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6|回复: 5

早报:若围绕钓鱼岛中日爆发常规战,日本必败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小蜜蜂 于 2008-12-26 21:21 编辑

 很多网络上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日常规军事力量对比日本占优,认定中国打不赢日本,他们的依据似乎就是两个:
  1,中国军事技术不如日本先进;
  2,某些先进武器,譬如潜艇、军舰和飞机的数量不如日本多。
  这些理论似乎言之凿凿,实际上破绽百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已经过时的机械战争理论的基础上,所列举的依据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如果中国与日本开战,日本必然失败.原因如下:
  现代化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数量性能的比较,而是包括海陆空天电磁五个元素在内的整个作战系统的对抗。
  自从海湾战争以后,现代化战争模式从机械化战争逐步过渡到了信息化战争模式。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最关键的不是对攻击力量的拥有,而是对战场信息的掌握,对制信息权的掌握。战场双方真正要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竭力把战场变得对己方而言是透明的,而对敌方而言是不透明的;己方各部队之间是可以有效联络,即时交换战场信息的,敌方各部队之间没有有效的联络,无法有效调动;我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对对方的所有战场上的部队进行锁定和精确攻击,而敌方却不知道我方动向也没有办法精确锁定我方部队。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己方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各部队和军种之间的通讯,加强现代化侦察、导航、制导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部署,建立现代化的C4I系统,另一方面则是发展各式各样的可以有效破坏敌方侦察通讯导航制导能力的打击力量,譬如电磁脉冲炸弹,反卫星武器,电子干扰设备,先进伪装技术还有隐形技术等等。
  从毛泽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来看,现代化信息战争的原则就是“保存自己的C4I,消灭敌人的C4I”。从这个角度讲,飞机军舰自身先进一点落后一点,数量多一点少一点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我军在过去十年之中,对以上所述地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艰苦扎实的努力,相关先进装备的配发和演练经常见诸军事报道,信息一体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就具体的飞机军舰潜艇数量而言 ,如果确实有战争需要,以中国工业基础之扎实,规模之大,具体的打击力量可以在战前得到急剧扩充,因此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从日本对中国的军事报道来看,其关注的对象仍旧还是作战武器的先进与多寡,单项武器技术的先进与否,甚至还非得算出日本技术比中国技术先进了几年几个月不可,作战理论停留在机械化战争阶段,在现代化战争的指挥官们来看,这种研究方式是十分可笑的。发个视频作为例子,看看日本研究军事力量的思维方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S-tARDgbt0
  在日本人的思维里,自己坦克的对手必然主要是对方的坦克,于是疯狂升级自己的坦克,配备各种消灭对方坦克的先进技术。日本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在信息化战争的几天消灭对方坦克的,恐怕很多时候根本不是1~2公里之外对方的坦克,而是上百公里之外一架老式轰六,十数公里外的一辆轻型反坦克吉普,一艘快艇甚至一辆驴车上发射的反坦克巡航导弹,而杀死自己的不是对方坦克的热成像瞄准仪,而是几百米外潜伏在附近草丛中的一个手拿红外制导束的对方特种兵,或者是几公里外盘旋的一架航模大小的无人机。
  一句话,陆地对陆地,海洋对海洋,空中对空中这样刻板的机械化对抗模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不对称战争。任何两个兵种之间都可能在信息系统的支援下对攻。   日本军方似乎很难想象自己的C4I系统会遭到中国军队的全面毁灭性打击,他们迷信“日本是先进国家,中国是落后国家,所以中国不可能拥有像美国那样的超视距攻击能力和信息化战斗力”。问题是,具体武器技术的落后不代表军事思想的落后,而军事思想的先进与否才是制胜的关键。另外,日本先进的方面绝大多数都局限于国民经济和民用技术方面,而对现代化战争的许多关键核心技术由于美国的严格限制,则远没有掌握。
  1,日本没有掌握核心航天技术(譬如小卫星制造技术,利用中程固体火箭快速发射的技术,回收技术等等),这就意味着其在卫星侦察、通讯、导航和制导方面无法独立自主,战时一旦这些系统受到攻击,没有快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
  2,日本没有有效的中远程对地打击手段和足以反制中国防空雷达的隐形技术以及电磁攻击技术,这将使得中国军队完全不必担心己方的C4I系统会受到日本的实质性打击,而相反的,中国的远程对地打击手段和电磁攻击手段则是应有尽有(弹道导弹,对地巡航导弹,电磁脉冲炸弹),这使得中国完全可以对日本的C4I系统进行突然的毁灭性袭击,就像当年美军对伊拉克的雷达和地面指挥系统进行攻击一样;
  3,日本没有随时掌握战场制电磁权的能力、没有足够先进和全面的伪装技术,没有足够充分的电磁对抗演习,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在对于中国作战而言是多余的;这将使得中国军队可以对日本各作战单位之间的通讯联络进行有效干扰,阻断其数据共享的途径,使得日本军队彼此不能相顾,无法有效调动。
  综上所述,日本对于军事力量的关注重点偏离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主流,对战争的理解,潜意识里还停留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方面涉及得比较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日本防卫由美国代劳,优秀军事人才受美国压制也比较严重,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认识,还顽固的停留在二战阶段甚至甲午海战阶段,沉醉于日清战争的神话般的迷梦中,认为因为中国技术落后,所以其他方面必定也落后,包括军事思想,而对正在逼近的危机基本
  Yunchu Li 《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jp081221.shtml
发表于 2008-12-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之间军事力量对比其实是悬殊的
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真要打仗,日本人怎么死的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日本人注重细节,但他们大局观实在是太差.金刚级啦,052C啦
其实都不是关键,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才是真正的利器
不象低手之间你一刀我一刀的乱砍,高手之间的较量就是高来高去
看谁的导弹更厉害.至于导弹防御系统个人觉得简直是扯蛋
防防北朝鲜,伊朗什么的还行,要防中国的导弹基本上是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也就是一个只敢欺负保钓渔船的主儿,咱的海监船过去停1~2小时,它也就不敢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之间军事力量对比其实是悬殊的
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真要打仗,日本人怎么死的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日本人注重细节,但他们大局观实在是太差.金刚级啦,052C啦
其实都不是关键,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才是真正的利器
不象低 ...
whatdoing 发表于 2008-12-26 09:57


