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30|回复: 8

[东方区] 彭德怀打百团大战时毛泽东是赞成他打的!有当时的电令为证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5-3-9 01:20 编辑

我是从下面这篇文章中得知这个情况的:
aa.png
此文最初刊载于“解放军报”报社主办的,名叫《国防参考》的杂志;直接转载  我则是从解放军报社主办的“中国军网”的“军刊荟萃”频道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转载来此文的:
http://www.81.cn/jkhc/2015-02/27/content_6370364.htm
《国防参考》杂志、“中国军网”与《解放军报》都是这家报社主办的。《解放军报》是中央军委的机关报,“中国军网”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新闻门户网站(点击第一幅截图所示的网页 左上角的“军网首页”就能打开如下图所示的网页)
bb.png
下图是我从“中国邮政”主办的“中邮阅读网”上弄来的去年第22期的《国防参考》的封面图:http://www.183read.com/magazine/detail_507417.html
cc.png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根据地民众的大力协同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然而,关于75年前华北大地上这一场惊雷之战的评价,曾经几经风雨,几度变化。如今,穿越战争硝烟,拂去历史尘埃,回眸这场解放军军史上争议甚多、分歧甚大的大战,评说它的功过是非,是对历史的担当,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回溯百团大战评价的风风雨雨
    1940年至1941年,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对此战的评价并无非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于战后公布了战绩:在百团大战105天的过程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而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000人的代价。这使得国民党方面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不攻自破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立刻给彭德怀发电报,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
    但随之而来的华北形势恶化令高级领导人开始重新评价百团大战。1941年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推行了五次“总力战”性质的“治安强化运动”。八路军(还有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所抗击的敌军总兵力,由1940年的58%,上升至1941年的75%和1942年的63%(楼主点评:这应该只是指“敌后战场”的情况。抗战期间国民党军也在敌后建立了一些抗日根据地、打游击。详情见《揭秘:曾长期未获大陆认可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1_07/25/7916245_0.shtml),八路军的兵力则由1940年的40万下降至1941年的30.5万。根据地也大幅度缩小。凡此种种,造成对百团大战评价的改变。1943年1月,邓 小平在太行分局会议的报告中对百团大战已持批评态度:百团大战使本区军事力量过于暴露,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当时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程度,今天已很难想象。1943年3月,彭德怀召开一个地方干部会议,与会者饿得坐都坐不稳,彭德怀只好请大家躺在炕上开会。到了党的“七大”,有了更严厉的指责。刘伯承当时发言说,百团大战是原则性的战略错误。
1.png
2.png
1940年8月14日,晋察冀军区关于百团大战正太战役通报与命令汇集(楼主提醒:以上两张图分别位于“中国军网”中此文的第4和第5页)

    然而,之所以造成对这一战役的评价风起云涌,乃至发生根本性变化,还是因为政治风云的变幻。随着该战役主要发起者和指挥者彭德怀政治上的沉浮,对百团大战评价也就褒贬不一。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遭受错误批判,新账旧账一起算,百团大战遂成为彭德怀与毛泽东“三分不合作”的重要罪状之一。说打百团大战是无组织无纪律,是背着毛泽东的,是在抗战战略方针上反对毛主席,等等。在庐山会议后的几年,有的党史读物如果没有回避掉彭德怀的名字,就被定为“毒草”,更不要说客观评价百团大战了。“文革”期间,更上纲到什么“阶级投降主义”“为了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引起蒋介石搞了皖南事变”等荒诞无稽的恶毒攻击。
    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百团大战的指挥上存在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1974年11月29日,76岁的彭德怀被迫害致死。他生前多次对他的老警卫员景希珍说:“红卫兵都是年轻娃娃,他们不懂得历史,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会明白的。百团大战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但现在有人把这次战役说成是罪恶,这根本是不顾事实真相。打敌人罪在哪里?我看有的人是别有用心。不管它,功过是非,历史是最好的见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百团大战的评价重新进入了一个正常的讨论时期。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比较多了,相关史实也相继被澄清。     
3.png
1940年9月2日,第129师关于百团大战宣传工作的指示(楼主提醒:这份《指示》的左上角盖有、写有“晋冀鲁豫32卷1号”这样的档案编号和“全宗、年代、卷号…”这样的卷宗章。此图位于“中国军网”中此文的第6页)

    ……(中略)
4.png
1940年9月22日,第129师关于榆辽战役作战计划的命令(位于第7页。下载此图放大后可辨认出不少字,例如:战字第十号,一般情況如榆遼敵情標示圖及晉察予(豫)分縣略圖所示,估計小岺底至榆社綫上之敵在我突然襲击……。这份战时命令中使用了一些异体字、简化字。解放前民国政府和推行新文化运动、简化字的民间团体都曾在社会上推行过简体字)

