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凉夜清

傅佩荣:儒家与道家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与道家都是理教,讲究以理服人,追求真理,只不过儒家追求的是治世之理,道家追求的是自然之理。换句话 ...
edi100 发表于 2011-4-6 23:42



   第一.什么“道家追求的是自然之理,道家是人对自然的学问。”知道《黄帝四经》不,这才是人家道家的施政纲领。
《黄帝四经》一书,分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经法》主要是讲治国必须依靠法制,《十六经》是关于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问题,《称》讲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道原》则主要讲宇宙观。其建立学术的出发点是教导君主如何用“道法”统治百姓。

“历来承平之世,儒家之术,足以守成;戡乱之时,即须道家,以儒家权谋不足也。”章太炎,诸子略说

汉初、唐初都是用的黄老之术,道德经里“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等等都是说的赤裸裸的权谋,号称是五千言包囊大道,得其一术,即可以君人南面矣。


上面的《黄帝四经》就是黄老之术的基本内容,初一看全是说法治什么的,一点不像道家。却不知老子之术,平时和易,遇大事则一发而不可当,

,韩非解老、喻老而成法家,然则法家者,道家之别子耳。


第二.丹道,符道,天师道那个是道教的,和道家有鸡毛关系,尤其是丹道,那个是吸纳佛教思想后道教的成果。

第三.“明天是不是下雨,后天天狼星什么时候升起,”这个恰恰是属于儒家的,不是你说的道家。历代的太史令、司天监、钦天监就是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机构。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 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 东汉置一员,六百石,不再撰史,专掌天时、星历,岁终奏新年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
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名令,从五品下,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metalxc

孔子述“中庸”,也讲到这个“中”来自尧舜的“执中”。 甲骨文里有“中”这个字,出现频率还不低,仅仅用周代王官学是解释不了的。这样在儒家的对“中”的解释里面至少有三个时期的“中”, 尧舜、微(殷商甲骨)和孔子。

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守中,这个“中”的概念是怎么来的,现在还没人说得清楚,仅仅依靠传统的文献学是不行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talxc

孔子述“中庸”,也讲到这个“中”来自尧舜的“执中”。 甲骨文里有“中”这个字,出现频 ...
陸萬 发表于 2011-4-20 10:45


中,和也。《说文》。《广雅》曰:“庸,和也。”
“中”、“庸”的概念与“和”密不可分,这两者出自“和”也不为过,郭沫若考证“和”的本义为乐器,引申为和声。“声应相保曰和”《国语·周语》。
这个和的概念是先秦时候的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又不会自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古希腊古罗马照样也提炼出了类似和谐的概念,不过他们没有我们这个精确、完备罢了。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又把夏商的精华继承下来,在周王室衰微,王学散入诸侯,再散入大夫,最后到民间。我说王官只是说它一个比较清晰的来源。
另外孔子之前的先秦,还在九流皆儒时代,哪里来的儒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糊涂君 于 2011-4-20 14:52 编辑

道家与「革命」怎么会联结在一起?理由是:中国古代都相信「天」,肯定万物皆由天所造,人类的生活规范,甚至帝国兴亡也由天来决定。譬如,人间的帝王称为「天子」,即为明证。现在,老子提出了「道」,用它来取代「天」所扮演的许多角色,那不是天翻地覆的「革命」吗?。
-------------------石破天惊,我也在从这个角度思考:老子的隐姓埋名与自己提出的以“道”偷换官方的天、德、仁、义、礼体系有关吧?每个朝代的思想启蒙与太超前的先行者都很危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楼主贴中提到的“道家心硬,儒家心软”我存疑了,
老子“上善如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小国寡民、、、有这些地方我体会老子的爱民思想觉得感动,仿佛一个母亲要一辈子把自己的“羔羊”安置在温室中,老子心不硬,有些地方他的思想让人流泪,我觉得老子很爱我们;
孔子:“善人,吾不得见而之.”这说明孔子的善不是一盘意义的善,他的善包含了智慧,时宜。和老子的上善应该一致吧?
孔子是圣之时,这一点楼主的帖子中没提到,不提这一点孔子的圣我感觉要打折扣了。
孔子老子的发心是一样的,执行方式有区别,各有所长,毕竟两人的环境、经历很不相同。所以我一直没分别儒道的高下,觉得偏向那一边都不公正客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怎么是理教呢   

我认为道家的崇尚自然将就因势利导的想法   比儒家的刻意自我拔高起码在大多数心目中是更亲切的

而到了欧洲的卢梭那票启蒙思想家  也是在突破思想束缚的同时倡导一种人文的回归    这点道家早已做过论述只不过道家以一种理想化的思维奉劝统治者去以一种长远的策略管理国家。

而道家的不合时宜就体现在复杂的背景下的一种自以为是的幼稚,但正是这种不合时宜和幼稚却恰恰是乱世之后的共同追求。

道家更适合作为理想,而这种理想在心理学有专门的研究,那就是得到厌恶的失去追寻的理想心理,换句话说这个理想是在每个人心中却是每个人不想得到的。又或者人们总是在不停的重复中收获道家的魅力。

我认为道家的思想最博大的地方就在于给予人认真呢看待自然的敬畏和思想领域博大的心胸,这点儒家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脱离了政治和权力斗争,知识分子总爱用道家学说作为个人生命中的精神寄托,我个人认为相对而言,道家更干净和纯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y 于 2011-4-22 00:22 编辑

人人都说儒家思想是守旧的,但我不认同。

在我看来,道家思想是保守的,道家都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与天时地利的和谐的。其中有着很多的听天由命的成分。但这也揭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大道理。

而儒家是更从理的方面来入手的,提倡挖掘人性中的美的一面,就是道德。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秩序,就是和谐社会的一面。强调入世去改善世界的一面,就是养天地浩然正气去做有益于百姓的事。

在道家看来,生命是渺小的,人只有历史长河和宇宙中的小小一份子,虽然这一份子的生存当与自然联动时会有巨大的威力。在儒家看来,生命是伟大的,通过自已的努力,人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为世人所传诵而最终永垂青史。

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应该求得和谐一致。所以要顺天而行,顺天则昌,逆天则亡。
在儒家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求得和谐一致。所以要君臣父子,要相敬如宾,要忠恕行事。
道家看的是天时、地利以求生存。儒家要的是人和以求发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metalxc

我认罪,有点歪楼了哈,但是不说不快。

前面我提到,尧舜、微和孔子,这是三个时代,您又补充了一个,《说文》是汉儒了。如果:“中,和也”、“庸,和也",这两者在多种条件下都成立,那”中庸“就是重复表达了,没多大的意义。又如,换一种条件,道家哲学的”守中“,这个”中“是不是也能用”和“来替代或全部解释,我认为是不能的。以现代的角度来理解,”中“可能是手段,”和“可能是目标,不能一概等同。

”中“为什么现在讨论得那么多,那是因为在传统的文献学以外,新的甲骨、金文、简牍、帛出土,很多都牵涉到这个问题,确实是个继往开来的重要命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edi100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道家追求的是天道,儒家追求的是人道,佛家追求的是地道,儒道佛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天地人三才文化,而人道是最贴近人类的生活的,所以造就了儒家在中国的至尊地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把自已当成天地间一物。而儒家则为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了一个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道双修最好,不要固执门户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老子考虑的是活着的人。”笑死我了, 傅佩荣你自己没吃透老子的思想,当然你的学生也很迷惑了。
儒道的区别就好像两个人爬山,儒家从前山规规矩矩的沿石梯往上爬,道家则从后山攀岩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17:11 , Processed in 0.05911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