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2|回复: 0

【探古行踪】台湾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世纪,素有航海王子之称的葡萄牙英雄「亨利」推动了历史新气象───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掀起了欧洲商业革命及帝国主义思潮,欧洲国家纷纷寻求海外殖民与贸易。而15世纪末,葡萄牙人东来,观其美丽之岛,不禁赞叹「FORMOSA」,至此,台湾即有「福尔摩莎」美名之称。

史前文化
  台湾史前时代文化,最早于距今五万~六千年前,已知用火的长滨文化,及同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网形文化」,当然,还有距今2~3万年前的左镇人。
  台湾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可能原因即为属海岛型,与外界接触不多。
  在中国华南文化的扩张,台湾从旧石器晚期逐而进入为新石器时代,该时代距今6~2千年前,代表文化为早期「大坌坑文化」(粗绳陶文文化),中期「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牛骂头文化」、「牛稠子文化」,晚期则有「卑南文化」、「麒麟文化」、「植物园文化」、「营埔文化」、「大湖文化」。
  新石器时代已有早期农耕,小型聚落,制陶及台湾最早的栽培稻米;在生活略有提升后,生产和技术也慢慢增进,磨制石器也成为新石器文化特色。
  距今2千~4百年前,台湾迈入了金属器时代,代表文化为「十三行文化」、「番仔园文化」、「茑松文化」、「静浦文化」,其中十三行文化有炼铁技术。
  金属器文化最大特征即为铁器的普遍使用,故金属器时代又称为「铁器时代。
  铁器的使用大大提升农耕技术,农耕技术提升,人类不必因食物而四处迁动,开始了定居生活,再者,粮食来源固定,闲暇时间增多,助澜了文明的开花。
  明朝朝贡政策,走私商人和海盗日渐居多,名词上统称「倭寇」,而海禁政策使得倭寇进而活动于澎湖和台湾沿海地区。
  公元1622年荷兰再度占领澎湖,随即被明军击退,辗转于1624年占领大员(台南),开启了38年荷据时代。
  荷据时期
  1624年8月26日,荷兰据大员,其统治权由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接管,大员商馆为行政机构,并以「热兰遮城」和俗称「赤崁楼」的普洛民遮城为中心。
  荷兰人以传教士教化原住民,创立新港文(罗马拼音)传教,不向原住民征税。
  直接与原住民贸易,但对于汉人采不传教。荷据佃农所租耕的田地称为王田,汉人土地可以签约买卖,当时台湾主要以稻米和蔗糖的生产为主,对移民而来的汉人课征税,并形「包税制」独占资源。在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台湾汉人大量失业,这股农民怨气,在1652年的「郭怀一事件」爆发出来。
  荷据南部不久,1626年西班牙借台为跳板与日本行贸易交流,随即占领鸡笼,1628年占沪尾,筑圣多明各城,不过当时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行锁国政策,不如预期的贸易,让西班牙渐渐放弃经营台湾北部,尔后于1642年被北上的荷兰人赶走,结束西班牙在台17年划下句点。