全面战争的话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但是要知道,在美国存在的情况下。
中日最多爆发局部小规模冲突。这时候导弹是不大会用的。
而是使用常规部队。
这时候就会考验我们海军的实力了。
而我们海军战斗力还不如日本。
建造航母势在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战争的话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但是要知道,在美国存在的情况下。
中日最多爆发局部小规模冲突。这时候导弹是不大会用的。
而是使用常规部队。
这时候就会考验我们海军的实力了。
而我们海军战斗力还不如日本 ...
浩汶居士 发表于 2008-12-26 10:23


为什么中日之间爆发局部冲突不会动用导弹?请问你是从何处得出的结论?
导弹既可以携带核弹头也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中国只是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可没有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常规武器。而且,即使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依旧存在,美国也不会直接帮助日本,除非中国直接出兵登陆日本本土。
以在下愚见,现阶段,中日之间基本不会爆发所谓的小规模冲突,而且双方都会尽量避免檫枪走火。中、日之间爆发冲突对谁最有利?当然是美国。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中、日之间两败俱伤,既可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又可以削弱日本的实力,使日本牢牢的绑在美国大腿上。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箭双雕,坐收渔利的绝好机会。日本当然也不会傻到看不明白这点,日本的打算是利用中、日之间的矛盾拖美国下水,让中、美两国硬碰硬,这样中、美两败俱伤,而日本却可以再一次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可借机摆脱美国的控制。显然,美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把驻军后撤到关岛。美国的政策是只有在日本面临生存威胁的情况下提供防御协助,而不会为了日本去进攻。最后一点,美国在亚洲的驻军,一是为了遏制中、俄,二是为了压制日本,单就第二点来说,符合中国的利益。以目前的中国实力,还无法起到与美国相同的对于日本的压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日本提出要美国核制中国了,知道自己完全打不赢中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4 21:26 , Processed in 0.0388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