历代高僧大德观念中,则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上述三座寺院始终是宁玛派的祖寺,在宁玛派这一宗派领域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白教: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语,而“举”字则意为传承。故“噶举”一词可理解为教授传承。噶举派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但这一称呼不十分妥切。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晚近主巴(不丹)的一些书中写“白传”的,这是因为仅考虑到玛尔巴、米拉日巴、林热巴等噶举派高僧曾穿著白衣的原故。实际它的名字应当是普遍流传的“语传”二字较为合理。因为此派是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由于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而且它还蕴含着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深层意义,所以,有关这一宗派的名称,还是用“噶举”一词更能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瑜伽师的继承,最后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从教法传承上看,噶举派尽管派系庞杂、繁多,但其所宣扬的教义、教规大体上一致,没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均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和教法传承。从总体上讲,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后来香巴噶举衰微了(直到近10年间由拉则江贡上师在汉地重新宏扬-----见《我的灵魂依怙》),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最后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从目前整个噶举派寺院的现状及其势力或影响来看,主要有西藏拉萨市的楚布寺,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寺,以及四川甘孜地区的八蚌寺等,这几座噶举派寺院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位于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境内的楚布寺,虽然目前的寺僧不算很多,其建筑规模也谈不上宏伟壮观,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噶玛噶举的祖寺以及历代噶举派黑帽系活佛噶玛巴的住锡地,有很高的威望。
花教: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的创立者是昆·贡却杰布(1034——1102年)。根据萨迦派史籍,昆·贡却杰布是吐蕃时期的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特别使萨迦派引以为自豪的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的大臣(内相)昆班魄切的儿子、吐蕃时期的七觉士之一,昆鲁意旺布松,是昆氏家族中诞生的第一位出家僧人,也是藏传佛教史上产生的第一批僧侣之一。以此说明昆氏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信奉宁玛派的世家,曾为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萨迦寺不仅是萨迦派的祖寺,在萨迦派信徒乃至整个藏族信徒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它又是一座具有浓郁宗教文化氛围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黄教:
  格鲁派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

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 、 不事农作 、独身不娶 ,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其《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宗道次第广论》与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在旨趣上一脉相承。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显示其权威地位。同年建甘丹寺为主寺,故该派亦称甘丹派。以后该派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诸大寺,势力日渐扩张。1542年,该派以锁南嘉错为二世dl的转世,活佛转世制度在格鲁派中自此确立。16世纪锁南嘉错受明廷册封。

至清代,该派的dl与班禅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确认。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执政教派,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自此进一步发展。格鲁派除藏区四大寺,尚有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及今蒙古的额尔德尼召等教派中心。该派奉龙树《中论》,持缘起性空之见。谓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修持主教行并重,不废戒律,兼重止观。教法包容显密二宗,强调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 。其学经制度严密系统,考核升迁章法严密。显宗学僧先通五大部(《 量释论 》、《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在三大寺获格西学位后方可进一步修密宗四大部瑜伽密法。该派亦有严格寺院管理制度,僧职人员各司其职,母子寺院从属关系严格。历史上该派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在公元15世纪时才兴起。它一兴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无法达到的重要地位。 学修并重、讲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最晚出现,它几乎吸取了以前诸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各种教法,如有名的萨迦十三金法,噶举的大手印,宁玛的密修马头明王,噶当的十六明点(又称“十六滴”),夏鲁的时轮金刚,觉域的断法教授等等。

四大活佛转世体系
dl喇嘛(前藏)、班禅额尔德尼(后藏)、章嘉呼图克图(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古)

六大寺院
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座寺院位于拉萨附近,合称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的日喀则),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附近),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



  
发表于 2008-5-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图支援^^

民国时期的老地图,从中可清楚看出前、后藏的划分~

[ 本帖最后由 xingruozi 于 2008-5-12 11:23 编辑 ]

来自昨日重现网站,转载请注明,谢谢!

来自昨日重现网站,转载请注明,谢谢!
发表于 2008-5-1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鲁巴,即黄教,通过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后成为藏地占据统治地位的教派,就是旧西藏政教合一体制中占主导的“教”。目前,黄教在藏地的寺院规模和数量依然占优,亦可称为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其他的教派都因寺院的传承而延续,地区分布比较复杂。倒是80年代后宗教政策落实,其他的教派也得到发展,比如红教,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寺院发展较快。教派的差异主要在崇拜体系、轨仪和修行方法的不同,每个教派也都有自己的宗教领袖,但整个藏区的各个教派也都基本上认同dl和班禅,尊为最高的领袖。至于普通信众,基本上是属地崇拜,就是说皈依于某个寺院,而皈依的寺院往往就是当地的,甚至就是本村的。当去宗教圣地朝拜的时候往往也是不管教派的,只要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寺院和圣地都会膜拜,所以信众对教派并没有强烈的选择性。教派之间基本上是相互宽容和尊重的,由于藏传佛教目前稳定传播和发展,教派与教派之间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很多方面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也有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寺院,本身就不分教派,而是接纳所有教派的修行内容和方式,供修行者选择。

[ 本帖最后由 czjs2008 于 2008-5-12 12:33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有一个想法?所谓前后藏的前后,在藏语里也是前后的意思吗,还是翻译成汉语后加上的?如果藏语了本身就带有前后的概念,那么就很能说明藏区以内地为中心的地理概念
发表于 2008-5-2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任重道远 的帖子

所谓“前后藏”的概念是内地人的区分法,藏族人并不那样区分藏族地区,懂汉语的藏族人一般知道这种分法,但大部分藏族还是不清楚这样的分法。藏族对藏区的分法是按整个藏族地区来分(包括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按传统,大的分三个区域:“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茹、下部多康六岗”。上部阿里三围(普兰、扎达、拉达克),三围讲的是这三个地方的特色:普兰被雪山所围绕;扎达被土山所围绕;拉达克被湖泊所围绕;中部卫藏四茹(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四茹意思是说这四个地区犹如田地方方正正的位于藏区的中部;下部多康六岗(记不清楚名字了)意思是说多康地区的六个中心位于高地之上 。现在,有时说整个藏区时还仅分作三个大的区域:多、康、卫三区;就是安多藏区(青海出了玉树、甘南、四川阿坝),康巴藏区(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德庆,西藏昌都及那曲东三县),卫藏(拉萨、日喀则、阿里、林芝等)。在藏族的观念里藏区以拉萨为中心。

[ 本帖最后由 TanZinTseWang 于 2008-5-23 10:41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2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網上找到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61/0709/108356.html

六岗就是这片地区的六个高原,金沙江与雅砻江间的“色莫岗”、“勃波岗”;怒江与澜沧江间的“察洼岗”;澜沧江与金沙江间的“玛康岗”;雅砻江上游与黄河之间的“玛杂岗”,以及雅砻江中游与大渡河间的“木雅惹岗” ,大致相当今青海之玉树、果洛二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22:55 , Processed in 1.55706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