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0|回复: 12

佛学理论通关考试题目(草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题(请热爱谈禅的同修回答,不得少于200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又,“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请问,六祖卖柴时一闻经文,心即开悟,其后又云“米熟久矣!”。则何故又“至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既言禅宗顿法,何故两悟?请问惠能前,后两悟有何差别,是甚道理?
    
    第二题(禅宗问题,论述不得少于300字)
      
      《五灯会元》中往往见禅宗呵佛骂祖,或讽刺,批驳禅宗祖师之开示,不但不引纠纷,相反更是临机大用,成为后参开悟的美好因缘,实在是禅宗教法之特异。摘一例:
        玄沙师备禅师“敢保老兄未彻”之公案: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因见桃华而悟道,遂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 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览偈后,遂勘验他,志勤禅师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师于是给予印可,并嘱咐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后有一位僧人将此事告诉了玄沙师备禅师,玄沙禅师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人皆疑此语。因为沩山禅师是一代宗师,他是不随便印可人的。他 既印可志勤禅师,志勤禅师必定是开悟无疑。但是玄沙师备禅师却不肯。从此以后,玄沙禅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宗门大德用来勘验学人的一个重要话头。
      
      ———请问,灵云禅师当时是否确实已经彻悟,沩山禅师是否老花眼犯了迷糊?玄沙禅师是否的确找到了前二位禅师的破绽,他为什么要说敢保灵云未彻?试在《五灯会元》中找三个类似的公案来说明禅宗教法的特点。
    
    第三题(涉及禅宗及密宗教法,论述不得少于500字)
      
       往往有汉地学人大谈禅宗之高妙非别派可及,五明佛学院某堪布听多了甚为恼怒,曰:佛教大乘经典明确说明要即身成佛需圆满法身,化身,报身三身, 而禅宗所谓一悟即彻,当下成佛,需知禅宗教法直透法身,而未圆满报身,化身,不可能当下成佛。而宁玛派大圆满体系,以立断证得法身,后再通过顿超修光圆满 报,化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身圆满,即身成佛。
      贯通显密,为我敬重的索达吉堪布针对这个问题则说:禅宗一劳永逸,纵然一悟成佛,也只有禅宗历史上的少数祖师达到那样的成就。意即禅宗的确可以一悟彻悟,当下成佛。但是这样的大成就者非常少。
      
      ——请问这两位堪布的观点哪位是对的?请问禅宗和密宗大圆满系的所谓成佛是否两个标准?请详细阐述成佛的定义,请详细对比禅宗以及大圆满法系于见地,道次第之异同!请问密宗白教噶举派的四瑜珈(大手印)又是如何达到三身圆满的目的的呢?
    
    第四题(论述不得少于350字)
      
      有排斥密宗的汉地学佛人怀疑红教大德如意宝法王临终示疾,质疑既是得道高僧怎么会生病呢?殊不知,佛陀涅磐前也曾示疾,禅宗一代祖师马祖道一也临终病得打滚,却曰:日面佛,月面佛。由禅宗灯录可知临终示疾者大有人在。
      
      ———请问既是得道高僧,怎么还会为世俗之病所困扰呢?这些疾病对他们临终脱化会有影响吗?请以佛教最基本之教义阐释因缘,请以《**度亡经》中阐释之原理来说明了脱生死之资格及原理。
    
    第五题(论述不得少于600字)
      
      学佛人一谈实修必谈禅定问题。但是打坐多年能入定的学佛者却非常少。为什么那么多的禅定指导书籍以及大德的开示不受用?
      
      ——请以法无高下,贵在当机说明道次第。学佛者动不动就声称七支坐有什么问题?您认为针对初学者打坐最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该如何一一对治。请详细阐释止、观在二界中各如何运用。如何才是真正的止观双运?止观双运在念佛的实修中如何作用?
    
    第六题(请兼修净土以及密宗的同修回答,不得少于150字。)
      
      念佛念阿弥陀佛,然有将阿念为a的,亦有念为e的音的,又有念为o的。而,密宗亦修阿弥陀佛,只是修法不同,法门更多。
      
      ——请问假设是密宗行者来修净土念佛法门,他们会将阿弥陀佛的阿字念为哪个音?请以密宗中关于三密相应的相关原理,以及种子字咒音之奥妙来说明,并特举密宗某些特别修法阐释原理。
    
    第七题(禅宗问题,论述不得少于300字)
      
      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早中期,也就是盛时,悟只论彻不彻,而宗乘渐微,则出现所谓禅宗三关之论断。即前期所谓悟要彻,而后期所谓要最后破牢关。
      
      ——请问,前期的彻悟和后期的牢关是不是同一回事?为什么?同在何处,别在何处?两个时期的不同教法体现了怎么样的佛法因缘?
    
    第八题(禅宗问题,论述不得少于400字)
      
      好事者常热衷谈论禅宗的三重境界: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看山仍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而禅宗向来所谓,禅为教纲,教为禅网。那么
      
      ————请结合《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经教以及宗乘提唱,对应根,道,果详细阐释三重境界在修行过程中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九题(修净土的同修回答,不得少于200字)
      
      净土学人问海城大悲寺妙祥大和尚: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阿弥陀佛接引来了,应不应该去呢?
      
