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火秋

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大家都来共风雅一回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贴个

秋思

凄稀蝉鸣鸣残声,

孤寡雁徙徙暖南。

层叠叶枯枯老树,

连绵秋思思故乡。
发表于 2008-6-1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niki 于 2008-6-14 11:03 发表
前辈们贴的诸多诗词我都很喜欢
我也来贴一个我喜欢的
dl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诗,叫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 ...

曾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他吗?这首诗大爱,看得人心里好酸楚,十三岁被发现为活佛转世,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却无法触及自己想要的幸福……
发表于 2008-6-1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普通国民 于 2008-6-14 01:42 发表
都别摘了,大家自己写吧,这样才更有意义.今天不写了,明天把火秋的图片发个专贴,大家都来写,但是必须是原创!哈哈
我来写,我有写诗软件。嘿嘿
发表于 2008-6-1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妃茵 于 2008-6-14 15:26 发表

曾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他吗?这首诗大爱,看得人心里好酸楚,十三岁被发现为活佛转世,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却无法触及自己想要的幸福…… ...
看你写的我也有点伤感了,只羡鸳鸯不羡仙,唉
发表于 2008-6-1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诗的国度,陈子昂的作品里最为后人称道的一首)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发表于 2008-6-1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首贺知章的玩玩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世dl--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
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所以说最难的就是度过漫漫情关。据说他的后几世dl也是在他喜欢的那个少女附近的村庄发现的。
:lol: 不过我有点奇怪,不是说dl可以娶老婆的么?干吗还隔离有情人?
发表于 2008-6-1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riffin_zhou 于 2008-6-13 22:26 发表
李煜,要不是个皇帝,还真是个不错的词人。可怜啊。。。
再贴两首他的相见欢,都很有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些惨兮兮的诗~~~整天的念来念去~~~:loveliness: 青春期~~没办法~~~:loveliness: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很是有趣呢~~下面是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


[ 本帖最后由 happykl 于 2008-6-14 20:50 编辑 ]
发表于 2008-6-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钗头凤(宋 陆游)
  红稣手,
  黄腾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注:[]为(水旁加邑)念yi,湿透的意思。

  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恩爱夫妻,感情甚笃。但因陆母卜喜欢唐婉,终被迫休离。后二人各自婚娶。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惆怅不已,随即在园壁上题下此词,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眷恋相思之情和无尽的追悔悲愤。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后郁郁寡欢,怏怏而卒。二词绝望凄楚,缠绵悱恻,感人至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唐词尤甚。四十年后,陆游沈园重游,含泪写下《沈园》,以纪念唐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其中不乏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也充满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真是荡气回肠,震烁人心。
发表于 2008-6-1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够赖皮的

原帖由 轩辕剑 于 2008-6-14 15:37 发表
我来写,我有写诗软件。嘿嘿
用软件来写,忒赖皮了吧也。:P 俺贴的也是自己写的啊,也没用软件。不过俺不知道该叫什么词牌。:lol:
发表于 2008-6-1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妃茵 于 2008-6-14 15:26 发表

曾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是他吗?这首诗大爱,看得人心里好酸楚,十三岁被发现为活佛转世,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却无法触及自己想要的幸福…… ...


是他哦,他还有很多传世之作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发表于 2008-6-1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陈与义的一阙《临江仙》: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发表于 2008-6-1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来好,鹊眉压新枝,松茂桃肥今见炽,年年纷妆最艳时,寿日风流驰


随手填的小令
同稀饭纳兰性德
我就是抄他的词练字儿学的填词
发表于 2008-6-15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一个:

