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2|回复: 6

[原创]]云洞岩——丹霞第一洞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洞岩——丹霞第一洞天


摄影 / 散淡书生


        云洞岩系闽南名山,俗称洞仔岩,位于漳州城东10公里处蔡坂村旁,海拔220多米。因山上岩洞"天将雨则云出,霁则云归"而得名。相传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有潜翁者居山上养鹤修道,山下时闻鹤鸣之声。《漳州府志》记载,云洞岩顶有仙亭岩,“山岩石壁,高出云霄。宋僧人往,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白鹤,冲天而去。”故又名“鹤鸣山”。

        云洞岩面对九龙江,平地拔起,远望宛如山石盆景,近观若有千山万壑,素称"丹霞第一洞天"。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尚书陆定的“突兀万石攒,逶迤两溪抱。风挟云进凉,泉留月亭皓”,概括云洞岩的全貌。主要景点有潜翁的养鹤处"鹤室"、祀朱熹的朱文公祠、供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古庙等古迹,有石巢、霞窝、千人洞、瑶台、天柱、三月峡、一川风月、仙人迹等40余处胜景,还有无数深幽奇特的天然洞壑,洞间多有石缝相通。

        云洞岩有历代摩崖石刻203处,行、楷、草、隶、篆诸体皆备,琳琅满目,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
























































[ 本帖最后由 散淡书生 于 2008-6-30 16: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云洞岩——闽南第一碑林(一)


云洞岩——闽南第一碑林(一)

摄影 / 散淡书生

   
        云洞岩又名鹤鸣山,俗称洞仔岩,位于漳州城东10公里处,有203处摩崖石刻。从五代到近代,不少名人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题刻中,最早的是五代道人“许碏寻偃月子至此”。宋代朱熹知漳州时常来游览,留下了“溪山第一”、“石室清隐”等题刻。明嘉靖年间,理学家蔡烈隐居于此,访道问业者接踵而至,赋诗题咏盛极一时,留下翰林学士丰熙的“仙梁”、“得朋”和全文达1160字的《鹤峰云洞游记》,还有进士林达的《鹤峰云洞续记》。此外尚书陆完、布政使周瑛,进士林魁、邵锐、姜麟、古文学家王慎中,清代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以及沈宗仁、曾省,近代溥杰、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张人希都留有石刻。这些珍贵的名人书法佳作,且巧妙地与环境相配搭,汇入天然景中,达到极高的美的意境,云洞岩因而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



入我门来


石坪上一部新刻《道德经》千幅篆印 为而不争


连壁


寿


小妖。鬼从厶,此字从幺《说文》:幺,小也
此妖煞是可爱,就是聊斋里跑出来的狐仙吧?


听泉崖


兴云斋


鹤峰云洞续记


霞陆云丘


铭鼎山房

一线天


广寒


风月无边
朱熹《六先生画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来往千载,吞吐大荒


丹霞洞天


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
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


有容乃大


千人洞


风动


突兀千峰上,凌空势欲欹。我来时一抚,天地见圆畿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云洞岩——闽南第一碑林(二)


云洞岩——闽南第一碑林(二)


摄影 / 散淡书生






宿雨喜初晴,熏风拂面生。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






云树渺何许,亭亭正鹤峰。洞中如可借,抱膝一峨松






面前路径,须常令宽。路径窄则无着身处,况能使人行也






无数峦光碧欲流,古桐修竹匝林丘。凭谁此地堪高卧,有约今晨作胜游

为切云霖嵓野望,肯怀风景杜陵愁。谩言直比长安杳,十二琼楼天际头

叆叆云连矗矗山,抆萝绝顶一跻攀,寰中风月凭虚地,岛外蓬台指盻间

灵泬含湫龙卧稳,秋声满目鹤飞还。醉余莫尽登临兴,笑拂吴钩鬓未斑






生寒



溪山第一




白云结高寒,护此万玉峰。中有学易人,盘桓抚孤松






石壁有缘成佛土,洞门无锁倩云封




[石怪能无偶,]泉飞欲引谁






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凭君细调护,至宝天下布






云洞凉冷源,不见神仙迹。我来问主翁,相看有松石






洞里烟云洞外霞,人间亦自有仙家

傍花随柳程明道,岂与前川管[物华]




一川风月




霞窝




大海浮沤寄此身,何缘逐逐涸风尘
游仙无事求真快,洞口桃花自有春





突兀万石攒,逶延两溪抱
风挟云进凉,泉留月亭皓






鹤臯






鹤室




万石庄






[ 本帖最后由 散淡书生 于 2008-6-30 17: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洞岩——闽南第一碑林(三)
(资源来自网上)

