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9|回复: 9

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首次满负荷运行【历史上的今天11.2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8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11月28日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首次满负荷运行



  1993年11月28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核电机组首次满负荷运行。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核电机组,自8月31日以核能发电状态并网和开始进行发电试验以来,依次完成了各项额定功率水平下的调整试验,使每个阶段的机组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到11月27日22时36分,机组首次达到满功率。

  据悉,一号机组在满功率状态下继续进行各种性能试验和示范运行后,再投入商业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2年11月28日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北京


梁启超归国后,民主党本部立即召开临时大会

  1912年11月28日,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活,回到了他阔别14年的北京。自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杀害戊戌维新志士后,梁启超即逃往日本,在海外,他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为自立军筹款;组织勤王。又办《新民丛报》,鼓吹改良主义;等等,关注中国、一日不闲。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致书袁世凯,详陈关于理财、治政、组党等建议,并表示愿意回国,袁表示欢迎。11月13日,梁抵大沽,16日到天津,受到张锡銮、唐绍仪的欢迎。28日入京,又受到政府官员及各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热烈欢迎,袁世凯以优礼相待,梁感慨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返广州重组军政府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偕同唐绍仪、伍廷芳等从上海抵广州,在车站发表演说。他说:“吾辈此次归来,即本斯旨,于广东实行建设,以树全国之模范,而立和平统一之基础。”当晚在广东省署宴会上发表演说,指出:“吾国必须统一,惟以民治为统一方法。然后可期永久。……武力不过辅助民治之不及,非不得已,不宜轻用。”

  11月29日,孙中山通电宣布恢复军政府。当日,召开第一次政务会议。军政府以孙中山为首并兼任内务部长,推选唐绍仪为财政部长,唐继尧为交通部长,陈炯明为陆军部长,伍廷芳为外文部长,徐谦为司法部长,汤廷光为海军部长,李烈钧为参谋部长,并委派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自此,南北政府对峙局面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11月28日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935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指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

  中共提出了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十大纲领:

  (一)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作抗日经费;(二)没收一切卖国贼及汉奸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工人、农民、灾民、难民;(三)救灾治水安定民生;(四)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发展工商业;(五)加薪加饷,改善工人、士兵及教职员的生活;(六)发展教育,救济失学的学生;(七)实现民主权利,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八)发展生产技术,救济失业的知识分子;(九)联合朝鲜、台湾、日本国内的工农及一切反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结成巩固的联盟;(十)与对中国的抗日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意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1月28日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斯大林(左)、罗斯福(中)、丘吉尔(右)在德黑兰

  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

  波兰问题也是德黑兰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苏联1939年9月出兵占领的波兰领土,大致是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沙俄政府所获取的版图。此外,还增加了东加里西亚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区。英美政府一直认为,1939年波兰领土的任何变更是不能接受的,而苏联政府则坚持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前的领土不容更改。在12月1日的圆桌会议上,罗斯福断然拒绝。邱吉尔考虑到苏军在战场上已越出国境向西挺进,弄不好波兰将会完全落入苏联人手中,于是随机应变,改取主动迎合苏联的要求,提出将波兰边界西移至东起“寇松”线西迄奥得河之间,用德国的领上来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疆域。邱吉尔这一提议的目的,是企图以此来满足苏联关于边界的要求,以换取对方承认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斯大林当然赞成邱吉尔的建议。罗斯福对邱吉尔的意见并未表示任何反对,只是要求在美国大选前切勿泄露,因为这一决定关系到600-700万美籍波兰人的选票问题。就这样,美英苏少数几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了协议,背着波兰人民作出了处置波兰领土的决定。

  德黑兰会议还就战后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同意建立一个非地区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战后的秩序与稳定。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会议于12月1日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11月28日美航天飞机发现埃及沙漠地下河谷

  1981年11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二次试飞时,通过遥测系统发现了淹没在埃及西南部沙漠下的一个巨大地下河谷。这一发现引起了埃及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这一沙漠地区四十多年才下一次雨,航天飞机遥测系统的信号能穿透4.5英尺深的干沙层,因而获得了这一发现。根据这一发现,这块目前荒无人烟、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沙漠,远在2万至5万年前曾是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地区,在那里曾有一些巨大的河流把埃及和苏丹联结在一起。在这片沙漠地下,有一块比尼罗河流域规模大25倍的地下河谷,河谷的宽度达25至30公里。随着年代的变迁,沙漠逐渐覆盖了这些河流和河谷。有些科学家认为,古埃及人的生活是从这片沙漠地区开始的,后来才迁移到尼罗河流域。

  科学家还认为,在这片沙漠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和稀有金属,这将对埃及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人们传统的观点认为埃及地下水是吸收了苏丹的地下水,但这个新发现却把这个假设颠倒了过来,苏丹的地下水是从埃及的地下水得到补充的。