寄生草 (清)失名

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
发表于 2008-6-1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娇。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明代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中《惊梦》一折,写到深闺少女杜丽娘偶然于一个春暮时分来到花园,面对群芳争艳的旖旎风光,原本是欢欢喜喜,忽然间愁绪满怀,感觉到青春生命的自我觉醒和热烈冲动,产生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她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以前的文学中,有没有这样的表现?自然,像汤显祖那样,写得如此明确而热烈,是没有过的;但类似的情调乃至构思,却早在王训这首《独不见》中就已出现。甚至,还可以说,因为汤显祖偏爱六朝文学,他很可能读过这首诗。《独不见》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习惯上是写“伤思而不得见”之情(《乐府解题》)。王训的诗,与题意既有切合之处——表现女子孤独的春思,又略有不同——诗中的主人公,并没有一位具体的思念对象。正是这一点不同,造成了新鲜的意境。
  开头二句,点出时间、地点:正值暮春时节,又恰在黄昏时候,柔和的风吹拂着林苑。上林,汉代著名宫苑,在长安西北,后世常用以代指一般华丽的园林。用“上林”这个词,诗人暗示我们:住在这里的,是一位高贵的女子。在这二句交代性的描述中,作者同时已经在渲染一种艳美的色彩和气氛。“日晚宜春暮”,“宜”字是有些强调的,突出了“日晚”和“春暮”二者的组合。春暮固然是群芳即将凋零的时节,却也是春色最为秾艳的日子。将暮春景色置于黄昏,添上一层朦胧,岂不更是动人?所以说“宜”。下一句再补足:这一片黄昏中的暮春景色,并不是普通的山林平野,而是一处华丽高贵的园林,那自然是奇花异卉,触目皆见了。写风着一“软”字,既说明风的温和,亦暗示这风使人懒散。总之,开头二句,已经有了浓厚的娇艳气息。
  时是良辰,景是美景,人呢,用这气氛来衬托,自然是一位佳丽女子。那就不必多说,三、四句直接写她的举动。这是一联对仗,要合起来读。她把着酒盏,推开楼窗,欣赏着娇美的夜色。“初节”,指春天,因其为四季之始上文已有了“春”字,这里换一个词,避免重复。酒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浓化诗中的情调。三杯两盏,红晕生颊,这女子也便艳如春花,摇曳如软风,朦胧如夜色了。六朝人写诗,在“艳”字上是毫无忌避的。“开楼”见到什么?诗人没有具体写,用了一个奇妙的句子,从主观感受上加以概括,谓之“荡夜娇”。“娇”一作“谣”,那是说开窗听到远处有人唱着小曲。大约,有人认为“娇”和“荡”配合不起来,就改成了“谣”。这一改,变得平庸无奇了,破坏了诗意。其实,“娇”又何尝不能“荡”呢?“荡夜娇”恰恰写出了春夜的律动,那一片荡漾的妖娆,并且写出了人心中的情思飘摇。汤显祖《牡丹亭》之名曲《步步娇》有云:“摇漾春如线”,正是同样的笔法。或许,还是所来有自呢?
  五、六句,顺着人物的视线,拓展画面:潺缓的溪水,从小小石桥下淙淙流过;竹林中曲折的小径,泛着微微白色,通向远处,消失在幽深的天幕上。这景象与前面所描绘的略有不同了:曰静曰远。从摇荡的娇艳到幽远的静寂,读者感受到了什么?
  收结的二句回到女主人公。“持底”,凭什么、用什么;“许”,如此。这二句好象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我怎么才能够、又让谁知道自己是这付模样:因为长久的忧愁,衣带渐缓,腰瘦堪把?前一句中,写了两层:一是无法与人沟通,二是即使能够与人沟通,也不知道和谁去沟通。这就表明,诗中的愁绪,并非是一般的相思之愁,而是被幽闭的女子的青春孤独。她已为此困扰得久了,伤心得久了,仍然没有解脱的办法。生命的短暂已经令人畏惧,女子的青春更其短暂,教她怎不哀怨?
  这诗前六句,写足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直到五、六句转为幽远,也只是“暗渡陈仓”,并无凄凉怨愁之感。及至推出结二句,境界方出,遂为全诗笼罩上一层哀婉情调。回过头来仔细推究,原来是一片娇艳春光,唤起了主人公生命意识的突跳!虽然,诗中的主人公,事先已是“长愁成细腰”,久为青春的孤寂所苦,同《牡丹亭》写杜丽娘游园惊梦,于无意识中突然觉醒不同,但构思却是非常相似的。诗人笔下,并没有让女主人公一开始就用一种哀怨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是欢欢喜喜地欣赏春色。所谓“起于无作,兴子自然”,一味写来,应物便是,终于在结尾处意绪突转,触先感随,发为长叹。而先前光色之艳,此时全成为春思之情的衬托。笔法的巧妙,实是令人赞叹。
  南朝有不少出色的诗作,只是因为人们喜欢用狭隘的观念去评价,遂长久埋没无闻。比如说,“绮艳”是许多人用来否定南朝文学的一个重要理由,而很少有人想到:诗可以朴质,可以粗豪,为什么就不可以绮艳?这首诗显然是很绮艳的,却未必不佳。  