    澄清百团大战的历史迷雾
    第一个谜题,彭德怀是不是背着党中央发动了这次大战?
    关于百团大战的战略预案在八路军总部决定后,彭德怀于7月22日给各区发出《战役预备命令》,同时上报了中央军委。“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对这件事有一个明确说法:“这封被注明十万火急的绝密电报(指预备令)发到延安,立即被抄送到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洛甫、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和作战局。”这是有保存在档案馆的延安收文的原件为证的。问题是,中央对百团大战的预备令有批复吗?最终下达百团大战命令时,彭德怀的确没有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对此,彭德怀这样申述:为防止敌人发觉,保障各地同时突然袭击,以便给敌伪更大的震动,大概比预定的时间提早了十天,故未等到军委批准便提早发起了战斗。”而且,在百团大战的指挥者们看来,打破袭战是再经常不过了。如聂荣臻所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
5.png
我晋察冀军区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第二个谜题,是百团大战导致了根据地的巨大困难吗?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导致根据地在1941至1942陷入巨大困难的重要原因。百团大战是日军对中共在华北力量认识的重要转折点。受到百团大战强烈打击的侵华日军,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进行反共宣传;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随着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压力的减轻,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活动日趋活跃。同时,蒋介石通过百团大战发现八路军发展之大之快,极为不满,心生嫉恨,所以给予八路军给养供应更少,也加剧了根据地困难。当然,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百团大战只是造成根据地困难的原因之一。日军把作战重点转向解放区,并不是百团大战后才确定的。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了准备南进,日本就一定要加紧进攻解放区以巩固华北。同时,连年灾荒也是解放区出现严重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6.png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与日军肉搏(的场面)

    实事求是评析百团大战存在的问题
    对这次战役功过是非的评说,孰是孰非,现在基本定论。但对这段历史的争议和研究,将会继续。实事求是评析百团大战战略战术,就不能否认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后来对其评价上的分歧。
    问题一:百团大战在敌情判断上是有误的。从彭德怀发布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其判断是日军将向西安、重庆、昆明发动进攻(就是说,彭老总当时以为“国军第八路军”在“敌后”,在日伪当局的后方所打的百团大战,会导致日军在前方加紧对“中日战争”中方的主力——国民党军的打击,以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不成后,谋求三四年灭亡中国,谋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垮国民党军,迫使民国政府象当时的法国政府那样向法西斯国家投降。他没想到日军转而求稳,在百团大战后先巩固它们自己的后方,加紧打击敌后战场上的我军。二战期间德国倒是实现了“一个月灭亡法国”。——楼主点评)。但实际上,在宜昌战役后,日军已采取战略守势。如7月23日的《大陆命令第四三九号》中即要求,确保“黄河、黄泛区、庐州、芜湖、杭州线以东地区”,在武汉方面的作战区域,“大体在安庆、信阳、宜昌、岳州、南昌之间”。虽然战时不可能获得完全准确的敌方情报,但对敌人主要战略行动判断得不对,结论下得过于轻率,无论如何是个比较大的失误。这也是彭德怀在晚年《自述》中认可的。
7.png
八路军和游击队配合破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

    问题二:百团大战的发动,与八路军抗战时期的战略方针不尽相符。百团大战实际上是集中八路军主力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战役,这与早已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及“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有明显差异。这一战役的目标,如“较长期切断”正太线,“基本是以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7月23日命令);“彻底毁灭”正太线和同蒲线忻县至朔县段,使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大后方完全“连成一片”(8月31日命令)等,脱离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超过了八路军当时所具有的能力。超过实际能力的要求,结果造成了:一、原定参战兵力只有20多个团,而实际参战兵力超过100个团,声势过大,军事力量过于暴露;二、大部分战斗是攻击敌据守的车站、关隘、县城、据点、碉堡,这不仅超出了游击战范围,也超出了运动战范围,变为阵地攻坚战了。且为阻击敌方援军,不得不打一些艰苦的阵地防御战。
8.png
1940年8月,聂荣臻托老乡将在井陉煤矿战火中救出的日本女孩美惠子送回日方,行前与小姑娘告别

