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火秋

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大家都来共风雅一回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传上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通无 意识是憨态可掬),
   
我家宝贝最近在复习这些诗词,他总是逼我背,还好我还能记住
发表于 2008-6-1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发表于 2008-6-1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喜欢的一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 本帖最后由 happykl 于 2008-6-12 17:26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渗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偏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
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甜,也象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词牌简介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 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发表于 2008-6-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 本帖最后由 happykl 于 2008-6-12 17:28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蒹 葭 (诗经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葭(音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晞(音西):干。

  跻(音鸡):登;升。坻(音迟):小渚。

  采采:茂盛貌。涘(音四):水边。

  右:不直,绕弯。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发表于 2008-6-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一首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发表于 2008-6-1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旧人22韵

忆旧人22韵
凭栏寂寞孤鸿冷,衾透霜寒雨未停。
千里神归仙聚谷,百年酒醒楚天坪。
缠缠乱蔓枯枝细,滟滟湖光月影明。
宿鹊桥头收步履,观鱼坝下数流萤。
溪亭犹记欢时语,河柳还拂醉里筝。
裙裾摇芳金钿冗,纤腰环抱玉颜彤。
蜂蝶游戏花间蕊,燕雀新歌陌上松。
晨雾露浓云鬓染,晚霞烟笼远山空。
眉藏春意心方暖,眼蕴温存己自融。
无奈情长野路短,错折草绿做桃红。
罗衣泪洒湿眸闪,拥吻唇分怕叙逢。
一盏相思离后苦,两行尺素满秋声。
西楼常谱消魂奏,可有知音共我听。
堪解愁深怜曲径,谁识盼切挂檐铃。
独酌独饮还独卧,月隐月残逐月盈。
连萼三秋青杏小,幽阶半夜碧苔生。
蟾宫寂寂桓娥老,银汉迢迢王母横。
渤海波涛起汹涌,辽原落日更伶俜。
玫瑰凋谢香泥委,合照纷飞碎雪零。
宿鹊桥头人已去,长生殿外梦魂惊。
蓬莱尚见霓裳舞,尘世难寻飘渺峰。
逝水东流君莫召,残章赋断续随风。

22韵长律,2003年做!!!
发表于 2008-6-1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nm7456 于 2008-6-12 17:08 发表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handshake 偶也很喜欢:loveliness: 贴个惨点儿的~~~杜甫的诗(佩服他老人家能用如此朴素的语言写出让偶掉泪的诗:'( 偶从上学学了这首诗起就再也没有忘记,现在还能背出来..佩服他老人家..)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另:偶记得杜甫写了三吏\三别.三吏:石豪吏 潼关吏 新安吏  三别:无家别 新婚别 垂老别 -------都很感人
发表于 2008-6-1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人节有感

(一)
风收帘底夜深沉,笑语欢声却扰人。
鱼雁声消鸣鹊远,玫瑰叶落恋情真。
孤灯残酒何堪饮,月影霓虹莫与亲。
凭寄西楼消旧梦,立春三月未及春。

(二)
双双对对夜惊魂,偷向帘边只影沉。
凋谢玫瑰烛化泪,慢吟笙歌曲无音。
长生殿外多私语,落鹊桥头少一人。
或是广寒犹寂寞,且邀残月共金樽。

再贴拙作两首!!
发表于 2008-6-1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雨点 于 2008-6-11 21:03 发表
堂前柳絮闹,一春将尽。岸边垂柳依依,画舫三两只。云深水阔,鳜鱼芦梭。

吴宫女儿空忆家,琵琶一曲泪下。烟波淼淼,归鸿难见。空有佳句相酬,无计留的住。


有兴趣的朋友指正一下。声明都是俺自己写的。:$ ...


词,上片一般写景,下片一般抒情,不错!!
词牌是什么?  
用韵有点晕晕的!!
空有佳句相酬,无计留的住  不错,见深度,有升华!!
发表于 2008-6-1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给朋友两首偶最喜欢的佛家的诗----也很好听:loveliness:
宋 无门和尚 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三宝歌 太虚大师(词) 弘一大师(曲)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佗耶!佛佗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得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发表于 2008-6-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一个,这诗不用解释了.
南 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发表于 2008-6-12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就应该简约而不简单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90ffc300a068c9cc0a1d67391a2753f.jpg
发表于 2008-6-1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ultrain 于 2008-6-12 18:37 发表
诗就应该简约而不简单


说到简约而不简单,偶贴个纪晓岚的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两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草丛都不见

偶觉得这是最好的诗,因为最好背了;P
据说:一次乾隆诗性大发,吟诗一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正当皇帝为下句挠头时,一旁的纪晓岚立马接上“飞入草丛都不见”,解了皇帝之围。


[ 本帖最后由 happykl 于 2008-6-12 19:05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happykl 于 2008-6-12 18:50 发表


说到简约而不简单,偶贴个纪晓岚的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两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偶觉得这是最好的诗,因为最好背了;P
据说:一次乾隆诗性大发,吟诗一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 ... [/quot

这个不是正史吧。。。是不是纪晓岚所作还有待考察,有很多诗其实是后人附会前人的,并不一定是真的。
发表于 2008-6-1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还是很喜欢杜pu的诗,文风平实,叙事纪实,堪称“诗史”。他和李白并为唐朝诗歌的两座巅峰。也许是杜pu,命运多舛,所以他的诗读来一般都有种隐隐的悲凉。。。
慢慢贴几首喜欢的。

望岳(为杜pu17岁登泰山时所作,年轻气盛阿)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发表于 2008-6-1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涂鸦一首:

风飘意远随鸟戏,驻笔流思忆倾城。      
太史不欲志其迹,且留情愁野史间。
发表于 2008-6-1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发表于 2008-6-1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riffin_zhou 于 2008-6-12 22:32 发表
这个不是正史吧。。。是不是纪晓岚所作还有待考察,有很多诗其实是后人附会前人的,并不一定是真的。


所以说,是据说嘛...还有说是刘庸的呢...是不是,无从考证了..只要诗是好诗就行了..是谁写的对我来讲无所谓:lol

贴李煜皇上的一首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L 太长了..把赏析二 三去掉了...


[ 本帖最后由 happykl 于 2008-6-13 09:5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14:21 , Processed in 0.0691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