    【附:诗人简介】王训(511-536),字怀范,琅邪临沂人,王暕之子。生于梁武帝天监十年,卒于大同二年,年二十六岁。(梁书本传不着卒于何年。此据傅中“年十三,暕亡”语推算)美容仪,善进止。文章之美,为后进领袖。年十六,梁武帝召见文德殿,应对爽彻。补国子生,射策高第。除秘书郎,迁太子舍人秘书丞。俄迁侍中。在春宫特被恩礼,以疾终于位。谥温子。
发表于 2008-6-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看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飘舞,阶上之雪但只凝积,一动一静,互不相涉。“似花积”既写阶上雪色,亦隐隐引出下二句。作者写空中、地上之后,目光复归于居中的“庭树”。“不见”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树”展开。杨柳、桂树均为庭树中之一部分。“杨柳春”指叶绿,“桂枝白”指花发。时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杨柳未绿,则知桂枝之白为非花。从首句至此全是写景,并且是诗人立于帘下所见之景。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伤之情。末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终有何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什么呢?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发表于 2008-6-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均《春咏》赏析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云障青琐闼,风吹承露台。
    美人隔千里,罗帏闭不开。无由得共语,空对相思杯。  
  此诗诗题一作“春怨”,从内容来看,确是一首咏春写怨之辞。
  “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杨慎《升庵诗话》称其“起句之妙,可以为法”,沈德潜《古诗源》则评曰:“一起飘逸。”之所以飘逸,是因为它把冬去春来、节候暗换,春天的气息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到人间,这一难以描摹的过程,笔法空灵地传达了出来。正因为只设问而不作答,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春天的到来,毕竟是有征候可寻的。春风吹拂着水面,使它泛出了绿色;春风惊醒了梅花,使它萌发出花蕾。春光虽不能说已经浓郁,但亦足以使人为之欣动颜色。“云障青琐闼,风吹承露台。”然而,遥望美人所居之宫阙,诗人又感到无限惆怅。这里“青琐闼”是宫门,因其刻为连琐文而以青色饰之,故称。“承露台”为汉武帝所建,上立铜仙人,舒掌托盘,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益寿延年,这里泛指宫廷建筑。如今春风虽已舞旋于承露台上,而青琐闼前,依然云遮雾障,幽深寂静。“美人隔千里,罗帏闭不开。”那罗帏深闭的美人居所,虽望中已然可及,而相隔犹如千里,令人不胜天各一方之叹。春光虽好,却难得美人共享,更无论花下樽前,一叙衷肠。良辰美景空在,而赏心乐事不遇。诗人只能空怀相思之情,借酒浇愁而已。至于美人之“罗帏”为何当此春回人间之时仍然紧闭而不开?是因为“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借李清照《声声慢》语)?还是因为其他的人为阻隔?抑或是美人自己紧闭心扉,不愿向诗人敞开?其中缘故,因为“无由得共语”,故尔便无法探究。不仅美人的内心世界无由窥测,就连美人其人,也因云障帏隔,而使人不能一睹其芳颜。但从诗人思之之苦,求之之切,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其人之美好非同一般。
  这首小诗,虽然咏的是常见题材,却写得清雅秀逸、姿态摇曳。由触处生春、充满动感的飘风,对照出重幕密障的深宫静态;由令人爱悦的春风,转入与春隔绝的佳人;由深闺的寂寞,映现诗人的愁思。短短八句之中,情景几度变幻,既峰回路转,又渐入佳境。而转折之处,又运笔自如,了无雕凿之迹。诗人在诗歌技巧上的修养、功力,由此可以体现。
发表于 2008-6-1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福灾区






五洲四海动真情,大爱源源汇蜀中。
多难兴邦倾国力,共祈天府庆升平。

发表于 2008-6-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春日游,杏花开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将拟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2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伤


    苏轼

南乡子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有作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3  韩缜

凤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裹,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发表于 2008-6-1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
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春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
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4 21:48 , Processed in 0.04700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