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2|回复: 2

汉语语音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8-6 16:38 编辑

这篇帖子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对汉语的语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受汉语影响较多的外语语言的参考,也可以作为和汉语语音中有相类似语音的语言的语音参考。
由于本人得便于汉语母语所在地区为吴语方言区的缘故,对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语音现象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也会在本贴中总结一些供江浙沪闵粤等地区方言者识辨汉语语音的一些简单方法。

汉语文字,属于音节文字,每个汉字就是一个一个完整的音、形、意的结合体。
现代汉语的语音,已经基本总结为“汉语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升调符号、隔音符号。

字母表:
字母表用的是26个拉丁字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英文字母即: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这个字母表的每个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中国人自己的读法,大部分因素读音和德语字母表很相近,除了元音字母“Ee”,辅音字母“Jj”、“Qq”、“Rr”、“Vv”、“Ww”、“Xx”、“Yy”、“Zz”。
这个字母表读法是这样的:A、Be、Ce、De、E、eF、Ge、Ha、I、Jie、Ke、eL、eM、Ne、O、Pe、Qiu、eR、eS、Te、U、Ve、Wa、Xi、Ya、Ze
这其中,小写的拉丁字母读作汉字“皆(jie)”中的“e”音,大写字母E读作汉语的“哥”中的“e”音,字母V读作英语“Victory”中的“V”音。

声母表: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声母表读法:bo、po、mo、fo、de、te、ne、le、ge、ke、he、ji、qi、xi、zi、ci、si、zhi、chi、shi、ri、ya、wa
其中“e”读作汉字“哥”中的“e”音。

韵母表:
a、ia、ua
o、uo
e、ie、üe
ai、uai
ei、ui(uei)
ao、iao,
ou、iu(iou)
an、ian、uan、üan,
en、in、un(uen)、ün(üen)
ang、iang、uang
eng、ing
ong、iong
另外还有一个儿化韵“er”
从韵母表看出,实际是按照押韵的方式规成一组,这个韵母表,和近代的汉语十八辙押韵很接近。

升调符号:
现代汉语升调分成阴平(也叫第一声)、阳平(也叫第二声)、上声(也叫第三声)、去声(也叫第四声)、轻声
轻声书写时无声调符号。

现代汉语中,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成声母、韵母两部分,韵母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比如:jiang(江)这个字的读音,j是声母,iang是韵母。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现在汉语中,很多汉字在读音中已经没有韵尾了,韵尾已经脱落,比如:国(guo)字。现代汉语中有些字是没有声母的称为零声母,比如:安(an)。
i、u、ü作为韵头时,在音节中称作介音。ü在j、q、x后面可以省略两点变成u。

汉语的声韵古已有之,很多汉字在现代汉语中没有韵尾,在古代却是有韵尾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国”字,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韵母是开音节,但在古代是闭音节,还有一个辅音作为韵尾。这可以从现在的朝鲜语(韩国语)、日语中对这个字的读法看出。像这样的字还有“学”、“力”、“十”、“七”、“八”、“一”、“六”、“不”、百、“吃”等等。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只是读音时已经失去了韵母的辅音韵尾,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的声调,分别归入了四声中。要区分这些词,对南方方言地区的人是比较简单的。就拿刚才举的这些字为例,在江浙沪粤方言中,因为保留了古语读法,所以这些词都有辅音韵尾,朗读时韵腹无法延长读音(即韵腹读音给辅音韵尾截断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很多南方人学普通话不容易学标准的一个原因。因为,普通话的很多汉字读音在很多南方方言里是属于这种韵尾截断读音的字,按照古汉语来说这些字称作入声字。

汉语从唐初开始,就出现了声调的雏形,并出现了依据声调写诗的形式。并根据汉语声调将汉语字分成了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这四种声调,是取决于古汉语汉字的读音特点的,所以不同于现代汉语中读音已经变化了的汉字的声调分类。古汉语的平声基本对应于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实际上是古汉语中平声调的清、浊划分,现代汉语的阴平是古汉语中声母为清辅音的平声调,现代汉语的阳平是古汉语中声母为浊辅音的平声调。古代汉语的上声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第三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因为失去韵尾所以按照现代汉语读音,分别归入现代汉语的平、上、去声。

一篇文学作品,一般可以分为韵文、散文两种形式。其中韵文讲究汉字的押韵,这就是传承自古代汉语文学形式的一个文学特色。不过,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达人可能知道,古代汉语中诗歌的特色还不仅仅在于韵,此外还有所谓的平仄和对仗。在这里,我们只讲和汉语语音相关的平仄。

古代汉语中说的平仄,实质是对古代汉语字读音根据声调的又一种分类,它是把古汉语字读音平声归入平调,剩下的上去入归入仄调。在唐诗宋词中,对平仄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唐诗,在什么位置要用平声字,在什么位置要用仄声字,都是有讲究的。我们称一首诗为打油诗,就是因为这首诗虽然押了韵每句字数也可以一样多,但却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另外,在唐宋以前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和唐宋开始的诗歌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建立在平仄使用的差异上的,并以此可以分为古风、古体诗。

古代汉语的声母,有清浊之分,并且大都成对。比如:飞、伏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声母完全相同,但飞字在古汉语中声母和现在一样是清音,而“伏”字在古汉语中的读音声母却是浊音,也正因为这样“伏”字声母清音化以后升调却变了,这种声调的变化就是对浊音的一种保留。因为,浊音实质是声带振动参与辅音发音的结果。而这种辅音清浊的分化在很多方言中都能多少看出端倪来。像刚才的“飞、伏”两字,我就是按照上海方言(属于吴语方言区)读音来分辨的,这种汉字声母清浊划分,在韩国语(朝鲜语)、日语中也有保留。而古汉语中声母清浊的成对,对学习某些外语语音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印地语(乌尔都语)中,就有完整的成套的清浊、送气不送气的成对辅音,而且大多数和古汉语中的清浊声母读音没有差别。

总而言之,了解汉语的历史语音现象,有助于大家事半功倍学好与之相关的外语语音。而且,由于汉语语音的艺术成就,在了解、研究汉语语音历史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学习、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丰富的汉语文学艺术成就。何乐而不为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1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高手,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比较系统和详细地介绍了演变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5:28 , Processed in 0.03723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