凤台(jitiejun 摄)
别有天(jitiejun 摄)
鸿磐(jitiejun 摄)
卧虎藏龙(怀旧 摄)
御龙(怀旧 摄)
云洞(怀旧 摄)
丹霞洞天(卢果 摄)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卢果 摄)

先天洞(卢果 摄)
极乐世界(卢果 摄)
隋潜翁养鹤处(卢果 摄)
(卢果 摄)
鹤唳云飞(卢果 摄)
卧石餐霞(卢果 摄)
丹霞第一洞天(卢果 摄)
凤台(卢果 摄)
(卢果 摄)
(卢果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峰云洞续记
摄影:散淡书生

鹤峰云洞续记  明·嘉靖 林达
闽多山。云谷、武夷、龟屏、西山,宋始盛名。全体浑沦,广博高厚,峭削瓒玩不与焉,而研深索微,晶采百出,天巧者不能工,瑜而南率未有名。非不名,无其人则无其名。东山凫绎,未遇之尔。鹤峰在清漳东二十里,巍然峙立。吾友蔡子文继藏修居之,愧吾子曰,夫蔡子其知道欤?高明天际,至人攸居, 远也。远则虚,则明,则广,则大,则通达无蔽,视下洒然,云物静动,了了可辨。蛙步面嫱,小矣。子夏曰:久矣夫,索居而离群。语其小也。见大忘其小,故德宏志洁,而游心浴沂风雩之表,他日待山中三记读之,洞吾知其深,窝吾知其密,峡吾知其藏,泉吾知其美,岩吾知其幽,磐吾知其止,台吾知其高,丘吾知其处,梁吾知其涉,屏吾知其与,明吾知其乐学而乐,而君子,而形著动变。丰子曰风动,验也。或曰峰自宇宙来有。今子之美之也何居?曰云谷著例,我何以作古?
大明嘉靖戊子季秋莆愧吾林达记并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洞岩导游词(上)