      妙祥大和尚:不存在该不该去的问题。
      
      ————请问:不少教净土的名人都是想当然地大谈当然该去,为何妙祥和尚却说不存在该不该去的问题。请用《楞严经》中的经教进行阐述。
    
    第十题:(净土及禅宗问题,论述字数不得多于150字)
      
       《六祖坛经》六祖曰“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等论,导致后世浅薄学人妄认“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而质疑西方净土之真实存在。而又有净土祖师 莲池大师辩驳曰:“六祖示不识字。一生靡事笔研。坛经皆他人记录。故多讹误。……”,净土祖师竟如此不识因缘作此浅薄之解释读之甚不可思议。佛教历史上甚 多祖师大德都对此公案作过圆满,融通的释疑。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既不知为何那么多人生出疑问,亦无法理解独莲池大师为何作此言论?!
      
      ————请问,西方净土是否真实存在?若真实存在,六祖又为何作此言论?请以大乘基本教理以及因缘论述。
    
    第十一题: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五明佛学院译法本: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具有殊胜证悟、心境调柔、了知中阴身心相续的瑜伽士可令其他临终者或中阴身得往生。本来超度亡灵者必须是获得见道之士(登地菩萨)。如米拉日巴尊者说:“未见圣道谛之前,切莫超度亡者灵。”
      
       —————请问为什么超度亡灵必须起码具备见道/破初关/等地菩萨之修行人?现时见道之人难觅而超度之法事不少,那么请问见道之人超度与未见道 之人超度亡灵于功德上有什么不同?是何道理?又唐时禅宗大师百丈怀海亦多将未证了脱生死成就弟子之亡灵勾摄入西方净土,则何故禅宗盛时甚少提倡?
  


       
作者:弱势平民 回复日期:2008-6-27 12:06:59 

  今学佛人之常见偏差:
  
  1、不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正行。
  2、看书百本以上者少之又少,至于不明佛学之基本结构。需知学佛当理行并重,若无正见则无正行。
  3、将佛学与生活割裂,不知佛法不离世间觉,度岸舍筏之理。满口佛说经曰皆是他家宝贝,与己何干?不识将佛法智慧观照自我生活,当下心性。
  4、不肯真参实证,好谈玄说妙,恋“空”成癖,妄以为口头上用功即可成佛。
  5、不知资粮道,加行道皆以修定为本。不识戒,定,慧实为一体。
  6、学佛多年者犹见林不见树,弥漫在浩瀚的三藏十二部里。无法对应戒,定,慧之本。
  7、不识阿赖耶识为何物,不识转识成智之妙用。
  8、不识任何一物皆含体,相,用。
  9、不分佛法方便义与究竟义,不分世俗谛与胜义谛。不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10、不知佛法贵于当机。
  11、不知佛法之次第与对应。
  12、不识各部经典之当机偏重,自取矛盾。
  13、不分各乘对应之根器,因缘,果地。
  14、不知禅宗,大圆满,大手印实不离禅定体系。
  15、不识大圆满摄一切法,系统完备。最上乘根器者经上师开示加持当下任运立断见性,与禅宗无异。次等根器者需修足加行为基,再次者需修气、脉、明点诸法为基,再次者补修颇瓦法以备临终往生之用。
  16、不知禅宗参禅之必需条件:定力于四禅以上,以俱生妙观察智提撕,而今者缺乏定力,唯于分别意识心拾取,妄上生妄,欲煮沙成饭。
  17、不知祖师大德之上上乘慧根实为宿世累积而得。
  18、不识学佛修法过程实为“减法”,当越学包袱越少,烦恼越少,佛学名相之束缚越来越少,当到岸舍筏。
  19、不识学佛是否精进得利之标准为心是否更为清净,烦恼是否越少,而斤斤计较于周天是否打通,天目是否可看光等等末节。不识但得本,何愁末之理。
  20、不识学佛该于简中求,越学越复杂,自添藤葛。
  21、不识学佛修法贵一门深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
  22、不识一通百通之理。
  23、不如法,学佛修法之时不究内中深义,照葫芦画瓢,则无法精进。
  24、不识打坐观修之时需身,口,意三密相应,不识心气不二。
  25、不知念佛往生之必备四条件,图以为日日念颂即可。
  26、不识颇瓦往生之条件,妄以为梵穴开启即可。
  27、不识最高之法必为最简之法,入手必最难,为最上上乘根器之便。
  28、不识自在菩提心,反为佛法种种戒律,事相困扰。
  29、不知见性之前所修法皆为前行,不识见性后尚有向上一格。
  30、不识止观双运为出色界定条件内之物,四禅以下皆主修定,以上方可定慧不二。
  31、不识佛法中“心”之概念,不明唯识也。不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一即指“心”。不知所见山河,所闻音声等皆为心之化现。
  32、不识“我执”,“法执”之具体涵义。
  33、不识择法,不知末法妄心唯于深定细住心下才可深入观察起心动念进行对治。
  34、不知末法六度,禅定第一。不识修空明心为去除三毒最快之途径。
  35、不重视出离心和菩提心,不知此二者为学佛之至要。无此二者,修任何法必无法相应,因非对应法体也。
  36、不识个人根器,妄求高妙,空中建楼。
  37、不识各级证量,证相,易堕虚妄。妄以为初见明体之相即离开悟见性不远则大谬。
  38、离戒言定。
  39、眼高手低。
  40、言行不一。
  41、不识修一切佛法皆为修心。
  42、不识小乘为大乘、金刚乘之基础,不识金刚乘之九乘前三乘实为显三乘。深入小乘、大乘、金刚乘学人少之又少,不识融会贯通,取长补短。
  43、错将世间狡辩逻辑智慧当作佛学般若。
  44、不识学佛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45、不识行走坐卧皆为禅,误以为惟打坐才是修法,需不知所修即当下之心,时时皆可修之。
  46、所学不足,不识良师、盲师、邪师,到处拜师,荒废时日。
  47、发心不正,为得神通而修法,学佛为谋虚名钱财。
  48、不知福德、功德之别。学佛修法浮于表面,拜佛布施图求财免灾,无真实菩提心相应则所得福德有限,更无真实之功德。
  49、不知各派各法,惟教法之别,实殊途同归,适合自己当下的法就是最高最好的法,不知南禅之教法于此末世已无人可行,而今所谓禅宗,已失南禅特色,需知修行佛法,出离心第一要也,禅宗教法直指,一开始便要求为其他各派之巅,禅宗今惟剩口头禅而已。
    
