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游记显示他对中国人有着令人震惊的种族主义态度”。 近日,英国《卫报》报道的一则报道称,爱因斯坦在私人日记中对不同人种的描写充满了种族歧视,尤其是他笔下的中国人。 ▲《卫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在今年5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新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中,爱因斯坦将中国人描述为:勤劳、肮脏、愚钝。 1922年,爱因斯坦在前往日本讲学的往返途中,曾2次短暂停留上海—— 第一次是1922年11月3日。当天他去“一品香”餐馆用了午餐,去“小世界”剧场听了昆曲,还逛了城隍庙、豫园、南京路等地。 第二次是12月31日,短暂停留至1923年1月2日他便离开了。 ▲油画《爱因斯坦在上海》俞晓夫
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他对中国的认识是: “中国人吃东西不坐在凳子上,而像欧洲人在树丛里解手时那样蹲着。一切都那么安静严肃。甚至连孩子们都是毫无生气的,迟钝呆板。” “就算是那些沦为做牛做马的人也从来没有让你感受到,他们对受苦是有意识的。一个怪异的类畜民族……更像是机器人而非人类。”
各大媒体纷纷用“种族主义”“歧视”等词语来形容这些言论: ▲ BBC中文网用“相对震撼论”来形容他的这番言论给世界带来的冲击。
▲《今日美国》网站报道截图
▲CNN报道截图
然而作为事件的另一当事方,中国网友却表现得理性淡定,让外媒惊奇:
很多网友说,想一想当时中国是什么样子,就能理解爱因斯坦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了——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远远落后西方。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订,更是让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与此同时,1920年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帝国主义继续向中国大力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排挤中国民族工业,工厂纷纷倒闭。 从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的感受: 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1922-1926年,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他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
江山破碎,国弊民穷。 在中西方文明的猛烈冲撞中,千年辉煌的农业帝国文明败给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这就是爱因斯坦看到的中国,被列强欺辱了将近百年的中国。 而爱因斯坦所到的上海,还是当时中国最繁华开放的城市——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隍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街头
更不要说在几十年后,中国依然没有摆脱贫困的现实,蹲着吃饭、卫生环境堪忧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不仅在爱因斯坦眼里是这样,也代表着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普遍认知。 在爱因斯坦到中国的同一年,罗素也写了一篇文章《论中国人的性格》。其中提到中国人性格的主要缺点:贪心、懦弱、缺乏同情。
文章中也写到类似的“不适”感觉: “初来乍到中国,一定对那里显而易见的弊端感到震惊:乞丐成群、贫穷惊人、疾病横行、社会混乱、政治腐败。” “每个有正义感的西方人,无不首先强烈地期待中国人能革除这些弊端,中国理所当然地应进行改革。” 因此这一次网友们没有群起而攻之,不是中国人没有底线,而是中国人比爱因斯坦更清楚自己的历史。 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要有实力。我们无权要求别人怎么写,也正因为屈辱岁月遭人歧视和侵略,我们才无比渴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此开始,中国一直在寻找回归并引领世界现代化的路。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大旗,到现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爱因斯坦也无法预见的,更是中国人自信的来源。
对于百年近代史,我们一直都有很深的屈辱情结。但真正的勇士,绝不会不敢正视血淋淋的历史。真正的强者,也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而妄自菲薄。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反转,这些180°大转弯一开始让人颇感意外,但经历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知乎”Quora论坛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中国有汽车吗?
中国有高速公路吗?
中国有机场吗?
中国有银行吗?
中国有……电吗?
在搜索栏里输入“中国有……”你会发现外国人以为我们什么都没有……
看到这一切,中国网友已经不再是不顾一切的跳出来争吵,而把这里当成一个生产段子的工厂——有了“美版知乎”,每个逛Quora的人都成了段子的搬运工。 为何会这样?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在中国的发展事实面前,任何一种偏见只能说明持偏见者的狭隘和无知,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落后有多可怕?看看上面这些带着偏见和歧视的问题能深刻体会。
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原因。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和物质上的充裕,更带来了一代人内心的自信,而保持这种自信的源泉,又在于持续的发展。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处于世界之巅,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短短一瞬,可就是这“一瞬间”的落后,让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至今没有完全扭转过来。 我们对爱因斯坦的话可以一笑了之,是因为今日之中国早不是百年前可比。 ▲现在的上海
但他的话依然隐隐刺痛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像对Quora一般戏谑一笑,是因为我们的发展尚有不足之处,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一步之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居安思危,看清现状,保持在前行路上的自信,更要保持前行的韧性。看清差距,补足短板,我们方能阔步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带着超脱的境界—— 尘泥怎解冰心洁?我自逍遥我自歌! 原创: 长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