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回复: 1

[经典战史] 粟裕攻下车桥吓得日军集体自杀 战后为何反而挨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07月01日 08:25  来源:快乐老人报
http://news.ifeng.com/a/20160701/49276466_0.shtml


核心提示:新四军军部即以华中局代理书记饶漱石及代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的名义发电报批评说,粟裕此战的理由是“为便于坚持与调集干部整风,必须打”“似是不妥”,并指责“攻击方向不对”,“过分暴露自己力量”,会“过分刺激敌人,很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复”。甚至还联系百团大战后党内军内的有关争论,“过去华北百团大战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切实检查我是吃亏的”。该电报还将车桥之战定性为“左倾冒险主义”,并责令粟裕检讨。


粟裕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6月27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新四军攻克车桥吓得日军集体自杀


1944年在江苏淮安发生的车桥之战,新四军突然变被动防御和偷袭为主动出击和强攻,标志着新四军对日军进入局部反攻阶段。这一战的余波却鲜为人知。


攻点、打援获双胜利


被日伪占领的车桥位于新四军1师至4师作战地域交界的战略机动位置。1944年春,鉴于国际形势向着利于反攻的方向发展,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决定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于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攻势作战。

5日凌晨,担任主攻任务的3旅第7团1000多人在旅长陶勇的带领下,全部进入攻击位置,随后分别于车桥北面和西南面实施突袭。战斗进行到拂晓,已攻克10多座碉堡。

新四军强攻车桥,出敌意外,仅小股日军出援,这也早在粟裕意料之中。驻淮阴、淮安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第60联队等部共700余人,分批驰援车桥。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在芦家滩附近遭到第1团预伏部队的迎头痛击,随后又在韩庄附近闯入第1团预设的地雷阵;由宝应城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军100多人,企图向北增援,也遭到阻援部队第52团的阻击,被迫撤回原防地。

经过一天两夜战斗,新四军攻点、打援获双胜利,共消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其中生俘24人)、伪军483人(其中生俘168人)。八路军总部当时公布称车桥战役是当时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的一次。


粟裕打了胜仗竟挨批


3月8日,粟裕将车桥战斗情况电告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并报中央军委,却生出了不小的风波。第二天,新四军军部即以华中局代理书记饶漱石及代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的名义发电报批评说,粟裕此战的理由是“为便于坚持与调集干部整风,必须打”“似是不妥”,并指责“攻击方向不对”,“过分暴露自己力量”,会“过分刺激敌人,很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复”。甚至还联系百团大战后党内军内的有关争论,“过去华北百团大战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切实检查我是吃亏的”。该电报还将车桥之战定性为“左倾冒险主义”,并责令粟裕检讨。

不过这一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当场欣喜地对粟裕称赞道:“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新华社也向全国播发“新四军大捷,收复车桥”的消息,并热情赞扬“我军粟裕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这一风波才算过去。


日俘感觉“皇军日暮途穷了”


车桥战役的胜利,还极大地震动了日寇,许多日军惊恐不安,悲观绝望,甚至惶惶不可终日。3月10日,驻守江苏东台的日军竟有12个集体上吊自杀。车桥战役的24名日俘则自愿成了反战先锋。此后当粟裕挥师进攻车桥附近的日军据点时,战斗都出奇地顺利,日伪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像车桥那样拼命死守或增援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车桥战役中被俘的日军炮兵中尉山本敬一郎说:“你们在坟地上埋设地雷的阴谋,加上坟地周围设置的战壕,适时地掀开伪装,突然地出现,这是你们战术胜利的绝妙计策吧?”“你们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日语“了不起”)!”伍长石田光夫感慨地说:“我现在清楚知道了,日本兵战斗意志,完完全全比新四军低下。”他们凄然喟叹:“皇军日暮途穷了!”

车桥战役后,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转折。首先是第1师乘胜扩大战果,攻克车桥边区十余个日军据点。新四军其他各师受此影响,也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主动地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摘编自《粟裕传》《开封日报》《铁军》)


发表于 2016-7-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03:44 , Processed in 0.0374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