    林林种种,录之不尽,妄言祖师西来义,必以见性为前提,妄谈佛学,必以亲证四禅以上境界为最基本条件,否则不过盲人摸象,似是而非,虽貌似而神离,自欺同时亦欺人也。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12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8485828761565409356_4:}{:soso__8485828761565409356_4:}{:soso__8485828761565409356_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哥.............你开始修心了?

我有疑问:出题之人安能自以为是比答题之人更通晓佛法?如若不能,何能辨识真知灼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不来答不来答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不见得有多深,但这样搞下去,就是学问僧,就是三藏学者。

如来讲,遇到三藏学者,破戒比丘,亦速速远离。

佛法不是学问,不是知识。有修有证才算有所得。不是你背下来就完事儿的。


再有,佛家就是佛家,不要扯什么藏密。不入流的。如果对密宗感兴趣。找唐代的真言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6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回复一下吧。我接触佛学时间不长,未很深入。我就回答第一个问题吧。可能并不对。

六祖卖柴时一闻经文,心即开悟,其后又云“米熟久矣!”。则何故又“至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既言禅宗顿法,何故两悟?请问惠能前,后两悟有何差别,是甚道理?

六祖卖柴时闻经文后有所悟是因为多生累劫埋下的种子契到因缘便萌发。他说“米熟久矣!”后面还有重要一句是:犹欠筛在。我的理解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自己并未认识到。神秀说的那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惹尘埃。”应该也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需要自己去认识到这一点,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刻检讨自己。
那么后来的“至无所住而生其心”联系到六祖说的那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即为:本来就是没有一物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又哪里悟呢?再说你说找我的本性,找我的本心,去哪里找?心在哪里?有个具体方位么?有个具体空间么?本就尽虚空,遍法界的东西,还需要去找么?
所谓悟也不过是强说一个名词罢了。你悟,悟什么?

末学愚笨,欢迎斧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题目!都是必须精研佛法,以达正知正见才能回复的论述。
但师兄的问题都为慧方面。在当今社会里,所谓说理者多,行证者少。大众最需要
的是如何做人做事,培养道德,以期人天表率。望师兄以后多发行方面的资料。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0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学习拿一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题,第一悟是我应该要去摆脱烦恼,第二悟是我已经知道如何摆脱烦恼了!
第二题,人性万类,佛性万类。所以佛陀菩萨无数无量。认识自性了没有?
第三题,三世如来同赞叹的为什么是地藏菩萨呀?先渡己再渡人,先渡人再渡己。都是渡有分别吗?
第四题,能脱六道,能去烦恼,能离因果乎?
第五题,整个问题说明全是色相烦恼。太无聊了
第六题,还是色相烦恼。这就好比是什么呢?有人叫你去读书悟道,你却在那痴想愁想要选什么专业。
第七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八题,哈哈哈哈,要笑死我了
第九题,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第十题,有和无都是分别心产生的色相
第十一题,完全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与人为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  201  201
末学答案肯定有谬误 敬请大德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题,一曰:明心,二曰:修行,三曰:见性。其实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都必须有一个修行实证的过程,以六祖这样的上上之根,尚且要筛,我等道途修远兮,更应精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理,倒不如阳明的心学来的实际,阳明曾劝动入定老僧,痛哭流涕的回家,你怎么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01:32 , Processed in 0.04692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