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8|回复: 3

124年前大清驻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怎样看美国大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hqol.cn/thread-15585-1-1.html

黄遵宪大清时代,闭关锁国,加上传媒不发达,一般人不可能对美国总统大选有所了解,在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对国民高压暴力奴化的结果,人们对西方民主政治根本无法理解。所以,对美国总统选举一事就是有所听闻,也认为是《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闻。
有学者撰文说,在当时,只有少数中国人因职务或工作原因,有机会接触和目睹美国的大选,其中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黄遵宪曾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后又当过新加坡总领事。1882年(光绪八年)至1885年,他出任大清国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由于常年在海外工作,黄遵宪在同时期人中属见多识广、思想开明的一类人,后来还积极参与了维新运动。虽然如此,当亲眼目睹188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先驱还是傻了眼。
124年前的美国大选
光绪十年(188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当时在任总统是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争取连任,竞争对手是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结果是后者获胜。不巧的是,黄遵宪有幸观摩的这场大选是美国大选历史上少有的一场肮脏选举,双方人身攻击不断,格调非常低下。黄遵宪把当时的见闻用《纪事》一诗记了下来,当他目睹了选举中两派拉票的场面,两派候选人互相揭底的演讲后,吓得马上得出“共和政体万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国”的结论。
黄遵宪的《纪事》全诗分八段。第一段描述两党各自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大造舆论:“击我共和鼓,吹我共和笳,书我共和簿,擎我共和花。请听吾党语,汝众勿喧哗。”从这段诗里可以感受到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在举行大选时的宣传活动,诗句描写的应是在街头宣传的鼓乐队和彩车队,以及街头拉票演讲的场景。诗中“共和”一词指的是民主政体,而非专指共和党。
第二段描述两党各自宣布的施政纲领及给选民的种种承诺,而对方则斥问“空言彼何益”?第三段描写两党互相攻击对方候选人,最为精彩:“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匿数不尽,汝众能知否?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清朝官员眼中的美国总统选举丑态
这才是令清朝官员大开眼界的场面,两党互相攻击,互相揭底,竭力丑化对方,有说对方候选人年轻时有偷牛和聚赌前科,又有嫖娼的传闻等等。这样品德的人也可以出来参选当“圣上总统”?这对读诗书讲礼仪的清朝文人官员来说,是无法理喻的。这种言论开放的场面令这位大清官员摇头叹息不已。
第四段描写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最后手高举,明示党议决。”第五段描写候选人发表演说,接见选民,进行竞选活动。第六段描写候选人私下进行的各种拉票活动,双方揭露了许多贿选伎俩。第七段描写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实际上是选出总统选举人)及急盼选举结果的情景。
最后一段用他的眼光概括叙述了美国总统选举中他认为的种种丑态:“乌知举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寻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
黄遵宪简介:清末走在时代前列的外交家和改革家
今年4月27日,是黄遵宪诞辰一百六十周年。他是一位很值得人们纪念的历史人物。
黄遵宪祖籍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属于客家族系,生于1848年4月27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卒于1905年3月28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享年57周岁,为后人留下了《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等著作,今人编有《黄遵宪文集》、《黄遵宪集》、《黄遵宪全集》等。除多部传记外,祖国大陆与台港还出版了《黄遵宪传记资料》、《黄遵宪研究资料选编》、《黄遵宪与近代中国》、《黄遵宪的史学研究》、《黄遵宪诗歌研究》、《从黄遵宪到白马湖》、《黄遵宪师友记》、《黄遵宪新论》、《黄遵宪与文学转型》等研究著作多种。
但是,人们对黄遵宪历史地位认识仍然不足,不仅广大民众比较陌生,就是学术界也存有偏见,一些学者依然主要把他看作诗人,使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史上。新中国成立不久,王瑶先生便著《祖国十二诗》,将黄遵宪推为我国一流诗人;近年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也指出黄遵宪是历史标志性人物。
