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5|回复: 1

永远在选举,持续在瘫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在选举,持续在瘫痪  

文 / 廖元豪教授


我们常骂政府反应迟钝,如同恐龙。但到了选举期间,政府官员们好像一下子变得机灵起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任何政策引起民怨,立刻就可能遭到修改。老农津贴因为民意而达成「朝野共识」,每月加一千元。台北捷运的路线要「回归」原来的设计,但这个调整让许多旅客觉得不方便,臭骂之后又暂缓实行。这种「闻声救苦」的效率,看来真是民主!

然而,这种「效率」与「民主」其实显示,在选举期间,政策分析、思辩,甚至民意考虑,都已经高度地被扭曲。更糟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扭曲都很难逆转。问题之一,出在「民主失灵」。旧时代的民主政治思想、制度,与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政治现实,搭不起来。

当民主政治这种政治制度刚开始崛起时,「民意政治」其实是个神话,吹牛成分居多。在十八、十九世纪,没有大众传播媒体,没有网络。人民的声音、意见,其实顶多透过代议士去表达。而各地区的议员,往往都是原先的贵族或土豪,掌握着各地区的资源,对当地民众甚至有生杀大权。政府决策,其实基本上就是那一群政治菁英围起来玩的游戏。与寡头政治、帝王专制的差别,可能只是加上(从今天来看代表性很低的)选举来背书。

电子媒体的崛起,开始渐渐让所谓「民意政治」能够展现。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学运抗争,都透过电视影像的传送,震撼人心,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甘乃迪与尼克松的总统选举对决,更受到电视辩论结果的影响。在那个时代,「言论」「形象」已经开始影响「民意」,进而冲击政客、政府、政党。但也由于广播、电视,加上报纸,基本上都还是「大众」,而且是「单向」的传播媒体。这段时间的影响力,比较会落在「媒体」身上。而因为经济与科技因素,当时的大众媒体仍属少数,所谓「第四权」理论,将媒体的政治重要性看得很高,也是因此而来。

自此开始,政府决策由原本的菁英垄断、寡头协商,真正变成「大众政治」或「媒体政治」。形象公关开始愈来愈重要,能够侦测「民意」的民调也受到高度重视。好处是政治菁英不再垄断,但也逐渐产生媚俗、摇摆的状况。这个状况到了网络时代更严重:网络将传播权利充分分散,人人都可以是媒体,个个都能引领风潮。传统把人民想法当成铁板一块的「民意政治」,或相信自由大鸣大放就能追求真理的「观念利伯维尔场」理念,就显得不切实际了。

现实是:民意是分散多元的,网络意见是先吵先赢的「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当发言者、公民可以主动出击,形塑舆论的时候,政府、决策者不能只是单纯的「接收」或「观看」意见。他们不但该仔细检视哪些民意是重要而有代表性的;更要积极地「进入」网络与舆论的场域进行互动对话,相互影响。政府要做的是「说服」,而不是「反映」而已。否则,这种父子骑驴的局面,永远不会停歇。


文章出处:台湾法律网 http://www.lawtw.com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ydaydown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利化倾向,可长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2:52 , Processed in 0.0361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