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6|回复: 1

从咸阳到长安(八):泾渭合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泾渭合流
叔孙通从刘邦那儿拿到的第一个官职,和秦帝国的所有儒生一样,也是博士。对于这份皇粮的来历,司马迁是如此记载的:
诸故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馀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前文说到,对于叔孙通性格的把握,有两点至为关键,一是注重实效,二是善于变通。这两点使得叔孙通不同于一般好唱高调、大而无当、眼高手低的儒生,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家气质。这在上面这条记载中再次得到印证。叔孙通降汉,跟随他的儒生有几百人,而叔孙通引荐给刘邦的都是些能征惯战的实功之士,没有举荐一个儒生,此举招来了追随者的愤恨,却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不荐儒生,为叔孙通赚来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桶金”。能在不用儒生的汉朝步步高升,原因就在于他有意识地与一般儒家划清了界限。叔孙通与一般儒家的分歧究竟何在,很快就在他为汉王朝制礼作乐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拧8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於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於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後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法家改革的本质,是去贵族化改革。从李悝商鞅变法,到后来的科举制度,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削弱世袭阶层,扩大帝国政权的平民基础。这种改革既符合当权者(皇帝)的利益,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故而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在漫长的历史中能够持续不断地推进,帝国的大一统越来越趋于稳定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力行法家的嬴政统一六国,为改革开了个好头,但秦帝国一代并没有实现贵族观念的彻底颠覆,帝国坍塌时六国贵族纷纷复辟就是明证。虽然布衣之士在战国时代受到广泛重用,但能够跻身高层贵族、取君主诸侯而代之者,从未有过。是普通农民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人人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力,真正将所谓贵族特权踩在了脚底下。而清一色平民出身的刘邦集团,干掉了秦帝国,干掉了所有出身高贵的贵族对手,再次一统海内,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彻底的颠覆性的社会阶级流动,所谓“翻了个底儿朝天”,说的就是它。司马迁上文所说的“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反映的就是这种社会现实。新兴的西汉政权,必须在社会阶级的流动和等级秩序的稳定之间寻求平衡。法家服务于前者、儒家服务于后者,儒法两家的兼容问题就必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有道是顺时成事、时势造英雄,叔孙通就是利用时代需要儒法兼容之“时势”,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功绩。
上文所引《史记》,反映了叔孙通的这一政治主张。叔孙通统领儒生,为汉朝制礼作乐,但一些铁杆儒生拒绝接受他的领导,原因是“公所为不合古”。众所周知,儒法分歧的核心,在于“法先王”还是“法后王”。无论是商鞅的变法奏对,还是嬴政的焚书禁学,斗争矛头都是指向西周旧制。叔孙通之靠向法家,正是从“法后王”开始,汉儒与周秦传统儒生的分别正在于此。前面看过《商鞅思想》一文的读者,看到叔孙通的这几句话,一定觉得很耳熟:“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还记得在哪儿见过吗?不错,正是《商君书》首章《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叔孙通笑腐儒曰“鄙儒不知时变”,正合商君“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之主张。商韩不非礼,孔荀不非刑。只要两家能够在复古问题上冰释前嫌,儒法之并用,就指日可待了。
此事之后,叔孙通被刘邦拜为九卿之一、执掌礼仪祭祀活动的太常,成为朝廷大员,叔孙通的儒家门生被大规模起用。儒家学派自东周礼崩乐坏之后,第一次以建设性的形象登上了政治舞台。以此而论,叔孙通被冠以“汉家儒宗”的荣耀,名副其实。中国史界两司马,对叔孙通的评价大相径庭。司马迁评价极高: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赞扬了叔孙通的与时俱进。司马光则是典型的宋儒,对于人物的历史贡献视而不见,却把目光集中在个人品质上面,批评叔孙通“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不是儒家信徒应有的风范。宋儒标榜自己祖述孔孟,批判汉儒是孔门异端,对变更古礼、迁就实际的叔孙通稍有微词,也可以理解。然必须搞清楚的是,叔孙通是一个真正的儒家,而不是“潜伏”在儒家内部的法家。从他任职太常之后的表现看来,他对于礼乐的认同显然高于法术。而叔孙通比传统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真正把握了礼乐的本质。礼者,别也;乐(yue)者,乐(le)也。礼未必周礼,乐未必雅颂。只有脱去繁缛,回归本质,才能使核心价值得到永续。礼乐文化正是如此。任何成功的保守主义,都是维新的保守主义,这是先贤百年探索的果实,今日儒学复兴的倡导者当引以为鉴。

封建制的削弱和郡县制的确立,加强了西汉政权的政治实力;儒法矛盾的化解和儒家的复出,加强了西汉政权的思想文化实力。西汉王朝的基本格局在高祖、文景时代已经定型。武帝刘彻全负荷开动父祖三代所搭建的强大的国家机器,进一步推进了法家战略产业国有化、统一货币发行、宏观调控物价等经济财税改革,建设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大骑兵军团,加强了西汉政权的财政实力和军事实力,南并百越,北驱匈奴,西拓丝路,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统一王朝,艰难崛起于帝都咸阳的废墟之上。历史常常包含一些耐人寻味的巧合。比如秦汉两朝都城的名字:咸阳者,遍洒阳光也,让人想起旭日喷薄而出,瞬间驱散迷雾、光耀大地;长安,则多了一分阴柔,一分沉静,让人想起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秦,是开路的时代;汉,是行路的时代。没有开路者,无从行路;没有行路者,开路也是无用。从开天辟地的咸阳,到顶天立地的长安,是华夏民族走过的一条幸运的道路。
发表于 2009-1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民族走过的一条幸运的道路。。。。一直延续下去。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15:29 , Processed in 1.8115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