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0|回复: 0

[网友关注] 闾丘露薇:地震一周年快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d7ab759c8f22661
  
  
  
  采访海军建军六十周年,随着阅兵仪式进入高潮,也是一个终结,媒体马上会转向另外一个采访热点:四川灾区。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计划着,或者已经实施着有关地震一周年的采访。
  
  想起去年八月份奥运期间,当我在北大和同学们分享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人们遗忘的太快。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四川地震,还有之前的雪灾,突然都变成了很遥远的事情。不过我也清楚的知道,当地震一周年来临的时候,灾区会成为媒体必然关注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话题。很快,报纸电视,铺天盖地,关于灾区重建,生活恢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为的是告诉大家,灾区的人民生活的很好,虽然还有一些悲伤,因为那段经历,或者痛失亲人,但对生活却充满着期望。
  
  于是,大家会觉得欣慰,良心上找到了安稳。在过了这个纪念日不久之后,四川灾区,或者地震,又会成为遥远的,和自己没有关联的事情。或者会继续捐款,展现爱心,但是,要做的,也就是这些,足够了。而灾区的民众,则又从一个高潮,跌回到自己要一天天过的日子中去。
  
  两个星期前,我还非常非常的期待重回灾区的机会,但是现在,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会非常非常的犹豫。因为这些日子,我不断地在问自己,作为一个记者,到哪里,为了什麽?可以做什麽?
  
  为了证明他们生活得很好?为了证明对他们的关心?还是为了寻找他们的需要,利用媒体的力量,解决一些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的问题?生活得好是理所当然,根本不需要证明,也不值得大书特书,对他们的关心,如果只是因为去过了,那这样的关心,似乎有点把灾区当成自己的垫脚石,或者说配角。
  。而如果是为了帮助他们,短短几天,或者一两个星期的采访,只能够是走马看花,是否有能力知道那里的人们真正的需要?或者,真的发现了问题,有没有报道的空间?
  
  这些天,因为冯翔的事情,想的更多,担心因为职责而表现出来对灾区的关心,会显得有些轻浮,甚至对于灾区的人来说,显得不人道,或者帮了倒忙。
  
  其实,关心那里的人们,不是在纪念日的时候,给与他们突然增加的关注。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那些失去孩子,再度怀孕,但却无法保住胎儿的妇女们尽快找出原因,我们就能够帮助更多的已经遭受了一次打击的家庭,重新找到希望。
  
  如果能够建造一个这样的地震纪念馆,那里面有着所有死难者的名字,那才是对生者真正的尊重。没有数字,没有名字,所有的纪念都是空洞的,生命,就会显得无关紧要,但是我们纪念,不正是为了纪念生命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7 02:32 , Processed in 0.03973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