郑氏治台
  1644年满清入关,南明政权维持了一段时间,终究亡朝。郑成功举着反清复明旗帜围攻南京失败后,公元1661年将荷兰人赶出台湾,开启了郑氏治台时期。
  郑成功为了恢复明朝政权,以台为据点登陆,但是来台后不久便病逝了,在这期间,他将赤崁楼改为东都,设承天府,两县(天星、万年),后子郑经继承,改东都为东宁,设两县为州,立孔庙,行科举,对外战争则以金门、厦门为前。这其中,荷兰曾又回来占领鸡笼达四年,最后没什么彰效便离去了。
  郑经死后,继承人之争拖垮了郑氏家族,后以郑克塽继位,但于1683年清派施琅攻克台湾,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1683年,清纳台湾归福建辖区,这对台湾历史有莫大的影响和延伸。平躺在大陆板块和大洋之间,以东傲视太平洋,在战略上有极大的特性,视为地理要冲,清朝以台湾为生产之地,补弥东南沿海的粮食缺乏,清末之时,更跃为国防重地,直至马关条约割日后,日本也曾以台湾为南进跳板
  「清领时期」
  台湾府设台湾、凤山、猪猡三县,清之所以将台纳入版图绝非是想除去明郑势力,对于台的建设和经营定不以为然,为此怕台湾在成为反清基地,特颁「渡台禁令」,使得台湾于清初时并无太大垦辟,清朝的消极政策使在台的汉人与原住民冲突更加,治安的恶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发的「朱一贵事件」,就此雍正在位,增设了彰化县、淡水厅,改澎湖为厅。
  乾隆年间,公元1786年台湾中部爆发规模的抗官民变,林爽文事件,起义者达数十万,暴乱镇平后,清岭下令福建官员定期巡察台湾,嘉庆年间,海盗横行,于是又增设葛玛兰厅,台湾规模最大的民变属林爽文事件,而动乱最久则是同治元间的戴潮春之乱。
  1840年,鸦片战争戳破了天朝的谎言,也开启了日后的不平等条约,再再证明,清朝结构残破不堪,第一次英法联军所签订的天津条约,将台湾开港通商,衔接世界贸易之环。
  开港后的台湾,经济作物茶、樟脑,连同蔗糖成为外销商品,起而带动了经济效应。
  19世纪西方势力大量东来之时,上方新兴小国日本正一步一步步向帝国主义。1874年藉琉球渔民遭杀害,出兵南侵台湾恒春,为牡丹社事件。此事件让清廷对台治制有了大转变,从消极转而积极。把行政区域重划为台湾府、台北府、台湾县、凤山县、恒春县、嘉义县、彰化县、新竹县、淡水厅、宜兰县、澎湖厅、埔里设厅、卑南厅、基隆厅,即「二府八县四厅」,并派沈葆桢来台治理。
  沈葆桢首先废止清初颁布的渡台禁令,开山抚番重视原住民,提倡爱国精神并引进当时内陆的洋务运动。台湾本规划于福建省,并照明令福建巡抚来台寻察,继沈葆桢后为福建巡抚丁日昌。
  丁日昌在台不久,但却丝毫不怠惰在台建设,首先与沈相同,推行自强运动,再者推广经济作物,架设台南至高雄电线,并整饬吏治……
  台湾正式脱离福建而独立建省市在1884年中法战争后,台湾建省首任巡抚为刘铭传。
  刘铭传对台治理,便把台湾推向现代化,对台湾甚至接后治台的日本而言,意义性极大。首先,废除原沈葆桢增设的府县外,刘时代亦曾台南府、安平县,云林县,苗栗县,台东直隶州、南雅厅。后开山抚番,财政、土地、生活焕然一新,茄中完成了台北到基隆的台湾第一条铁路,并把府城迁至台北,为北部成为台湾重心打下基础。
  1894年,日本藉朝鲜之乱,蓄意挑起与清朝战争,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兵败如山倒,随后就是战败割地,签订议和,不是承担战败后款,就是割土丧权,虽然内部有人主张再战,但清大臣李鸿章却持意识和,这样,马关条约签订,影响的是朝鲜自主、割台、澎湖和辽东半岛,但在俄国等国利益上,与德法干涉,日需还辽东半岛,可悲的清朝,还必须出资把原国土赎回。
  晚清的腐败,非西方势力大肆入侵,而在所谓架构已摇摇欲坠,内部改革是必要,流血革命已悄悄运行。
  明治维新,日本不再是闭关自守和忍吞不平等条约的国家了,日本的崛起,至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已跃为亚洲强国,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日本选择以战养战,走入侵略主义之步。在中国这片大土地眼中,临东小小国,竟是掀起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连带影响的是日据时代的台湾。

 「日据时期」
  
  1895年马关条约,割日消息传回台湾后,在台随即成立以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领导下的「台湾民主国」,台民的抵抗确实让日本出乎预料,但随着领导者潜逃,挡不住日本精锐部队进占,在由北而南节节败退下,台湾终沦为日本殖民。
  日本殖民之初,以武官统治,推「六三法」的独裁权力(六三法:台湾总督府有直接颁布法律之权力,并不受日本国土宪法保障),1898年儿玉源太郎执掌,任用后藤新平,并成立「旧惯调查会」,调查台民风俗和习惯以利统治,后推行「保甲制」,奠定其统治基础。
  台湾总督府对台政策治理,即有统一货币、设立银行、开通基隆至高雄铁路,链接市镇通道、经营传播事业、定日语为共通语言、实施定期人口普查、移入「时间观」,重视公共卫生、建水利设施等等…..日据的台湾建走入先进的步道,但毕竟只是个殖民地,台湾总督府对台建设并非为了台湾人民而定,也非平等对待台湾人民,日商的垄断、侵占农地土地、压迫生计等等….台民的许多不平等待遇。
  原住民也曾被日商剥夺资源,而爆发以莫那鲁道领导的抗日运动,历史上称为「雾社事件」,但是却被日军血腥的镇压下来。
  1907~1915年为台民抗日后期,规模较大的以1913年「苗栗事件」及1915年「西来庵事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后,无疑是对被统治的第三世界而言,一颗自治的震撼弹。
  台湾方面以自治政治运动启蒙等伺机而起,如「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台湾农民组合」等…社会团体就此展开。在世界帝国主义正其反省时,对此日本提出「同化政策」,企图让台民对于日本更有向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爆发后,日本因应对中战事,在台推动了继同化政策后,较大规模的同化「皇民化运动」,鼓励汉人改日姓,台民对日本天皇的教忠、广招台民青年男子远赴前线作战,把台民改良为无异地日本人,也因战场延展,台湾亦成为日本前线的后勤补给站,而台的内部经济起而转为军事需求的工业经济。
  1945年,美国在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日本无条件投降,长达八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03:32 , Processed in 0.0394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