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回复: 0

[军迷互动] 中越边境还有多少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周末 防务指南  2015-11-07 15:14
http://news.qq.com/a/20151107/026948.htm


中越边境第3次扫雷开始了,大规模扫雷过程中,中国军队还要“清剿”47万余枚地雷。


中越边境的战火在1989年落下帷幕,而战争中投放的2.38万吨弹药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永久的不可愈合的创伤。

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2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没”着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了中国最复杂的161个雷场。这161个死亡区,夺走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5878人的肢体,牲畜死伤更是无数,造成了5万余亩荒芜的耕地。

经过1994年至2008年的2次中越边境排雷和1次勘界排雷,60条边贸通道和25个边境贸易点得以开辟,为完成中越两国陆地边界勘界排除了危险,其余的雷场则被封闭起来以防村民误入。

然而,余下的48片雷区、95个雷场中的47万余枚地雷和15.7万余发各类爆炸物仍像一个不定时炸弹,威胁着边境贸易和人民生命安全。

梁勇,隘口村人,地雷村受害者,80年代在解放军排雷后,去开荒种地,不幸触雷。其父梁文波曾作为民兵参与过抗美援老斗争。

李家华,隘口村人,地雷村受害者,1966年出生。1998年,部队排完雷后,觉得安全了,同几个村民一道上山种松树,触雷致残。现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孙子,儿子和媳妇在浦宅做狗丙,搬运货物,每天赚几十块钱

丰盛宏,布沙村人,地雷村受害者,66年出身,86年在边界与越南人交换土特产时触雷,脚踝残疾。

马献图,隘口村人,地雷村受害者,1987年到边境线附近砍柴时触雷,之前很多村民到雷区放牛都未触雷,这让他放松了警惕。

黄继雄,地雷村受害者,56年出身,布沙村人,壮族,1979年广西南宁卫校毕业。83年在边境线与越南人交换土特产途中触雷,失去右脚,现在当地生产大队卫生所工作。

岑荣安,布沙村人,地雷村受害者,壮族,86年在边境与越南人交换八角和布料时触雷,现在凭祥红木市场装卸红木家具。

世界上最复杂的雷场

经过2次边境排雷和1次勘界排雷后,现存的雷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据了解,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不仅有中式、越式地雷,因中越战争中苏联和美国的介入,苏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见。地雷种类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这种密度大、类型多的混合型雷场最让排雷士兵头疼,几乎是全世界最复杂的雷场。

不仅如此,时间的洗礼和地形的多变也是妨碍排雷工作的主要难题。此次扫雷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文山州和红河州的6个县30多个乡镇。文山州和红河州地处亚热带丛林地区附近,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从中越战争结束至今的50多年,高温和地表水冲刷已严重腐蚀地雷和爆炸物。一场暴雨和洪水过后,地雷和爆炸物的位置有可能发生了改变,或裸露路边,或深埋土壤,或藏在石缝,或隐于小溪,让排雷士兵防不胜防。

据排雷兵介绍:有一次带领扫雷队排雷时,爆破组炸开了地表上面30厘米的浮土层,工兵手持探雷针上前一探,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刚刚炸开浮土的地方,下面一层一层地累积了好几十颗地雷。后来分析,这些地雷是顺着山沟被雨水冲刷到这里,又受到岩石阻挡,就密密麻麻地堆积了起来。

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参与中越边境第三次扫雷行动的是来自云南省军区部队,还包括第13集团军、第14集团军和西藏军区部队的部分排雷骨干共400余人,由成都军区指导云南省军区组建扫雷指挥部负责实施。在开展扫雷行动前,400余名扫雷兵已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预计2017年底前,排除中越边境云南段文山州、红河州6县30多个乡镇50余平方公里的雷区,对20余平方公里雷区实施永久封围,彻底解决边境雷患问题。

防护服、小铁锹、小剪刀、小红旗、探雷针、金属双频探雷器是常见的扫雷装备。本次扫雷行动还投入了扫雷机器人,它可以代替工兵探测、清除陆战场的地雷障碍,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在扫雷行动中,工兵将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方法。根据扫雷的一般操作流程,工兵可以采用火箭弹爆破开辟出排雷通道,然后用喷火枪引燃地表植被。露出裸露的地面后,可采取扫雷车或人工搜排的方式继续排雷。扫雷车可利用齿轮将地雷被刨出地面。人工搜排则利用探雷器、探雷针等工具,当发现地下有可疑物时,轻轻插上小红旗,由扫雷人员小刷刷去地雷上的泥土,根据观察到的地雷种类进行排除。

虽然扫雷机器人和喷火枪等设备的加入降低了排雷兵的危险,但这仍然是一个危险的任务。扫雷机器人和喷火枪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不测,由于作业过程精神高度集中,作业人员一般30分钟要进行一次轮换。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张绮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1:30 , Processed in 0.0432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