    问题三:有一种意见认为,百团大战中我军以很大牺牲去进攻敌军阵地,虽然夺取了一些地方,但未能巩固,意义不大。这当然是一种表面性、片面性的认识。这是在敌人占领区进行的斗争,每一寸土地都是从敌人手中夺取的。在这种特殊战争样式下,不能设想只有我得而无敌争,也不能设想只有敌得而无我争;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我双方都如此,如同我军“四得、五失”涞源城。最后的巩固,就是最后胜利。如果只有具备了最后巩固的条件方才去得,那么在这以前该做些什么呢?所以,“得失一次论”是不符合敌后游击战争的逻辑的。同样,彭德怀下令以为能“较长期”截断正太线,及将根据地“连成一片”,也是违反敌后游击战争的逻辑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也是有失妥当的。
9.png
百团大战中晋察冀军区攻克涞源外围据点东团堡

10.png
1940年8月,八路军于晓雾朦胧中向井陉矿进攻

11.png
1940年8月20日至9月7日,第120师百团大战战果初步统计表

楼主总结:从百团大战时毛泽东发给彭德怀的电报“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是赞成彭德怀打这场战役的,只是后来1941年、1942年日军加紧对我军的攻击,导致我军损失较大后,毛泽东才转而后悔当初不该打百团大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3-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粉和喷子们是看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chnycdj 发表于 2015-3-9 10:44
果粉和喷子们是看不到的。

“喷子”是指毛粉、极左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9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CAV——鬼中鬼——男神神——水中气泡——德现生——卡得你拿——风紧扯糊——广丰隐士——沙田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赞成
后来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淡飘渺 发表于 2015-3-9 12:43
楼主,你拿出的文章,集断章取义、颠倒事实以及将甲事件与乙事件任意颠倒穿插。
1.百团大战的战略目标是破 ...

抗日有罪?杀敌是错?应该“游而不击”、“消极抗日”、保存实力,让“党派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吗(就象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中,一些国民党将领只顾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肯救援其他将领的部队,救援中央军那样)?不该“全国一盘棋,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吗?

点评

国民党都是畜生!哈哈哈  发表于 2015-3-11 0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5-3-9 16:41 编辑

请看杨尚昆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是如何叙述抗战期间毛泽东对百团大战的评价的:
  后来,有些人批评百团大战,说它暴露了我们的力量,使敌人集中兵力来对付八路军,减少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压力,这也是事实。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百团大战。因为,它大规模袭击敌军,取得了较大的胜利,战果很大,政治影响也很大,也减轻了友军的压力,这对抗日是有利的,是我们党和军队对民族、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而且让日寇控制着交通,把我们的根据地隔断,我们很不方便,也不容易发展。从现在来看,百团大战应该说是正确的。至于说日军的报复“扫荡”,确实使我们受到损失,可是,打仗总会有牺牲,就是你不打他,或者打他打得不厉害,随着敌后抗日力量的迅速发展,他同样要对我们进行“扫荡”。从我们在华北各地敌后建立根据地以来,敌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的残酷“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灭我之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批评百团大战最厉害的是在“七大”前召开的华北工作座谈会议(即1945年2月1日至7月25日召开的“华北地方与军队工作同志的座谈会”,由于这期间还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因此这次会议实际上只开了43天。详见百度百科“1945年中 共华北地方军队同志座谈会”——楼主附注)。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否定了百团大战,还批评了彭德怀同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谈到反逆流斗争中有些地方不讲政策、随便杀人、不尊重人 权时,引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它成为华北工作会议上批判彭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内容,因为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时不高兴,认为没有阶级分析。文章发表时,我已经回到延安,后来听说文章是别人起草的,署名的也不只是彭德怀一个人。平时,彭德怀同志个性正直刚烈,处事不苟且,不屈从;为人不矫饰,不阿决;治军严格,律己刻苦,但有时失诸急切,态度生硬,不免得罪一些人。所以,在20多天的批判中,不少同志的发言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失公正。毛主席这时没有说百团大战不对他说抗日战争期间的问题要等抗日战争结束了以后才能作结论、才能说清楚,所以,现在这个事情不作结论这样,表面上是不了了之,实际上是把问题挂起来了,彭德怀同志很不高兴。会议本来是总结工作,后来发展到集中批彭德怀,不但事先没有给彭打招呼,连我这个北方局书记对会上批彭不断“升温”也缺乏思想准备,没有人同我来商量过。
  所以,华北工作座谈会上这样批彭是不应该的,会议的结果不好,批评者上纲上线,被批评者有口难辩,会议不了了之,以致长期间是非不清,以讹传讹,使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心存块垒。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以上内容由“人民网”摘自于《杨尚昆回忆录》: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305/198865/15488954.html


补充内容 (2015-3-13 09:41):
“有些人批评百团大战,说它暴露了我们的力量,使敌人集中兵力来对付八路军,减少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压力”——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便成爱蒋介石的国了。国中有国,蒋、日、我,三国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打击了日寇就是对的,想的过多就会贻误战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21:12 , Processed in 0.06317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