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6|回复: 2

[原创]中国传统节日汇编之--春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腊月一到,中国的每个火车站必定都是人山人海,喧闹非凡,那是在外工作和打工的人们要回家,度过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不管再难,回家对于每个在外的中国人都是一种渴望。这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是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都重视的一个节日。

  关于春节的来历,民间俗称个:过年。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不让我们小孩子睡觉,说要守岁,其实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守岁,只是晚上不睡觉,而且能放鞭炮,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知道后来长大,才知道了一些守岁的意义,当然,这个是一个传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我不知道现在孩子过年的兴趣在哪里了,许多城市不许放鞭炮,怕引起火灾。只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如果能有五毛钱买上一挂100响的鞭炮,那简直就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能在在朋友们面前炫耀的资本。

  年三十早上的的时候,坐在桌子边,用一根线把买来的红纸割好,看着父亲在上面挥毫如飞,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对联一会便呈现在眼前。我小心翼翼的放到地板上风干,然后给街坊邻居们一家家的送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的节日的笑容,运气好的话,还会给我这个送对联的小家伙一毛钱做为奖励。这个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回家过了12点,母亲早就把糨糊熬好,仔细的把一张张对联贴上去,上下左右都不能偏,这样才算好。春联那时候在家里的很多地方贴,比如,院门,主房,厨房,还有牲口圈,墙上,柱子上。。。。。。在这里给大家说个笑话吧。老家那时候有很多老人不认识字的,有我一个邻居,是个大娘,初一的时候,我和母亲去她家里拜年,一进房间,把我笑的人迎马翻,大娘问我,小家伙你笑什么,不是给大娘拜年来了吗?我强忍着笑,对母亲说,你看大娘床头的春联,母亲看去,也笑不可支,原来,大娘不认识字,写好的春联一般都是别人帮她贴,可能是哪个捣蛋,竟然在大娘的床头上贴了一个春联:槽头兴旺。(作者注:北方有很多农村,会在牲口圈里也贴上春联,图个喜庆的意思,也同时是希望来年能兴旺发达。“槽头”的意思就是喂牲口的木制的器具。“槽头兴旺”的意思就是牲口兴旺)大娘听我说了后,自己也笑个不停,说不知道是哪个捣蛋鬼做的,槽头就槽头吧,兴旺就行。后来我把那张春联换了下来。

  说到春联,就不得不说门神,那时候在家里的大门上都贴有门神,,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其实说来,过年对小孩子的吸引力才是最大的了。因为在我们那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饺子,穿上新衣服。还有大人给的压岁钱。初一的早上,早上起来吃过饺子,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然后一起去和小伙伴们放鞭炮,或者回到家,看奶奶剪窗花,有鸟,字,花,人物,然后自己亲手把剪好的窗花和福字一张张贴上去,记得那时候奶奶要我把福字倒贴,我还很奇怪的,为什么要倒贴福字呢,奶奶说,那你怎么读啊,我说,福倒了啊。奶奶就说,是啊是啊,福到福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除尘啊,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贴年画啊,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长大后才知道,中国南北过年有很多习俗是不一样的,比如北方过年,吃的以饺子为主,各种馅的饺子,皮薄馅多,吃一口满嘴流香,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南方是以年糕为主,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过年还有很多热闹的习俗,不过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在北方,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闹红火也是春节一个重要的项目,人们踩高跷,划旱船,打花鼓,绑彩车,村里和城里一样的热闹,小孩子,年轻人,老人,都能参与,真正的是全民娱乐了。热闹完了,晚上的节目也很精彩,一起簇拥着去街上看灯展,猜灯迷,运气好,学问高,猜中了,还能获得一些意外的礼物。

  古代和现代也有许多诗人也咏诗以纪。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jpg
02.jpg
03.gif
04.jpg
发表于 2008-7-1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支持楼主,现在很少人知道这些东西了,有很多风俗也都流失了。
我认为这也是历史的潮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吧。
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风俗稍微的变得好玩一点,喜欢的人多了,流传才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守岁的时候是要放鞭炮的,放鞭炮的目的就是要吓跑“年”这个怪物的,因为“年”很怕响的声音。所以在接近子夜的时候,就开始放鞭炮,直到黎明。LZ漏写了这个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06:28 , Processed in 0.04784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