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0|回复: 6

[公知观察] 一则微谣言的蝴蝶效应:从网友造谣到专业网站传谣(关于 地动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t.sina.com.cn/1647170920/zF0tmGkdJW

@闫涛:说来惭愧!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台湾香港人都没见过,因为这个“古董”是五十年代才造出来了,在上级有关精神指示下,王振铎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







第一,教科书没有骗人——利用了大家懒于查证以及记忆模糊,公然的宣布教科书骗人,而一般人倾向认为这个很容易查证,估计对方不会撒这么大谎吧,导致谎言传播。张衡原有的地动仪早已失传,所以现在所做的称为“复原“而非复制。我们教科书上也明确写的也是复原模型而非复制品。

出处:http://www.docin.com/p-41655659.html


人教版明确指出是复原模型














http://video.sina.com.cn/v/b/18577204-1574457527.html

节目名称:国宝档案——地动仪
节目开篇就明确说明了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是模型。



http://v.ku6.com/show/vE4uSsNvdA2oMEwS.html

节目名称:文明与创造——揭开地动仪千古之谜
节目中有历史书课本的画面,可以证明至少在一种课本上,在图片下方明确写明了是复原模型

第二,关于台湾香港人都没见过的造谣

请看香港人的原话 http://sinaurl.cn/hbybDU

Stephen_Li_GZ:说香港人未见过肯定是扯蛋。我在香港科学馆见过。不过无论在香港科学馆还是广东科学馆,我清楚看到说明那是复原品啊。

Stephen_Li_GZ:米国地质勘察局科普资料:The Early History of Seismometry http://sinaurl.cn/h4ksLE



第三,地动仪史料出处

《后汉书》“尝一龙机动,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不止《后汉书·张衡传》中有,还有《后汉书·顺帝纪》,东晋的袁宏的《后汉纪》以及西晋时的司马彪的《续汉书》中都有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

第四,地动仪的作用

教科书说的就是监测不是预报。

1、验证/报告地震的发生,在通讯落后的古代比人力传递消息快捷,方便朝廷应对震灾
2、不能预测地震
3、不能纪录地震的具体时刻、震级,只能指明地震发生的方向
http://mingxiaozhang.qlteacher.c ... 3/Article/1752.aspx

这是教学实录,里面有两句话:地动仪是震后测量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能够测量地震方位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第五,原物大约是在何时失踪/被毁的

陶短房说:汉代最后的一批幸存天文、地象仪器,在东晋末年刘裕灭后秦时被运到南京,南朝梁代毁于侯景之乱。

网上看到过这种说法:

但是即便现在已经搞清了张衡地动仪工作的科学原理,以及存在价值,但是它的失传仍是一个谜。数种学说,都有各自的文献依据。
考古学家王振铎认为地动仪消失于307年至312年西晋永嘉之乱。冯锐分析还要早,“估计在东汉末年,恐不会超过魏文帝曹丕登基的221年”。
还有一种考证来自185至190年灵台和洛阳的多次大火。洛阳城在经历了顺帝时期的地震频发后,到了桓帝又开始了接连不断的火灾,较大的一次火灾是184年黄巾军起义后的公元185年3月28日,南宫云台燃起烈火,这把火烧了半个多月。
又过了几年,来了一场最大的火祸,190年董卓驱赶天子和京师百万人迁都长安,他的军队在洛阳城烧杀抢掠持续一年两个月。此次主要以“尽焚宫室”、“焚洛阳官庙及人家”、“宫室烧尽”为主。到了汉献帝196年8月返回洛阳时,故都焚尽,第二个月他就奔了许昌降魏,东汉灭。
考古发现,洛阳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具、铸自黄巾军之后,而190年的董卓烧毁旧京洛阳城之时,出土的铜钱有着突出的特点:方孔极大,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圆内切四边形,钱又极薄。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医圣、张衡的南阳同乡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196年以后的10年之内,亲见族人死去2/3、黄河流域已经几成无人区。这种民不聊生的年代,毁铜铸钱不足为奇。


第六,谁、何时复原了哪件文物/做了想像图

张衡地动仪失传1800年 复原模型曾存原理性错误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23/063615796701.shtml

复原张衡地动仪,一个科技神话的终结

http://www.cdstm.cn/kpqk/art_detail.shtml?recno=189219

1951年复原
理论设计者:王振铎
原理:直立杆原理
材料:木质
名称: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
缺陷:不能实际测震/验震
批评:美国地震学者博尔特
英国学者李约瑟
科学院院士傅承义
流传:复原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复原件图示收录于中小学教科书(人教版中注明复原件)

2004/05年复原
参与人员: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博物馆、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河南博物馆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地震学家冯锐任课题组组长。
原理:垂悬摆原理/悬挂摆原理
材料:青铜
验收:2005年4月16日,专家鉴定,国家验收
测试结果:对由计算机控制的振动台所模拟之历史上实际发生的地震,有验震反应
发表于 2010-12-1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教科书没有骗人——利用了大家懒于查证以及记忆模糊,公然的宣布教科书骗人,而一般人倾向认为这个很容易查证,估计对方不会撒这么大谎吧,导致谎言传播。张衡原有的地动仪早已失传,所以现在所做的称为“复原“而非复制。我们教科书上也明确写的也是复原模型而非复制品。


说的人恶心 信的人傻  装着信借题发挥的别有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2-1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的发酵暴露出中国人不重视“副科”学习的后果,但凡小学时肯用心看一下历史书的人,基本都不会不知道那个地动仪是个复制品,功能也仅仅是报告已发生的地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它的作用仅是震后报告方向 小时候学习不仔细,确实不记得是复制品,查过了书上确实有提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国快餐文化的入侵,导致许多国人失去的严谨的态度,而网络的发展加大了信息量,很多人也没有那个精力去辨识真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谣言止于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P民的智商和素质都太低了,等王师来了也只有被派去去挖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18:14 , Processed in 1.71396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