  为了进一步对这块神秘的沙漠进行调查和开发,埃及工业部长批准埃及和美国的科学家沿着埃及苏丹边境进行勘察调查。据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还在1984年再次对这地区的地下矿藏拍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819年11月28日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逝世



  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祖籍是河东解县,即今天的山西运城。他和韩愈是同时代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位倡导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两人当时几乎享有同样的盛名,在文学史上也几乎占有同样的地位,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从小聪明勤奋,读了很多书,21岁时考取了进士。他思想敏锐,论事总是旁征博引,言词锋利,说理透辟,在当时名声大振。柳宗元还是一位哲学家,他具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反对藩镇的分裂割据,主张国家的集中统一。他担任监察御史时,很想对腐朽黑暗的政治进行改革,积极参加了永贞革新活动,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但永贞革新失败了。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司马,在那里生活了10多年,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后来又被派到更远的柳州去当刺史,又在柳州度过了4年多的时间,并于819年11月28日在那里死去,年仅46岁。

  柳宗元在被贬的10多年时间里,写作了大量的诗文,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及进步的政治、哲学见解。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下层,了解民间的疾苦,因此,他对当时残害人民的苛政,对社会的黑暗现象,写了不少文章加以揭露。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捕蛇者说》,说的是永州有一种毒蛇,咬人必死,但捕它晾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绝症。皇帝宣布说:谁要是捉了这种毒蛇上交,就可以免交赋税。于是,永州人都争着捕捉这种毒蛇。有个蒋姓农民,祖孙三代都因捕蛇而不交纳赋税,可祖父和父亲都是因被蛇咬而死的,他自己干了12年,好几次也差点儿被蛇咬死。问他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危险的事情,他说,那些不捕蛇的乡亲,因交不起赋税被逼死的更多。他捕蛇每年只冒两次性命危险,那些乡亲们却天天遭到死亡的威胁。因此,他宁愿一辈子捕捉毒蛇。柳宗元感叹道:古人讲,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哪知道赋敛的为害比毒蛇还要历害啊。

  柳宗元还写过许多很有意义的寓言、传记、书信和墓志等。他的山水记也写得特别好,最有名的是《永州八记》。他不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写清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把自己的遭遇和悲愤的感情寄托在山水之中,成为历代山水散文的杰出作品。他一生写了400多篇文章和大量的诗歌,其中著有《河东先生集》,为我国古文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些论文还宣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柳宗元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和哲学发展史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20年11月28日 恩格斯诞辰


恩格斯像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先在巴门市立学校读书,1834年转入毗邻的爱北斐特中学。他成绩优异本打算中学毕业升入大学,但他父亲一心要他继承父业,强迫他中途辍学,去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恩格斯自小是好学的人,在工作期间,他把空闲时间几乎都用于学习。1841年,恩格斯去柏林炮兵部队服役。在服役期间,他经常去柏林大学听课, 钻研哲学。1842年,他去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入股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办事处工作。就在这一年,他在去伦敦途经科伦时,到《莱茵报》编辑部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见,1844年8月,他在回国途中,又拜访了当时正在巴黎的马克思。他们各自倾谈了自己的政治理论观点,结成了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他们合著《神圣家族》,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伟大合作。他们一起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他们一起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设。在共同战斗中,恩格斯为了支持马克思的研究,表现出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生活非常困难。为了让马克思安心写作,恩格斯毅然决定去做他最讨厌的事——到一家纺织公司当办事员,用挣来的钱担负马克思全家大部分开支。这样干了20年。

  恩格斯一生写过很多著作,这些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一部分。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后。恩格斯就把主要精力用于整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以求完成战友马克思未竟之业。为了完成这一工作,他加工、整理、增补、编纂卷帙浩繁的手稿,呕心沥血,历时竟达10年之久。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除了要继续从事繁重的理论研究外,还要挑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病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11月28日 共产国际作出“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1923年11月28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的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阐述了以民主革命精神解释三民主义的观点。决议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应该是“依靠国内广大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各阶层,为反对世界帝国主义及其走卒、争取中国独立而斗争”,“既要消灭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也要消灭本国军阀制度的压迫”。国民党还应宣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民权主义的含义应该是“只有那些真正拥护反帝斗争纲领的分子和组织才能广泛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而决不能使那些在中国帮助外国帝国主义或其走狗(中国军阀)的分子和组织享有这些自由”。民生主义的含义应该是“把外国工厂、企业、银行、铁路和水路交通收归国有 ”,“把土地直接分给在这块土地上耕种的劳动者,消灭不从事耕作的大土地占有者和许多中小土地占有者的制度”。决议中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解释,成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基本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15:28 , Processed in 0.1975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