黄遵宪确实用诗笔留下了晚清的历史面影,生前便有“诗史”之誉。后人怀念他,也首先是因为他的诗坛地位,即文学史上所称“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本人临终绝笔也曾自叹:“生平怀抱,一事无成,惟古近体诗能自立耳。”但是,他绝非仅是一个诗人,他本人也不肯仅以诗人自任,自传体诗《支离》即云:“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其弟黄遵楷在为黄遵宪诗集《人境庐诗草》题跋时亦慨叹:“以非诗人之先生,而使天下后世仅称为诗界革命之一人,是岂独先兄之戚而已哉?”说起来,对黄遵宪的历史地位,其维新战友康梁师徒最有发言权,也早有明确的认识。康有为慨叹:“公度岂诗人哉?”梁启超在《人境庐诗草跋》中警豁地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疑问:“其诗人耶?……其非诗人耶?”都认为他确实是真正的诗人,确又不仅仅是诗人。梁启超还在《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断言:“古有以一人之用舍系一国之兴亡者,观于先生,其信之也。”即认为黄遵宪的主要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兴衰有密切联系,对他的评价自应更加全面高远一些。   
除诗歌创作外,黄遵宪的贡献还表现在外交、宣传和改革事业上。
就外交说,黄遵宪中举后,没有参加进士考试,而是选择了首任驻日本使馆参赞之职,进入外交界。后来离开日本,担任驻美国旧金山领事,随后又随使英国,并出任驻新加坡领事,戊戌变法时期被使命为驻日大使,前后在外交界任职约十三个年头。其一生在外交事业中耗费心力最多。夏衍先生称誉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我认为黄遵宪是一个值得我们外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从<忠臣藏>想起黄遵宪》,原载《世界知识》1979年第4期)
就宣传说,黄遵宪从新加坡奉调归国后,极力倡办报纸,主动带头捐出一千银元,发起创办了《时务报》,在戊戌变法之前该报曾执国内舆论界牛耳。他推荐梁启超担任报社主笔,更是独具慧眼。从新闻史来看,黄遵宪是自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先行者,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至少不亚于在外交界的努力。
就官场说,黄遵宪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改革家。他的行政能力,很被时人推崇。他尚未中举,便有乡试考官周朗山昌言于众:“过岭以来所见士,君一人而已!”初次与李鸿章见面,李便以“霸才”许之。刚刚考中举人,就被同乡先辈首任驻日大使何如璋聘为使馆参赞。梁启超更极力推许道:“先生治事、文理、密察之才,以吾所见国人多矣,未有一能比也。”戊戌变法期间,他以湖南代理按察使的身份,辅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力推行变革,颇得时代风气之先。其后,只有他倡立的湖南保卫局成为仅存硕果,使其成为将近代警政引入中国的功臣。被罢职归乡后,他还曾拟撰写《治法》一书,深入研究国家行政问题,甚至怀有“昭雪褒示,或者终在吾手”的翻案希望,却不得不抱憾以终。
另外,黄遵宪还作为学者,耗尽心血地编撰了《日本国志》。不过,这绝非为了青史留名,而是迫切地想为中国的振兴提供借鉴。其书凡例自云:“今所撰录,皆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乃至时人惊叹:“此奇作也!数百年来鲜有为之者。”
总之,从实际事功看,黄遵宪是大大的失意者。他虽是有志之士,爱国先驱,毕竟未能得到伸展拳脚的舞台。当然,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国家的悲剧。黄遵宪既是标志性历史人物的有幸者,又是没能实现自身抱负而承担巨大痛苦的悲剧人物。其幸与不幸,都只能从历史本身求得答案。从这个意义讲,“在中国近代史上,黄遵宪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梁通《跋<黄遵宪与近代中国>》)

[ 本帖最后由 其实很简单 于 2008-12-3 18:2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匿数不尽,汝众能知否?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越千年,今日我们某些同志对美国大选的认知和百年前的这位老先生没什么区别。
攻讦也好,贿选也好,选个白痴也好,至少人家把政治斗争放在众目睽睽之下,至少人家表面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美国那种分权制度下,就算选个白痴,当4年总统也没啥大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西方人对选举的观点吗?马克吐温的 选举州长算有点名气把 美国人选举结束后 竞选双方 同时出来携手号召国民团结这点 是我觉的不错的地方 而其他方面 各种政府运做 政治操作手法相差无几  可能算我个人偏见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18:10 , Processed in 0.16100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