/ 白川 大川 永乐

(散淡书生按:稍作修订;蓝字为书生添加。)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素称“闽南第一碑林”的云洞岩。云洞岩又名“鹤鸣山”,主峰280米,距漳州市中心8公里,距厦门特区约60公里,是省级名胜风景区。(云洞岩东6公里,便是著名的江东桥。到得江东,一定得品尝江东鲈鱼。
    概况 相传隋开皇年间(581600),有潜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有鹤鸣叫山中,故得名“鹤鸣山”。(《漳州府志》记载,云洞岩顶有仙亭岩,“山岩石壁,高出云霄。宋僧人往,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白鹤,冲天而去。”)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树参天,洞壑深幽,远观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讲经。(主峰几块巨石组合,犹如一座老子打坐像,栩栩如生。)所以,迎面大石刻着“骚首”两个大字,表示对太上老君的崇敬。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时,白云从洞中飘出;雨霁天晴,白云又收归洞中,故名“云洞岩”。因为山中洞多,民间俗称“洞仔岩(
dang6a3gvam2
)”。
    云洞岩历来以摩崖石刻丰富而著称于世,现存石刻200多处。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二处题刻。唐代道人许碏在瑶台石上留下“许碏寻偃月子到此”八个大字(字大一尺,落款 “经阳刻”。据载“许碏自称高阳人,累举不第,学道于王屋,周游名山洞府,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于石崖峭壁,人不及之处,题刻云:“许碏自峨嵋寻偃月子到此。”笔纵神异)。明代嘉靖年间,道学家蔡烈在此研《易》讲学,人们称他为“鹤峰先生”;死后葬于山下,安葬处称为“鹤丘”。( 蔡烈乃是琼州太守蔡杲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墓前建有碑亭,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进士林达题撰。
    明代丰熙、周瑛、林达、林魁、邵锐、姜麟、王慎中,清代杨道泰、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以及沈宗仁、曾省等历代名人均留下摩崖石刻,集我国古代楷、行、草、隶、篆等书体之大全,成为当今书法爱好者研究、临摩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渡云桥 我们由广场左边沿石阶拾级而上,沿登山道游览。看,这一座石桥飞架于怪石山免岩间,古代常有白云飘过石桥飞向山腰的云洞古刹──大雄宝殿,此桥故名“ 渡云桥 ”。
    云洞古刹 请大家走入山门。这山门横匾上“云洞古刹”四字是张人希先生题写。古刹建于宋朝,重修于清光绪乙未年。古刹殿前有“桃花崖”,以及石刻“入我门来”,殿上木刻“云居岩”等。大殿供奉三宝佛,即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左侧的东方药师佛、右侧的阿弥陀佛。相传古殿中有暗道可通云归洞和梅花石室。
    鹤鸣楼 往左上山,便见鹤鸣楼,中国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曾在这里讲经弘法,同时宣传爱国抗日的道理。现为文人墨客笔会或贵宾参观座谈场所,藏有名人书画等文物。不远处有新镌刻的老子《道德经》千幅篆印,气势万千。(这千幅篆印,设计题写极佳,可惜基本上由电动工具刻成,刻工太差。遗憾遗憾!
    飞来石 山上有块“飞来石”。看,岩崖上一巨石如鹤蛋安放于上,犹似天外飞来,故名。杨成武将军游览后,在石上亲笔题字。
    诵芬亭 得朋石 沿山路而上,便是“诵芬亭”、“得朋石”。“得朋石”系两巨石相依互拥,如两位至友促膝谈心。石上镌刻“得朋”两字,系明翰林学士、蔡烈至交丰熙所书。(丰熙慕蔡烈之人品学问上岩拜访,相交甚契。一日漫步至岩上一隅,面前矗立两块巨石,势形若‘朋’字,丰熙甚喜,题下‘得朋’二个大字,一语双关。
    北宋仙亭 继续登山,往左便到北宋仙亭,折回可达仙樵洞、霞陆云丘、福寿、朱子祠。
    霞窝 这里有明朝嘉靖元年,监察御史张鹏出任漳州知府时所题草书:
    白云结高寒,护此万玉峰;
    中有学易人,盘桓抚孤松。
    书法秀美飞动。关于“霞窝”的名称,有个传说:相传远古时王母娘娘曾在此设蟠桃宴会酬谢众仙,酒酣之际命月霞、春霞、秋霞、冬霞诸仙女起舞助兴,此处故名“霞窝”,又名“仙岛”。这两字“霞窝”就是明朝嘉靖翰林大学士丰熙根据民间传说而题写的。此外,石刻上的题诗写的也与传说相关:
    大海浮沤寄此身,何缘逐逐涸风尘。
    游仙无事求真诀,洞口桃花自有春。
    溪山第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慕名登岩揽胜,他被山上名胜折服,便在“霞窝”峭壁的对面巨石上,挥笔写下“溪山第一”四个大字。(明代正德年间,礼部尚书邵锐游此时,吟赏朱熹所题,便在同座岩上题上五言诗一首:“凿石引飞泉,空山响寒玉,心赏谁独真,时来倚修竹。”后按察史谢汝仪也题一首五言诗与邵锐所题呼应:“茅屋倚半空,石屏矗苍玉,悠悠云川人,贞心寄泉竹。”
    三月峡 由此可进入“三月峡”。洞口有二对联:
    石壁有缘成佛土
    洞门无锁倩云封
    石怪能无偶
    泉飞欲引谁
    小峡谷中有一泓泉水,清澈见底。据说中秋月夜之时,一轮圆圆的月亮映入泉中,折射于石壁上,形成三月争辉的奇观,故名“三月峡”。自古以来是中秋赏月的好去处,届时常常是人山人海。古诗(清代俞琏题诗赞道:
    岩泉弄清响,月峡涵虚白;
    中有独醒人,勘破先天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洞岩导游词(下)


/ 白川 大川 永乐




(散淡书生按:稍作修订;蓝字为书生添加。)


    寒泉 这“寒泉”两字是明朝张鹏所书,以示此处在六月暑天中犹为冰凉。明代进士林魁题诗赞其寒泉:
    鹤山有寒泉,我来濯炎热。
    明月飞入山,千秋照岩穴。
    仙脚迹 在三月峡后面的巨石上,有一个五趾清晰的大脚印,长约40厘米,宽约15厘米,传说是李铁拐慕名游览云洞岩后留下的“仙脚迹”。旁边石刻对联为证:
    仙人曾到有遗迹,
    天地从来无此山。
    其东边是“一川风月”题刻。(周宣题
    石室清隐 仙脚迹下方有石刻“石室清隐”四字,系朱熹所题。此石室可通“鸳鸯洞”、“云深处”、“玉液洞”、“晞发岩”等处。明代正德进士江文盛书镌“晞发岩”三个大字。石壁上有明朝进士姜麟所书之诗:
    洞里烟云洞外霞,人间亦自有仙家;
    傍花随柳程明道,岂与前川管物华。
    云深处 从仙脚迹穿过圣王亭向右登高,有巍峨巨石形成天然的清幽岩洞──“云深处”,此字系明代嘉靖年间文学家王慎中所题。王慎中与蔡烈交往甚密,同游云洞岩后,建“云游亭”进行讲学。云深处附近有“罗汉殿”,内有石雕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粗犷古拙。相传该殿建于唐朝。
    圣王亭 我们已来到圣王亭。提起圣王,大家就一定会知道是“开漳圣王”,这是为纪念他在1300多年前平息蛮獠啸乱建置漳州而建的。(开漳圣王,又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是唐代开拓福建漳州的辅助将军陈元光,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圣王”。
    千人洞 经佛母殿、天梯径、小榕桥、鸳鸯洞、汲玉栏、云根洞、留仙榻、听泉崖、瑶台、石巢、古井等石刻胜景,便来到“千人洞”。石洞边有现代书法家虞愚写的对联:“来往千载,吞吐大荒”。
    此洞内可容纳千人,故称“千人洞”。走入洞内,大石小石层层叠叠,石道弯弯曲曲,顶上高高低低,石下有清泉潺潺流过。小处仅能一人钻过,大处如同会议厅,大暑天洞里清凉无比,故又称“广寒厅”。古诗(元代胡梅诗)云:
    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
    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旧锁闲云。
    清代诗人丰熙题诗云:
    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
    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
    如诗所云,置身其中,就象驻足于地下神秘的宫殿,全然不知外面世界几多变幻。(内有黄昌所题“虫二”二字,即“风月无边”。
    从“千人洞”窄窄的石缝钻出来,是个石洞门,门外之路如同窄小的石巷,阔1米左右,两石壁陡立。在这没有土壤只有石头的世界里,竟然在石巷中钻出10余米高的绿树来,树围只有饭碗大,没有曲虬盘节,象一支高高的绿色旗杆屹立在没有生命的岩石中,给游人带来生命的希望,给岩石的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一线天 走出天然石巷,便可转至“一线天”。洞口有“藏龙卧虎”石刻。耸起两堵对峙的石壁,就象刀切似的挺直,中间只容一人侧身而上,数丈长的黑黝黝的岩缝里,只有头顶上一线光明的天。古诗道:
    鬼斧神工劈山崖,岩洞一线冲天开。
    天柱峰 沿山道登山又回到仙樵洞,继续攀登便到天柱峰。这里巨石如剑直插云天,巍然兀立,上镌“搔首”两个巨榜大字,旁边有“石母鳖抱子升天”,形象栩栩如生。
    风动石 走不多远,可见“风动石”凌空挺立,危危可岌。上有丰熙题写“风动”两个灵动的楷书。旁有明朝龙溪知县刘天授的题诗:
    突兀千峰上,临空势欲欹,
    我来一时抚,天地同圆畿。
    风动石后面是“青蛙石”,形同青蛙望月。古时人们害怕青蛙变妖残害百姓,便在青蛙石上刻上佛语“南无阿弥陀佛”。
    天开图画亭 云洞岩最高处便是天开图画亭。上面平坦如埕,可容20余人。近处324国道,远处九龙江,皆历历在目,眼界大开。下山道可从天柱峰旁下“铁索天梯”,至“亦摇”、“千字文”、“鹤室”、“先天洞”。
    先天洞 因蔡烈在洞内题刻《先天易》经文而得名。曾有东山百岁老人黄公琳到云洞岩游览后,在先天洞里休息,聆听洞中泉水发出的声音,百感交集,写下“百岁翁东山黄公琳游”数字,以志纪念。
    鹤室 出了先天洞,便见“鹤室”两个的隶书石刻,十分圆润别致。经过“鹤丘”,我们便回到云洞岩广场。请大家回首远望,云洞岩既有千山万壑之概,又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山石盆景”。正如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它“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明代大学士、民族英雄黄道周道:“尔乃侧径山金崎,阴檐倚仗,巧态明媚,怒势争搏……皆拂天根,尽离地足。使鬼为之,则劳神矣,胡斧凿焉,而无迹哉!”明代尚书陆完诗云:
    突兀万石攒,逶筵两溪抱,
    风挟云进凉,泉留月渟皓。
    这些古诗文皆道出了云洞岩独特的名胜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23:24 , Processed in 0.05340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